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希臘和土耳其之間有什麼恩怨?

efeg1


希臘曾經被土耳其統治了近四個世紀,對土耳其是有亡國之恨。今天,兩國還就塞布魯斯問題衝突不斷

1453年,以希臘文化為主導的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來自中亞的突厥人攻陷,千年國祚的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鼎盛時期的東羅馬帝國疆域)

至此,整個希臘籠罩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將近400年。

在這近四個世紀中,希臘人艱難地頂住突厥人的壓力,頑強地堅守了自己東正教的信仰。

到了19世紀初,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已是江河日下。而不願意再做二等公民的希臘獨立人士秘密成立了“友誼社”,準備武裝推翻突厥人的統治。

不過雖然奧斯曼帝國早已風光不再,但是收拾希臘人還是不成問題的,希臘人的起義遭到了殘酷的鎮壓。而“友誼社”在關鍵時刻也是果斷地拋棄了友誼,爆發了嚴重的內訌。

眼見希臘轟轟烈烈地獨立運動就這麼快涼了,在周圍觀戰的英法俄等國決定挺身而出,開展了西方文明母親的行動,武力介入這場戰爭。最終在西方國家的干預下,奧斯曼帝國被迫承認了希臘獨立,被異族奴役數百年的希臘人總算獲得了自由。

(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拜倫就是犧牲在支援希臘獨立的戰場上)

獨立後的希臘延續著對土耳其人的仇恨,因為東羅馬帝國的故都君士坦丁堡還在突厥人手中,原東羅馬帝國的故土還沒有完全光復,革命還未成功!

1854年希臘人瞅準克里米亞戰爭的良機,入侵土耳其,試圖完成“偉大復興”的願望。卻不想被土軍一頓胖揍,啥便宜也撈著。

不過希臘人並沒有氣餒,在之後的半個多世紀內,希臘人多次小勝土耳其,將領土向北大幅度的擴張。

後來一戰爆發,企圖能借此一戰翻盤的奧斯曼帝國站錯了隊,跟著德國一起淪為戰敗國。

1920年8月10日,奧斯曼帝國與協約國簽署《色佛爾條約》,條約規定:奧斯曼帝國將東色雷斯和愛奧尼亞地區割讓予希臘。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內的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地區劃為非軍事區,由協約國共管。

《色佛爾條約》讓希臘人再度看到拿回君士坦丁堡的希望。

(《色佛爾條約》中,土耳其的領土遭到大規模瓜分)

但是還沒等希臘人接受勝利果實,奧斯曼帝國就發生了革命。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拒絕承認《色佛爾條約》,並於前來履約的希臘軍隊展開了激烈的軍事衝突。

最後在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帶領下,土軍擊敗了數倍於己的希臘軍隊,並將殘留在小亞細亞的所有希臘人屠殺殆盡。

此致,希臘人徹底失去了奪回曾經的東羅馬故土的希望。

直到今天,希土兩國關係依舊十分惡劣。特別是在塞布魯斯問題上,希臘支持塞國那邊的希臘人政權,而土耳其則力挺塞國北部的土耳其人政權。

雙方為此事是多次拔刀相向,再加上歷史上的糾紛,這讓希土的關係更加勢同水火。

(塞浦路斯島局勢圖)


千佛山車神


作為地中海附屬海的愛琴海面積約21.4萬多平方公里,在世界上的海洋中實在排不上號,但愛琴海有一項世界之最——世界上島嶼最多的海。“區區”約21.4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島嶼約有2500多個。愛琴海的島嶼可不是珊瑚礁或面積較小的珊瑚島,有很多面積較大的島嶼。

愛琴海位於地中海的東北部,西南通過基西拉海峽、安迪基西拉海峽,東南通過卡索斯海峽、卡爾帕索斯海峽等連接地中海,東北通過黑海海峽與黑海相接。黑海海峽由三個部分組成:東北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西南的達達尼爾海峽(也稱恰納卡萊海峽),兩海峽之間有世界上面積最小的海——約1.1萬平方公里的馬爾馬拉海。
愛琴海沿海只有兩個國家,東岸是土耳其,北岸、西岸和南部是希臘。愛琴海比較大的島嶼,北部有薩索斯島、薩莫色雷斯島、利姆諾斯島等島;中部有埃維亞島、北斯波拉澤斯群島、基克拉澤斯群島等島,南部有面積8000多平方公里的克里特島等島,克里特島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另外,貼著土耳其西海岸從北往南有格克切島、萊斯沃斯島、希俄斯島、薩摩斯島、南斯波拉澤斯群島、羅得島等島。

