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充滿禪意的詩畫,

是東方文明的精粹。

庭前賞花,香滿月下。

屋後取水,雨後聽禪。

一個小小的庭院,

隨緣任運,超脫自如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閒適恬靜,享受小橋流水的慢生活,

樸素的淳樸也可以很灑脫

遠離塵世和喧囂

這就是傳說中的詩和遠方吧。

禁慾系的男神"梅妻鶴子"的詩人

隱逸杭州孤山時,植梅養鶴

曾留下千古詠梅第一絕句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那是一種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隱士情結。這是一種心靈的安詳,沉浸於自然美而形成的心境融合,“天地有大美而無言”的恬然心境。

春有百花秋有月·黃龍慧開禪師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有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禪師的心態是何等的灑脫自在,這份豁達的心境通過詩詞傳遞給我們,如果我們也可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待萬物興衰猶如四季變化般從容淡定,不把人生的榮辱得失記掛在心上,那麼,每天都是最好的季節了。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馬遠名畫《秋江漁隱圖》

在中國詩歌中,這種寄情山林的意趣,與隱士禪意之風融合,表現的更為突出。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是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禪意留白意境。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勾畫出一幅山居圖,透露出寂靜超然的禪味。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晚年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

“行到水窮處”,隨意而行,不知不覺行到流水的盡頭,雲給人悠閒無心的印象,坐看雲起時,簡直是心境悠閒恣意到了極點,俞陛雲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

詩人王維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夏珪禪畫

有詩佛之稱的王維,山水風景詩堪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辛夷塢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音韻美十足,讓你欣賞一朵花的美,物我兩忘,心境一如,沉浸於天地的無言大美之中。禪亦無言,“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份禪意已經通過文字留白在了文字間,詩詞間,寂靜間,花落的瞬間。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寂靜超然的禪意山居,向來都是中華無數文人墨客的嚮往。詩詞中把閒雲野鶴般的禪居心境表現的活靈活現。禪學可以稱為東方傳統宗教文化中的精華,堪稱為"東方文明精粹"。

在塵世的喧囂中,我們的靈魂渴望棲息在一方充滿禪意的淨土。詩人與禪師們,也極力把自己所修所悟用簡短的詩詞表現出來。

孟浩然:題義公禪房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義公高僧安於禪房的寂靜,將房子修在空寂的樹林之中。門外是一座秀麗挺拔的山峰,臺階前有眾多深深的溝壑。雨過天晴,夕陽斜照,樹木的翠影映在禪院之中。義公誦讀《蓮花經》,心裡純淨清靜,這才知道他的一塵不染的虔誠之心。平常心是道,他體悟的不僅是義工一塵不染的虔誠之心,也體悟到了自己身在世俗一心向佛的赤子之心!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插秧詩·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低頭便見水中天”:低下頭來看到倒映在水田裡的天空,體悟此心如鏡,映照森羅萬象。“心地清淨方為道”,行亦禪,動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真正的禪悟在於明心見性,不拘於形式,不在於打坐禪定與否,當你心不外持,持心如鏡,照萬法如同鏡像之時,真正的做到不取不捨,超然物外,那麼,行住坐臥都是修行。“退步原來是向前”,何止是退步,哪怕是嬉笑怒罵也是在一行三昧的法界大定之中。若了無我,誰生煩惱,若了心空,萬境如如。這樣如如不動的境界,可以堪稱五祖大師言下的,“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夏珪禪畫

唐代詩人棲蟾《牧童》詩寫道: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
青山青草裡,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
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

沐在春風裡,浴在春雨中,牛自由騎,山任我行,笛隨意吹;何等天然、自然,何等怡然、超然!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夏珪禪畫

松下數椽茅屋,眼前四面青山。

日月升沉不住,白雲來去常閒。

——明·憨山大師


禪宗以無住、無念、無相為宗旨,這首詩很好的體現了心如明鏡,映現萬法不住的意境。當你的心如同日月升沉不住,那麼自然會擁有白雲般閒適怡然的心境,一切的人事物,如同白雲來去,不取不捨,因此心境常閒。世界就是心,所見就是心相,本來一切的顯現並沒有錯,只是因為心的執著與取捨,因而萬般放不下。因此六祖大師,指點迷津雲: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此岸與彼岸只在一念之間,只在於心是否著境。如果看待萬物如明鏡映像,自然萬境無法拘束你的真心。這顆心自然超然物外,怡然自樂,猶如白雲,來去常閒。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以白雲寓意超然物外心境的經典詩歌頗多,妙慧君挑選3首供大家賞析。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劉昚虛——《闕題》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這句詩歌頗有參禪的韻味,無論是參話頭,起疑情,一心念佛,唸佛是誰,都需要一種持續觀心的耐心,

