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年輕人選體制內的工作or趁年輕闖一闖?

來神之腿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每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樣,人生觀和價值觀不一樣,智商情商等等也不一樣,所以說選擇人生道路這是非常困難的一道題。。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兩代人三方面各抒己見,孩子最後一錘定音。。所謂兩代人是說,父母和職場上的長輩可以給一些意見,自己有一些想法,兩代人三個角度溝通一下或者辯論一下,明白道路選擇是怎麼回事,最後肯定是孩子自己下決心。。

如果倆長輩素質高眼光遠,孩子就可以更多的參考長輩的意見。。如果長輩不行,那就孩子早當家。。總之這個過程很有考綜合素質的味道,尤其是考驗家族背景。。

選路經常選錯,專業可能錯了,工作可能錯了,婚姻也可能錯了,這都正常,中國革命也是山路十八彎。。重點在於失敗之後立刻就要明白再選擇儘可能選對道路,再次選擇也要找長輩(更多是職場或人生導師,父母很多跟不上了)。。

翻過來說如果父母厲害,孩子欽佩父輩,道路鋪墊的好,孩子也努力,成功率就非常非常高,比如名醫的後代也是名醫 。。如果換行當,父輩不懂新的行當,那就要準備多幾次失敗。。


砍大山車大圈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太多的話想說,如果能私聊是最好的。

先說例子

事情就從我剛剛買菜回來說起。在我們小區門口經常會有一些賣水果的、賣菜的,都是擺攤賣,或者是拉著車賣。我是剛剛考上工作,在此之前我也創業過,吃過很多苦,所以我很多時候是能理解他們為了生活、為了掙錢,不管是寒冬酷暑、颳風下雨都會堅持出來擺攤的行為,是很不容易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老爺爺,應該有八十歲了,眼睛都已經淚汪汪的了,腿腳也不利索,弓著腰在那裡賣菜,而且在如此疫情期間,他也堅持出來擺攤。我是十分同情這個老人,儘量的找他買一些菜,也每次都感慨萬分。是什麼原因使得他本應該在這個年齡享受晚年而如此辛苦出來擺攤賣菜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肯定需要錢,也許是他的子女沒有給他物質來源,也許是他沒有存款,也沒有給自己買保險,也沒有退休金,他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能靠擺攤來維持生活。

還有一個例子是我創業的時候合作過一位長輩,也是78歲了,他還在買電動車電池,那個電池很重,他經常是一個人提。他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國企裡面的電池工程師,後來國企改革,自己出來開廠,一開始的時候政策好,市場也很好,資產最高的時候達到2000多萬,但是後來工廠搬遷、決策失誤,加上政策收緊,市場競爭加大,他是一步步虧本賠錢,最後跑到雲南來做電池生意,到雲南的時候只有60多萬了,剛剛這個時候妻子又患癌症,他一邊做生意一邊給妻子治病,還有一些錢收不回來。。。。最後也是含恨離開雲南,回老家陪妻子安度晚年,不知道現在過得怎麼樣?但是他女兒是有穩定工作的,我想他應該衣食無憂。

選擇

所有的這些都是我的親身經歷,我也不甘心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家境也很一般,什麼都要靠自己,也創業過,吃了很多苦頭,但是回頭看到這樣的老人還在為了生活奔波,我不由得想到自己,也許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和我一樣衝動,一樣想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最後都慘淡收場。我們聽說過、看過太多的成功的例子,無數次羨慕有錢人的生活,但是失敗的人更多!