曾有人戲言:想讓土耳其人傷心嗎?讓他去愛琴海邊轉一圈就行了。原因非常簡單,土耳其西海岸的島嶼絕大部分不屬於土耳其,而屬於土耳其的敵人希臘。只有愛琴海北部的格克切島、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小島屬於土耳其。有一種說法認為土耳其只有愛琴海的海岸線,但沒有愛琴海的出海口,這話雖略誇張,但也有幾分道理。由於愛琴海的島嶼多屬希臘,也就意味著希臘的領海距離土耳其海岸線非常近。土耳其的船隻離開愛琴海東海岸時,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進入希臘的領海。
更要命的是愛琴海島嶼多為希臘所有,這就嚴重降低了黑海海峽之於土耳其的重要性。黑海海峽以北是黑海,這是俄羅斯最為重要的海域之一。俄羅斯必須在盛產石油、天然氣的中東保持戰略存在,才能參與全球石油、天然氣的定價權之爭。俄羅斯軍艦去中東,最近的路線是出黑海海峽過愛琴海進入地中海(比如去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可愛琴海島嶼多屬希臘,這就降低了土耳其向俄羅斯要價的底氣,反而增加了希臘向俄羅斯或美國要價的底氣,這是土耳其無法接受的。

土耳其對愛琴海的島嶼劃分嚴重不滿,認為愛琴海快要變成希臘湖了。可希臘人同樣對土耳其得到愛琴海東海岸的一些島嶼不滿,認為土耳其就不該得到愛琴海的任何島嶼。希臘和土耳其因愛琴海的島嶼劃分問題產生了非常大的矛盾,險些爆發兩國之間的戰爭。
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盛的時期,土耳其完全佔領希臘本土,愛琴海所有島嶼都是土耳其的。希臘人不甘被土耳其人奴役,抗爭了幾百年,直到公元1821年,希臘爆發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大起義。1832年,希臘脫離奧斯曼土耳其的控制後成立了王國。希臘王國的出現,讓土耳其失去了對愛琴海西海岸的控制。

十九世紀(1801年至1900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衰落態勢明顯。二十世紀初的1913年,土耳其輸掉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等國在沙俄的支持下獲得了勝利。戰敗國就必須割讓領土,各方在11月3日簽訂了《倫敦條約》。該條約要求土耳其把愛琴海最大的島嶼克里特島割讓給希臘,萊斯沃斯、薩莫色雷斯等島嶼的歸屬,則由英、法、德、意、俄等大國裁決。實際上,這些島嶼只是經過列強“出口轉內銷”,然後還是成為了希臘的地盤,只有格克切島等不多的島嶼劃給土耳其。希臘得到這些島嶼當然也是有條件的,就是希臘不能在這裡修建不利於土耳其的軍事建築。即使有很多條條框框,希臘也要得到這些島嶼,先把島拿到手再說。
1923年7月,恢復元氣的土耳其通過努力讓列強廢除了嚴重損害土耳其利益的《色佛爾條約》,改簽《洛桑條約》。土耳其為此也做出了一些讓步,比如愛琴海距離土耳其海岸3公里範圍之外的島嶼,全部屬於希臘。土耳其是被迫接受這一條款的,心中的窩火可想而知。對土耳其不利的還有很多,比如1947年,意大利等二戰戰敗國把其在愛琴海海域佔領的一些島嶼割讓給希臘。這事本與土耳其沒什麼關係,那是意大利控制的島嶼,但這些島嶼位於愛琴海的東海岸,就在土耳其的大門口。

為了能獲得更多的愛琴海島嶼,土耳其認為有必要與希臘重新談判,以確定這些島嶼的歸屬。希臘怎麼可能把吃進嘴裡的再吐出來,別說島嶼了,就是領海範圍,希臘也不想作出讓步。希臘在1995年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這意味著希臘的領海可以擴大至12海里。這麼一來,愛琴海真的要變成希臘湖了,這是土耳其萬難接受的,為此不惜一戰。俄羅斯也反對希臘的領海擴大至12海里,這樣對俄羅斯軍艦進出愛琴海非常不利。希臘也不想把土耳其和俄羅斯逼到絕路上,沒有實施12海里制,卻聲稱希臘有權利將領海由現在的6海里擴大至12海里。

圖-希臘人
總之,希臘與土耳其的愛琴海島嶼之爭,現在來看是個死結,很難有好的解決辦法,除非戰爭。

地圖帝


這恩怨不是一般性大了。

我們知道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自認為自己是希臘文明的延續。東羅馬帝國延續千年,怎麼就滅亡了呢?因為奧斯曼土耳其。土耳其攻破了永恆之城君士坦丁堡,改為伊斯坦布爾,然而把希臘半島一併納入統治了。從這個時候開始,希臘和土耳其就已經是深仇大恨了。想象一下,女真人南下攻破了開封,這宋金之間是什麼關係?

