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詩詞裡的杭州是什麼樣的?

走過江南雨


說杭州詩詞,最重要的兩個人就是白居易和蘇東坡。

這兩位爺在杭州成績卓然,一個留下了白堤,一個留下了蘇堤。僅憑這一點,就足以傲視其他詩人了。

分開說:

白居易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一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把江南美景遞到了讀者眼前。

實際上,《憶江南》一共有3首,這是第一首,總寫。直接寫杭州的是第二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江南最美的是杭州,在山上的寺廟中賞桂花,躺在郡亭裡,看那錢塘江水潮起潮落。杭州啊杭州,我白居易還會回來的!

第三首是寫蘇州,這裡就不說了。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是白居易把西湖寫得最美並最負盛名的一首詩了。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突現眼前。


《西湖留別》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絃。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白居易有多愛西湖,離別的時候就有多悲傷。

雖說離別是遲早的事,但是真到了這一天,讓人如何捨得下?

回頭一看,杭州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戀,最難捨下的,就是這西湖。


《春題湖上》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杭州回舫》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是古往今來吟西湖第一詩,地位高到什麼程度呢?

在這之前,西湖就叫西湖。在這之後,西湖改名叫西子湖了。


《蝶戀花·密州上元》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蘇軾有多愛杭州呢?

元宵夜,人在密州,只覺得冷冷清清。心裡想著的是杭州的美景如畫、明月如霜。


《夜泛西湖》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菰蒲無邊,荷花夜開,乘舟遊過,香氣撲鼻。看遠處山寺裡的燈光漸漸亮起,才覺得在月夜的西湖如此美麗。

