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20世紀上半葉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多災多難的時候,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爆發了兩場席捲全球的世界大戰,戰爭導致了2億多人的傷亡、難以計數的財產損失,對無數親歷者造成了無法彌合的心靈創傷。

在這兩次世界大戰中,除了英法德等歐洲老牌強國,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成為了非常重要的參與者,而且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贏得勝利成為戰勝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能贏得勝利?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1918年8月,德國附近,美軍第137步兵團正在準備使用紹沙輕機槍射擊。

美國自身強大的實力

一戰時期,經濟方面,到一戰爆發前的1913年,美國人口已經達到9800萬,生鐵產量3300萬噸,鋼產量3180萬噸,煤產量5.3億噸,糧食產量1.06億噸,GDP為390億美元,人均收入567美元,工業體系完善,工業生產總值佔世界的35.8%,世界第一。

軍事方面,1914年美國海軍已經有98.5萬噸,美國正規陸軍加上聯邦國民警衛隊總共25萬人,航空兵130人,飛機55架,人數較少但裝備一流。

當時的美國科技水平和國民評價教育水平高,到一戰爆發前美國政府已經建立了一整套與工業、科技、醫藥研究有關的機構,協調國內科技發展,美國的大型工業實驗室發展到了365個,擁有一萬多名工程師和科學家;一戰時美國每100個應徵者中有5個大學生、4箇中學畢業生、12箇中學生。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二戰美國海軍航母

二戰時期,而得益於美國在一戰中大發橫財,二戰前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1939年美國人口已經達到1.3億,工業生產總值佔世界總份額的38.7%,經濟總量接近1000億美元,鋼鐵年產量4789.8萬噸,煤年產量4.05億噸,糧食年產量9425萬噸,黃金外匯儲備127.9億美元。

軍事方面,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美國陸軍總兵力1409514人,共編有29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和2個騎兵師。海軍兵力43.8萬人,8艘航空母艦,17艘戰列艦,37艘巡洋艦,170艘驅艦,113艘潛艇。陸軍航空隊兵力275889人,共編有4個航空隊67個航空大隊。

到二戰前,美國即便遭遇經濟大蕭條,但科研經費並未遭到嚴重削減,極大促進了國內教育科技水平的提高,加上因為納粹迫害,大量歐洲科學家逃到美國,極大增強了美國的科技實力;士兵素質也得到極大提升,二戰時,每100個兵役應徵者中有11個大學生、33箇中學畢業生、28箇中學生。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美國坦克車間

發達的工業和教育亦造就了數量龐大的高素質產業工人,到二戰更達到1700萬人。

而且美國國內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一旦開戰,龐大的人口就是最佳兵力來源,富裕的國家、發達完善的工業、大量的熟練產業工人、先進的教育科技水平將提供更多大量更多更先進的武器裝備,形成壓倒性的物資與人員優勢。

自身強大的實力,是美國贏得兩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基礎。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1918年,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海軍飛機工廠的女工正在焊接。

高效的戰時動員機制

一戰時期,美國在1916年10月建立國防委員會實行戰時統制經濟,所有行業均受政府管制,到1918年,全國被分為21個軍事工業區,20%-25%的產品和勞務被用於戰爭,一切以軍需生產為第一要務,如果工廠拒絕生產就會被政府接管;

此外美國國會還在1917年8月通過《利弗糧食與燃料管制法》,對糧食和燃料進行戰時管制,鼓勵民眾節約糧食,減少奢侈生活;

為了解決青壯勞力上戰場之後出現的勞動力短缺問題,美國工廠廣泛招攬婦女進廠工作。因為生產任務重,為了鼓勵工作熱情防止罷工,美國國內工廠非熟練勞工工資上漲1-3倍,軍工產業工人日均工資達到每天6-12美元,有的軍工產業工人在戰爭結束時還有一筆獎金。如果有工人試圖罷工,戰時勞工局就會作出決定:要麼上戰場,要麼進工廠;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戰爭債券宣傳海報

同時戰爭是燒錢的,為了籌措軍費,一方面美國通過1916年9月《增稅法案》和1917年10《戰爭稅收法》,提高公司和個人所得稅、地產稅等稅種,並新增了消費稅、奢侈品稅,也就是“敲富人竹槓”;