奧斯曼帝國期間,希臘半島保持著一定的自主性,也尊重當地的東正教傳統。不過,在這期間,克里特等地也匯聚了大量穆斯林和猶太人。但色雷斯、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這是奧斯曼帝國的中心和直轄地。

所以1822年,希臘起義獨立以後,其實只是讓希臘半島南部脫離奧斯曼土耳其。新的問題就來了:重新獨立的希臘,領土範圍應該多大。是應該參照古典時代的希臘城邦?還是拜占庭帝國的大部疆域?如果是前者,那麼馬其頓、保加利亞和希臘都沒什麼關係了……如果是後者,那新的希臘還要收復君士坦丁堡、小亞細亞的大部領土?那就沒土耳其什麼事了……

有分歧,怎麼辦呢?那就打一打。1897年打了一次,1919年又打了一次。每次希臘都雄心壯志,想要收復故土,可惜軍事實力有限,戰場上每每以慘敗告終。但好在英美等列強本來就支持希臘,俄國更有遏止、削弱土耳其的野心,因此在外交上,希臘每每能夠伸展自己的訴求。於是,希臘先是收復了克里特、馬其頓,甚至還一度進軍土耳其本土,雖然被迫撤軍,但是愛琴海上美麗的島嶼都收入囊中。

這樣一來,矛盾就更堅銳了。

希臘歷次戰敗,割地賠款,屈辱與仇恨,貫穿著現代希臘與土耳其的關係。更糟的是,象徵著拜占庭輝煌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依然在土耳其手中。土耳其這邊雖然,雖然屢次擊敗希臘,只因為英法俄等國干預,國土反而日益狹窄。甚至首都門口的色雷斯也被一分為二,西色雷斯割讓給了保加利亞。而愛琴海上的島嶼,幾乎全部在希臘手中。

這些政治軍事上恩恩怨怨,又因為宗教、文化等因素愈演愈烈。這裡就不展開了。


在野武將


希臘和土耳其的歷史糾葛究竟是什麼?要說起這兩個國家歷史上的恩怨,那實在是太多了,首先當然是希臘的滅國之恨,其次希臘幾百年的亡國奴經歷,然後是希臘獨立之後四次希土戰爭,以及雙方都不滿意的希土人口互換,以及現在仍然無法解決的塞浦路斯爭端,這些恩怨詳情請看下文分解吧。


希臘的滅國之恨與亡國時期

希臘與土耳其之間的歷史恩怨,當然首先要追溯到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滅亡東羅馬帝國的歷史轉折。但是說到這個歷史事件,可能許多朋友會覺得那不是希臘,但其實東羅馬帝國在公元6世紀重新攻佔意大利地區的企圖被日耳曼人挫敗之後,本質上就成了希臘人的國家,它的官方語言一直是希臘語,後期的統治區域也基本完全侷限於希臘人的聚居地。而且現代希臘,其實是完全是以復興古希臘為名重建的東羅馬帝國,其統治區域和東羅馬帝國末期也非常接近,所以希臘和土耳其之間,其實是也有過滅國之恨的。

滅亡前夜最後的東羅馬帝國(紫色區域)

而即使在希臘主體被土耳其征服之後,它的一些邊緣地區和島嶼仍然在威尼斯等國的支持下與奧斯曼作戰,最長的曾經達到300多年。比如希臘南部的馬尼半島一直到19世紀都沒有被奧斯曼完全征服。而希臘主體雖然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但其民間反對奧斯曼的情緒始終仍然非常激烈,在奧斯曼與威尼斯和俄羅斯之間發生戰爭時,希臘民間許多人曾經多次站在奧斯曼的敵人一邊,助其與土耳其軍隊作戰。期間希臘人還曾經多次發動起義,比如公元1600年到1611年之間由迪奧尼修斯在威尼斯共和國支持下領導的幾次起義,前後斷斷續續持續了11年才平息。

希臘獨立與四次希土戰爭

公元1814年,幾名共濟會的希臘籍成員斯庫法斯、漢索斯和特斯卡洛夫建立了一個旨在復興羅馬帝國的團體友誼社,之後不久這個團體迅速轉變成為復興希臘民族國家的民族主義團體,並得到了流亡在歐美各國的希臘籍富商的支持。公元1821年,在友誼社的策劃之下,希臘人在伯羅奔尼撒、多瑙河公國和伊斯坦布爾(原君士坦丁堡)三地幾乎同時發動了起義。

希臘獨立戰爭

雖然這些起義到公元1826年基本被奧斯曼聯合埃及平息,但在公元1827年,英法俄三國發布聲明,要求奧斯曼給予希臘獨立地位,並派出聯合艦隊在當年10月20日的諾瓦里諾海戰中摧毀了奧斯曼海軍,使戰場形勢逆轉。一年之後,奧斯曼和俄羅斯再次爆發直接戰爭,法國藉機派兵進入希臘,希臘各地起義再起,最終到公元1832年,奧斯曼無力再戰,被迫承認了希臘獨立。