這是一組詩,共5首。夜遊一圈能作5首詩來講西湖有多美,不是真愛也做不到了吧。


《減字木蘭花》

憑誰妙筆。橫掃素縑三百尺。天下應無。此是錢塘湖上圖。

一般奇絕。雲淡天高秋夜月。費盡丹青。只這些兒畫不成。


其他詩人


《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

李白

西江天柱遠,東越海門深。

去割慈親戀,行憂報國心。

好風吹落日,流水引長吟。

五月披裘者,應知不取金。


《浣紗女》

王昌齡

錢塘江上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錢塘曲》

溫庭筠

錢塘岸上春如織,淼淼寒潮帶晴色。

淮南遊客馬連嘶,碧草迷人歸不得。

風飄客意如吹煙,纖指殷勤傷雁弦。

一曲堂堂紅燭筵,金鯨瀉酒如飛泉。



也可自話


來杭州已經兩年,對於杭州的喜歡之情無以復加。感覺這就是詩與詞相結合的一座城市。

我自己就很喜歡杭州,也寫了很多關於杭州的詩詞。貼出來讓大家看看。

菩薩蠻 迴文 雪後閒逛西湖

斷橋融雪冷風亂,

亂風冷雪融橋斷。

枝立雙鴉棲。

棲鴉雙立枝。

暖風出肆店,

店肆出風暖。

隨浪漾舟來,

來舟漾波隨。

下面是關於湘湖的詩詞

水調歌頭。閒逛湘湖

獨飲湘湖畔,遙望遠秋山。

水波萬里渺渺,望綠渚煙間。

方嘆陶朱西子,一葉橫舟晚渡,共賞此秋還。

薄暮畫亭遠,涼意舫橋寒。

望楓紅,觀黃葉,看鳥躚。

當年現在,蛾眉婉轉有芳顏。

鳶鷺湖中獨自,形影煢孑陌外,望處是波瀾。

蘆葦漾歌起,難覓有情緣。

下面是關於千島湖的詩詞

踏莎行 千島湖遊

水掩青渚。

煙遮天幕。

滿湖江山如畫幕。

遠觀夕島水中留。

青山嫋嫋出雲霧。

天嶼登臨,

望臺獨駐。

當年曾聚瀘沽處。

此情無計可重尋。

斜陽不墜人不去。

水龍吟-記徽杭古道行

遠山巒嶂更疊,危巖聳峙輕煙起。

高階險阻,曲路幽折,回峰峭立。

關外雄峰,藍天坳裡,心難拂悸。

嘆徽杭古道,經時歷久。重來過,情難計。

唯有良朋佳伴,再攜手,追蹤引跡。

千番艱阻,萬般難險,相隨勉勵。

獨步難支,眾行成遠,毅徒萬里。

感何時同聚,征途再踏,最能成憶。

御街行 西湖遊

山光湖影銷金綴,斜輝落,黯煙外。荷花澱裡晚舟行,玉榭高臺相砌。微波盪漾,金鱗歡躍,風撫行人意。

柳姿綽綽黯影立,青杉透,香汗墜。肌膚勝雪月如顏,顧盼眸光沉醉。少年心事,別情離絮,思緒人憔悴。

如夢令

朝起錢江漫步,

瓊宇鑲鎏金幕。

忽起微風時,

橫浪蘭舟黯渡。

思慕,思慕。

故舊曾吟詩賦。

錢塘隨感。

晚夜悠然,無以寄情。輕車遠踏,漫步江濱。攜微酒而輕飲,渡春風而遣懷。錢江浩蕩,飛虹橫遙;遠山窈窕,近江柔情。

是時春櫻十里,繁花遍地。蜀錦生輝,蘇繡燦爛。粉綃交織,羅扇相盈。綴明燈而飾幽月,玲瓏遍透;伴焰彩而同霓光,芳華動人。皎瑕兮若美人之肌雪,婆娑兮素娥之曼舞。靜似幻彩,動若流光。風拂纖細之態,雲映妖嬈之姿。媚骨柔弱,玉顏婉轉。清麗無窮;璀璨至極。

感時光遠遁,流年易逝。明日再別,歸後數月。花期遽去,相見來年;嘆故舊遠去,佳人不再,時更序替,再見何時?


半寐平生行吟世界


說到寫杭州的詩詞,自然是繞不過柳永的那首〈望海潮〉,寫杭州,自然也是繞不過寫西湖,而柳永的那首“望海潮”,上半闕寫杭州,下半闕寫西湖,著實是有千古絕唱的意境。

請看他上半闕如何寫杭州:“東南形勝 ,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嗇。”

再看他下半闕如何寫西湖:“重湖迭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冷夜,嘻嘻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好一曲〈望海潮〉,上半闕以杭州的地理、歷史開篇,高屋建瓴地寫出“參差十萬人家”的繁華都市杭州的全景、全貌;下半闕又寫出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的西湖周圍醉人的風景、風情。這時候,此柳永便已非彼柳永了。因為讀過這首〈望海潮〉,才會知道那個寫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淒涼婉轉的柳永,居然也能顯現出鏗鏘處如洪鐘的大家風範來。他的那個“白衣卿相”的名頭或許多半是由於這首〈望海潮〉而叫響的吧?

寫杭州的十分出色的詞裡,還有白居易〈憶江南〉三首中的第二首:“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廖廖幾句,一個靈隱寺,一個錢塘潮,還有那個月下尋桂的美好的願望,就使人彷彿和詩人一起流連而忘返了。

當然不會忘記蘇軾寫西湖的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濃妝總相宜。”誰說只是李白才有浪漫的詩歌,因把西湖比作西施而流傳千古的也只有蘇軾吧?

蘇軾寫的是西湖的“淡抹濃妝”的全貌,那麼楊萬里寫的便是西湖的局部了,他寫的是柳永所說的“十里荷花”:“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個“無窮碧”,一個“別樣紅”,兩組詞彙,便把濃妝中的西湖描寫得那麼鮮活。

寫杭州的詩詞裡,除了寫杭州的繁華,寫西湖的美妙,還有宋升的那首七言絕句自然也是使人不能忘懷:“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幽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幽人醉”還是“遊人醉”?我倒是傾向於“幽人”二字,乃因江山的興起和衰敗,全在幽居深宮之皇家,與遊人們能有多大的干係?李世民曾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此言不虛矣。

