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戰爭中,士兵為了保命,戰場上裝死有用嗎?

Z-jane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裝死是有用的。

電影投名狀上,龐青雲帶著2000清軍和太平軍作戰,2000人都被殺光,只活了龐青雲一個人。

為啥?

龐青雲是裝死的。

在敵我混戰期間,裝死確實能夠逃生。

摘錄薩沙衡陽會戰一段文章:

和松川少尉一起爬上去的松田伍長,頭部中了一槍,當場氣絕。

松川文吉少尉急忙臥倒,但已經遲了。

他突然感到肚子上似乎著了火,火辣辣的疼。

他摸了一下,手掌上全是血。

松川文吉少尉腹部側面中彈,鮮血不斷從傷口湧出來。

國軍還在不斷開槍,附近的日軍顧不上救傷員,四散逃走。

關根大隊長只喊了一聲“松川小隊長,你要保持冷靜,會有人來接你的”。隨後,大隊長向後爬走了,開溜了。

無奈之下,松川只能自行包紮傷口。

他不敢移動,只能倒在死人堆裡裝死。

此時的衡陽烈日當天,高溫難忍,大地像烤糊了一樣。

松川文吉少尉幾乎被曬成了魚乾。他水壺裡面的水,都被曬熱了。

他真想爬到幾米外的一棵樹下,那裡陰涼的多。

不過,他一動也不敢動。國軍第10軍的狙擊手槍法精確,只要一動就必死無疑。

松川躺了幾個小時後,傷口還在不斷流血。他實在受不了,感覺橫豎是死,不如拼一拼。

他突然站了起來,捂著傷口狂奔。

國軍沒有想到死人堆裡面,竟然還有活人,沒有及時射擊。

松川僥倖跳入了日軍的戰壕。他被捷克式輕機槍的子彈射穿了腹部,如果向左偏二三釐米,就一定會致命。


自然,戰場上如果沒有負傷卻隨便躺下裝死、裝受傷,屬於怯戰行為,會遭到軍事法庭審判。

輕則禁閉,重則槍斃!

而且,平時裝死其實用處不大。

因為勝利的一方,肯定會打掃戰場,尤其檢查敵人是不是都死了。

有的更簡單,乾脆對敵人屍體一人補上一槍,你不裝死本來還有機會活,裝死卻直接送命了。


薩沙


作為一個退伍30年的老兵,當年部隊教導:為國為民而戰,只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教,指訓導:只應該倒在衝鋒的路上,絕不應該被斃於逃跑的道上,這是軍人的榮譽和操守。父親諄諄教誨:兒子,如果上了戰場,只能做沽名的霸王,決不能做叛徒蒲志高,活的要有個人樣。

連,排,班長們的經驗是:第一次上戰場,完全就是懵逼,槍不知往哪兒放,手榴彈不知該往哪兒扔,聽見槍炮聲,立馬趴下,人家一衝鋒,就會跟著屁股跑,說聲撤退,丟下東西就開跑。死都不知道咋死的。要想戰場活的久,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槍要打的準,彈要扔的遠,苦練技戰術,多培養戰鬥意識,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隱蔽好自身,有效的打擊敵人,衝鋒是如躍起之猛虎,撤退時如脫籠之狡兔,潛伏時如安靜之處子,當然你還得有個好祖宗,保佑你刀槍不入,長命百歲。如果不幸你彈盡糧絕,能舉手就掐死自己,能抬腿你就趕緊跑,再不幸,你精疲力竭,也是可以被俘虜的。

戰場裝死?估計你沒聽過槍炮響,更沒見過彈炮眼前爆,大概無聊影視劇和搞笑作品看多了,首先你得神經大條到槍炮聲充耳不聞,戰友或敵人血淋淋的倒在你眼前,你能控制反跳神經,其次,命硬到蛇鼠,財狼見你就繞道,生理強大到可能幾天不吃不喝,最後你還幸運的不被執行戰場紀律也不送軍事法庭,臉厚到不被自己當年裝死戰場的可恥行徑折磨而苟活於世。那就裝死好了。

子曰成仁,孟曰取義,既然來當兵,甘灑熱血守邊疆,將軍百戰死,馬革裹屍還。


R無黯


說個笑話般的例子,我看書比較雜,很多東西有印象但讓我說出處一時半會兒還真想不起來,就當段子看吧。

這是一個德國兵東線回憶錄裡面的一部分,他好像是個機槍手。在前線的時候有次遇到了傳說中的蘇軍人浪攻擊,然後一切都像段子裡面一樣,德軍有預先構置的強固陣地,佈置好的幾挺機槍就開始撕亞麻布(這是一個用爛的梗),蘇軍就像割麥子一樣紛紛倒下,最後屍橫遍野。

