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安徽“第三城”之爭:滁州東向發展強勢超車躍居第三,憑什麼

進入2020年,安徽經濟“第三城”之爭,“戰局”出現了驚人的逆轉。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統計部門的數據看到,處於南京都市圈、大打“南京牌”的滁州,其經濟總量已正式躋身於安徽省內第三,超越了阜陽、馬鞍山、安慶等兄弟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安徽經濟“第三城”。

滁州此前長期在省內坐第五把交椅,落後於濱江的鋼城馬鞍山、以及昔日“長江五虎”之一的安慶。

滁州“逆襲”的背後,是長三角區域內城市體量和競合格局發生變化的一個實例和縮影。區域內各大城市不斷的“洗牌”,也從深層次反映了區域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滁州此次GDP大幅超車,成功逆轉了“戰局”,和第四次經濟普查後GDP的修訂不無關係。

滁州緣何突然“爆發”:突然“多”出來的GDP

滁州最新發布的GDP數據是有些驚人的。

據滁州市統計局官網今年2月28日發佈的數據稱,經初步核算,滁州市2019年GDP為290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7%。

而據去年初滁州所發佈的數據,滁州2018年GDP只有1801億。低調的滁州,何以“瘋漲”一千多億?

這和全國地區GDP統一核算改革有關。2019年底,全國實行GDP統一核算,各地2018年的GDP數據都有一定幅度的調整。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有的省份數據被大幅下調,因此出現了GDP“跳水”的尷尬情況。反觀安徽,其2018年的GDP不但沒有“跳水”,反而是大幅上調了4004億。

這其中,單單滁州市就上調了近800億,將原本的1801億修正為2594億。澎湃新聞注意到,滁州的增量是安徽16個地級市中最多的。

因此,滁州2019年的GDP之所以猛漲至2909億,這個數據是基於修訂後的2018年GDP數據(2594億)基礎之上的。

而之所以出現了大幅上調,滁州市統計局官方微信號對此作出解釋稱,原因之一,是規模以下單位數增加較多。

第四次經濟普查,滁州全市規模以下小微企業數比第三次經濟普查增長了2.3倍、個體戶增長103.2%(安徽全省增長39.3%),增速明顯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這導致規模以下單位佔比較高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三個行業增加值增長較多。

還有個原因,是異地產業活動單位得到全面反映。

滁州市統計局稱,這次普查提供了翔實的異地產業活動單位數據,把一些所屬法人在外地的產業活動單位補充了進來。

產業活動單位是統計專業術語。通俗來講,比如,一家在滁州市進行工商註冊登記的酒廠,在江蘇南京、揚州等省外多地設立專賣店進行銷售,那這些專賣店就是異地產業活動單位。

背靠南京、東向發展,滁州發展近幾年戰略調整

地區生產總值2909.1億,這意味著,此前曾長期排名安徽省內第五名的滁州,終於如願坐上了“覬覦已久”的“第三把交椅”。

澎湃新聞注意到,自2016年開始,滁州就開始公開喊出“衝刺總量全省第三”的目標,並將這個目標連續寫進了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澎湃新聞記者從各地官方發佈的數據獲悉,目前,排在滁州身後的是阜陽,2019年GDP為2705億元。第五名是安慶,2380.5億元。

昔日有些低調的滁州,何以力壓安徽唯一的千萬人口城市阜陽,以及昔日“長江五虎”之一的“皖江明珠”安慶?

其實,阜陽和安慶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據公開報道,在2019年,安慶黨政代表團和阜陽黨政代表團,都先後到滁州市進行過實地考察和學習。

據安慶市政府官網報道,安慶黨政代表團在考察中認為,滁州近年來勢頭良好,歸功於前期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地見效,在項目建設、城市管理等方面都是大手筆、高起點。

阜陽人同樣對“滁州速度”印象深刻。

當時,安徽省副省長、阜陽市委書記楊光榮親自帶隊赴滁,並表示,要認真學習滁州在工業發展、園區載體和項目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好經驗。

發力重大項目,提振園區經濟,滁州的背後有棵“大樹”——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於2015年6月正式獲批設立。