寫杭州的詩詞數以百計,本人則不過記得幾首而已,且這幾首也只是泛泛識其大意。承蒙垂詢,只能貿然而答,詞不達意之處或許頗多,還是就此打住吧。


杜新1


杭州很美,美在她的人文景觀,美在她的詩情畫意,尤其是在古人的筆下,詩詞裡的杭州更是美不勝收。在眾多詩人詞人的眼中,杭州美得驚豔無比,美得獨一無二。

譬如,杭州像一位小家碧玉的女子,亭亭玉立,豆蔻年華,要不然大文豪蘇軾怎會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呢?你且細細咀嚼,在蘇軾的筆下,杭州是深藏於閨閣深處的玲瓏女子,她不矯揉造作亦不濃烈媚麗,蘇軾把西湖美景用“淡妝濃抹”來形容,看不見華麗之筆,卻把杭州的美景點評得非常到位!

又譬如,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裡潑墨杭州西湖初春景色,到處都是鳥語花香,到處都是韶光美景,畫面生動且活潑,清新又歡快,富有韻律感。在白居易寫的《錢塘湖春行》中,我最喜愛的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句,好似那些鳥兒花兒要與春天爭寵似的,她們努力的綻放自己華麗的姿態,努力的散發盛大光芒,試圖告訴人們春天裡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美景。

杭州是美麗的,詩情畫意的,古典浪漫的,又是幽婉的、多情的、哀嘆傷感的,譬如蘇軾寫“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他嘆的是美好歲月和美景一樣如流沙,迅疾流逝,從來不為誰停留。杭州的美景再美,如果沒有故知陪在身邊一起欣賞這良辰美景,也是枉然,也是浪費。從這兒能看得出,杭州的多情也給詩人詞人們帶來了無限傷感。

詩詞裡的杭州有很多美麗的姿態,但是,杭州最讓我迷人的地方,莫過於她的嫵媚與幽深清淡,既有少女的青蔥天真,又有古典的韻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詩詞裡關於杭州的美需要你細細品味,去讀懂杭州!


安小念說情感


「詩詞地理」最憶是杭州,只因在西湖

每天讀宋詞

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知餘杭有何造化得了上蒼這般偏愛。歐陽修曾記,自五代之後,錢塘人不見干戈,十萬人家富庶安樂;閩海商賈,風帆浪泊,皆在煙濤杳靄出沒。所謂自古繁華,絕非浪得虛名。你看這一方湖,雲蒸霞蔚做濃抹,水光瀲灩做淡妝。你看這一座橋,說斷未斷,綢傘雨落見許仙,雷峰塔倒見白蛇,總是長情。杭州,是他鄉遊子的幻夢,亦是築在人間的瑤臺。

印象杭州

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一座西湖幻化萬千氣象。蘇堤上,六橋煙柳醒春曉;西湖西,麴院風荷吹夏涼;滿隴上,桂雨紛紛染秋香;初霽時,一痕斷橋臥雪長。更不必說那六和觀潮,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吞天沃日。龍井問茶,地爐微火乾釜柔風,難解其妙。喝一碗西湖藕粉,生津清熱,潤肺滋陰。捧一杯雪水雲綠,水底千峰,齒頰留香。

杭州不僅旖旎著湖光山色,同樣地,也流轉著當年的才子佳人。那寫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林逋陪著梅妻鶴子,餘生二十年守在西湖的孤山上。你說羅帶同心的愛情誰與他唱和?我相信曾有如梅的女子從他心底走過。那“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的蘇小小留墓於此,當年“油壁車,夕相待”,盼不回猶如黃鶴一去不返的故人,終知煙花一場不堪剪。她生前,月華沒有灑在地上,而是涼在了心裡。

杭州的一半是這樣的陰柔,而它另一半卻是軫懷難忘的剛烈。前者手執紅牙板淺唱,後者鐵板銅琶,讓忠與孝昂揚。嶽墓棲霞,映照當年“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場景,誰用“莫須有”,白白墮此長城!十二道金牌冷,空負了戎馬一生。可是落日松風起,我又聽見當年劍戟錚錚聲!當年“孤煙埋碧血,太白黯妖氛”,誰更冤死了于謙,縱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誰能換他重生?外攘強敵,內撫黎民,芸芸眾生會永記他颯颯雄風。袁枚有云:“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才覺重西湖。”是他們用千秋高義化遠黛為剛峰千仞,化柔波為勁水激昂,化杭州為金城湯池,成為植根於人心的力量!

