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些人书法参赛作品与平时写的作品差距很大?

古董一尊


大赛是有严格要求的,否则书法爱好者那么多早就把大赛挤满了。

建议楼主在日常学习中多参考那些优秀的作品,看看人家的章法,布局。还有就是多多练习。

附鄙人书法作品一副




青翁文化


这里的差距大有两方的意思。一,参赛作品比平时优秀。二是参赛作品比平时差。下面我就这两层意思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参赛作品比平时优秀。这种情况多以稿件(当然现代也有照片,视频等)评比为多见。也分两种不同的情况。1,这是书者有目的,有规划,甚至请教高手内行指点下设计出的佳作。它有真对性,从字体的选择,章法布局的设计历经千辛万苦,夜以继日,经过数日,甚至数月数年,反复的创作取最佳的投稿,而平时的作品不可能这样做,字不能如此精熟,用笔不能如此老道,用墨不能如此精准,布局不能如此巧妙。所以参赛作品比平时优秀。2,参赛作品是书者在不经意间创作的优秀作品,就如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那样,不可复制。也是平时作品所不能及的,故出现参赛作品比平时优秀的情况。

二,参赛作品比平时差。这种情况多是现场书写。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书者的心理素质不好,创作时不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二是创作环境不适合书者创作,声音吵杂,人员走动,气氛压抑等给书者带来心里和身体上的不适,创作水平达不到平时也很正常。三是书写的工具。如果书者所用的笔墨纸(砚)与平时的不同,大多会有一些不适应也会影响书者的发挥(比如我平时用熟宣等写小楷,现在让我用不适合写小楷的笔在生宣上创作)四,写的内容和书体。对书者来说创作一幅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或不擅长的书体时,肯定没有他(她)平时写自己熟悉的诗文用自己擅长的书体写的好,这点是不可置疑的。


尊墨轩书法


有些人书法参赛作品与平时写的作品差距很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平时的书法练习,摹古等,由于没有任何束缚,也没有任何压力,所以写的字较为自然流畅,比较接近于自己的正常水平。

而一旦进入书法比赛现场,大师云集,二王颜柳赵等各路流派的名家齐聚一堂,难免心生无名之惧,所以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高于平时练习的水平,因为和高手过招,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以会拿出毕生之所学和最后的看家本领,由心而发,着力于手,流转于腕,成书于笔,最后作品蜚声于书坛;二是低于平时练习的水平,由于平时临帖不精,或师古不化,或忙于卖艺谋誉,或忙于觥筹交错,或浪得虚名,结果是一比赛就原形毕露,大跌眼镜,贻笑大方了!


楚襄蛮


好的书法作品均是作者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情绪的完美表达,那就是说不同时间写的肯定有差别,只是这种差别在不同书家书体上表现不一样,就连我们看到的王羲之《兰亭序》也是后来书写了好几次也没超过当时在微醉状态下所写的好。另外一种就是参赛作品花功夫大多次花较长时间创作反复练习达到一种高度,而平时练习往往只写一遍,一对比差别特别大也不足为奇。



8914291520356山虎


我有一个朋友,北京市书协会员,他为了能入会就只写一副对联,10个字反复写,写了大半年,最后还真入展了,于是加入了北京书协。可平时呢,写字还是要找别人写。

抖音上有一个60出头的老者,搞书法多次入国展,他在回答网友问题时说:国展当中通过关系上去的肯定有,但我不管这些,只管认真去写入的展。我就想说,既然有黑幕,那就不公平,既然不公平,那水平高低就无法用入不入展衡量,既然无法衡量,那你入的那个展算什么?