另一方面美國發行戰爭債券和“戰爭儲蓄郵票”,除了政府出面兜售,還邀請諸多好萊塢電影明星、戰爭英雄等人進行宣傳(就像美國隊長一開始的任務就是為了兜售戰爭債券而不是上戰場),分別籌得215.2億美元和9.3億美元;

此外美國也進行了貨幣超發,貨幣發行量從1916年的204億美元增加到1917年的239億美元,到1919年已經達到了303億美元,並且採取降低貸款利率和其他條件促使超發的貨幣大量進入流通領域,減輕了因戰爭債券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壓力。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一戰美國陸軍

在軍事方面,1910和1912年陸軍部和總參謀部就為軍隊整編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1916年7月-8月美國通過了《擴軍法》和《軍隊撥款法》;1917年5月18日,美國對德國宣戰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又推動國會通過了《選徵兵役法》,擴軍備戰,並立法保證退伍軍人權益。

還有最重要一點便是戰爭宣傳,美國通過電影、雜誌、報紙等多種手段在輿論上造勢,成立公共信息委員會負責戰時宣傳,並通過《反間諜法》、《通敵法》、《反煽動法》等立法手段調動民眾愛國熱情,為美國造勢,當時應徵想要入伍的美國人多達2423萬人,最終將軍隊擴大到了400萬人。

在動員機制運作下,美國整個一戰中生產了4000門大炮,350萬支槍械、20000架飛機、875艘艦船共294.1萬噸。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二戰美國造船廠

二戰時期美國的戰爭動員機制基本沿襲一戰,而且更加高效。

除了戰前積極進行擴軍備戰,美國先後設立戰爭資源委員會和國防資訊委員會,同時又修改《中利法案》,出臺《租借法案》,在國內採購軍火,協調美國國內轉入戰時經濟,到1941年已經有15%的工業生產為戰爭服務。

在參戰之後,9萬多家民用工廠轉入軍品生產,其中有1/2的工廠直接參與軍工生產,到1943年從事軍工生產的職工達到960萬人,佔工業部門就業人數的56%,軍工生產佔工業總產值60%,將整個國民經濟納入了戰時軌道。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二戰結束後密密麻麻的軍艦

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強大的工業動力全開,生產自由輪2751艘,勝利輪531艘,航母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飛機超過30萬架,10.2萬輛坦克,230萬輛各類道路車輛,54.89萬門各型火炮,迫擊炮10.21萬門,步槍、卡賓槍1233萬支,衝鋒槍193.33萬支,機槍261.43萬挺,彈藥1200萬噸,盟國一半以上的武器裝備都是美國生產提供的。

到1945年5月戰爭即將結束,美國動員的陸軍總兵力592.4萬人,海軍兵力341萬人,空軍兵力226.2萬人,海軍陸戰隊兵力47.7萬人,岸防兵17.1萬人,擁有128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67700架一線作戰飛機、147艘各型航母以及上萬艘各型艦艇,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高效的戰時動員機制讓美國得以發揮自身實力,迅速調動舉國之力參戰,是美國贏得兩次世界大戰的重要保障。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生產中的自由輪

高效強大的後勤保障機制

再好的武器裝備,再多的物資,再強大的軍力,沒有高效的後勤保障也運不出去,不僅不能援助盟友,反而成為自己的負擔,對此高效強大的後勤保障機制尤為重要。

為了將物資和兵力源源不斷運往前線,一戰時美國大刀闊斧對後勤保障機構進行改革,設立新的總參謀部採購、儲藏和運輸處;成立航運局和應急船隊公司,專門負責一戰美軍的後勤航運業務;在1917年12月全面接管國內鐵路,成立鐵路管理局,統籌鐵路調度。

通過動員生產的物資源源不斷得從國內產地運輸到港口,然後再通過船隊運往前線,整個一戰期間美國往歐洲運輸了價值高達105億美元的物資。

此外戰時醫療保障也是重點,美軍醫務部在參戰前就建立了大量軍用醫院,並且建造大量醫療列車,設立陸軍基層醫院,並且與當地紅十字會合作,提高了美軍的醫療水平,極大鼓舞了前線士氣。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正在吃飯的美軍