有人說:杭州是綠色的,也有人說,杭州是彩色的。但倘若有天真的來到杭州,感覺單純用顏色來形容這個城市太過簡單。色彩中的杭州,應該是畫家即興的一筆塗抹,遊人無意的一次遠眺,而走進杭州的你,如果帶著詩人的情懷,畫家的逸興和遊人的欣喜融入杭州,“浪漫與精緻”才是送給她最知音的叫法。

杭州的靈魂之眼,自然是西湖,也許是上天體惜蘇翁當年的辛苦,點化了這多情的一湖漣漪,多少年來,西湖像一位俏麗的少女,含情脈脈的梳理著自己的情懷。無論是清風搖盪的初春,還是綠荷環繞的仲夏,都以一種清麗期待著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戀,給恬靜的杭州增添了綺幻的神韻。

雨中的西湖,流淌的似乎是南宋的滴滴香墨,否則怎會有:菡萏香消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又怎會有:四面空波卷笑聲,湖光今日最分明。舟人莫定遊何外,但望鴛鴦睡處行。楊柳夾岸,煙波搖盪;湖山入暉,倩影綽約,一道道嫵媚的風景把西湖浸染在詩情畫意中,讓這千年的翹首繾綣在詩人的筆端,穿過一紙素箋的距離,旖旎一段不老的時光。

可能是自古杭州少於戰爭,加上貿易的繁榮,富足、和平賜予了杭州人張弛有度的心態和平和謙恭的性情。她能容納天南地北的客人,吃在杭州,住在杭州,卻並不以自己是杭州人而高高在上。還有就是杭州人的絲綢情節,無論你坐車去哪裡,你一定能看到杭州的朋友穿著真絲的衣裙,告訴你絲質品帶給你的與眾不同的氣質,為你介紹絲綢的歷史地位和“絲綢之府”的由來。讓你有一種衝動:穿上一件絲質的長裙,一把絲綢的摺扇,扭動腰肢,輕移蓮步,行走在宋都御街的青石路上…

絲綢柔軟美麗的特性,讓它自古就有了高貴的身份和顯赫的位置,也是古代帝王們的至愛。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首詩,表明了女皇武則天對絲質品的鐘愛。1981年,在地下沉睡了1113年的法門寺地宮重現人間時,其中就有武則天非常鍾情的紅色石榴裙。

陳從周在《杭州園林》裡寫到“西湖與其說是風景區,倒不如叫它大園林或者大盆景來得具體。因為空靈、精巧,小中見大,大中藏小,宜遊、宜觀、宜想、宜留,有動、有靜——真是面面鍾情,處處生景。”這位中國園林藝術大師層這樣評價:以風景論,從南向北,從東向西。皆因,向北,向西,山色與建築同在陽面。建築物正面面向風景,兩美兼得。而古建築以散為主,隱於山林湖光中,從遠觀到近玩,方得韻味。

尋步西湖

那麼我們首先向北行去,映入眼簾的就是西湖三絕,長橋不長,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坐於西湖南岸南山路,長橋公園內。相傳,長橋之上,梁山伯與祝英臺,來回相送。所以,長橋不長,但情意長。長橋水岸邊,有亭翼然,名夕影亭。此乃“雷峰夕照”真正最佳觀影處。原本位居西湖景色榜首的“雷峰夕照”就是一個遠觀之意,想象之景。諸多人紛紛登塔尋夕照,屬於緣木求魚。雷峰塔和夕影亭,互相輝映。斷橋,落於白堤之上。相傳,白娘子和許仙,借傘定情處。所以,斷橋不斷,肝腸斷。白堤留下“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作為白居易的最愛存於世。漫步堤上,岸柳成行;長橋短橋,如虹臥波;堤下一湖碧水;白堤上有借舟小亭,可碧波盪漾。

