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人必有家,家必有訓。中國人的家訓智慧,自古及今,源遠流長。

今天就與大家一起來看看這10位先賢對子孫的訓語,可以收藏起來慢慢給孩子看!

一、孔子“訓子鯉”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兒子孔鯉低著頭,很快地走過去。孔子攔住他問:“學詩了嗎?”孔鯉答:“沒有”。孔子說:“沒學詩你怎麼說話?”孔鯉便回去學習詩文。第二日,孔鯉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內的孔子。孔子問:“學禮了麼?”孔鯉答:“沒有。”孔子說:“不學禮你怎麼做人。”於是孔鯉回去習禮了。這個故事叫做“過庭訓”,後來古人將父親訓斥兒子稱為“過庭訓”。

二、司馬談《命子遷》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認為自孔子過世後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併、史記斷絕,當今海內統一,有許多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蹟。然而作為一名太史令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十分不安,因此臨終時邊哭邊囑咐兒子司馬遷,希望他能子承父業,不要忘記撰寫史書。司馬遷不負父命,最終寫出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三、諸葛亮《誡子書》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這是諸葛亮在晚年時寫給他八歲兒子的一封家書。在這封家書中,諸葛亮要求兒子要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文末又諄諄教誨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諸葛亮為了蜀漢之國事日夜操勞,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問題,於是寫下這封書信告誡兒子。

四、韓愈家訓名言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1.有人問我塵世事,擺手搖頭說不知。

2.須就近有道之士,早謝卻無情之友。

3.退一步自然優雅,讓三分何等清閒。

4.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

5.貧莫愁兮富莫誇,哪見貧長富久家。

6.寧可採深山之茶,摸去飲花街之酒。

7.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難。

8.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中不驚。

從這幾句家訓格言中,不難看出韓愈正直坦誠的個性,以及對待人生是一種因緣自適、隨遇而安、達觀的生活態度。這也是他要告誡後代的。

五、陸游家訓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後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遊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後生之藥石也,各須謹之,毋貽後悔。

陸游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為此他專門給子孫寫了一段家訓。他告訴後代:孩子的品行應從娃娃抓起,有了好的道德操守,才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才能真正服務社會;而教育孩子,要先成人,後成才。陸游認為孩子的成長與環境是分不開的,因此要廣交益友。

六、紀曉嵐“四戒”、“四宜”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四戒:

一戒晚起;二戒懶惰;

三戒奢華;四戒驕傲。

四宜:

一宜:勤奮讀書;二宜:尊敬老師;

三宜:普愛眾生;四宜:小心飲食。

紀曉嵐還有一封《訓大兒》的家信,受到後人的推崇。在信中教育兒子要謹慎交友,三思後行。懂得辨別君子與小人,要多交正直有用的人。

七、歐陽修《誨學說》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歐陽修勸戒子孫要努力學習,提升自身修養。告誡後代:人都要經過雕琢磨礪才能有所作為,人的習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質環境影響的,若不能時刻磨鍊自己,提升學識修養與品德內涵,就會舍君子而為小人了。

八、包拯家訓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押字)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

包拯在家訓中說道,子孫後代做官者中,若有貪汙的人,都不能回老家,也不允許死後葬在祖墳上。包拯的家訓,不僅是他對後人的訓誡,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九、《朱子家訓》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作者:朱柏廬(1627—1698),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毋臨渴而掘井”

朱柏廬的父親在守崑山城抵禦清軍時遇難。朱柏廬侍奉老母,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他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里。他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與顧炎武堅辭不應康熙朝的博學鴻儒科,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

《朱子家訓》全文五百餘字,內容簡明賅備,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其中一些警示語,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朱子家訓》全文雖只有506字,卻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

十、《顏氏家訓》

【家長學校】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作者:顏之推(531—591),祖籍琅琊臨沂,先世隨東晉渡江。他經歷南北兩朝,洞悉南學北學的短長。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共有七卷計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

如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

書中許多名句一直廣為流傳,如:“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與瞑目而無見者也。”“父子之間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歷代對《顏氏家訓》非常推崇,甚至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反覆刊刻,雖歷經千餘年而不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