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在荆棘丛生的市场中摸爬滚打并已经立足的iQOO,正在悄悄的改变它的形象和定位。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从MWC回来的瑞航飞机上,花着高额购买的机上流量看完了 iQOO 的发布会——是的,这家去年突然冒出来的新品牌的第一场发布会,我不仅完美错过了,还自掏腰包花了高额流量费“亲自观赏”,因为我太想知道在国内市场竞争已经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这家新品牌还能拿出什么样的“招数”来吸引用户,或是帮助自己的“本家”vivo 获得一个怎样的市场。它是去年二月里最“猝不及防”的新晋分子,也是让外界好奇审视的“初生牛犊”。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iQOO 一代产品

非常有意思,iQOO 在“游戏手机”和“高配旗舰”品类的划分和认知已经根深蒂固的时候愣是走出了一条独辟蹊径的道路:它做起了外观看起来比较像正常手机而不是游戏手机那般风格张扬,但核心配置规格较高、强调游戏娱乐性能向的产品。辅以较为亲民的价格,在去年刚发布的时候甚至让实际整体规格高于它、产品定位和它又完全不同的某个竞品受到了实质的市场影响。我当时评价 iQOO 很像是联想去年推出的 Y7000 系列游戏本的设计:本质上是个游戏本,包括配置和规格,但它的外观设计已经很像一个你可以在和商业客户开会的场合使用的产品了,而不会让你去开会的时候别人觉得你手里拿着的笔记本电脑“不严肃”、“不正经”。以大众化产品思路做高性能高配产品成为了 iQOO 的主基调——而这个思路在过去的一年里被不断的强化:它开始推出去年流行的浅色系产品,而新系列 iQOO Neo 的身上一点“游戏向产品”的影子都看不到,完全和市面流行的手机样式一模一样。但它还是保持着核心高配以及加入更多游戏优化的产品细节。在2019年下半年,vivo 甚至把自家首款正式商用量产的 5G 手机的名头给了 iQOO。iQOO Pro 5G 一度成为去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5G手机销售的单品冠军。它既激进又保守,巧妙的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iQOO 一代产品

于是,我们在去年下半年看到了更多品牌介入了这种“外观大众+核心高配+游戏性能优化”的产品,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这类产品似乎真真切切的击中了不少用户的钱包购买力——要不怎么会这么多厂商扎堆进入呢?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iQOO 3 发布会的一开场,iQOO 品牌总裁冯宇飞就宣布了一件事情:iQOO 品牌已经成为了中国手机市场排名第7的品牌。这意味着这个产品单价并不低(最低发布价1798元,大多数产品都在2000+和3000+档位的产品)以这种独辟蹊径的产品定位获得了用户真实购买力的认可。这或许是他们定义 iQOO 3 这部产品的“理论基础”,而 iQOO 3 其实也是不折不扣的“iQOO 风格的延续”:拥有骁龙865+LPDDR5+UFS 3.1的核心高配,补上去年 iQOO 一代曾被诟病的 WLAN 支持和网络频段的部分:WiFi 6+双WiFi+这个价位支持最多的5G频段,再配上完全主流、主流到连一代还有些游戏手机风格的灯带都去掉的外观设计,继续向大众市场靠拢,继续强掉核心高配,以及专门为游戏做的体验优化。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不过,毕竟过去了一年的时间,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过去同价位段的竞品开始配上更高规格并向更高价位段进发,市场舆论对于一些新产品规格的引入也呈现积极接受的态度,例如高刷新率屏幕。去年因为 NEX3 发布会时 vivo 一位产品经理关于90Hz高刷新率“徒增功耗”的表态一度成为行业的“流行话语”——不过要说起来蓝厂可真是“知行合一”,说90Hz高刷新率“徒增功耗”可就真是没有用,于是 iQOO 3 发布后 “没有高刷新率”就成为了它最大的槽点。在一些舆论评价中,“没有高刷新率”似乎成为了十恶不赦的罪大恶极。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当然,在用过了不少高刷新率的旗舰手机之后,我必须承认高刷新率对用户的感官体验绝对是有益处的,iQOO 作为背靠 vivo 的品牌,“做不出高刷新率产品”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想不想做没有能不能做的问题。或许他们的思路是等到 90Hz 或高刷新率游戏适配完整了再一步到位直接做好而不是现在这种应用场景有限的局面?或是留了后路给 iQOO 3 Pro?毕竟 vivo 家有像 NFC 功能“最后一个做但进度最快、功能最快完善”的案例,冯宇飞也曾提及过 iQOO 品牌“后发先至”的思路。但不管未来如何,就 iQOO 3 本体而言,除开“没有高刷新率”的缺憾,这部机器到底是部用起来怎样的产品?为了避免陷入被网络舆论牵制的认知思维,我特地把这部手机装上了两张开通了 5G 服务的SIM卡,准备好好的用几天。