孤山,位於北段,湖中最大島嶼。聞名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因有皇帝在此建宮立寺的傳統,常年為皇家禁地,山上中山公園有南宋理宗和清帝康熙的御花園之景。因皇帝稱“孤”,顧名思義孤山。但孤山連著白堤,並不孤懸於湖上,所以孤山不孤。孤山不但為風景名勝地,還是文物薈萃處。乾隆年前,秉承盛世修書的傳統而抄錄的《四庫全書》,成書七部,分別置於南北。孤山文瀾閣保存其中一部至今。孤山與北山街隔湖相望。北山街,從斷橋口至曙光路,民國的老房子,有著近代百年靜好雅緻的歲月沉澱。一路尋去,雕欄畫棟裡沉澱著民國精英的千秋家國夢。

湖光賞完,品山色。從東向西,上五雲山,見雲棲竹徑。雲棲塢,清風獨立於五雲山。小徑蜿蜒,清溪婉約忽現;空山不見人,只有蟬更幽。翠竹夾道,扶疏多透日,蕭蕭漸引風。幸福的杭州人,把愛釀在西湖裡,把情融入山影中,在隨處飄溢的香徑中傳達著低婉深綿的愛意。靜靜享受杭州這份閒適的安好。

詩詞杭州

見水見山後不妨來品一品杭州的詩詞。杭州西湖是古代眾多文人騷客留下作品之處,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隨四季的腳步來品味杭州。

《錢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是白居易筆下的杭州。詩人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西湖風景的喜愛,表達了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敬仰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

《蘇堤春曉》

明 楊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霧散分林沙。

何處黃鶴破瞑煙,一聲啼過蘇堤曉。

蘇堤春曉是西湖十景之一。在楊周的詩篇中,寒冬一過,蘇堤便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桃花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北宋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後雨》 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第二句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名句更是膾炙人口,但是極寫西湖之美還不是這個比喻的全部奧妙。歷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詩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來和西湖相比呢?這是因為,西子除了她靈秀美麗,她和西湖還有兩點獨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鄉離西湖不遠,同屬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頭上都有“西”字,叫起來自然天成。由於這種種原因,蘇軾這個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後人的稱道,西湖也就被稱作西子湖了。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南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這首詩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詩句著力表現在一片無窮無盡的碧綠之中那紅得“別樣”、嬌豔迷人的荷花,將六月西湖那迥異於平時的綺麗景色,寫得十分傳神。

《望海潮》

北宋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遠,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特別是,由數字組成的詞組,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誇張的語氣,有助於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詞風。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 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徵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許渾的詩篇寫秋日西湖送別。秋空明淨,蘭桂飄香,稀鳥高飛,大家高歌痛飲,消弭離愁別苦。

