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曾經顯赫一時的馮玉祥領銜的西北軍,有著“五虎將”與“十三太保”的說法,五虎將又有“老五虎將”、“新五虎將”以及“後五虎將”的叫法,大多數是西北軍中的知名高級將領,而“十三太保”雖然人物有所變化,則始終以來流行著一個版本的說法,並未衍生出“新”以及“老”的叫法。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據說,早先“老五虎將”起源於1922年馮玉祥所部擴編為5個旅,時任旅長的五位將領張之江、李鳴鐘、鹿鍾麟、劉鬱芬以及宋哲元,就被認同為馮玉祥手下的“五虎將”。“十三太保”因為人物的變更,也就有著不同的源起,最為流行的相關說法有兩種,這“十三太保”是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在湖南常德練兵時期的13位營長或是馮玉祥北京南苑練兵時期的13位步兵團長。從西北軍中所走過的歷程來看,還是後者比較貼切些。

韓復榘(1891-1938)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韓復榘,字向方,祖籍為湖北武昌,出生於河北省霸州市,1910年,年僅19歲的韓復榘投入到北洋軍馮玉祥所部當兵。他參加過馮玉祥領導的反清秘密組織“武學研究會”,並參加了辛亥革命時期的灤州起義。

北伐戰爭中,韓復榘表現極為搶眼,因而有著“飛將軍”的稱號。中原大戰時期,韓復榘帶著軍隊入駐山東,任職山東省主席。抗日戰爭時期,韓復榘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因擅自撤離山東戰場,1938年為國民政府在河南開封誘捕而槍決。

孫良誠(1893-1951)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孫良誠,字良臣,天津靜海人,1912年投入馮玉祥所部當兵,為馮玉祥賞識。

北伐戰爭時期,孫連成任職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1方面軍總指揮兼第3軍軍長,中原大戰時期,他是馮玉祥的堅決擁護者,西北軍最終敗北後下野,遷移到天津隱居。抗日戰爭時期,孫良誠變節投靠了汪偽政權,解放後被捕,關押在蘇州獄中,於1951年在監牢中因病去世。

孫連仲(1893-1990)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孫連仲,字仿魯,河北雄縣人,從小喜歡練武。1912年,孫連仲應徵投入北洋軍,1914年被編入馮玉祥所部。

護國戰爭、張勳復辟、第一次直奉大戰、北伐戰爭期間,孫良誠都有參與。中原大戰時期,孫連仲被任命為馮部第八路軍總指揮,主要維持後方秩序。抗日戰爭時期,孫連仲升任為了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成為李宗仁的副手。1949年,孫連仲跟隨蔣介石退往臺灣,出任“總統府戰略顧問”,於1956年退役,1990年在臺灣去世。

石友三(1891-1940)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石友三,字漢章,吉林省九臺市人,早在1908年就已經投入北洋軍,1912年,投入到馮玉祥所部,為馮玉祥所信任屢屢升職。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石友三一生多變,曾投靠過閻錫山、蔣介石、唐生智等人,被稱作為“倒戈將軍”。1931年,石友三曾投靠汪偽政權,並在抗日戰爭時期秘密與日本人合作,1940年,石友三為手下部將活埋在了黃河岸邊。

劉汝明(1895-1975)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劉汝明,字子亮,河北獻縣人,1912年,應徵入伍,加入馮玉祥所部,因為有點文化,就得到了馮玉祥的提拔。

中原大戰時期,劉汝明率其所部鎮守陝西,後入豫西作戰,收效甚微,西北軍失利以後,劉汝明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9軍。抗日戰爭時期,劉汝明參加了知名的長城抗戰,被獲頒青天白日勳章。1949年,劉汝明前往臺灣,1952年後退為備役,於1975年因病去世。

張維璽(1889-1944)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張維璽,字楚玉,河北省館陶縣人,早年參加馮玉祥發起的灤州起義,之後參與過護國戰爭、張勳復辟、第一次直奉大戰等事件,深得馮玉祥的看重。