二戰美軍一方面美軍對後勤保障機構進行不斷改組,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中設置專門的後勤管理部門,在軍隊設置專門的後勤司令部,在各戰區設立戰區軍種聯合後勤機構,加強勤務保障部隊的建設,到二戰末期美軍後勤保障部隊已經達到總兵力的45%。

所有的運輸業都被編入戰時體制,美國國內的泛美航空、聯合航空等民用航空公司都轉入了軍事空運,美國80%的民用航空都參與了軍事空運,為軍隊運輸了大批人員和物資。

據統計整場二戰美國後勤為全球330個港口運送了26億噸的物資和700多萬部隊。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美軍在搬運午餐肉

一方面美國又對士兵的伙食進行改進,除了最著名的斯帕姆午餐肉罐頭,美軍野戰食品的種類超過23種,主食、副食、休閒食品、飲品、糖果、香菸一應俱全,還有可口可樂和更加奢侈的冰淇淋。

美國海軍甚至專門購買駁船改裝成冰淇淋船,空軍直接飛上天利用高空的寒冷自己做冰淇淋,為了讓前線部隊吃上熱食,美軍居然還發明瞭微波爐。

同時源源不斷的物資運往盟國,協助盟國尤其是英國、中國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

高效強大的後勤保障機制,將源源不斷的物資運往前線,極大提高了士氣,對贏得戰爭來說可謂至關重要。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地圖上的二戰,可以看出美國遠離戰場

美國的地理優勢

美國地處美洲,與歐洲隔著大西洋,與亞洲隔著太平洋,因為地理上的優勢,光遠渡重洋所需維持的漫長補給線就是一個重大負擔,更別說美國龐大國土面積帶來的戰略縱深了。因此除了1812年第二次英美戰爭,美國很少受到外部威脅,能夠安心發展,積累了大量財富和紮實的工業基礎。

二戰戰火也只是燒到了美國的阿留申群島,僅有少量氣球以及潛艇伊-25號潛艇放出的零式小型水偵投下的炸彈導致了完全微不足道的損失,不僅沒能打擊美國,反而激發了美國人民戰鬥到底的決心。

除了遠離戰火,更重要的是美洲大地資源豐富。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美國煉油廠

美國本土便是個資源豐富的寶地,北邊的加拿大同樣是資源大國,與美國貿易來往就極為密切,又是統一戰線,自然將資源源源不斷運往美國。

而中南美洲的資源遠比美國更加豐富,墨西哥、委內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鐵礦和煤礦,智利的銅礦等,因為美國在中南美洲經營多年,這些重要的戰略物資運不到德國和日本,最終都進了美國的工廠。

美國的地理優勢使得美國遠離戰火,本土幾乎沒有任何直接經濟損失,又有充足的礦產資源供給,加上美國完善強大的工業體系,使得美國能夠源源不斷生產各類戰爭物資而不被打擾,為贏得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迷彩塗裝的莫雷塔尼亞號

為了收回貸款和貨款,美國必須贏

一戰中,美國向協約國貿易、提供貸款大發戰爭財,從1914-1916,美國與協約國的貿易額從8.25億美元增加到32.14億美元;通過向協約國貸款,在此期間收回了超過14億美元的債務,到正式參戰前的1916年,美國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和商品出口國。

到1919年戰爭結束,全世界40%的黃金儲備在美國手中,美國已經從債務國成為了債權國,放貸達到了100億美元,20餘個國家欠了美國債務,其中法國30億,英國40億。

在二戰開始前,美國也沒閒著,德國、日本、意大利這三大軸心都與美國有密切的貿易來往,向這些國家提供高額貸款,並出口石油、鐵、銅等戰略物資,甚至是飛機發動機、機床、新式無線電等當時的高精尖產品。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美國工廠加緊生產"租借法案"所需a-35轟炸機

