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看“吝啬鬼”一家的生活,才知道要如何对待金钱


在中国古代有个最出名的吝啬鬼,就是吴敬梓老先生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就是他临死之前,伸着俩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乱猜,有的说俩件事,有的说俩个人,有的说俩处田产,纷纷不一。

这时候赵氏,就是严监生刚刚扶正的妾室。她走上前来说:“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俩茎灯草,不放心,恐怕费了油。我现在挑掉一茎就是了。”说完之后,就去挑掉一个灯草。大家在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看“吝啬鬼”一家的生活,才知道要如何对待金钱

严监生举着俩个手指头


01严监生的生活状态

那我们要说了,这严监生家里是不是很穷,穷人过日子仔细,是没有问题的,让我们来看一看严监生家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吧。

严监生叫做严致和,是个监生,他是个胆小有钱的人,家里有十多万银子,这是《儒林外史》的介绍。

那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个普通的员工,在清朝后期一个工资月是二两到三两,够一个四口之家的生活,包含吃喝用度。一年花24两,10年才会花掉240两。严监生的钱要是过普通生活,可以花416年才会用完。

如果以房价为标准呢?清朝时期购房都是按间数算,和现在平方米观念不同,乾隆时期,北京内城的新帘子胡同的四间瓦房价格是70两银子,如果说4间瓦房的面积在70平米,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一平方米。这样严监生得钱可以买下10万平米的房子,可以说是家资豪富。

严监生不穷,而且富甲一方,为什么却那么吝啬呢?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对待金钱的态度不同。

都说酒后吐真言,严监生喝醉了和大舅哥说的话就知道他的生活。不瞒二位老舅,像我家还有几亩薄田,夫妻四口在家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肉店买四个钱的哄他。看这富豪的生活,有没有很震惊,一斤肉都没有买过,标准的自孽狂。

严监生的钱如果放到现在,也是村里首富,但是他没有吃香的,喝辣的,对待孩子也没有过度溺爱。平时连一斤猪肉都没有割过。虽然他富有,但是他的钱也是通过节俭,才越存越多的。

据我分析,严监生平时吃的太差没什么油水,导致身体亚健康时间太长,营养不良。再加上他后期生病时,没有抵抗力,舍不得银子买补药,才会一命呜呼了。他死的时候儿子才3岁,自己才40多岁。正直壮年的他撒手归西,和自己的抠也有很大的关系。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严监生得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靠着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的自孽来减少开支,他爱财,聚财,既有吝啬、薄情、慷慨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


02严监生的两个老婆各有千秋

严监生正妻王氏,文中笔墨不多,描写了当铺送来三百两利钱,是她的私房。可见她得理财方式是,把钱存在当铺,当铺每一年给她利息。就是这些钱她也花不完,她死之后,一只猫淘气,打翻了装黑枣的篓子,里面竟然还放了500两银子。

在囤积财务这一点上,王氏真是严监生心灵契合的好夫妻,勤俭持家的最佳搭档。

还有一个赵氏,是严监生的妾。她为严监生生了个儿子,得到了宠爱。因善于拉拢严监生的妻子王氏及两位舅爷,在王氏死后,被严监生扶正,成了严监生的正妻。

看“吝啬鬼”一家的生活,才知道要如何对待金钱

严监生临死


严监生死后,他和儿子继承了严监生的万贯家财。赵氏在家掌管钱物,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赵氏是个懂生活,会享受的人。

分析文中之赵氏,有心眼,会办事。为了得到正妻之位,在王氏病床前衣不解带的照顾,端茶、喂药,终于感动了病重的王氏。贿赂俩位舅爷,不惜成封的往外拿银子。在得到万贯家财之后,过上了奢靡腐化的好生活。

他是很实在的一个女人,既势力,又现实。堪称现在版小三的典范。不过在封建神会,她是合理合法的而已,他为自己争取到了家产。

03严贡生的行为

在《儒林外史》第五回,严贡生出场了,他的出场比较有意思,是因为俩件事,两个人告他。

一个是他的邻居王小二,严家的猪娃跑到他家,王小二一看赶紧送回严家,严家说猪娃走失过,不吉利,迫不得已王小二只好掏了八钱银子买下来。就一直养着到了一百多斤,这猪又跑回了严家,严家把门一关,王小二去要猪,严贡生说:“猪本来是他家的,你要是要猪,就拿几两银子,领猪。”王小二大哥王大,见弟弟被人欺负就和他们理论几句,却被严家打了一个臭死,把腿打折了。这样王小二才来告状。

还有一个姓黄的老者,也有冤无处申。这个老黄当时没有钱,就到严贡生处借钱,说好了借二十两银子,利息每个月三分,并且写了借条。当时没有拿银子,出来路上遇到一个老乡,借给他几两银子,把事办了。

几个月过去了,现在来严府拿回借条,可是严家问他要几个月的利息,并说他写了借条虽然没用钱,但是耽误他借给别人,生利息。哈哈,真是见识了,古代也会如此的强词夺理。

严贡生,毫无人性,唯利是图,强横贪婪,投机钻营,奸诈而毒辣的形象跃然纸上。

看“吝啬鬼”一家的生活,才知道要如何对待金钱

严家俩兄弟


后来严监生的儿子出天花夭折了,赵氏不得已,就想过继严贡生的小儿子。这次严贡生终于逮到机会,严监生死后留下的万贯家财,他早就在流哈喇子了。

于是严贡生,就把刚新婚的二儿子,结婚接到他弟弟家里,交代下人这是主子,不承认赵氏的地位,那赵氏自然是哭天抢地的不愿意,告到官府,到最后还是输了,把家产三七开,自己只有三成,可以维持生活。那若大的家业,都是是严监生口挪肚攒,没想到最后便宜了他侄子。

不知道严监生九泉之下有没有知觉,要不然也得气的活过来,和他哥理论一番。活着就受大房的气,死了还要受大哥的害。真不知道是不是上一辈造了什么孽,这一辈要还?

04写作背景

吴敬梓是乾隆年间的人,从小受家庭影响,读了很多书,想走科举做官的道路。早年中过秀才,29岁参加乡试落地。看这一个个鹦鹉学舌的鄙儒高中,而和自己一样有真才实学的人被埋没。于是对社会更加不满。

在吴敬梓22岁的时候,父亲抑郁而死。父亲死后,家族之人欺负他家俩代单传,他的亲戚,豪奴,狎客互相勾结,来争夺祖遗财产。使得吴敬梓的生活陷入困境,由富贵跌入贫困,使他尝尽了人间世态炎凉。

正是因为他深有体会,才会把那些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把一张张丑陋的、阴险的嘴脸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透过金钱的魔力,解开它神秘的面纱,就会发现钱不过是一种商品,如果丧失了那种能够交换商品的能力的话,那么纸币不过是一堆废纸,金属币不过是一堆废铜烂铁。对钱的正确态度,理解的透彻的人是不会为钱所动的。

我们对钱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既不能像晋朝的王夷甫那样把它蔑称为“阿堵物”,连碰都不能碰,也不能为了它而疯狂。总而言之,我们对钱的态度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