但這時希臘的獨立只是侷限於其歐洲大陸本土地區,周邊許多希臘人聚居的島嶼都還在奧斯曼的控制之下。公元1897年,希臘為了奪取當時仍然歸屬奧斯曼的希臘文明發源地克里特島,與奧斯曼之間爆發了第一次希土戰爭,但結果是希臘大敗,不但沒能收回克里特島,反而還失去了部分其它領土。

描繪第一次希土戰爭的畫作

但希臘人自然也不甘心失敗。15年後,希臘人趁奧斯曼國內土耳其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其境內包括希臘人在內的基督教徒不滿情緒同步高漲之機,聯合塞爾維亞等巴爾幹其它國家再次與奧斯曼爆發戰爭,史稱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果這次戰爭以巴爾幹聯軍獲勝而告終,希臘終於如願收回了克里特島。

1914年一戰爆發之後,奧斯曼軍隊的戰場上節節敗退,希臘則再一次看到了恢復東羅馬故土的希望。1917年,希臘在英法的支持下加入一戰,其直接目的就是從奧斯曼手中奪回舊都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和愛琴海畔的希臘古城伊斯密爾。在1918年一戰結束,奧斯曼帝國崩潰時,希臘收回故土的願望曾經非常接近達成。

《色佛爾條約》瓜分土耳其的計劃

1919年,希臘軍隊佔領了伊斯密爾。1920年,奧斯曼政府甚至都已經在瓜分土耳其的《色佛爾條約》上簽字,同意將伊斯密爾周邊地區割讓給希臘,同時同意將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周邊地區交給國際託管,而國際託管最後的結果一定會是迴歸希臘。但在此時,現代土耳其的國父凱末爾率領一批土耳其青年軍官發動了針對奧斯曼舊政權以及希臘和英法等國的戰爭,史稱土耳其獨立戰爭。結果1922年9月9日,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軍隊攻佔了伊斯密爾,希臘認識到重奪伊斯坦布爾和伊斯密爾已沒有希望,因此在1923年在瑞士洛桑與土耳其簽署《洛桑條約》放棄了收回伊斯坦布爾等領土的努力。而這一結局後來被希臘稱為“小亞細亞災難”,因為它意味著希臘再收回舊都已無希望。而雙方軍隊在戰爭期間針對對方平民都犯下了極其嚴重的種族屠殺罪行,等於雙方舊仇之上又添了新怨。

希土人口互換

在《洛桑條約》簽署前後,其實希土雙方卻都還有一系列問題未解,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各自在對方領土上都還有大量同胞生活。在土耳其的小亞細亞地區,生活著大約150萬希臘人,而在希臘境內,也同樣生活著50萬土耳其人。最終雙方達成協議,除了君士坦丁堡和另外兩個小島上的希臘人和西色雷斯地區的土耳其人之外,其餘希臘人和土耳其人都要分別被驅逐回其母國,而在此期間雙方也發生了許多摩擦和衝突,兩國將近2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也進一步增加了彼此之間的敵意。

希土人口互換安排

塞浦路斯危機

在1923年之後,希土之間的關係本來經歷了一段接近30年的平靜期。1952年,希土兩國還在冷戰的環境中一同作為美國小弟加入了北約,本來似乎雙方可以慢慢實現和解了。但不久之後,另一個希土之間無法解決的問題出現了,也就是塞浦路斯問題。

塞浦路斯本來也是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東羅馬被奧斯曼滅亡之後,塞浦路斯曾經抵抗了一百多年,到公元1571年才被奧斯曼征服。而在公元1878年,英國在俄土戰爭期間藉機獲取了塞浦路斯的統治權,將它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但當地的居民仍然基本是希臘人和土耳其人,其中希臘人大約佔到了82%。

1950年代,英帝國解體之後,塞浦路斯當地希臘人開始要求迴歸希臘,甚至發動了針對英國殖民當局的低強度游擊戰。1960年,各方達成妥協,英國允許塞浦路斯獨立,而希土兩國軍隊則將駐守在島上保護各自民族的居民。但在此之後,當地希土兩族很快就衝突不斷。1964年,塞浦路斯希臘族又開始推動和希臘統一的運動,遭到土耳其的強烈反對,而當時仍然生活在土耳其境內的希臘人群體也受到波及,許多人被迫逃出土耳其。


塞浦路斯分裂現狀,北邊是土耳其族區域,南邊是希臘族區域

1974年,塞浦路斯國民警衛隊推翻了原來的民選政府,企圖強行將塞浦路斯併入希臘,之後希土兩族爆發流血衝突,土耳其派大軍入侵塞浦路斯,在塞浦路斯北部建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自此塞浦路斯問題又成了希土兩國之間無解的矛盾之源。