道由白雲盡,剛開始觀心時,妄念猶如瀑布沒有安靜的時刻,終有一日,妄念止息真心顯露的時候,修道需要有觀到白雲盡的守候。

悟道詩·順治
未曾生成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閤眼朦朧又是誰。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參話頭,你可以好好思考上面這首詩,直到你自己有了正確答案為止。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我們的妄念就像這白雲無盡時,但也要有繼續觀下去的毅力,觀心見性就是大道。

達摩祖師曾雲:若復有人志求佛道者,當修何法最為省要?答曰:唯觀心一法,總攝諸行,最為省要。問曰:何一法能攝諸行?答曰: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題湖上草堂

皎然 (唐)

山居不買剡中山,湖上千峰處處閒。
芳草白雲留我住,世人何事得相關。

如鳥兒一般自由飛翔於雲霧之間,居於寂靜絕美山居,忘卻了塵世喧囂。當真心徹露,了無一物掛心頭之時,是真正大安樂,大自在,物我兩忘,超凡脫俗!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四料簡是臨濟引導人參禪悟入的四種方法,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人指的是主觀意識,境指的是客觀存在,“奪”指的是運用禪機,消除人、境的執著,消除物我二元對立,達到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心境一如的境界。


漁翁

柳宗元 (唐)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兩首詩歌展現出充滿空性智慧的"人境俱奪"形象化描述。

達摩大師雲,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詩人們除了描繪充滿禪意的境界外,有時也會用詩歌表述自己修行的體悟。

玉階怨
李 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憨山大師曾點評王維的詩歌僅僅是文字禪,而讚許李白的“玲瓏望秋月”為雖不知禪而真正具足禪意的佳作。

李白《廬山東林寺夜懷》

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 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

詩歌充滿了自然、飄逸、空靈、雅靜的心境,表現一種空寂無物的禪悟境界。

又如寒山子的靜坐詩:

巖前獨靜坐,圓月當天耀。萬象影現中,一輪本無照。 廓然神自清,含虛洞玄妙。因指見其月,月是心樞要。

由靜坐中所見明月,而悟自心如明月,頗有密宗月輪觀的意味。

詩中上品,應該是“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通其解者,可悟上乘。”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馬遠畫作欣賞


還有一些是禪師的悟道之心語,如唐代無盡藏詩云: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要理解這首詩歌,需要理解禪宗即心即佛的含義,如達摩四論雲:

問曰:既若施為運動,一切時中皆是本心;色身無常之時,云何不見本心?

答曰:本心常現前,汝自不見。

我本求心心自知。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畫僧雪舟畫作賞析

以詩歌形式,傳達禪宗的哲學觀,點出般若三昧的修持法要,韻律合度,堪稱哲理詩中精品。如張拙秀的悟道偈: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驅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眾緣無罷礙,涅磐生死是空華。

這是真正的大徹大悟!即是頓體當下一念空不可得、本來無生,則頓悟當下一念即是法身、實相,觀世界、眾生、輪迴的一切法皆依自心顯現,此心體性空、自性昭然、性相燦然,如明鏡映現眾像,所現一切皆不可得故,離一切戲論,無有無、無方所、無縛無解、無入定無出定、無分別,自性光明而無光明之相,心量普遍,本來自在,本來清淨。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畫僧雪舟畫作

又如慧思禪師所言:

頓悟心源開寶藏。隱顯靈通見真相。獨行獨坐常巍巍。百億化身無數量。縱令逼塞滿虛空。看時不見微塵相。可笑物兮無比況。口吐明珠光晃晃。尋常見說不思議。一語標名言下當。

六祖大師開示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

都是旨在說明我們的真心,超越時空,無有邊際,無能觀所觀,任運而住,任本心自然顯現,如《宗境錄》雲:但了妄念無生,即是真心不動,次不動之外,更無毫釐法可得。


又如寒山子詩·可貴天然物:

