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有些人書法參賽作品與平時寫的作品差距很大?

古董一尊


大賽是有嚴格要求的,否則書法愛好者那麼多早就把大賽擠滿了。

建議樓主在日常學習中多參考那些優秀的作品,看看人家的章法,佈局。還有就是多多練習。

附鄙人書法作品一副




青翁文化


這裡的差距大有兩方的意思。一,參賽作品比平時優秀。二是參賽作品比平時差。下面我就這兩層意思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參賽作品比平時優秀。這種情況多以稿件(當然現代也有照片,視頻等)評比為多見。也分兩種不同的情況。1,這是書者有目的,有規劃,甚至請教高手內行指點下設計出的佳作。它有真對性,從字體的選擇,章法佈局的設計歷經千辛萬苦,夜以繼日,經過數日,甚至數月數年,反覆的創作取最佳的投稿,而平時的作品不可能這樣做,字不能如此精熟,用筆不能如此老道,用墨不能如此精準,佈局不能如此巧妙。所以參賽作品比平時優秀。2,參賽作品是書者在不經意間創作的優秀作品,就如王羲之創作《蘭亭集序》那樣,不可複製。也是平時作品所不能及的,故出現參賽作品比平時優秀的情況。

二,參賽作品比平時差。這種情況多是現場書寫。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書者的心理素質不好,創作時不能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二是創作環境不適合書者創作,聲音吵雜,人員走動,氣氛壓抑等給書者帶來心裡和身體上的不適,創作水平達不到平時也很正常。三是書寫的工具。如果書者所用的筆墨紙(硯)與平時的不同,大多會有一些不適應也會影響書者的發揮(比如我平時用熟宣等寫小楷,現在讓我用不適合寫小楷的筆在生宣上創作)四,寫的內容和書體。對書者來說創作一幅自己不熟悉的內容或不擅長的書體時,肯定沒有他(她)平時寫自己熟悉的詩文用自己擅長的書體寫的好,這點是不可置疑的。


尊墨軒書法


有些人書法參賽作品與平時寫的作品差距很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平時的書法練習,摹古等,由於沒有任何束縛,也沒有任何壓力,所以寫的字較為自然流暢,比較接近於自己的正常水平。

而一旦進入書法比賽現場,大師雲集,二王顏柳趙等各路流派的名家齊聚一堂,難免心生無名之懼,所以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高於平時練習的水平,因為和高手過招,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所以會拿出畢生之所學和最後的看家本領,由心而發,著力於手,流轉於腕,成書於筆,最後作品蜚聲於書壇;二是低於平時練習的水平,由於平時臨帖不精,或師古不化,或忙於賣藝謀譽,或忙於觥籌交錯,或浪得虛名,結果是一比賽就原形畢露,大跌眼鏡,貽笑大方了!


楚襄蠻


好的書法作品均是作者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情緒的完美表達,那就是說不同時間寫的肯定有差別,只是這種差別在不同書家書體上表現不一樣,就連我們看到的王羲之《蘭亭序》也是後來書寫了好幾次也沒超過當時在微醉狀態下所寫的好。另外一種就是參賽作品花功夫大多次花較長時間創作反覆練習達到一種高度,而平時練習往往只寫一遍,一對比差別特別大也不足為奇。



8914291520356山虎


我有一個朋友,北京市書協會員,他為了能入會就只寫一副對聯,10個字反覆寫,寫了大半年,最後還真入展了,於是加入了北京書協。可平時呢,寫字還是要找別人寫。

抖音上有一個60出頭的老者,搞書法多次入國展,他在回答網友問題時說:國展當中通過關係上去的肯定有,但我不管這些,只管認真去寫入的展。我就想說,既然有黑幕,那就不公平,既然不公平,那水平高低就無法用入不入展衡量,既然無法衡量,那你入的那個展算什麼?