所以總體來說,希土兩國因為曾經有過吞併與滅國之恨,所以本身民族情緒就非常對立。而希臘獨立之後雙方的幾次戰爭和人口互換又增加了兩國民眾之間的敵意,最後塞浦路斯問題直到現在仍是兩國之間的死結,所以兩國之間的糾葛也還真可以說是剪不斷,理還亂了。


桃花石雜談


土耳其和希臘都是北約成員國,不過土耳其舉行軍事演習的“假想敵”竟然常常會是希臘;土耳其常常向希臘“秀肌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地中海底儲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以色列人於2009年第一個在東地中海地區勘探發現了油氣資源以後,地中海沿岸國家紛紛加快了勘探速度和資金的投入;

據西方媒體報道,各國勘探人員近年來在地中海海域的19個盆地中找到了約44.7億噸當量的油氣可採儲量,待發現油氣近122.8億噸;

有專家估計,這個地區的石油天然氣儲量有望成為繼波斯灣和墨西哥灣之後,成為全球第三個重要都能源產區。

話說到這裡,不得不再加入一個國家的名字——塞浦路斯。

1974年,希臘右翼軍政府在塞浦路斯發動政變,土耳其隨即出兵塞浦路斯,佔領了該島三分之一。從此,這個面積不足1萬平方公里的小島被分隔為兩部分:

南部是得到國際承認的塞浦路斯共和國;北部是土耳其侵佔的領土並且由土耳其扶持、土耳其自己承認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北塞”);

而前面提到過的地中海巨量石油天然氣儲量分佈就涵蓋了塞浦路斯的這一片海域。所以, 土耳其酒認為,塞浦路斯共和國無權在“北塞”享有權利的區域將海底資源“獨吞”;

而塞浦路斯呢?當然堅決反對。2019年2月埃克森美孚公司和卡塔爾石油公司宣佈在塞浦路斯北部海域發現巨量油氣儲備之後,土耳其又受到了強烈刺激;

5月初,土耳其政府宣佈將於9月開始在塞浦路斯海域尋找石油天然氣。可想而知,此舉會有什麼反應:歐盟和美國一致強烈反對;

幾乎與此同時,2018年對11月,以色列、塞浦路斯、希臘和意大利共同宣佈將東地中海天然氣管道的建設提上日程,預期2025年建成;

而按照原來的計劃,這條油氣管道應該是從以色列出發,然後途經黎巴嫩和土耳其最後到達歐洲;可是現在突然改道繞開了土耳其去了希臘!

塞浦路斯、希臘、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國因此組成了地中海區域能源組織——東地中海天然氣論壇;

在土耳其眼皮子底下的這個論壇,被土耳其看做是“政治聯盟”,意圖在地中海石油天然氣的開發方面將其邊緣化。

這還了得!於是,土耳其在過去幾年頻頻舉行針對希臘和塞浦路斯的軍事演習,阻止與塞浦路斯官方簽署了合作合同的外國公司(美孚)在這一海域的勘探工作;

現在只有土耳其一個國家在此進行勘探,任何其它國家無權進入這個海域。

而按照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的說法:“沒有土耳其,在地中海地區什麼事也辦不成”。土耳其才是地中海最大的玩家。


閒看秋風999


希臘和土耳其結怨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紀:儘管此時古希臘早已被羅馬征服,但在羅馬帝國分裂後延續下來的東部拜占庭帝國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希臘化國家。儘管拜占庭帝國作為羅馬帝國的延續一直以羅馬作為自己的正式國號,但由於相比羅馬帝國時代失去了對西地中海領土的控制後拜占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高度希臘化的國家:這一時期的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中心正位於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事實上拜占庭城正是古希臘人最先創建的,而拜占庭帝國的官方語言則被確定為改良後的希臘語,宗教信仰為希臘正教(東正教)。因此當時的希臘人可謂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族群。從公元11世紀開始高度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不斷遭受塞爾柱突厥人的進攻,希臘人開始同突厥系民族交惡。不過儘管土耳其屬於突厥系民族,但在嚴格意義上塞爾柱突厥人和今天的土耳其到底有多少親緣關係目前還屬於有爭議之事,然而在此後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矛盾不斷日積月累著。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23歲的君主穆罕默德二世率領下攻克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將其更名為伊斯坦布爾,擁有千年國運的拜占庭帝國就此滅亡,從此希臘人就開始處於土耳其人的統治之下。希臘人自然不甘心接受和自己的語言、宗教完全不同的土耳其人的統治,但在奧斯曼帝國全盛時期他們是無力反抗的。進入19世紀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西歐列強和沙皇俄國的打擊下徹底淪為“西亞病夫”,這令希臘人看到了爭取民族獨立的希望,於是旨在爭取希臘獨立的秘密組織“友誼社”在烏克蘭的敖德薩成立了。1821年3月25日希臘爆發反土耳其的獨立戰爭,希臘獨立革命的火焰迅速蔓延到全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鎮壓希臘獨立運動的過程中攻佔了希俄斯島並在島上製造了大屠殺事件——在這次屠殺事件中大約45000名希臘島民被絞死 、被宰割、被斷食斷水或被拷打至死,另有 50000希臘人被賣為奴隸、23000人被放逐。大屠殺不僅無助於平息希臘人的獨立意識,反而更進一步刺激了希臘人堅定了獨立信念。1929年希臘人在英、法、俄三國的幫助下戰勝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建立了獨立的希臘第一共和國。在1832年的倫敦會議上英、法、俄三國指派年僅十七歲的奧托王子成為希臘的第一位君主,希臘希臘第一共和國轉型成為希臘王國。

