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紅的“杞”、白的羊……抗疫復工,寧夏特色產業“打頭陣”

農時不待,脫貧不等。2月底,寧夏緊急印發《關於全面開展“四查四補”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方案》,查找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造成的衝擊和影響,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其中,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有序復工復產,加大農業生產、儲存、銷售等環節產業扶貧支持力度等成為查損補失的重要發力點。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決戰脫貧攻堅的兩場硬仗中,寧夏最具“地標性”的特色產業——紅火的枸杞和雪白的灘羊,在農牧業復工復產中衝鋒在前,打起了“頭陣”。

紅的“杞”,10萬勞動力繞它轉

2月25日,寧夏中寧縣舟塔鄉田灘村村民汪建國和老伴兒正在自家枸杞園裡修剪枸杞樹,中寧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少東上門指導。

在中寧縣,除農戶外,80多家枸杞企業和合作社的枸杞樹修剪工人有6000人左右,他們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枸杞果苗的健康生長。自枸杞進入修剪季節後,中寧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每天到各個枸杞種植區巡視,督導檢查企業、合作社以及種植戶的工作計劃、疫情防控等情況,並進行種植技術指導,為枸杞產業健康發展嚴格把關。

中寧縣是中國的“枸杞之鄉”,全縣10萬勞動力都圍繞在枸杞這條產業鏈上。保障其及時復工復產,將帶動枸杞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條流動暢通。

位於寧夏中寧縣的璽贊莊園枸杞公司2月22日復工復產,雖然返崗的工人都來自中寧縣內,復工管理卻一點也不馬虎。針對車間生產一線人員較多的情況,璽贊莊園嚴格做好進廠區、進車間體溫測量、口罩佩戴、消毒和信息登記,實行不同工種分流專屬路線設計,同機臺操作人員之間最少間隔1.5米。

根據中寧縣企業復工復產要求,枸杞基地在開工生產時,200畝以下的枸杞基地須向基地和所在鄉鎮申請,就近僱傭本村群眾進行修剪;200畝以上的枸杞基地,向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提交復工申請、修剪計劃、防控方案及用工人員名單進行備案。所有基地須詳細掌握每名工作人員健康狀況,安排近20天無外地旅居史、家中無外地回來人員、沒有和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身體無不適狀況的基地附近群眾進行修剪工作。

“自2月10日以來,我們全面監督企業做好疫情監測、預警、報告、管理、處置等工作,全縣已有71家枸杞企業和合作社通過審核後復工,近3600名企業工人返崗。”中寧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娟說。

白的羊,八成增收自它來

貧困戶收入的80%以上來自特色產業,以灘羊為主導的特色產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超過80%……在寧夏鹽池縣,持續發展灘羊產業是實現可持續穩定脫貧的基礎和邁向全面小康的現實路徑。

受疫情影響,前幾天,鹽池縣惠安堡鎮麥草掌村的灘羊養殖戶毛振萍和施原寶遇上了煩心事:家裡的玉米飼料最多隻夠飼餵六七天,因交通不暢,短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飼料,灘羊面臨“斷炊”的窘境。駐村第一書記石磊山瞭解情況後,趕忙協調相關部門,最終分別幫毛振萍和施原寶聯繫了2500斤、6500斤玉米飼料,解決了灘羊的“口糧”問題。

為保障疫情期間灘羊產業正常發展,由鹽池縣灘羊協會和鹽池縣灘羊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牽頭,以各鄉鎮為單位,建立8個灘羊供銷和飼草料供求微信工作群、1個縣鄉灘羊協會會長微信群,及時發佈、調控全縣養殖屠宰和飼草供需。建立農業生產資料綠色通道,通過鄉鎮社會化服務公司,以優惠價將安全、可靠的優質飼草料送至村莊路口,由合作社、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分配到農戶。

“不僅飼草料供需有保障,灘羊的屠宰和上市銷售也不受影響。”鹽池縣灘羊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鹽池縣灘羊協會會長金建仁說,鹽池縣充分發揮縣、鄉、村三級協會的作用,積極與區內外、線上線下銷售企業對接,通過現有銷售渠道和合作企業銷售灘羊。

最近,寧夏農業農村廳還抽調幹部、專家組成22個督導調研組深入縣(區),督導農村疫情防控、春耕備耕生產等工作,目前寧夏枸杞、硒砂瓜、灘羊等農業特色產業有序復產,龍頭企業、種植養殖大戶、合作社陸續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