结果,过了5天之后,我把微信聊天记录导了过来,它变成了我的主力机。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我对手机的主力机有这样的几个要求:1、稳定,稳定压倒一切,因为之前用过某些手机时常在多任务状态下卡死,某些使用场合甚至带来麻烦,所以我需要一部可以保证稳定工作的产品。2、

流畅,这里的流畅不仅仅是显示的流畅,更包括日常运行多任务时的切换不会卡顿迟滞,以及日常输入状态的流畅(有的手机键盘触控有迟滞,打字误触几率也会变高)。3、续航,能尽量避免出门携带移动电源最佳,当然能有快速回血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很好。4、信号稳定:这点很多人已经不再把它放到购机选项中,但买回一部信号不够好的产品出问题的时候才会想到它的重要性。iQOO 3 非常好的体现了上面的四点,甚至在被大家“深恶痛绝”的导入微信聊天记录的时候都很好的展现了它上述的优点:WiFi 6 热点直连最高可达 50M/s以上,48G的微信聊天记录一小时就传完,没有任何中断——要知道,用过的不少旗舰手机在这个流程上,可是充满了磕磕绊绊。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其实按道理说,一部骁龙8系列的旗舰产品,上面的这些是产品本应该达成的素质,可惜并不是,这也是我一直觉得“旗舰机易找主力机难寻”的主要原因。iQOO 3 的稳定流畅除了骁龙865 + LPDDR5 + UFS 3.1 的核心高配之外,其实一直被大家吐槽的系统也是重要的“功臣”——别笑,我是认真的。前段时间有人很认真的在讨论为什么 vivo 的系统网上骂得最惨,得出的比较一致的结论是 vivo 的系统在审美和交互上有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交互部分有些混乱,令用户迷惑。但很多正在骂着手上手机的 vivo 老用户也清楚的表明了一件事情:当他们开始使用一些设计感更好的其它品牌的系统的时候,突然发现 vivo 的系统是如此的“顺畅”。iQOO 从去年开始不断引入类似于ART++编译增强和已经壮大到6个Turbo的“MultiTurbo”技术,对系统的日常运行流畅度特别是多任务切换时的流畅度提升非常有用价值。做这种表面上看不出来的内核优化看起来是挺“吃力不讨好”的,但细心一想,毕竟用户是要来用你的手机的,如果不给用户的实际使用留下好的印象,或许下一次用户就投奔别的品牌了——从极光大数据提供的2019Q4各品牌用户忠诚度的表现来看,vivo 整体还保持了相当不错的表现,这和它在系统优化上下“内功”,应该有一定的关系。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大概是也听多了用户对界面审美的抱怨,这一次 iQOO 3 搭配了全新的 iQOOUI,改进的核心重点有两个:把以往吐槽最多、最容易引发用户使用混乱的上滑控制栏和传统的下滑控制栏合二为一,以及调整了桌面图标的间距,使其不再有“图标间距大于图标和屏幕边缘距离”的视觉膨胀感,为桌面周边留下了相对舒适的“留白空间”。此外,在动效、桌面逻辑(用户可自选平铺图标或是使用应用程序抽屉)等方面做了不少改进,算是看到了前进的一面。另外,iQOOUI 这次最值得称赞的是其和罗技合作的键盘震感优化的部分。结合 iQOO 3 的横向线性马达,加上预置输入法中和罗技合作的皮肤以及专属的输入法震感优化,它甚至还能模拟出青轴这样的键体敲击时的段落感。我单方面宣布这是目前我使用过的输入文字最舒服的安卓智能手机产品,而且它在输入时的误触率也非常低。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特殊的震感设计必须使用原厂预置输入法搭配,如果你使用第三方输入法就没有这种指尖的享受了。就这个细节,iQOO 3 就已经脱离了“哒哒哒”和“嗡嗡嗡”的简单争执,到了提供务实的触感体验提升的阶段了,这才应该是手机品牌该做的正事。