希臘的獨立對同樣處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的其他巴爾幹半島國家產生了強烈的示範效應:1877年5月9日羅馬尼亞宣佈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1878年3月3日保加利亞獨立,同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然而此時土耳其仍控制著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大片領土和屬地:阿爾巴尼亞還沒有取得獨立;馬其頓、色雷斯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等族裔還受到土耳其的政治迫害、經濟壓榨和文化排擠。1912年3月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簽訂反土同盟條約。5月希臘和保加利亞訂立盟約,黑山也在8月參加,這樣就形成了四個巴爾幹國家的反土同盟。1912年10月8日黑山率先向土耳其宣戰,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三國相繼在17、18日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土耳其軍隊撤出巴爾幹。土耳其拒絕了這一要求並開始進行軍隊動員,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三國隨即對土耳其正式開戰。在戰爭過程中希臘海軍封鎖了土耳其海軍的達達尼爾海峽出口,實施了奪取愛琴海諸島嶼的戰役。戰爭結束後希臘取得了原屬土耳其的馬其頓南部(包括薩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島以及愛琴海上原屬土耳其的所有島嶼,就連像邁伊斯蒂島這種距歐洲陸地有500多千米之遙、而離亞洲只有10千米左右的島嶼也成為了希臘領土,這樣一來希臘等於直接將土耳其封鎖在了小亞細亞半島,土耳其進出愛琴海從此需要看希臘的臉色。至此土耳其的歐洲領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小塊。

一戰中土耳其和希臘分別於1914年10月29日和1916年11年27日各自加入同盟國和協約國集團作戰。在一戰中希臘的參戰目標是獲得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等地,英法則承諾將希臘族為主體的塞浦路斯歸還希臘。1918年10月30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正式向協約國集團投降,次年2月8日協約國軍隊正式進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開始對該城實行軍事佔領。城中的希臘族居民打出希臘國旗,要求將伊斯坦布爾這個充滿伊斯蘭風格的名字改回拜占庭帝國時代的君士坦丁堡,把聖索菲亞清真寺恢復成為希臘正教的教堂。5月15日希臘軍隊在當地希臘族裔居民的支持下進入了愛琴海東岸的奧斯曼土耳其第三大城市士麥拿(今土耳其共和國伊茲密爾)。希臘正式將構建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橫跨愛琴海兩岸的新拜占庭帝國作為自己的目標,這意味著土耳其不僅將失去所有歐洲領土,甚至也將失去愛琴海東岸一部分小亞細亞領土。然而在向小亞細亞腹地推進過程中的希臘人在1921年的薩卡里亞戰役中被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國民軍擊敗,“新拜占庭帝國”的偉大理想就此化為泡影。

1960年8月16日塞浦路斯結束英國的殖民統治,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塞浦路斯是一個以希臘族裔為主體的國家,而土耳其後裔則是該國的第二大族裔,雙方經協商成立了聯合政府:希族人任總統,土族人任副總統。然而在1963年兩族爆發了武裝衝突。1967年土族宣佈另立“行政當局”。1974年7月希臘軍人集團出兵幫助塞浦路斯的希臘族,土耳其隨即也出兵塞浦路斯支持當地的土族。在戰爭過程中土耳其佔領了塞浦路斯北部37%的領土並將土族居民全部北移。與此同時在戰爭中約有18萬希族人南遷,由此引發了難民問題及失蹤人員問題。此後塞浦路斯共和國長期處於南北分裂狀態。1975年2月土族宣佈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選舉登克塔什為“總統”。1983年11月15日“塞浦路斯土族邦”正式升級成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這遭到了希族人為主體的塞浦路斯中央政府的抵制,以致於迄今為止除土耳其外再無任何國家承認“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但就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希臘和塞浦路斯中央政府在土耳其加入歐盟一事上始終持反對立場。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希臘和土耳其之間歷史上恩怨極多,一戰前希臘就聯合保加利亞等國狠狠地打擊過土耳其,之後兩國在塞浦路斯問題上又發生嚴重內戰,為此土耳其還鬧出過一次大笑話。

1974年7月,塞浦路斯發生了政變,引得土耳其與希臘先後出兵干涉,7月20日拂曉,土軍搶先在塞浦路斯北部登陸,宣稱要“保護”當地土族人的安全,希臘也隨即決定出兵。於是雙方擦槍走火,暴發了一場規模不大不小的衝突!