說這麼多也不是說不鼓勵年輕闖一闖,而是你要清晰的知道失敗帶來的後果是什麼,自己能不能扛得住,能不能接受最壞的結果,自己的實力允不允許折騰,對自己影響有多大。如果失敗了還有沒有其他退路。不然到最後會發現,自己辛辛苦苦的闖蕩,可能結果還不如一個在體制內安安穩穩工作的人。體制內也不是一些混日子的人,很多有實力的人也在裡面,只要你是一個能人,在體制內還是會有一番作為的。

如果你經濟實力足夠,就是虧幾次也沒太大影響,市場把握也比較準,對於失敗能接受,有足夠的心裡準備。最好是你在這個行業已經做得足夠專業,比較有權威,客戶預判和市場預判都比較清晰和明確,而且還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那你可以嘗試去做。千萬不要受一些已經成功的大佬說的,就是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才要創業,又或者幾句雞湯、勵志的話語把自己搞得激動萬分。這些話是說給那些沒有退路、沒有選擇、沒有鬥志的人聽的,而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建議還是先在一個行業裡好好磨練,先在一個企業裡面做出成績,有了經驗,有了經濟實力再決定要不要出來創業。關於體質內的工作和企業的工作選擇,這個也是因人而異的,不能一概而論,現在企業就業壓力也很大,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裁員是相當厲害的,你能否成為佼佼者,要多問一下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最後一點感觸

以一個過來人的經歷來說,關於創業是一個綜合性的話題,說到底是一個心態的問題,一個實力的問題,還有經濟環境的問題。怕的就是太年輕,容易走彎路,後悔浪費時間,除了後悔和教訓,什麼也沒留下!


道無至盡


只是這個問題我可能很難回答,畢竟體制內的工作不是誰都喜歡的,我是一個從體制內辭職的人,當然是覺得應該趁年輕多闖闖,所以評論可能不夠客觀,只能從自身的角度給一些建議。

如果是確定日後能夠進入體制內工作,或是有信心能考上公務員,那當然要趁年輕多嘗試一些其他工作了,到了想穩定下來的時候再進體制內,也對得起這一生了。

如果未來不確定能不能進入體制內,那就要分兩種情況了。

一是理想豐滿型。我就是這種類型,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認為未來有無限種可能,進體制的那一刻也不是為了穩定,是想著能做很多為民服務的大事。如果是跟我想法差不多,那我的建議是不要進入體制內,因為體制內的工作相對單調,真的是很難放的下靈魂,而且想要為民服務也幾乎不可能,每天只能圍著領導轉。

二是來回糾結型。就是說考公務員努力個一兩年也能考上,進企業工作個一兩年也能出成績,又怕企業不穩定,又怕公務員太穩定。如果是這樣,我勸你先考公務員。因為進入體制內你才真正的能知道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別人說一千道一萬對你都沒有意義。所以在能考上的時候先進去,實在不喜歡再轉行也來得及。


魏智雅


【菲兒職談觀點】這個問題我認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

01選擇權受限

每年有近千萬的學生面臨尋找工作,就業壓力很大,因此,並非所有人都能找到工作順利就業,更不要說能進入自己心目中的崗位了。

據我瞭解,要想進入體制內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要經過報名,筆試,面試,體檢,考察等程序,報名會有專業、學歷、年齡等要求,大部分都是在面試的環節被擠掉了,我認識的很多人考了很多年才進入體制內,因此,體制內不是你想進就進的,能進入的這些人都是經過不懈的努力。

當然,如果自己去闖一闖的要求相對比較低一點,如果剛參加工作沒有過高的要求,想進入公司的程序就沒有進入體制內的程序複雜,有時候一個熟人介紹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或者說自己與幾個朋友創業也是一份職業,有可能還做得很不錯。

02體制內的前景

進入體制內,也有崗位高和低,崗位的不同進步的空間就有天壤之別。有人一畢業就進入國家級單位,比如外交部,或者省級部門,如省婦聯,團委等,也有很大部分人進入了基層部門,比如鄉鎮府,縣級政府部門,幾者相比,未來的前途是不一樣的。

