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機遇與挑戰並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領域有這麼廣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導航不僅僅是位置,同樣需要引導、參照、測量和製圖,因此,導航和測繪密不可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源於測繪,需要測繪,需要高精度的框架點,衛星軌道的測定也需要高精度的地面點的支持,所以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需要大地測量,同樣也需要地理信息,影像圖的支持。

導航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測繪、科學、生活、金融、防災、交通、國防、能源、農業以及其他等等許多領域都有涉及。

對於北斗衛星導航的發展,前幾年在國際上有不同的聲音。北斗衛星導航的貢獻在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從安全性、系統、幾何等方面增加了冗餘度,最終可以提高導航的精度、穩定性及可靠性。未來的星空應該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星空,共有55到120顆衛星,對用戶來說這是極大的福音,用戶的定位盲區越來越少。

當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頻率資源非常緊缺,GPS等衛星佔用了大量的L波段的導航頻率,留給中國人的導航頻率資源非常有限;北斗衛星的地面跟蹤站目前只限於中國境內,要想在全球控制精確測定衛星的軌道,是有一定難度的;北斗有三個不同的星座,同步衛星、傾斜軌道衛星、圓軌道衛星,要實現三個不同星座的軌道的精確測定和精確控制,這也是一道難題;關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相關政策、法規、標準還有待進一步健全,技術創新體系、服務體系還需要優化等。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高層次公益性科普活動。精彩內容關注“科學與中國”官方網站(cs.kepu.cn)。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為網站委託單位,中國科普博覽為網絡傳播合作伙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