7月21日,土軍方面截獲一份電報,發現希臘海軍計劃派出艦隊護送運輸船隻運送部隊前往塞浦路斯。其實,這只是一個假情報,實際沒有派出任何艦隻,也沒有海運計劃,只是想掩護運輸機的空運行動。

土軍沒有認真檢查,直接認定為可靠情報,決心採取行動阻止希臘增援艦隊,土耳其海軍打算出動3艘驅逐艦實施海上攔截,土空軍也集結了大量戰機,準備進行空中打擊。

土軍海軍與空軍的協同,在理論上,足以構成起密不可透的封鎖線,可惜土軍自身內部沒有進行認真的協調,海軍與空軍都是各忙各的,既沒有了解另一方的行動,也沒有檢查自已的計劃。

7月22日,土空軍偵察機報告“敵情”:在塞浦路斯外海發現了一支希臘艦隊,土耳其空軍馬上出動一支由F100和F104戰機組成的攻擊機群,土空軍機群到預定海域後,確實發現了一支艦隊,隨即發起攻擊,可惜攻擊的實際為由3艘驅逐艦組成的土海軍艦隊。

由於沒有協調好,空軍不知道海軍已派出艦隊到達這一海域進行巡邏,同時,土希兩國海軍的主力艦都是美製基林級驅逐艦,從高空進行觀察的話,可以判定其艦型,卻無法判定其國籍。

土海軍艦隊發現已方戰機之後,試圖進行無線電聯繫,結果回應卻是攻擊,最終土空軍取得了一個無人能及戰績:僅損失1架戰機就擊沉擊傷3艘軍艦,實際擊沉1艘,擊傷2艘。據稱土海軍一共被炸死232人,佔土軍入侵塞浦路斯期間總損失的四分之一。

當然了,土海軍也不是吃素的,也馬上反擊,最終擊落了一架F104戰機,也有其他說法,認為土空軍損失2架戰機,於是成了疑問:土耳其空軍是否自損2架戰機?

戰鬥結束後,土耳其海軍也成了賀電黨,給空軍發了一份賀電,先祝賀土耳其空軍取得輝煌戰績,再強調被攻擊的3艘驅逐艦為土耳其海軍所有,這讓土耳其空軍非常尷尬,戰果不小卻不願談及了。

原本只要雙方好好協調一下,也許就可以避免慘劇的發生,只能說:土耳其軍隊犯了一個低級的錯誤!參考資料:《土耳其與希臘爭奪塞浦路斯》


戰爭史


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糾葛由來已久。11世紀時,塞爾柱突厥人進攻希臘所屬的拜占庭帝國,希臘人和突厥人開始交惡。14-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衝突達到高潮。1453年,拜占庭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被奧斯曼土耳其攻佔,拜占庭帝國滅亡。希臘大部分領土被突厥人統治。

希臘人具有悠久的古代文明,而突厥人是落後的遊牧民族。因此,突厥人統治時期被希臘人視作黑暗時代。希臘人的反抗也從未停止。在奧斯曼帝國與威尼斯人、俄羅斯人作戰時,希臘人總是暗中支持突厥人的對手。

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爆發。希臘人的獨立訴求得到英國、法國、俄國的支持。1827年,希臘人在在納瓦里諾(Navarino)海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1830年,土耳其接受英法俄簽署的《倫敦議定書》,承認希臘獨立。

(1830年,首任奧斯曼駐希臘大使赴任)

彼時,眾多希臘語地區如塞浦路斯等仍被奧斯曼土耳其統治。而希臘人的理想是恢復拜占庭帝國的疆域。因此,在後來的克里米亞戰爭、俄土戰爭、歷次巴爾幹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臘都站在奧斯曼帝國的對立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希臘參戰目標是獲得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等地。英法則承諾將希臘族為主體的塞浦路斯歸還希臘。1918年奧斯曼帝國崩潰,希臘軍隊佔領了伊茲密爾等地,但是很快被土耳其共和國軍隊驅逐出去。

1930年,希臘和土耳其簽署協議,希臘放棄對土耳其的領土訴求。1934年,希臘和土耳其與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簽署《巴爾幹協定》,承諾相互提供援助,並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1941年,希臘遭遇災荒,土耳其是第一個提供援助的國家。

二戰結束後,希臘和土耳其均成為美國盟國。1952年,兩國同時加入北約。1954年,希臘、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簽署新的《巴爾幹協議》,相互支持共同防禦蘇聯。但是好景不長,從20世紀50年代起,希土關係就因為塞浦路斯問題顯著惡化。