晚上是這廝值班,值著值著往外瞟一眼,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再仔細看看,發現地上屍體好像稀疏了很多。這下他精神來了,全神貫注盯著外面,等照明彈升起的一瞬間,發現無數屍體在往回爬,照明彈一照,又都保持不動了。

您還別不信,不說人了,SS第三裝甲師的一個老傢伙回憶,白天在戰場上擊毀的蘇聯坦克,晚上如果不把步兵派出去補槍,第二天早上再看能少了三分之二。幾十噸的坦克都在你眼皮子底下拖走,何況是人。

再看看我配圖這位爺,戰鬥中一槍沒放,最後其他抵抗的死了一戶口本,他可活下來了,還一槍打死個戰俘伸張正義呢。

現在你覺得裝死有用嗎?


老槍與戰線


應該是有用的,但不太好用罷了。

裝死的本能不僅是人類會使用,很多動物也會使用。

但從動物的裝死方面來看,我們人類是很容易識破的,甚至會無情的戲弄。

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丟盔棄甲,逃離戰鬥範圍。

畢竟再怎麼裝死也得趴在戰場,並沒有完全脫離戰鬥,無非就是掩耳盜鈴,自我欺騙罷了。

裝死後得經歷幾個檢測,勝利者打掃戰場,好心的就扭送戰俘營,軍事法庭,惡劣的就直接滅了,補上一槍、一刺刀。

特別是本國是最後打贏了,不但要揹負罪名,還得被通報,禍害了自個,連帶家人也蒙羞。

所以嘛,戰場裝死是一項很愚蠢的辦法,僅僅是權宜之計,避開首當其衝的衝擊波,然後就立即得采取措施,要麼是給麻痺大意的敵人背後一槍,要麼就趕緊逃之夭夭。

最後說一下,戰場是有範圍的,脫離戰鬥就是逃離戰場,丟盔棄甲除了這些是很累人的負重,重點是能夠儘快抹除自個是士兵的痕跡,混跡老百姓的途徑。

附註:越是怕死也死得快,而且不鼓勵大夥一個勁用這樣消極方法逃避,畢竟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敵人打贏了也就闖入了家園,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鴻哥iouyh福小鋪


當然有用了,但前提是你的運氣要足夠好!人類發展歷史的長河中,戰爭對於人類的進步和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戰爭的主角士兵,他們起了勝負的決定性作用。

戰爭是殘酷的,需要以命相搏,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是個人他都怕死,所以士兵為了保命,很可能在戰場上裝死。比較戰場上那麼亂,每一刻都在死人,你在混戰中裝死倒下,和死人躺在一起,也沒有人能發現。

這個得分時代來講,在古代呢,這種情況是比較頻繁的!

首先,古代史冷兵器作戰,很多時候都是短兵相接,混戰在一起,那人都是一死一大片啊,你躺下去也沒人會知道。

但前提是,你所在的一方是勝利者。因為戰爭過後一般都是會清理戰場的,而這都是勝利者才有的資格。當然了,也有不願意處理的,只是這樣會容易引發瘟疫疾病等災害。除非是身逢亂世,且在荒郊野嶺,就像《投名狀》裡的龐青雲,他處在太平天國作亂的時代,才得以從死人堆裡爬出來。

一般來說,如果自己一方是勝利者,至少自家士兵的屍體會得到處置,這樣你便在有機會活下來。當然,你不能讓別人知道你是裝死的,不然軍法處置,活下來也是個死。這個就得看個人表演技術了。

如果你的那一份失敗了,那裝死基本沒啥用,除非對方不打掃戰場。要知道古代是由軍功獎勵的,而證明軍功的辦法有很多,人頭、耳朵,這都是會從敵人屍體裡撿的,你裝死,那就是等死。

至於到了熱兵器時代,每經過一次戰役,戰勝方都要去戰場清場,一是去撿對方丟棄的武器,二是防止還有活著的士兵,都要對屍體在進行亂戳一頓,甚至防火焚燒。

電影《血戰鋼鋸嶺》裡面就有日本兵在戰後出來“補刀”的片段,很真實。


而且,飛機大炮,轟炸不斷,躺那而鬼知道會不會被炸死。就連四處逃竄的士兵都難免被炸死,更何況你在那躺著一動不動呢。倒不如拼死一搏,興許還能尋找到活著的出路。

而且軍法規定,戰場上如果沒有負傷卻隨便躺下裝死、裝受傷,屬於怯戰行為,會遭到軍事法庭審判。

說不準活下來也是一個槍斃的下場。

事實上,戰場裝死其實需要比衝鋒拼命更大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那得是可以躺在死人堆裡,可以槍炮聲充耳不聞,戰友或敵人血淋淋的倒在你眼前也視而不見的狠人。這種人,還有必要裝死嗎?