《冬至後西湖泛舟》

唐 李郢

一陽生後陰飆竭,湖上層冰看折時。

雲母扇搖當殿色,珊瑚樹碎滿盤枝。

斜汀藻動魚應覺,極浦波生雁未知。

山影淺中留瓦礫,日光寒外送漣漪。

崖崩葦岸縱橫散,篙蹙蘭舟片段隨。

曾向黃河望衝激,大鵬飛起雪風吹。

李郢的詩《冬至後西湖泛舟》描寫了冬日杭州西湖的景色:陰冷寒風就漸漸衰竭,湖面上的冰層時有折斷。雖然天寒地凍,西湖美麗依舊。

美,在凝視者的眼睛裡。而西湖的美,無需凝視,只一眼,你就會喜歡的不得了。但仔細想想,真正忘不了的應該是美中蘊藏的一種精緻。杭州,少了北方城市的塵沙和霧霾,少了北方人的戾氣和奔忙。無論你走在哪裡,巧奪天工的修葺會讓你驚歎和折服。個性的草叢、盛開的花圃、馥郁的桂樹、挺拔高峻的銀杏,紅紅黃黃的夾竹桃,再加上隨處可見的清淺的溪水,置身其中,讓你不自覺的挺直身形,拽平衣角,已達到和環境的默契和匹配。走在杭州的街道上,你會想要沿著每一片延伸的綠色,靜靜地閱讀這個城市,把自己深藏了一冬的曖昧和萌動悄悄的傾瀉在這一路的遇見。沒有喧囂和張揚,沒有浮躁和懈怠,有的只是大都市難於尋覓的寧靜和悠閒。本期話題

一面剛柔並濟的湖,一座名滿天下的城。

杭州,倘使如今一葦以航,你可是我們靈魂皈依的地方?


每天讀宋詞——最樸素的生活,最驕傲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遙馬亡。我以夢為馬,無懼風沙。最精緻的宋詞【有聲雜誌】,與您一起聆聽宋詞之韻,品讀宋詞之美。


每天讀宋詞


看到“詩詞裡的杭州”這幾個字,兩句詩即可進入我的腦海: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說到杭州,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湖,說到西湖,最美的、最適合的可能就是這兩句詩了。這兩句詩出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全詩共四句,不多不少,恰好把西湖之美描繪出來。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人覺得西湖甚美,又怕未能親眼目睹的人不能想象,就將西湖比做婦孺皆知的大美女“西施”。西施的美,無論妝容如何她都能駕馭。而西湖正像西施一樣,無論四季如何變化,植物如何生長,她都那樣美,好像不是景色裝飾了她,倒是她給景色添了彩。



西湖如此之美,那麼杭州之美也就不必言說了,有這樣美的湖點綴杭州自然不會太差。
喜歡記得點贊關注哦


老娜年方十八


玉環時節,西子湖畔,日斂黃昏。登遊船遠眺,蘇堤一線,白堤連斷,景色宜人。燕子迴旋,湖面波漾,和風襲面何似春。越湖中,覓三潭印月,倒映乾坤。

\n

夜幕徐徐降臨,瞬四海燈光照如新。恰噴泉騰躍,流光飛舞,人頭攢動,樂曲銷魂。想此盛景,宋高宗時,夜夜笙歌不似君。倒也是,志搗黃龍府,流芳是臣。

\n

《沁園春·夜遊西湖》


超人飛哥


遊杭州好幾回了,寫過一些作品,選幾首詩詞以供欣賞:

《鷓鴣天 重到西湖》

柳陌薰風展碧蕪,半湖紅日晚雲舒。

春衫猶著煙光薄,舊地重來景不殊。

波浩渺,水平鋪,兩三鳧鷺競相呼。

深杯慰得人前醉,也覺孤山倩我扶。

《錢塘觀潮》

萬馬奔騰勢若虹,乾坤激盪水雲中。

天公怒著鞭庭力,要瀉銀河徹底空。

《柳浪聞鶯》

水面參差柳色齊,清波門外草萋萋。

嬌鶯生怕遊人擾,故揀深枝細細啼。


雅客A


毎天讀宋詞。唐、明人的詩,不與焉。題目忽又換乍“詩詞裡的”,讓人摸不著頭腦。潘閬二首: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萬家掩映翠微間,處處水潺潺。//異花四季當窻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別來隋柳幾經秋,何日得重遊?****

長憶西湖,盡日憑欄樓上望,三三兩雨釣魚舟,島嶼正清秋。//笛聲依約蘆花裡,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閒整釣魚竿,思入水雲寒。


石板蛙


說起杭州,首議西湖,西湖幾乎是杭州的代名詞(僅限旅遊方面)。一是靠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二得力於古文人的渲染。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就將西湖“吹”的無與倫比,再好的詩詞也會遜色幾分!遊過西湖,人生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