當時,塞浦路斯的希臘人強烈要求和希臘合併,這引發塞浦路斯土耳其族的不滿。兩國針對對方族裔的攻擊開始出現,雙邊關係惡化。最終,希臘停止了和土耳其的所有合作,《巴爾幹協定》也名存實亡。1960年,英國允許塞浦路斯獨立,希臘和土耳其均在島上駐軍,保護各自族裔居民。同年,塞浦路斯共和國成立,希土兩族組成聯合政府。但是1963年,兩族發生武裝衝突,聯合政府崩潰。1974年,土族的北塞浦路斯宣佈獨立建國,由此造成塞浦路斯的南北分立局面。時至今日,塞浦路斯問題一直是希臘和土耳其關係的“痛點”。


布萊克懷特


問任何一個希臘人,怎麼看土耳其人,得到的答案都是,哦!那群魔鬼!至於兩國的關係,只能說那叫一個水深火熱,目前依然還在塞浦路斯島上劍拔弩張。

眾所周知,希臘是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獨立出來的,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漫長殖民歷史中,希臘的人種和土耳其人種已經相互摻雜,能夠區分彼此的只有文字語言和宗教。希臘是東正教國家,而土耳其是伊斯蘭教國家,希臘在獨立後通過數次戰爭和國際條約,用國內的伊斯蘭教徒從土耳其換回了大量東正教徒。並且在領土和領海上,也與土耳其互有齟齬。


跟著牧歌看希臘


希臘的崛起感動了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根基,導致這個古老帝國迅速瓦解了!而且獨立之後的希臘又是列強幹涉劃分奧斯曼的急先鋒,所以土耳其人將其視為滅亡奧斯曼的元兇。

希臘作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保留了原有的物質文化,但是隨著伊斯蘭國家奧斯曼的崛起就不一樣了,奧斯曼統治希臘300年對後者進行了等各方面的“改造”,因此希臘人的反抗從未停止,直到1821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友誼社組織大規模民族起義希臘終於獨立。



(紅色部分是剛獨立的希臘)

建國以後的希臘不斷開疆拓土每一次都是對土耳其的傷害,並最終動搖了奧斯曼在整個巴爾幹的統治,隨著1912年巴爾幹聯盟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勝利,奧斯曼正式退出巴爾幹半島僅保留了東色雷斯及埃迪爾內地區,而獨立不到100年的希臘就是這場終結奧斯曼帝國“巴爾幹王者”之戰的始作俑者,也是最大受益者,兩國恩怨到了抹不去的地步。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就是將奧斯曼土耳其趕出巴爾幹的聯合戰爭,保加利亞出兵35萬、塞爾維亞出兵22萬,希臘雖然只有11萬軍隊但是它得到的西方援助最多也最有錢,還有一支包括3艘戰列艦和1艘巡洋艦在內的強大海軍,是這次聯盟的主要成員。

1919年《洛桑條約》簽訂以後希臘又成了積極瓜分土耳其的國家,協約國將小亞細亞半島西部大片地區劃給希臘,將半島東部大片地區劃給亞美尼亞,一場剿滅凱末爾共和國軍的戰爭爆發,希臘和亞美尼亞就是主角。


由於凱末爾手下都是陸軍他們只能打退進犯到陸地上的希臘聯軍,無力奪取被希臘佔據的愛琴海諸多島嶼,而同樣位於陸地上的亞美尼亞被凱末爾給予了悲慘的結局!這方面的事情寫出來會被和諧,大家看看亞美尼亞狹小的國土就明白了。

希土兩國在現實中的恩怨主要就是領土問題,又因為文化差異在北約內部的待遇差別極大,土耳其也因為歐洲對希臘的偏袒懷恨在心。

希臘控制了愛琴海絕大部分的島嶼,堵死了土耳其和保加利亞的出海口,很多愛琴海島嶼還存在希土主權爭端,同時兩國又在塞浦路斯島的歸屬上掙得不可開交,這是今天兩國不和的主要原因。塞浦路斯對於土耳其至關重要,如果它併入希臘自己南邊的出海口又被堵死了。

而東地中海的油氣資源對兩國來說同樣至關重要,因此誰都不願意退讓。塞浦路斯南部是希臘人聚集區面積約37%,北部是土耳其人聚集區面積約63%,1974年兩部分組建聯合共和國的努力失敗后土耳其實際控制北部,再加上英國在塞浦路斯島的兩個軍事基地,這個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里的小島擠著三方勢力,它的歸屬問題是希土的主要矛盾。



兩國明裡暗裡的對抗數不勝數,矛盾就在這種有意的對抗中不斷積累!很多人以為土耳其是黑海和愛琴海航路的控制者,實際上希臘也控制著這條航路,當年土耳其不允許瓦良格號航母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還索要10億美元的擔保費,並提出必須為瓦良格號租借大馬力拖船的無理要求,最終擔保和拖船都是希臘幫助我們提供的,可見希土兩國都不想讓彼此舒服的複雜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