12.03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是怎样的景象?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民不聊生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清朝和日本这两个“难兄难弟”便饱受西方列强的强取豪夺,然而清朝政府的腐化懦弱和固执,跟不上变革的浪潮,使得中国在西方的暴力搜刮下四分五裂,被扯得稀碎。但曾在清朝时期作为中国藩属国的日本,却在浪潮中成功翻身,

日本国内的明治维新大获成功,使日本经济回春,甚至使日本由上至下,彻底步入近代强国的行列。

一、不受控制的“疯狗”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少壮派军官们每天脑子里想的只有侵略扩张,全然不管日本军部及政府的指挥,1931年在我国东北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时日本关东军发动战争时也只是想试水,但是没想到结果这么好,轻而易举拿下了当时由东北军阀张作霖把守的奉天城(今沈阳市)。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是怎样的景象?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民不聊生

当时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和名声足以让日本人“抖三抖”的,一直因为张作霖的势力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但贪婪的日本军队对中国这块“肥肉”始终虎视眈眈,趋之若鹜,所以日本关东军设局暗杀张作霖,张作霖和部分东北政要被刺杀,东北政局瞬间大乱,日本关东军信心大增。

之后全军出动占领东北,这些行动日本军部及政府毫不知情!自此之后,侵华日军已经不再受日本政府及军部的控制,发了狂的侵华日军贸然发动全面侵华,根本不顾当时日本国内各种日常军用资源的储备。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是怎样的景象?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民不聊生

当时的日本毫无规则、毫无制度可言,凡是妄想拖缓日本侵略脚步的任何声音任何人,都该死,都得死!连首相议员也不例外。当时日本国内曾出现这样的声音:“咱打归打,总得有点规则有点制度啊,总这么乱来怎么行。”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是怎样的景象?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民不聊生

当时日本国内对抗争分子的迫害极其严重。

甚至在日本文艺界流传一句话:日本人没有瑞士,异见者无处可逃。无处可逃的人,为了生存,很多人都背叛了自己抗争的信念。比如作家石川达三,曾在1938年写了一部反战作品《活着的士兵》,立即遭到清算,审判期间没有一个人为他进行辩护,缓刑期间石川达三放弃抵抗,写出一篇讴歌侵略战争的报告文学《武汉之战》,以表忠心。

二、火柴也成配给物

二战前,日本作为“豪强”之一,虽然日本没有英美等西方列强发达富裕,但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的唯一的工业国。当时的日本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已经非常具有现代化的气息了。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是怎样的景象?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民不聊生

当时日本经济非常繁荣,东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食品店、咖啡店、蛋糕店、服装店等等,可见温饱已经不是民众追求的主流,国内民众也基本都可以吃上饱饭,日本民众已经步入了享受生活的阶段,日子可以说过得很不错。

但是人作恶,天诛地灭,日本从走上侵略的道路,就是选择了自我毁灭。从1938年(中国国内全面抗战)开始,东京等城市的街头就开始渐渐看不到出租车,汽油紧缺车辆就变成了废铁,食品店更是没有汽油可用,是只能使用焦炭生火。

后来为了满足战舰的燃油需求,日本政府把老百姓做饭的食用油都征用了,老百姓做菜只能用水煮。连鱼都没处可卖,试想四面环海的日本境内无鱼可卖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是怎样的景象?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民不聊生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方战场物资紧缺,后方国内就要跟着勒紧腰带。当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价格等统制令》。除了政府规定的约十万种商品的公定价格外,只能由“业者组合”商议并通过官方许可设定协定价格,贩卖者不得自行设定价格。全国开始强制配给制,衣服、粮食、木炭全部都要都配给。
1940年更是从日本东京开始,连火柴都需要配给! 因为物资极缺,再加上有限的汽油大量消耗在中国战场,日本国内的物流也随之垮塌,日本民众即使持有配给卡,去配给所也没有物资可领。

而且本来物资就非常稀缺,战争又加剧了日本社会的全面腐败,当时在日本只有有关系的人才有机会得到物资,同样出现的大批发“国难财”的勾结,黑市买卖异常昌盛。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是怎样的景象?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民不聊生

需要物资的人拿不到,不需要物资的人却得到很多,日本境内的店铺,除了扫帚店不关门,其余的几乎全部倒闭。而在日本境内的百姓们不光要忍受物资紧缺的贫苦生活,还要长期饱受美军的轰炸,日本国内百姓民不聊生。

三、女性的“堕落”是国家的悲哀

日本本是弹丸之地,国内资源非常稀缺,想要发展经济就要掠夺资源,由于日本长期发动掠夺战争,日本男人出国作战时,国内的日本女人也是没有闲着,日本女人在国内接受洗脑教育,很多做法甚至超出我们的认知,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会相信!日本女人究竟做了什么呢?日本女人们接受政府传达的思想,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效忠天皇,鼓动家里的男性参军,家中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就要被母亲送上战场。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是怎样的景象?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民不聊生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期,全面入侵中国后战线拉扯遍布中国的领土,国内几乎“片男不留”,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女性就承担起了很多男性才做的工作,养家糊口。

后来日本政府成立了女性志愿者劳动团,强制所有年龄在12-39之间的女性必须到政府机关登记,做好随时工作的准备,不参加的女性就要被骂不爱国,有些女性甚至还要去挖煤。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是怎样的景象?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民不聊生

日本女人是日本政府最好的后援团,她们鼓动自己身边所有的男性参军,将一切奉献给政府。除了各种物资之外,还有就是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士兵。而且除了自己被洗脑听从蛊惑,甚至会将自己的女儿也送去“国防妇人会”——慰安妇组织。最多的慰安妇一天要服务达到300余次,有的士兵甚至在慰安妇中发现了自己的妻子,然后不堪重负,双双自杀。

结语

当时的日本民众自感活不下去,常无声无息地死去,幼儿更是难以生存,也没有人管。日本动漫《萤火虫之墓》很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日本,看完让人感触颇深。女人、老人和孩童本应该是一个国家素质的体现,是国家最应该保护的群体,一个国家需要女人和孩童堕落和奉献来满足扩张私欲是这个国家的悲哀。

参考资料:《二战史》、《太平洋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