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iQOO 3 发布会一开场讲的是5G和无线的部分,我当时一度怀疑拿错了剧本,但后来仔细一想:作为去年率先推出商用量产的 5G 手机且一推出就拿下当时销量冠军的品牌,如此高调的提及 5G 似乎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iQOO 3 的 5G 和无线规格让它彻底的避开了最近所有关于5G、频段和无线部分的争议:3000档价位上目前 5G NR 频段最多的手机,不仅支持前段时间争议颇大的移动 n79 频段,更支持这个价位上不少手机没有的海外 n77 频段;4G频段支持同样是这个价位段最完整的那一档,之前不少用户吐槽某些高端手机没有的 B20 欧洲4G频段,它也有。在 iQOO 一代曾被诟病的WLAN天线问题,这一次也完全不复存在:WiFi 6 + 双WiFi ,以及“零感网络切换”的支持,让我家的联通千兆光纤最大程度的在手机上发挥了它的速度能力,而且在多个屋子之间移动的时候也不会有明显的网络使用差异,会自动切换到我家不同位置摆放的两个路由器上。当然我们强调频段支持的多少和手机信号好不好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不过 iQOO 3 的实际5G体验也相当不错——这是目前能在我家三个屋子里都有三个运营商的5G信号,而且网速都能到200Mbps以上的手机。像是覆盖比较好的电信5G,在客厅的实际下载速度甚至可以到 60MB/s,这不是随便拿一部5G手机来我家就能达成的体验——某些5G手机甚至三个屋子里都无法收到联通的5G信号。因为疫情的原因,目前5G手机的信号问题还并未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因为没法出门无法获取更多的用户感知),待疫情过去人们的生活恢复正常以及这一年5G网络建设大幅前进之后,用户就会更直接的感知到天线信号品质对他们使用的真实使用。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iQOO 3 毕竟还是部强调游戏性能的产品,所以除了核心配置之外,iQOO 3 的游戏性能优化的部分依旧不少,包括更“夸张”的散热结构、高通骁龙 Elite Gaming 加持之下游戏画质优化的“鹰眼显示增强”。我不玩游戏可能无法确切体验这机器的游戏表现,不过正在沉迷于《明日之后》手游的小叶子就直接的体会到了 iQOO 3 在游戏体验部分的真实强劲:我给了他五部不同的手机玩(她居然开了五个小号),在 iQOO 3 没有到来之前,她使用的主力机型是 iQOO Pro 5G,她最喜欢的功能是顶部的两个压感按键——这次 iQOO 3 也完整的保留了这一细节。不过新 iQOO 3 到了之后她的决定不是换掉 iQOO Pro 5G 而是把另一个品牌的手机换掉,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小叶子对 iQOO 3 的游戏表现评价无外乎这么几点:一来机器流畅触控反应迅速且不容易误触,180Hz的屏幕采样率和独立压感按键功不可没。二来机器手持时的温度并不高,而且续航相当不错(连续最高画质玩6小时从57%到12%的电量,在 4440mAh 这个已经不算特别大的电池容量的基础上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我问她为什么要开最高画质,她说最高画质不卡就开了,从另一个方面也能体现出这机器核心规格和优化的程度)。另外关于55W充电,因为 iQOO 3 是单电芯产品,这颗 55W 的充电头在整体充电时间上的表现比 40W 级别的产品并没有数量级上的提升。但在手机亮屏玩游戏或是从低电量起充的场景下,优势非常明显:一刻钟的时间这部手机就能冲入一半以上的电量,玩游戏的时候从10%以下的低电量到充满甚至没有比息屏充电时间长多少。也是因为这样的快速充电和优秀的续航特性,它已经彻底改变了我睡觉之前必须充电的习惯——当充电不需要再成为一种仪式感的事情,而是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的时候,它就真正的改变了用户对电量的恐惧。