第二次直奉戰爭、北伐戰爭時期,張維璽所部作戰極為勇猛,中原大戰時期,張維璽升任第二方面軍第一路總指揮,西北軍失利後,張維璽解散所部,前往天津隱居。抗日戰爭時期,張維璽曾進入“陸軍大學特三期”深造,後為救家人前往勸說孫良誠而被扣押。日偽本想勸降張維璽卻被他拒絕,1944年,張維璽受日偽毒害死於江蘇泰州。

佟麟閣(1892-1937)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佟麟閣 ,原名佟凌閣,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人,1911年加入馮玉祥所部,參加了灤州起義。

佟麟閣參加過護國討袁戰爭、北伐戰爭、中原大戰,西北軍失利後,一度過起隱居生活。抗日戰爭爆發後,佟麟閣率其所部參加了長城抗戰,1933年他加入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出任第一軍軍長兼代理察哈爾省主席。1937年,時任第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駐守南苑與日軍交戰,不幸身受重傷壯烈殉國。

過之綱(1890-1957)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過之綱,安徽蒙城人,早年就讀於陸軍大學,1912年投入西北軍馮玉祥部左路備補軍,入選模範連。

過之綱參加過北京政變、五原誓師、北伐戰爭,曾任職國民一軍1師2旅長、第15軍軍長。西北軍失利後,過之綱沒有歸附於國民政府,投降於蔣介石,而是躲到山西隱居。之後,他曾出任過山東省政府參議廳參議,1937年後隱居於天津法租界,1957年因病去世。

葛金章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葛金章,字仲文,安徽蒙城人,後應徵入伍,成為馮玉祥所部的兵。

葛金章先前入選模範連,後任職過班長、營長。在任職團長期間,曾參加過永定河抗洪搶險活動。之後,葛金章任職了國民一軍中央第七混成旅長,參與了中原大戰,西北軍戰敗後,葛金章前往山東投靠韓復榘,出任了山東省參議廳參議。之後,有關他的事蹟,就十分稀少了。

趙席聘(1878-1957)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趙席聘,字國珍,保定市趙家莊人,早年曾是袁世凱武衛右軍的哨官,曾就讀於保定北洋陸軍行營將弁學堂,馮玉祥任職武衛右軍隊官時,他是副隊官。

1910年後,趙席聘先後出任了第十六混成旅營長、河州鎮守使、第十三軍中將軍長、西安城防司令等職務。中原大戰失利後,趙席聘去職閒居,後被國民政府聘請為湖南剿共總司令,以生病為理由沒有去任職。1957年,趙席聘因病在北京去世。

聞承烈(1889-1976)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聞承烈,山東威海人,早年就讀於陸軍大學,曾經任職左路備補軍班長、16混成旅排、連、營、團長、 旅長。

1926年,馮玉祥五原誓師後,聞承烈出任國民一軍軍官教導團長、第二集團軍兵站總監等職。中原大戰前,韓復榘背叛馮玉祥投靠蔣介石,聞承烈因不願跟隨差點被殺。1931年,韓復榘出任山東省主席,聞承烈被任命為濟南市長,後又出任了六戰區兵站部中將總監等職。新中國成立以後,聞承烈曾出任中央文史館員,於1976年去世。

程希賢(1893-1948)

程希賢,字偉儒,河北省景縣人,1913年應徵入伍,加入馮玉祥部。

程希賢曾先後出任第16混成旅連長、陸軍第11師營長、國民軍6軍1師2旅長、第二集團軍29師長等職務,他與韓復榘關係不錯,中原大戰後,成了韓復榘手下一員,出任了山東省政府高等顧問、第三路軍軍事教育團長等職,之後又在石友三部任職。抗日戰爭時期,程希賢投靠了日本人,在汪偽政權任職,1948年去世。

韓多峰(1888-1987)

西北軍十三太保,有一位一把火燒了少林寺

韓多峰,字秀巖,早年在北洋陸軍當兵,後歸屬於馮玉祥管轄,參加了灤州起義,之後的反張勳復辟、二次直奉戰爭、北京政變,他都有參與。

中原大戰後,韓多峰曾出任山東省政府顧問、山東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等職,他力主抗日,抗日戰爭時期,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部中將高參,參加過臺兒莊戰役,抗戰勝利前被解職。解放後,韓多峰曾出任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省政協委員等職務,後受到衝擊迫害,多年以後,才得以平反。1987年,韓多峰因病在山東去世。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費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