买了一套这次12届国展入展作品全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书法殿堂门口徘徊的作品还真不少!……




兵骅A


为什么有些人书法参赛作品与平时写的作品差距很大?我是这样认为的,二者之间区别还是蛮大的。

一、参赛作品

参加正式书法比赛,当然是选择投其所好,看下评委是谁,或者今年流行什么书风,关注一些在“国展”中获奖的作品对象选稿,然后根据这点进行创作,入选几率不是很大的。

据了解,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投稿中有很多人就是跟风类型,书法参赛作品因为千篇一律,注定不会有什么好评价和好绩。

二、平时作品

再说了平时作品创作自由性比较大,平时创作求真,因为真情实感永远能够打动人心,写出来的作品可能更自然随性,毕竟是为自己而写,写出来的是自己最自由的声音,这样的书法作品当然是很好的。

古代书法名家的著名书法作品,那一件不是平时写出来的。《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上乘之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都是平时的作品啊。

2018年河南广播电视台首届《豫见少年范儿》少儿书画大赛,该大赛就分为平时作品评分加现场比赛形式评分,平时作品以提交作品原稿及电子稿件为主要形式,电子版作品评分标准在最终的参赛成绩中占20%的比重,现场比赛作品评分标准在最终的参赛成绩中占80%的比重。这也是在考验书写者,作假不得。还是要深入传统,与古为徒,借古开今。

书写者要在平时做到对传统书法与经典诗词深入研究融合,要具备耐心与慧心。不管在书法参赛作品还是在平时作品中,都会书写出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大盛书法


因参赛者平时练习时心里压力没那么大 ,参加比赛时,难免会受压力影响而了发挥不出平时水平了,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参加比赛有个好处,就是逼自己认真完成好作品,出好作品。这样的话,如果长期参加比赛的书家,一定是越来越好的。所以不要太害怕比赛,这就把它当成一次作业就可以了。当然难免会些评论,这些评论只要是中肯的,都应该认真学习改正。当然个别不带善意的评论,一笑而过则可,以免影响自己情绪。这样的人于我们帮助不大。无需太过在意。



半山草庐


书法是写作,写作不一定是书法。书法有两个要素,一种是汉字,第二种是依法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书写汉字,可以反映艺术的美,可以称为书法。

1.书法的要求

书法根据文字的性质和含义来创建书籍的样式,以及书法的结构和规则,使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许多人的书法看起来非常好,但是它们不能被称为书法,因为实际上并不是根据某些规矩书写的。

2.书法的评价

评估一幅作品是否为书法不是好不好看、标不标准,而是某种笔触,字体的勾画,章节,水墨和其他书法技巧所代表的艺术水平!每个人都可以写作,但这是对书法的一种限制,它是基于专业的书法技巧,如果不了解书法基础和不了解书法的艺术表达,评价起来就会过于直观。评价书法作品实际上是非常需要技巧的。

3.评价书法需要专业知识

书法是否使用了某种书法技巧反映出了某种艺术美,只有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能判断。从金文到后来的楷书等各种字体,小篆书法慢慢演变成各种书体,例如草书,楷书和行书,每个字体都有自己的固定系统和规律,草书一般用于书籍写作和剧本写作。因此,判断书法作品的优缺点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它就是对书法有偏见并且这种行为是愚蠢的。并非所有漂亮的作品都可以称为书法,也不是所有没有吸引力的作品都可以成为书法。


陈老师爱画画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

讲真的,其实我不懂书法,也没有接触过这些文豪!只是每次看到书法作品都觉得特别舒服!先不说字的体裁,就是觉得特别好看。其他的真心不懂![害羞]






红妮子当妈


学习书法大多是由临摹到创作的过程,能够自由创作了就可以参加比赛,因学无止境而大多参赛者水平有限,其叁赛作品一般都是作者按照比赛规则通过反复修正书写,让作品的装饰性和完整性都达到了代表自己的高水平才拿去叁赛的,所以叁赛作品一般都会超过自己平时随手写的作品。但是真正的高手在无拘束的环境中写出的作品更有情感更能出彩,被称为天下第一的行书巜兰亭序》就是王羲之公元352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1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