iQOO 3 最特立独行的部分也是和游戏有关的部分:全系完整保留 3.5mm 耳机孔,而且这部产品上依旧配备 AK4377A。之前在微博上说过,vivo 和 iQOO 产品全系保留 3.5mm 耳机孔这事其实已经和 vivo 的“音乐基因”关联不大了——尤其在 iQOO 身上,它是用来解决游戏场景下蓝牙耳机依旧无法完美解决、以及通过Type-C外接转接头的时候无法同时充电的问题的。况且,多加一个3.5mm耳机孔和提供完整的蓝牙无线音频支持也并不冲突。今年发布的某些游戏手机产品,又把之前去掉的 3.5mm 耳机孔加回来并做了高调的宣传,或许就能看出这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在事实上对游戏用户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iQOO 3 的 HiFi 模式现在不仅可以支持音频和视频 App,也对热门游戏提供了支持——从这里,你就能体会到 iQOO 3 加入 AK4377A 的真实用意,除了画面要流畅要好看,声音也应该更加“带感”。不过 iQOO 3 的外放尚未提供立体声扬声器的设计颇为遗憾,期待下代产品补齐加入。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iQOO 3 一如既往的没有把拍照当成重点,因此也没有做更多的期待。不过去年日本旅游的时候倒是用 iQOO Pro 5G 拍出了一些不错的照片(甚至好过某些传感器更高的产品),倒是让我觉得 iQOO 3 保持这样的可用性就OK。iQOO 3 依旧是IMX582主摄+1300万AF超广角的规格,成像风格依旧受惠于包括 HyperHDR 在内的 vivo 拍照算法的全面下放,讨好眼球——另一家手机品牌的影像产品经理就曾评价过 vivo 在算法和影像风格方面的“全面下放”确实让它的成片足够讨巧。这次 iQOO 3 还加上了一颗1300万的两倍光学长焦镜头,没有在这个档位的产品里把光学长焦省掉,很好(毕竟有不少品牌这个价位或基础档位的产品把光学长焦的镜头直接给去掉了)。其实这颗镜头的主要作用还不纯是用作光学变焦,而是专门针对“人像拍照”做了优化——这颗镜头的成像风格高度类似于 X30 上的那颗2倍光学长焦人像头,我一度怀疑相应的调校风格和算法进行了下放。虽然规格从3200万GD1变成了1300万像素,但这颗镜头的引入还是为 iQOO 3 的拍照增添了的之前产品未曾有过的新应用场景。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iQOO 3 微距样张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iQOO 3 人像镜头样张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iQOO 3 人像镜头样张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iQOO 3 HDR 样张

iQOO 3 还有不少未在发布会上提及的贴心细节之处,传统优势 Jovi 就不提了。NFC 功能的“自动选卡”功能相当有用:它避免了碰到门卡蹦公交卡、碰到公交卡蹦银联卡的尴尬,也不会像有些手机一碰到其它的NFC手机就会出现自动亮屏弹出刷卡界面的问题。而和其它的 iQOO 产品一样,它同样享受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包括免费贴膜、免费换手机壳等一系列操作,这也是很多人选择 iQOO 的原因之一——毕竟不少互联网品牌在售后服务方面的缺失,真实的影响了用户的选购意向。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所以,要想把一部手机当成长时间使用的主力机,看起来很难,其实并不容易。更多在参数表、配置表上看不出来的细节体验,在日常使用的潜移默化中才能更好的感受。我无法肯定的表达 iQOO 3 能在我手上以“主力机”的身份呆多长时间,毕竟这是一个“春色满园五彩缤纷”的春天。但至少它现在,是一个足够稳定、踏实、好用、而且在部分使用场景下有着别的手机无法企及的应用优势的产品。前面提到过,高刷新率规格的缺失让它在线上舆论的产品评价中并不讨好,其实也掩盖了这块 E3 材质市面最小前置打孔的三星 SuperAMOLED 屏幕的画面观感优势。希望下一代产品把能在不影响 iQOO 一贯续航优势的情况下把高刷新率也加进来,毕竟已经有一部分线上用户开始关注这样的产品,想做到“生而强悍”,那就把周边的这一系列干脆强悍到位,岂不是“更对味”?

在用上了 iQOO 3 五天之后,我把它换成了主力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