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重慶花牌,瀘州大貳”,其實瀘州大貳才是這裡的原創

“重慶花牌,瀘州大貳”,其實瀘州大貳才是這裡的原創

文末有瀘州大貳是否該申請非遺投票,不要錯過哦,歡迎發表你的意見。

其實不知道這個事情該不該驕傲,但是能發明、創造和流行來說,瀘州人的腦殼也是開了掛的。沽酒客作為一個“牌盲”,什麼牌都不會,自然什麼牌都不打,在這裡沽酒客堅決反對以賭博來進行斂財,大賭小賭都害人不淺,但是不反對開智遊戲偶爾自己家庭進行娛樂。所以本文並非提倡賭博,而是對一種民俗文化進行介紹。如今麻將都進入國際比賽了,只要用到正途,它們還是對人類有益的。

說到紙牌遊戲,在中國的歷史上可以源遠流長,據說周朝一個大王還在娃兒的時候,跟今天這些小娃兒也沒得啥子區別,看到地上的樹葉也好奇覺得好玩。於是拿起來給他的兄弟,說這個我拿給你,封你一個什麼地方的爵位,結果旁邊的大臣聽到了,立刻跪在地上說,所謂君無戲言,你要是這樣,就要變成實錘,於是就有了“樹葉封地”的說法。這個樹葉就演變成了後來的“葉子戲”。

“重慶花牌,瀘州大貳”,其實瀘州大貳才是這裡的原創

我想這個娃兒長大了怕心頭想:格老子,我就是搞點耍法,結果你幾爺子,硬是蹬鼻子上臉。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中國古人自來信守承諾,不能隨便開玩笑。不過這個大臣估計做夢都沒有想到,這個封王封地的規矩沒有被保留下來,砸得稀碎,倒是被衍生出來的博弈遊戲卻一代又一代的被繼承發展。

今天大多數考古研究者認為“葉子戲”是一種古老的中國紙牌博戲,類似於升官圖,兼用骰子擲玩,雖然來源是周朝的典故,但是最早出現於則是漢代,被認為是撲克、字牌和麻將的鼻祖。

“重慶花牌,瀘州大貳”,其實瀘州大貳才是這裡的原創

“葉子戲”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至清代,樣式及打法已基本完善,並有逐漸演變至馬吊牌的說法。因此,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將橋牌的發明權歸於中國人。

瀘州的大貳則是這種“葉子戲”獨特的變種,它既不同於今天的撲克牌,也不沒有牌九的感覺,初看它更像是把麻將的簡單化,但是雖然沒有東南西北,筒條萬及字花,卻仍然有自己的名堂和板眼。

瀘州大貳的近親有湖南的“跑鬍子”和樂山“二七十”等,牌的樣子基本一樣,但是玩法和規矩卻不盡相同。

“重慶花牌,瀘州大貳”,其實瀘州大貳才是這裡的原創

瀘州大貳,歷史源長,今天我們很難考證他成型的年代,以及發明者或者叫改良者是誰,沽酒客個人傾向兩點猜想,一是明末清初,因為大量的外來人口湧入四川,流落到瀘州的很多,他們不僅僅帶來異地的文化交流,遊戲肯定也有,當然到了當地為了更好的融合地域特色,估計就會做一些妥協和調整。

另外一種就是瀘州大貳可能比我們預想的時間更早,或許南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葉子戲”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當年瀘州碼頭繁榮,南來北往的商客眾多,別看瀘州地方屬於邊州,但是信息應該一點也不閉塞,有通江達海的碼頭,怎麼可能沒有各種文化娛樂的湧入呢?當然這些是沽酒客自己猜想不足以為證罷了。

“重慶花牌,瀘州大貳”,其實瀘州大貳才是這裡的原創

你看今天四川麻將在瀘州的表現,就知道瀘州人不是那種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性格,對於娛樂和遊戲,在我們看來,怎麼舒服怎麼來,才有了今天的酒城鬼麻將和瀘州大貳。

據說在清代和民國時期,瀘州大貳不僅瀘州玩耍的人多,也影響著整個西南地區。而且瀘州大貳牌銷路也最寬,當年有“瀘州大貳,重慶花牌”之諺。大貳牌生產,是瀘州名產品之一,世上流傳有一言子(歇後語)曰:“瀘州大貳——香風(鄉風)”。說明瀘州人喜愛大貳之普遍。

“重慶花牌,瀘州大貳”,其實瀘州大貳才是這裡的原創

一般來說,傳統的瀘州大貳,“牌規”較固定死板,10胡牌以上始能和牌,其花子有棒,恰10胡;臺,21胡以上;甲,27胡以上;出關,31胡以上;滿胡,36胡以上;紅胡,10個紅牌以上;名堂胡,全列只一、三、四、五塊紅字牌;花,六列有紅字;遍地金,七列都有紅字牌;飄,原手無坎;籠列子,清、無一二三、二七十列子;昆,每列都有鬍子;黑,全手無紅字;另外加花子有半升紅,即原手有坎,籠列每列加3胡計算;滿升紅,見紅列子即加3胡計算。

計算輸贏按“道”數,四方議定多少錢一道,以上花子一個都沒有叫砣胡,只算一道錢;一個花子算兩道;兩個花子算四道;三個花子算八道以類推加翻。

“重慶花牌,瀘州大貳”,其實瀘州大貳才是這裡的原創

以上牌規看似複雜,但瀘州人打大貳,既有鍛鍊腦子韻味的,也有以輸贏為目的,較長期以來,均打“老八開”的多,即八道封頂,扯攏就和牌。以上牌規、打法、就叫瀘州老大貳,後來“革新”才有其它打法。

今天瀘州大貳的打法和規矩顯然跟我上面說道的老皇曆已經有了區別,沽酒客也不是愛好之人,就不在這裡多做陳述,當然只要你懂得起老規矩,新的變動也不會讓你無所適從,我發覺這個人啊,你喊他做點事情,認真學習可能不得行,玩牌遊戲之類“憨幹得”,我認識一些人,字都認不全,打起大貳來,腦殼硬是轉得比計算機還快,真是浪費了。

“重慶花牌,瀘州大貳”,其實瀘州大貳才是這裡的原創

另外瀘州人打大貳還有幾種習慣的說,比如有的不說打,說提大貳,咔大貳。起坎,吃皮這些俗語也是源於此,大貳牌在袍哥文化中也有相應的表現。我在想當初麻將和大貳估計大貳的普及性更高,原因有幾點:

一是因為方便攜帶,比起麻將,即便以前的牌比今天小也夠重,不如大貳兜裡一放即可;

二是當年打麻將的人基本屬於上流社會,哪有幾個老百姓打麻將哦,紙牌就不一樣了,達官顯貴,販夫走卒都可以玩,而且字也好認;

三是麻將必須四個人,三缺一可不行,大貳更大的包容性,兩個人就可以了。四個人還可以一個人當小家。玩法更加寬鬆。

總之遊戲雖好,不要沉迷,更不要去賭博,人生可以拼搏,但是不要爛賭,澳門那個賭王自己也說了他從來不賭錢,曾經有瀘州好事者寫過一本《瀘州大貳》的書希望申請非遺,今天不知道結果,各位覺得該不該讓它去申報非遺呢?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留言投票。

瀘州大貳該不該申請非遺呢? (單選)
0人
0%
同意申請非遺,這也算民俗文化
0人
0%
不同意,不過是一個遊戲罷了
0人
0%
無所謂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