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寡婦徵婚上聯:年年過年年年不虛度,秀才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中國的對聯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也是我國特有的文藝形式。最早的對聯出自三國時期,後來經過唐宋明清的發展和傳承,到了今天已經是家喻戶曉,世人皆知。對聯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謂是無孔不入,比如我們去寺廟道觀祈福燒香,總會在門外看到對聯的,我們過春節的時候,也會貼上春聯,而春聯其實就是對聯的一種形式。


寡婦徵婚上聯:年年過年年年不虛度,秀才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想要對好一副對聯,並不是十分容易,裡面有很多規則和講究。對聯首先要求字數相等,這裡說的字數相等,其實有很多種意思。首先是上聯和下聯的字數要對等,然後是詞與詞要對等,最後是每個分句要對等。

對聯還要詞性相等,不能胡亂應對。比如動詞要對動詞,名詞要對名詞,上聯是“動如脫兔”,下聯對“靜若處子”,這是合理的。上聯是“春意盎然”,下聯是“喜上眉梢”也是詞性相等的範例。


寡婦徵婚上聯:年年過年年年不虛度,秀才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最後對聯要平仄相互協調,比如漢字裡的一聲和二聲是平,三聲和四聲為仄,平仄相協調的對聯,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很有韻律感。

對聯有這麼多規矩,如果肚子裡沒點“墨水”,還真是會左右為難。其實以上說的只是對聯的基本功,一副真正優秀的對聯,是要求立意深刻,意境高遠,能夠引起人們的思考,開闊讀者的境界,這樣的對聯才是一副好對聯。


寡婦徵婚上聯:年年過年年年不虛度,秀才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上聯如果說的主題是讚美景物,下聯對出寫人的,很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所以對聯在中心思想上有著很嚴格的規定,上聯所言之物,下聯不能跑題。對聯的上下兩聯實則是有邏輯關係的,有的是前因後果,有的是類比擴展,不能上下聯說不相關的事物。

歷史上有關對聯的趣事有很多,尤其是到了明朝,對聯可謂是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人們文娛活動中最受歡迎的傳統文化。在民間也有很多女子以對聯來徵婚,最終找到了如意的郎君,被後人傳為一段佳話。


寡婦徵婚上聯:年年過年年年不虛度,秀才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明朝嘉靖年間,有一對佳人生活得十分美滿幸福,男方是捕魚的,一年到頭雖說不能大富大貴,但是憑藉自己的本事吃飯,生活也算是吃穿不愁。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男子外出捕魚遇到了大風浪,不幸溺亡。

家裡的重擔就落在了這名寡婦身上,由於對丈夫思念,整日以淚洗面。旁邊的鄰里鄉親也勸這位寡婦節哀,以後的日子還要繼續往下過,一個弱女子無依無靠的,畢竟也不是個事。眾人紛紛勸女子改嫁,女子拿出一副對聯來,並承諾誰能對出這副上聯,就嫁給誰,上聯是“年年過年年年不虛度”,可是過了好久,竟沒有一人能對出來。


寡婦徵婚上聯:年年過年年年不虛度,秀才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轉眼之間就是新年伊始,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寡婦在家把這副上聯貼到了門上,這時候正好有一位窮秀才從這裡經過。這名秀才連續考了多次也沒有中榜,不是他才學不夠,而是因為當時明朝風氣腐敗,上有嚴嵩專權,下有酷吏當道,如果沒有銀兩四處走動,是萬難考取功名的。

秀才看到這副對聯後,問明瞭緣由,只思考了片刻,就寫成一副下聯拿給寡婦觀瞧,下聯寫的是“歲歲別歲歲歲不蹉跎”。寡婦看到這副下聯,心中一喜,知道面前站著的人是位大才子,於是就芳心暗許了。經過鄰里鄉親的說和,兩人在過年的時候拜堂成親,喜結連理,促成了一段姻緣。


寡婦徵婚上聯:年年過年年年不虛度,秀才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秀才對的這副下聯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巧用了很多重字,然後最後以“不蹉跎”收束全句,和上聯的“不虛度”遙相呼應,堪稱是一副經典妙對。看來我國的對聯文化,不僅僅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華,有時候還能解決婚姻大事,這就是國學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所在。

今日話題:如果上聯是“年年過年年年不虛度”,你能對出合適的下聯來嗎?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分析和學習。

文 | 國學大觀園

寡婦徵婚上聯:年年過年年年不虛度,秀才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