可貴天然物,獨一無伴侶。

覓他不可見,出入無門戶。

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處。

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

都是指示修行訣要觀心見性,“妄想無性”,頓體當下一念無明妄心觀其畢竟空不可得,本來無生。本寂禪師雲“瞥起本來無處所,吾師暫說不思議”,頓體現前瞥然生起得一念沒有處所,沒有形象,本來不生不滅,即是不可思議的心性。

通過詩歌展現修道者的心得,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即身成佛的米拉日巴尊者的道歌,例如《修行人的快樂》,淋漓盡致的抒發了山中修禪不同世俗的極樂感受

蒙境群山多樹木,草原花木極茂盛,於此悅意安樂境,果樹搖擺作舞姿,

猿猴撲跌作遊戲,百鳥齊喧悅耳聞,蜜蜂四飛競嗡嗡,虹彩隱顯無晝夜,

冬夏細雨降霏霏,春秋谷霧彌山際,如是寂寥山隱處,有我密勒習禪定。

樂哉觀心本空寂!樂哉心空顯光明!樂哉萬千境象現!樂哉猛起與狂跌!

無有惡業肉身樂,恐怖之境增大樂,紛亂越多越快樂!煩惱起伏不生樂!

艱苦越深樂亦深,此較無病更快樂!一切苦痛變成樂,稀奇稀奇甚樂哉!

習禪湧出之大力,助我四肢運動樂,恣意跳躍與奔馳,手舞足蹈天然樂;

心中寶藏貯妙歌,獨唱不竭一何樂,美音妙句悅意樂,眾人齊唱何能及?

心具大力發雄威,融入法性成大樂。自心法爾顯萬境,此乃真正大極樂!

繁華外境何能及?為酬信徒來朝拜,我今歌此作禮物,告汝法喜諸覺受,修士種種大歡樂。

瑜伽大自在者密勒日巴,融定、散及心、境成一昧,而行利他之事業;示成就之憑證而顯現(種種廣大)之神通;假其歌唱廣佈法音。其卓越之如心弟子(多人),以超勝之記憶總持力,記載其歌,筆之成書。尊者之歌,流傳於人世中者,其大部分皆收集米拉日巴道歌集中。至於尊者生平所唱之詩歌之全部,則浩海無涯難以盡述矣。

正如米拉日巴尊者給徒弟開示心要所云,羅頓法師啊!妄念和境象雖然紛紛湧起,但他們皆是一體無二。不管是功德也好,過失也好;你只要一心在‘見’上努力修持就行了。聽我歌曰:

至心敬禮諸上師。羅頓、徒眾聽我言:心之顯現何物耶?心顯是何若不知,

(我當為汝略解說,)此心善能顯一切,無所不顯億萬變!不悟此義即輪迴,

悟此法身即諸顯,萬顯成為法身後,何用他求‘見地’耶?

使心安住之方便,汝今亦能知曉否?安心方便之精要,端在莫激盪心性,

此心無作無整治,安住如彼嬰兒睡。安住如大海無波,安住如燈耀光明,

安住無傲如死屍,安住不動似南山,心性如是離增損!

覺受生起應如是:如彼皓日出天際,一切黑暗頓時消,何需他法斷妄念?!

一切入夢無有根,心境無執似水月,又似無體虹彩然,如彼虛空離方所。

覺受紛起應如何?覺受起時如斯觀:濃霧雖濃不離空,浪濤雖湧不離海,

密雲雖重空中顯,識念紛紛湧起時,未嘗稍離無生性。觀審心之明體時,

能悟識乘動氣訣;妄念盜賊潛入時,能解誤賊之口訣。心識散馳外境時,

能悟鳥歸海船訣[4]。行之方法亦知否?行之方法若不知,應效雄師奮起姿。

行如蓮花出汙泥,行如巨象大瘋狂,行如淨璃遠塵垢。果位顯狀亦知否?

果位現時應如是:由無分別顯法身,由大樂性顯報身,由明暗中顯化身,

由本來顯體性身。我乃具足四身士。法界性中無動搖。見、修以及覺受相,

安住方便及行果,習瑜伽時應知悉,汝應依是而修觀。”


20首禪詩賞析:頓悟心源開寶藏

米拉日巴尊者

米拉日巴尊者曾說:"若有眾生聽見我的名號,生一念信心,在七生之中,也絕不會墮入惡道,並能憶念七生之事,此是諸佛菩薩之授記..."

感恩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