所以,戰場上裝死的人肯定有,但絕對是少數,而且這種方法也並不保險,更不光榮!


白話歷史君


戰鬥總有結束的時候,結束了,裝死的也就跟著結束了。

戰場上,裝死的其實不在少數,能活下來的不多。而一旦戰鬥結束,裝死的噩運差不多就來了,打贏了,還好說一些,打輸了,八成還是活不下來。最好的辦法還是和敵人血戰到底。


別管打輸打贏,戰鬥結束後都有一個清掃戰場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清掃殘敵,搜尋活著的受傷的戰友。打贏了的話,你不可能在那趴一輩子,最後被戰友埋了,還是要起來。而起來之後怎麼辦?跑了?處分?槍斃?反正都是留下惡名,最後檔案裡寫上:逃兵。看你以後咋辦,揹著屈辱活著。

另外,打輸了,清掃戰場的就變成敵人了。敵人清掃戰場,就要清掃殘敵,補刀或者補槍,只要發現還有氣,就解決掉,這種太好理解了,就是防止有人死不透,打黑槍什麼的。至於敵人會不會留活口,這就很難說了,聽天由命。不過也有少數能活下來的,運氣爆表。


裝死其實也看有沒有機會,身邊全是戰友,突然你身上一點傷沒有就死了,這不科學。而且你倒了之後,本方衛生員會過來急救,被發現了你咋說?說你害怕,不科學。

另外,肉搏戰裝死基本也沒啥可能,緊張激烈的肉搏戰,眾目睽睽之下裝死,貌似敵人都能發現,然後一刀下來,就結束了。

上了戰場,基本都是剩下半條命,想活下來,唯有奮勇殺敵,靠投機取巧耍小聰明,還不如苦練殺敵本領呢。


軍武文齋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其實,裝死是一個技術活,通常是在已方戰敗的情況下,自己身陷敵軍聚集區域,沒有援助的情況下,躺在戰場上裝死,以逃過一劫。這方面史書上沒有多少記載,我們也只能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來判斷究竟如何裝死。

首先要判斷獲勝方的心理,獲勝方一般在獲勝之後,肯定心理上會有些麻痺大意,但是他們也不會放過任何戰場上消滅敵人的機會,尤其是眼皮子底下,可以不費力氣就消滅的敵人。

那麼我們看一下電影裡面的一些精彩的裝死片段

第一個是血戰鋼鋸嶺當中,當主角發現了一個傷病的時候,日本人過來了,他就趕忙把傷病埋到土裡,然後自己身上放一具屍體躺下。第二個是兵臨城下,剛開始的時候瓦西里所在的部隊發動了衝鋒,結果基本都死光了,瓦西里躺在死人堆裡裝死,這時候一隊德國兵過來,朝著死人堆隨意掃射了一下走了。第三個是投名狀開始的時候,龐青雲也是從死人堆裡爬了出來。

基本影視作品告訴了我們,要裝死就要躺在死人堆裡,要拿別的死屍當掩護,不要躺在死人堆的最上層(隨時有敵軍會過來朝著死人堆開槍或者拿著刺刀刺幾下)

當然,一旦被槍打中或者被刺刀刺中,就不能叫疼了,如果叫疼就會被發現,可想而知。

因此裝死第一條,躺在私人堆裡。

當然,要裝死的話,還要分析一下風險和收益。風險就是一旦被發現很可能嗝屁,收益就是能活下來,既然能活下來,那麼有時候可以選擇投降。那要看投降的對象了,如果是二戰時期的日軍就免談了,投降基本是死,還不如拼了,如果是二戰時期的美軍,投降的話基本能活下來。

那麼裝死還有其他要素麼?還有,就是要能夠躺的久,等到敵人確實走了再出來。這是裝死第二條。從各種影片都可以看出,戰場逃生的人都是躺了很久才出來的。

第三條就是自身戰鬥力過硬。自身戰鬥力過硬在戰場任何情況下都會增加自己生存下來的概率。在裝死這一點上,作用就是一旦被發現,對方如果只是一兩個人,或者只是一個小隊幾個人的話,打贏他們能逃命,這個就看個人武力值了。


老威觀史


戰爭是及其殘酷的。裝死是一件及其不道義的事,這是一種對國家以及人民的褻瀆。一己私利的背後可能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安定。所以從道德上,這種行為是極度不負責任的,也是不可原諒的。

我們都知道,戰爭的爆發意味著什麼,身為一個士兵,保家衛國是每個人的責任。你的每一步前進,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畏懼,害怕,擔憂,都不能阻擋一個士兵的前進,這也就是人民子弟兵受尊敬的一個重要的理由。任何人都需要維護。