買了一套這次12屆國展入展作品全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書法殿堂門口徘徊的作品還真不少!……




兵驊A


為什麼有些人書法參賽作品與平時寫的作品差距很大?我是這樣認為的,二者之間區別還是蠻大的。

一、參賽作品

參加正式書法比賽,當然是選擇投其所好,看下評委是誰,或者今年流行什麼書風,關注一些在“國展”中獲獎的作品對象選稿,然後根據這點進行創作,入選幾率不是很大的。

據瞭解,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投稿中有很多人就是跟風類型,書法參賽作品因為千篇一律,註定不會有什麼好評價和好績。

二、平時作品

再說了平時作品創作自由性比較大,平時創作求真,因為真情實感永遠能夠打動人心,寫出來的作品可能更自然隨性,畢竟是為自己而寫,寫出來的是自己最自由的聲音,這樣的書法作品當然是很好的。

古代書法名家的著名書法作品,那一件不是平時寫出來的。《黃州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上乘之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米芾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都是平時的作品啊。

2018年河南廣播電視臺首屆《豫見少年範兒》少兒書畫大賽,該大賽就分為平時作品評分加現場比賽形式評分,平時作品以提交作品原稿及電子稿件為主要形式,電子版作品評分標準在最終的參賽成績中佔20%的比重,現場比賽作品評分標準在最終的參賽成績中佔80%的比重。這也是在考驗書寫者,作假不得。還是要深入傳統,與古為徒,借古開今。

書寫者要在平時做到對傳統書法與經典詩詞深入研究融合,要具備耐心與慧心。不管在書法參賽作品還是在平時作品中,都會書寫出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大盛書法


因參賽者平時練習時心裡壓力沒那麼大 ,參加比賽時,難免會受壓力影響而了發揮不出平時水平了,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參加比賽有個好處,就是逼自己認真完成好作品,出好作品。這樣的話,如果長期參加比賽的書家,一定是越來越好的。所以不要太害怕比賽,這就把它當成一次作業就可以了。當然難免會些評論,這些評論只要是中肯的,都應該認真學習改正。當然個別不帶善意的評論,一笑而過則可,以免影響自己情緒。這樣的人於我們幫助不大。無需太過在意。



半山草廬


書法是寫作,寫作不一定是書法。書法有兩個要素,一種是漢字,第二種是依法書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書寫漢字,可以反映藝術的美,可以稱為書法。

1.書法的要求

書法根據文字的性質和含義來創建書籍的樣式,以及書法的結構和規則,使其成為精美的藝術品。許多人的書法看起來非常好,但是它們不能被稱為書法,因為實際上並不是根據某些規矩書寫的。

2.書法的評價

評估一幅作品是否為書法不是好不好看、標不標準,而是某種筆觸,字體的勾畫,章節,水墨和其他書法技巧所代表的藝術水平!每個人都可以寫作,但這是對書法的一種限制,它是基於專業的書法技巧,如果不瞭解書法基礎和不瞭解書法的藝術表達,評價起來就會過於直觀。評價書法作品實際上是非常需要技巧的。

3.評價書法需要專業知識

書法是否使用了某種書法技巧反映出了某種藝術美,只有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能判斷。從金文到後來的楷書等各種字體,小篆書法慢慢演變成各種書體,例如草書,楷書和行書,每個字體都有自己的固定系統和規律,草書一般用於書籍寫作和劇本寫作。因此,判斷書法作品的優缺點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否則,它就是對書法有偏見並且這種行為是愚蠢的。並非所有漂亮的作品都可以稱為書法,也不是所有沒有吸引力的作品都可以成為書法。


陳老師愛畫畫


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

講真的,其實我不懂書法,也沒有接觸過這些文豪!只是每次看到書法作品都覺得特別舒服!先不說字的體裁,就是覺得特別好看。其他的真心不懂![害羞]






紅妮子當媽


學習書法大多是由臨摹到創作的過程,能夠自由創作了就可以參加比賽,因學無止境而大多參賽者水平有限,其叄賽作品一般都是作者按照比賽規則通過反覆修正書寫,讓作品的裝飾性和完整性都達到了代表自己的高水平才拿去叄賽的,所以叄賽作品一般都會超過自己平時隨手寫的作品。但是真正的高手在無拘束的環境中寫出的作品更有情感更能出彩,被稱為天下第一的行書巜蘭亭序》就是王羲之公元352年,即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名流及親朋共41人聚會於蘭亭,行修禊之禮、飲酒賦詩。傳說當時王羲之是乘著酒興方酣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疾書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