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唐朝詩人岑參的這首經典七絕,後人無法模仿

《逢入京使》這首詩寫的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的途中,遇見進京的使者,望他帶平安給家中的妻子這樣一件小事。整詩於樸實語言中表現出了萬分真摯、細膩的情感。

這首《逢京入使》,寫的情感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感情真確樸實,每個字都合適妥帖,如印在心裡,不可更改,但你又無法模仿,因為一模仿,就變成做作了。

唐朝詩人岑參的這首經典七絕,後人無法模仿

逢入京使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故園為長安和詩人在長安的家,龍鍾意為涕淚淋漓的樣子,這裡是指沾溼的意思。離溫暖熟悉的家越來越遠,詩人回首來時的路,不禁涕淚沾襟。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啊!在黃沙漫漫的孤獨旅程中,一個即將奔赴邊疆的男兒也是堅強也是脆弱的。他為何淚流滿面呢?因為離別,因為孤單,因為思念,也因為矛盾。

唐朝詩人岑參的這首經典七絕,後人無法模仿

他無比思念那遠方的家和家中的妻子,但是他又有建功立業的夢想和受命於君的責任,兩方拉扯不斷,思念在決絕的孤獨中掙扎著。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因為在路途中,在馬上相逢,沒有紙筆能寫下隻言片語讓人帶回家,只好口頭報一個平安。

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乾淨利落,但簡淨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複雜的。

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這首詩是寫的一個男人的糾結的眼淚啊!野心和溫柔鄉不可兼得的困境,成了他孤身遠走他鄉建功立業的悲壯。他一邊渴望著,一邊思念著,也在詩裡面抒寫著。

唐朝詩人岑參的這首經典七絕,後人無法模仿

鍾惺評此詩:“只是真。”譚元春曰:“人人有此事,從來不曾寫出,後人蹈襲不得。所以可久。”

答者:謝小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