再說到裝死,其作用並不大,首先在一場戰役過後,雙方都會清理站場,包括收繳物資以及對受傷的戰員進行救助,另外就是給將死未死的敵對勢力進行補刀,即使在衝鋒戰鬥的時候可以逃避一死,這個時候往往就很難了。


再說一下如果是己方獲勝呢?你說,戰友們突然發現一個尚有戰力的人躺在地上裝死,那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至少部隊你肯定是待不下去了,至於是否上軍事法庭,又或是其他的什麼處分也是說不定的。

在每場戰爭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進行衝鋒,而站在這些衝鋒人的背後,也是有著己方的人隨時準備擊斃這一類的人,像是逃兵之類的。要是因為你影響了士氣,那罪過就大了,所以對於這樣的人,即使是己方,他們往往也會毫不留情的。


最後,當你成功的靠演技欺騙了所有的人,倒在了地上裝死,即使這樣,危險也還是依舊在你身邊,因為誰也無法保證後面會有多少人從你身上路過,試想一下那些擁擠踩踏的事件,即使不死,幾根肋骨肯定是保不住了。而且就算如此,前面的那些處罰逃不逃的掉還是要另說。

最後,再鄙視一下這類人。

贈送一首歌頌英雄的詩,希望各位讀者能夠有所悟。

臨江王節士歌 唐代——李白 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吳雲飛。 吳雲寒,燕鴻苦。 風號沙宿瀟湘浦,節士悲秋淚如雨。 白日當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壯士憤,雄風生。 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眾森淼


如果單純的從一個參戰者私心的角度出發,政治家們試圖通過戰爭達成或好或壞的目的已不再重要,活著也許就是最大的勝利!因此,古往今來在戰場上裝死的人不在少數,但最終能否死裡逃生全憑運氣!

戰場上裝死,選擇對的時機很重要。什麼是對的時機呢?一般情況下是指己方陣地已經完全失守、有生力量基本被殲;此時僥倖活著的人如果沒有充分的撤退條件,理論上確實可以用裝死來掩敵耳目。

為什麼要說“理論上”呢?這是因為裝死求生的概率並不一定就比迅速撤退生還的概率大。儘管己方已被殲滅,但敵人並不會轉身離開,他們還要進入戰場開展諸如武器收繳、人員排查等工作;人員排查內容除了確認殲敵數量外就是確認有無漏網之魚。

根據一些抗戰老兵回憶,當年日軍在戰役結束後的確認工作十分詳細:幾乎會對每一具躺在地上的屍體補槍或者刺刀;如果你是裝死,就很有可能悄無聲息的死去。當然,也有個別士兵(注:受重傷無法行動)因為躲在屍堆裡而逃過一劫。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說的屬於戰場上的極端情況,不具有普遍性。而在其他大部分的戰爭進行時,因懼怕或膽怯裝死不僅無法讓你順利苟活,甚至還有可能死的比別人早!

首先,戰役雙方一般都會在作戰隊伍的最後設置督戰隊。這支隊伍的戰場定位十分清晰,即監督本方士兵積極作戰,對於那些有臨陣退縮企圖、消極應戰甚至是裝死罷戰的,督戰隊都有權利就地處決。

比如斯大林在1942年下達的“第227號命令”:無論德軍的攻勢有多猛烈,蘇軍一步都不許後退!儘管表面上看這是一道以家國使命為出發點、意在激勵蘇軍抵抗士氣的命令,但任何人都知道:僅憑慷慨激昂的口號很難做到讓每個人視死如歸;那麼,採取一些實質性的監督和懲罰手段就顯得很有必要。

另外,即便你裝死的行為躲過了己方督戰隊員的眼睛,卻不一定能躲過不確定落點的炮彈及其碎片的殺傷。這樣的死對於士兵而言不僅沒有價值,反而還會揹負罵名。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相信有你這樣的想法的人很多,那就是在戰場上裝死,等戰爭結束後再站起來,或者就是將死人的屍體蓋在自己的身上,這樣更加不會被發現,那麼在真實的戰場上裝死真的就能躲過死神嗎?

這個還是要看運氣的,因為戰場上不只有密集的子彈流,還有各種各樣的炸彈、炮彈,這些爆炸範圍廣,爆破威力大的火力極有可能將躺在那裡一動不動的你炸死炸暈,甚至活埋。而且戰鬥衝鋒時的士兵一般都是由最小戰術單位組成,戰友間相互配合掩護,裝死很有肯定被發現。




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每場戰爭結束後雙方士兵都會不定時的返回戰場清理,救治傷員,收斂屍體,如果發現沒斷氣的還會補上一槍,裝死避險的士兵無論被敵方發現,還是被己方發現都不會有好下場的。所以老兵說,在戰場上想要活命只有奮力一搏,勇敢戰鬥,這樣才有更高几率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