同時,在體制內也有乾得很不錯的,幾年時間就做成了副科,正科,並不是所有人一輩子都是科員。

所以,選不選進入體制內要充分結合自身的性格,職業規劃,專業背景以及家庭環境等,只有與自身的條件相結合之後再定奪。

我認為,能進入體制內也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在縣級以上的部門。


03闖一闖的利弊

人生短短几十年,有夢想和想法應該值得鼓勵和去實現,但是風險也同時存在,必須要考慮。

比如我們自己創業,資金、技術、銷路等要提前考慮,就相當於一個公司你是老闆,所有事情都需要自身考慮,隨時面臨失敗的危險。

當然,創業成功的人也大有人在,成功了可以完成自身夢想,賺到了自己薪酬,可以自由自在生活,也是人生美事。

很多因素希望你都能考慮考慮,自己出去闖一闖到底去做什麼?成功率有多大?自己的決心有多大?

總之,作為成年人對於自身的選擇要深思熟慮,不要頻繁的變動,不利於自身的成長。


菲兒職談


這個問題看著很難回答,其實也簡單,趁著年輕闖或者進體制,實話說,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你選擇了一個,就意味著和另一個基本絕緣了,原因如下:

1、時間上基本就限制了你重新選擇的機會。一般無論你是選擇進體制還是去闖,都得花費時間。

先說闖一闖吧,聽著可能熱血沸騰,但是激素過後,還是得腳踏實地去做,這就意味著你的投入時間,而要闖出一番事業,沒有時間的積澱,肯定不行的,你一般深入瞭解某個行業,就得花費3至5年的時間,還有你得有原始積累,最基本的人脈等等,這些都是得花時間沉澱的,從畢業到闖一闖,回頭一看,你已經30多了,在想要考進體制內,說真的有點難,不是一點難,是難道你絕望。

而加入你剛開始選擇進入體制,總的來說也得需要至少2年的時間,不然很難考進來,當然,有槓精就說,誰誰誰一次就考上了,不過那只是少數,那也不是你自己,編制多難考,只有參加過的人深有體會。

2、現實也不會給你太多的選擇機會,有的只是負重前行。

假如你一開始選擇了闖一闖,那麼當你完成了闖一闖的想法以後,回頭一看,30多了,婚也結了,也有小孩了,老人看病需要錢、小孩尿不溼、奶粉需要錢,這時候你即使闖的結果很糟糕,即使你想重新選擇,但生活已經讓你失去了重新選擇的勇氣,有的只是砥礪前行,求穩求溫飽。

而你開始選擇了進體制,過個三五年,你就會習慣體制內的節奏,總的來說,生活不會大富大貴,但是肯定還算是圓滿,這時候你敢辭職嗎?不要主觀的估計錯了自己的能力,你是因為在那個位置,所以才有那些能力,在體制內,永遠是黨組織成全了你。

3、有時候,生活貌似給了我們很多的選擇,其實真的細想下來,生活根本沒有給我們選擇,就像國考,看著崗位很多,但是細細篩選下來,你哪裡都不能報考,這就是現實。

因此,畢業以後,抓住僅有的機會,不要浪費時間,打定注意,就一直往前走吧。


貧困山區的亮光


這個問題首先要看你自己傾向於哪種生活,搞清楚兩點,第一,體制內的工作也不意味著不用奮鬥了,第二,這個事情的選擇權 是在於自己還是在於客觀的環境。

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如果說客觀環境,兩種生活選擇的概率都是50%,那麼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後者,為什麼呃,因為第一,我個人本身不是體制內那塊料,我更傾向於去冒險做有挑戰的事情,第二,就是我這個人對金錢的追求相對來說比較高,不是有那麼一句話講的很好嘛,就是說如果你從政了你就不要想錢,如果你要想錢了就不要去從政。

講一個實際的例子,我有一個姐姐,她們兩口子都是在縣城裡面,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公務員,當然兩口子的生活在縣城裡面來講也是中等偏上的生活,可能很多人會羨慕他們這樣的生活,但是我呢可能更傾向於去去奮鬥,當然不是說當了公務員或者是說進了體制內就不需要奮鬥了,嗯,只是說他們可能需要奮鬥的理由,沒有不在體制內更充分,因為我個人是不喜歡這種特別安定的生活,更喜歡去做冒險挑戰的事情,想體驗更多的生活的不同。所以我選擇呃,在外面創業做生意,當然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苦,但是也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樂趣。

