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真實故事:父母與子女,相煎何太急

真實故事:父母與子女,相煎何太急

那些怨恨父母的孩子,後來會怎麼樣?

1

“媽高血壓住院了。”

招男接到弟弟電話時,沒有擔憂和緊張。

“你啥時候回來看媽?”

“我這邊走不開,轉2萬塊過去,請個護工照顧媽吧。”

雙方沉默,良久無語,招男把電話掛了。

“媽媽,我要喝水。”5歲的女兒在房裡叫喚。

招男趕緊端水過去,“小寶,媽媽給你冰敷一下,很快就好了。”

小寶無力地看了眼招男,像只犯困的貓迷迷糊糊睡去。

招男測了溫度,38.6度,還不是特別高,再說丈夫出差了,自己沒必要一個人帶女兒去醫院折騰。

她把溼毛巾放小寶額頭上,拿出退燒藥備用。

安頓好女兒,招男拿出手機給弟弟轉了2萬元。

其實,招男並沒忙到回不了孃家的程度。她只是不想回去,哪怕母親病躺在床,她也無心相見。

也不能說招男有多麼的冷血,平日裡,為母親花錢從不含糊。

但跟物質上的大方相比,招男在感情上對母親卻很寡淡。

她心裡有打不開的結。

2

80年代初,招男出生時,母親唉聲嘆氣,“哎,又是個丫頭,就叫招男吧,希望她能引來弟弟。”

“生女也是喜事,多子多福。”奶奶雖然期盼孫子,但她們那代人都生十個八個,她覺得多幾個孫女也是好事。

“再生我的飯碗就要掉了!”父親畢竟是讀過書的人,把自己的前途看得比“香火”重要。

“我們做農民不領國家工資也能過好的,但不能沒有兒子呀,我要生兒子。”母親落淚。

當時,家還在農村,那個環境下,沒有兒子,會被街坊四鄰欺壓,還有農婦生不出兒子被趕出家門。

母親如履薄冰,覺得唯有兒子能讓自己腰桿挺直。

老天垂憐,一年後母親就生下了弟弟,她抱不離手,笑容像向日葵一樣燦爛。

3

為了照顧弟弟,母親給一歲的招男斷奶了,奶奶用粥湯當奶喂招男。

在招男印象裡,童年只有奶奶滿臉的皺紋、粗糙的雙手、睡前講鬼怪故事。沒有任何被母親抱過記憶,想不起一點和母親睡過的片段。

母親確實是沒有時間和精力抱她的。

恢復高考後,父親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在城裡工作,母親獨自在村裡種地,奶奶能幫上一些忙,但母親仍很辛苦很辛苦。

直至現在,招男還記得,母親在田裡插秧、割禾,腰彎得像一把弓,渾身汗溼,滿手泥漿,小腿上爬著幾個螞蟥貪婪地吸血。

幹完一天的農活,晚上還要帶年幼的弟弟睡覺,母親已顧不上兩個女兒。

真實故事:父母與子女,相煎何太急

4

招男6歲時,父親找關係把母親調到城裡工作,先在一個工廠當工人,三班倒,工作重,每天都筋疲力盡。

那時都是奶奶在做飯。

後來母親轉成了正常上下班的幹事,但在招男的記憶中,沒吃過母親做的一頓飯,也沒穿過母親買的一件衣服。

孩子多,工資低,母親說沒有餘錢來裝扮女兒,她自己也是長年累月穿著洗得發白的工裝。

但母親卻省吃儉用給弟弟買新衣新鞋,而招男和姐姐的衣服都是表姐們淘汰下來的。

母親說:“家裡窮,弟弟要給家裡撐門面,幾件新衣是要有的,你們姐妹倆長大了努力工作給自己買吧。”

物質匱乏的日子裡,只能顧得上讓一個孩子體面,母親選擇了顧兒子。

招男對母親的偏心很不滿,時常頂撞,發洩情緒。

母親是個脾氣極好的人,對孩子從不打罵,面對暴躁如小老虎的女兒,她乾脆避而遠之,讓孩子自己看書想通。

招男就這樣看著母親冷靜的面容長大,對母親也變得很冷淡。

她想不起母親的懷抱,想不起母親的溫暖,做不到跟母親親近。

5

招男22歲大學畢業時就馬上嫁人了,跟姐姐一樣,嫁到了幾千裡外的遠方。她們都想遠離這個讓她們覺得冰冷的家。

別人家的女兒遠嫁,當媽的能哭暈過去,但自己母親沒有絲毫愁容。她歡天喜地帶著招男拜祖宗、走親戚。

繁縟的禮節過後,母親對招男說:“我風光地把你嫁出去了。條長路遠,你不用惦記家裡,跟人家好好過日子。”