二戰開始後,美國一開始打著“中立”的幌子廣開貿易兩頭髮財,之後又發佈《租借法案》,總共提供了價值501億美元的租借援助,包括貸款與貨物。

當然這些東西並不是白給,《租借法案》中有這樣一條規定:“美國從租借物資的供應中所應得的利益可以用實物或財產來支付,也可以是總統滿意的直接或者間接利益。”

也就是說,租借國在享受到援助的時候必須支付補償,只有租借國給出的補償條件讓美國滿意,美國才會向該國提供援助,而補償條件包括但不限於政治、經濟等方面,如此一來美國就可以藉助該法案謀取更多利益。

同時美國可以藉此來對租借國進行經濟政治上的滲透,促使該國制定更多有利於美國的政策;而且一些盟國因為受到戰爭衝擊負債累累一窮二白,在戰後一時半刻無法擺脫對外援助的依賴,美國就可以藉機對該國進行滲透,從而達到控制該國的目的。

為了收回貨款和貸款,為了戰前規定的利益,無論如何美國都必須贏,輸了就血本無歸了。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門羅主義

精明的策略

一戰前美國一直奉行門羅主義,不直接參與歐洲事務,不與列強結盟,與列強並無激烈衝突,因此在一戰開始後並未受到直接波及;門羅主義又讓美國插手中南美洲而不會遭到列強反對,得以成功控制中南美洲,將中南美洲變成後院,豐富的資源為己所用,加強了自身實力。

在兩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大搞“中立”,一方面是為了同參戰雙方展開貿易、兩頭放貸,同時鞏固自己已有的市場,並且攫取新的市場,趁機大撈一筆;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在調動國內經濟轉入戰時經濟,擴軍備戰。

美國一旦參戰,就有錢有資源迅速暴兵,大量士兵和物資源源不斷輸往全球各大戰場,為勝利做保障。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1917年9月,紐約布魯克林應徵入伍的新兵離開長島。

在參戰隊伍選擇上,一戰美國參戰前歐洲局勢尚未明朗,而且戰況正是最激烈的時候,美國並沒有做好參戰準備,因此沒有著急參戰,而是打著“中立”的幌子做貿易等待時機。

到1917年,同盟國此時已經是敗象盡顯,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讓德國損失了97.1萬人和大量武器裝備以及戰爭物資,加上前期損失,德國丟掉了戰場主動權開始收縮戰線。

在海上,同盟國無法突破協約國封鎖導致外來物資基本斷絕,國內物資幾乎消耗殆盡,同盟國的頂樑柱德國已經因為資源不足喪失了40%的工業產能、30%的農業產能以及75%的商品出口量,數十萬人死於營養不良、藥品短缺和傳染病。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德國公佈的日德蘭海戰戰損畫報

強大的公海艦隊更是龜縮在基地不願出海作戰,部隊士氣低落,士兵拒戰情緒嚴重,還開始影響基地周邊造船廠的士氣,德國海軍僅靠無限制潛艇戰勉強維持局面。

而同盟的奧匈帝國需要德國援助才能維持東線對俄國和西線對意大利不退;奧斯曼帝國在中東地區已經是節節敗退,丟掉了伊拉克省;保加利亞雖表現出色,但後繼乏力,國內田地荒廢、食物緊缺、經濟凋敝,人民忍飢挨餓,已無再戰之力。

選在此時加入協約國參戰,美國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加速了同盟國的覆滅,同時也讓美國搭上了最後一班車,成為戰勝國。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根據《租借法案》送到英國的湯姆遜衝鋒槍

二戰爆發前,美國其實已經站在了反法西斯同盟一邊,積極進行擴軍備戰準備參戰,並且在1941年3月11日出臺《租借法案》向反法西斯同盟進行各種援助,極大壯大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實力,為贏得戰爭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得益於精明的策略,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都獲得勝利也就不足為奇了。

美國崛起之路——美國為什麼能打贏兩次世界大戰

勝利之吻

正是以上種種對時局的精準把控以及自身強大實力的綜合作用下,美國才能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贏得勝利。

也正是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美國成功在短短51年時間內從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搖身一變,迅速取代英國“日不落帝國”的地位稱霸世界,成為新一代的全球霸主,維持霸權主義直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