總之所有選擇的前提都是根據自己內心的想法出發這個是很重要的,如果說你不確定你更傾向於哪一種生活,那麼你就拋硬幣,如果你拋完一次,有一個結果,你還想拋第2次,那麼答案你已經有了。


小和尚jimmy


首先的問題,你有選擇權嗎?大多數人沒有選擇“安穩”的機會,比如,選公務員事業編和國企職員,只能去私企民企打工,不想闖一闖也得闖一闖。大多數人也不想亂闖,但不能不去闖,哪裡有那麼多安穩的工作呀?

其實,道理很簡單。第一,看個性。有的人喜歡安穩,有的人喜歡闖蕩。第二,看選擇。有的人有機會進安穩的國企公務員事業編,有的人沒有機會選擇安穩,只能去私企打工。如果你有選擇權,再來糾結也不遲。第三,看你的人生目標。如果你想住別墅開寶馬大富大貴,只有闖蕩才有可能實現,安安穩穩的職業,不可能有超高收益。這三點想明白了?再來選擇吧


IDOL陳


先闖一闖,然後再進體制內

為什麼要闖一闖呢?

因為你不去做這一件人生大事,你總覺得自己被埋沒了,你會感嘆:虎落平陽被犬欺。如果不去幹一票,你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建議你趁年輕,抓緊時間出去闖蕩。

為什麼要又進體制呢?

牆裡開花牆外香。你闖了幾年才發現江湖之險惡,遠勝TZ之內!這個時候,你的稜角也差不多被磨平了,你的性格也變得更加圓滑了,剛好可以進TZ。有可能你從此在TZ內混得風生水起,步步青雲,因為你在江湖上學到的東西,原來在裡面還可以融會貫通。

廢話少敘,闖蕩起來!


荒原狂劍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所謂的在體制內上班說的就是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上班。體制和體制外的最大區別是體制內工資收入比較穩定,除了工資和單位發放的獎金福利除外,不允許有額外的收入,簡單的說就是你在體制上班的同時你又做生意當了老闆,那麼你可能面臨組織的處理,牢獄之災隨之而來;體制外工作比較自由,收入比較可觀,但是容易受到企業和單位的不穩定因素影響而存在失業的風險。

其次根據個人性格、愛好、追求、家庭情況等因素來說。如果你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有追求、有理想、有愛好、性格開朗、有一技之長、你的家庭情況相對比較寬裕,體制外的工作比較適合你,這樣比較自由,讓你不再受體制的約束,有足夠的精力拿青春和熱情博一博你想要的生活....

講得不好請諒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441172cb0a7450aa5d5e8d74f73ac6c\

峻森


作為過來人,這樣給你說現在創業說十有九死都是輕的,不要去輕信什麼年輕就應該拼,年輕就是資源

為什麼說的是不能輕信,因為人生的路不是隻有一條,但是你一定要先選擇一條可以一直讓你走下去的路,然後你才會有資本去考慮是不是可以在別的更有可能讓你走的更高,更遠的路上去蹦噠兩天?這裡看清楚是蹦噠,因為你不知道這個蹦噠會引發什麼後果,可能你會成為那十個裡成功的一個,但是你還有百分之90的可能性會失敗,不知道會將你甩的到底有多慘?你可以想象一下

當然對於這個社會來說,也有好的一面,創不一定非要斬斷自己的後路,有好多微項目也可以讓你去試一試,同樣是闖,不管輸贏,起碼對自己的傷害不大!相信我,我的身邊好多都是這樣的例子,成年人,不要隨隨便便的斬斷自己的後路,你斬的可能還是你這些年的寒窗苦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