從地圖上看,滁州位於安徽省最東側,緊挨著南京江北新區。滁州下轄8個板塊中,有全椒、來安、天長以及南譙區四個板塊和南京江北新區直接接壤。從南京南站乘坐高鐵到滁州主城區,僅需20分鐘左右。連接滁州主城區和南京江北新區的寧滁城際鐵路一期工程,目前也已經開工建設。

滁州市發改委主任吳孝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前,滁州正在主打“大江北”戰略,積極融入南京江北新區。

而且,滁州的目標不止於簡單的依附,而是“等高對接”。吳孝水錶示,滁州的目標,是成為和江北新區“等高對接、無縫對接、協同對接的戰略性板塊”。

滁州對接南京江北新區,獲得了國家戰略的加持。2019年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求,推動省際毗鄰區域的協同發展,其中“點名”了六組省際毗鄰地區的合作,滁州獨佔兩個。分別是,支持頂山(南京)-汊河(滁州)、浦口(南京)-南譙(滁州)開展深度合作。

吳孝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滁州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推進“大江北”協同發展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交流工作進展。

據吳孝水介紹,針對不同的發展需要,面對不同的發展機遇,滁州這些年的發展戰略有個動態調整的過程。

在“大江北”戰略之前,滁州主打“大滁城”戰略,即以滁州主城區為中心,打造來安縣城等三個副中心,強調組團式發展,意在做大滁州主城區。

而如今,經過十年“大滁城”建設後,滁州開始集體東向發展,主動擁抱南京江北新區,擁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爭奪“第三名”,安徽省內經濟格局之變

滁州的突然爆發,也在悄然改變安徽省內經濟格局。

安徽經濟格局大致可以用“1+1+N”來形容,即省會合肥領跑,蕪湖次之,但短時間內蕪湖追趕合肥無望,第二名位置又暫時無憂。

再往下,就是好幾座城市組成的“N”,相互之間原本差距不大。

據各地公佈的最新數據,安徽省內第三名滁州2909億,第四名阜陽2705億,第五名安慶2380億,第六名馬鞍山2111億元。

滁州的強勢崛起,率先打破了“混戰”局面,“N”內部差距逐漸拉開。同時,也意味著有城市開始向省內“老二”蕪湖發起挑戰了。

據蕪湖市統計局數據,蕪湖2019年GDP為3618億元,領先第三名滁州700億。而此前,蕪湖對第三名的領先優勢有近1400億元!領先優勢大幅縮小,對於蕪湖來說,追趕者的腳步聲已愈發清晰。

澎湃新聞注意到,圍繞安徽“第三城”,甚至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第二城”較量,也是各地努力尋求自我突破的生動寫照。

毗鄰南京的滁州和馬鞍山,近年來主打“南京牌”。

和滁州一樣,馬鞍山下轄多個板塊都和南京接壤。比如和縣和博望區,目前均“以融入南京都市圈為主攻方向”。

馬鞍山也被認為是和南京同城化發展潛質更好的周邊城市之一。去年9月舉行的南京市長國際諮詢會上,一位專家結合產業發展等指標,通過軟件現場推演得出,在南京主城四周,南側的江寧、溧水將更快和馬鞍山形成城鎮連綿帶。

而在安徽西側,人口超過千萬的阜陽,手握龐大的人口消費紅利,並借力高鐵時代的到來,正在發力打造區域中心城市。

據“阜陽發佈”介紹稱,“融入長三角、崛起大皖北”是阜陽新的使命和擔當。阜陽距離鄭州、合肥、武漢等中心城市的距離都在300公里之內,而以阜陽為中心的150公里半徑內,有超過3000萬人口。“阜陽發佈”稱,阜陽成長為區域性中心城市有著優渥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

落到安徽省內第五名的安慶,則在重點提振縣域經濟。

澎湃新聞注意到,2018年,安慶掀起了向江蘇縣級市海安學習的熱潮。安慶市市長陳冰冰曾率黨政代表團親赴海安考察,安慶市宜秀區區長鄭志,更是在海安掛職擔任市委副書記,時長三個月。

為何“不恥下問”?安慶主城區偏居整個安慶市域的一角,且被山水環繞,所轄縣市也是零散分佈。要想做大做強主城區,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有些先天不足。

陳冰冰表示,安慶有多達10個縣(市)區,15個省級以上開發園區,這決定了發展縣域經濟是安慶的必然方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