招男低頭不語,母親認為拜祖宗、走親戚就是風光地嫁女兒了,而自己想要的卻是一個溫馨的婚禮,母親的心永遠不在女兒身上,永遠不懂自己。

母親的語調變得有些哀傷,“你們女兒遠嫁就成外人了,我也指望不上你爸,老了只能靠你弟。”

招男感到心酸,母親是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出身,“養兒防老”的思想嵌在骨子裡,根深蒂固。

也怪不了她,女兒們確實不在身邊了,她還沒先進到懂得“錢比兒子有用”。

而父親確實是她指望不上的人,打小就被奶奶寵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爺”,跟沒文化的母親也沒什麼共同語言。

老實本分的母親是奶奶相中的兒媳婦,父親在感情上始終虧待母親。

父親倒是不重男輕女,他只是天天都跟孩子搶電視看而已。

父親是個長不大的巨嬰,如果母親病了,他能看電視到半夜,也不給母親端一杯水。家裡的米吃完了,如果碰上母親有事沒去買,那全家就餓肚子。

招男鼻子發酸,母親是個可憐人。是時代環境的產物,是婚姻悲劇的主角。

真實故事:父母與子女,相煎何太急

6

“媽……媽……渴。”

小寶的叫喚打斷了招男的回憶。

她一看,小寶有氣無力地蜷縮在床上,臉蛋被燒成了熟透的蘋果,乾裂的嘴唇幾乎要滴出血來。

一測,40.6度!

招男慌了,各種孩子發高燒夭折的新聞不停在腦海湧現。

趕緊在網上叫了“快車”,但已經晚上12點多了,過了很久也沒約上車。

招男只好把孩子放嬰兒車上,邊推著孩子向前走,邊找出租車。

乾冷的冬風吹著路上的枯葉向招男飄來。

這一幕真熟悉,小時候,母親也常在寒冷的冬夜背抱著招男上醫院,有時候父親一起送,但很多時候,父親要出差的。

母親一個人背幾十斤重的孩子趕著上醫院,就像現在的自己,無助、勞累、驚恐,卻為了孩子咬牙挺住。

還好很快就打上車了,孩子在醫院裡吊針,招男眼皮打架、心力交瘁地守了半宿。

歷史驚人地重現。

人只有到自己也做父母養育孩子後,才想起以前父母養育自己的種種辛苦。

自己對母親種種的怨恨,是因為記憶曾經自動篩選,總是記著母親的不足,而忽略了母親的付出。

招男決定,孩子康復後,帶著她回去看母親。

7

回孃家時,母親還在醫院治療,招男到細心入微地照顧母親,就像小時候母親在嘔心瀝血照顧自己。

生命是一場輪迴,你養我小,我陪你老。

招男照顧到母親出院後,要離開了。

母親把自己種的花生塞滿了幾個大包給招男,“沒有農藥,比超市的有營養。”

招男打開一看,都長芽了,看起來,留了很久。也許,母親在年復一年地等著這個曾經被自己冷落,也冷落了自己的女兒。

心裡一陣疼痛……

母親不能給孩子最好的,但她卻把自己僅有的,心裡認為最好的,全部都給了孩子。

就如當年,母親帶著自己拜祖宗、走親戚,她認為是“風光”地把女兒嫁了出去,給了女兒最滿的祝福。

招男鼻子發酸,為了避免在父母面前掉淚,趕緊出門。

父母住的還是沒裝電梯的樓房,招男拉著小寶快速蹦下樓梯,三下五除二就鑽進了約好的“快車”。

從後視鏡回看,母親在父親的攙扶下下樓梯,神情很著急,但腿腳卻走不快,緩慢地往下挪,目光追著女兒離去的車,眼裡全是不捨……

招男潸然淚下。

小寶擦拭著招男臉上的淚水,“媽媽,離開外公外婆你難過是嗎?那以後我們常常回來看他們。”

招男緊緊抱住女兒,“好的,以後我們常常回來看他們。”(原題:《父母與子女,相煎何太急》,作者:華玉珺。來自:每天讀點故事APP,看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