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希腊和土耳其之间有什么恩怨?

efeg1


希腊曾经被土耳其统治了近四个世纪,对土耳其是有亡国之恨。今天,两国还就塞布鲁斯问题冲突不断

1453年,以希腊文化为主导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来自中亚的突厥人攻陷,千年国祚的东罗马帝国就此灭亡。

(鼎盛时期的东罗马帝国疆域)

至此,整个希腊笼罩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将近400年。

在这近四个世纪中,希腊人艰难地顶住突厥人的压力,顽强地坚守了自己东正教的信仰。

到了19世纪初,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已是江河日下。而不愿意再做二等公民的希腊独立人士秘密成立了“友谊社”,准备武装推翻突厥人的统治。

不过虽然奥斯曼帝国早已风光不再,但是收拾希腊人还是不成问题的,希腊人的起义遭到了残酷的镇压。而“友谊社”在关键时刻也是果断地抛弃了友谊,爆发了严重的内讧。

眼见希腊轰轰烈烈地独立运动就这么快凉了,在周围观战的英法俄等国决定挺身而出,开展了西方文明母亲的行动,武力介入这场战争。最终在西方国家的干预下,奥斯曼帝国被迫承认了希腊独立,被异族奴役数百年的希腊人总算获得了自由。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就是牺牲在支援希腊独立的战场上)

独立后的希腊延续着对土耳其人的仇恨,因为东罗马帝国的故都君士坦丁堡还在突厥人手中,原东罗马帝国的故土还没有完全光复,革命还未成功!

1854年希腊人瞅准克里米亚战争的良机,入侵土耳其,试图完成“伟大复兴”的愿望。却不想被土军一顿胖揍,啥便宜也捞着。

不过希腊人并没有气馁,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内,希腊人多次小胜土耳其,将领土向北大幅度的扩张。

后来一战爆发,企图能借此一战翻盘的奥斯曼帝国站错了队,跟着德国一起沦为战败国。

1920年8月10日,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签署《色佛尔条约》,条约规定:奥斯曼帝国将东色雷斯和爱奥尼亚地区割让予希腊。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内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划为非军事区,由协约国共管。

《色佛尔条约》让希腊人再度看到拿回君士坦丁堡的希望。

(《色佛尔条约》中,土耳其的领土遭到大规模瓜分)

但是还没等希腊人接受胜利果实,奥斯曼帝国就发生了革命。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拒绝承认《色佛尔条约》,并于前来履约的希腊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冲突。

最后在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带领下,土军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希腊军队,并将残留在小亚细亚的所有希腊人屠杀殆尽。

此致,希腊人彻底失去了夺回曾经的东罗马故土的希望。

直到今天,希土两国关系依旧十分恶劣。特别是在塞布鲁斯问题上,希腊支持塞国那边的希腊人政权,而土耳其则力挺塞国北部的土耳其人政权。

双方为此事是多次拔刀相向,再加上历史上的纠纷,这让希土的关系更加势同水火。

(塞浦路斯岛局势图)


千佛山车神


作为地中海附属海的爱琴海面积约21.4万多平方公里,在世界上的海洋中实在排不上号,但爱琴海有一项世界之最——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海。“区区”约21.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岛屿约有2500多个。爱琴海的岛屿可不是珊瑚礁或面积较小的珊瑚岛,有很多面积较大的岛屿。

爱琴海位于地中海的东北部,西南通过基西拉海峡、安迪基西拉海峡,东南通过卡索斯海峡、卡尔帕索斯海峡等连接地中海,东北通过黑海海峡与黑海相接。黑海海峡由三个部分组成:东北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西南的达达尼尔海峡(也称恰纳卡莱海峡),两海峡之间有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海——约1.1万平方公里的马尔马拉海。
爱琴海沿海只有两个国家,东岸是土耳其,北岸、西岸和南部是希腊。爱琴海比较大的岛屿,北部有萨索斯岛、萨莫色雷斯岛、利姆诺斯岛等岛;中部有埃维亚岛、北斯波拉泽斯群岛、基克拉泽斯群岛等岛,南部有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的克里特岛等岛,克里特岛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另外,贴着土耳其西海岸从北往南有格克切岛、莱斯沃斯岛、希俄斯岛、萨摩斯岛、南斯波拉泽斯群岛、罗得岛等岛。

曾有人戏言:想让土耳其人伤心吗?让他去爱琴海边转一圈就行了。原因非常简单,土耳其西海岸的岛屿绝大部分不属于土耳其,而属于土耳其的敌人希腊。只有爱琴海北部的格克切岛、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小岛属于土耳其。有一种说法认为土耳其只有爱琴海的海岸线,但没有爱琴海的出海口,这话虽略夸张,但也有几分道理。由于爱琴海的岛屿多属希腊,也就意味着希腊的领海距离土耳其海岸线非常近。土耳其的船只离开爱琴海东海岸时,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进入希腊的领海。
更要命的是爱琴海岛屿多为希腊所有,这就严重降低了黑海海峡之于土耳其的重要性。黑海海峡以北是黑海,这是俄罗斯最为重要的海域之一。俄罗斯必须在盛产石油、天然气的中东保持战略存在,才能参与全球石油、天然气的定价权之争。俄罗斯军舰去中东,最近的路线是出黑海海峡过爱琴海进入地中海(比如去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可爱琴海岛屿多属希腊,这就降低了土耳其向俄罗斯要价的底气,反而增加了希腊向俄罗斯或美国要价的底气,这是土耳其无法接受的。

土耳其对爱琴海的岛屿划分严重不满,认为爱琴海快要变成希腊湖了。可希腊人同样对土耳其得到爱琴海东海岸的一些岛屿不满,认为土耳其就不该得到爱琴海的任何岛屿。希腊和土耳其因爱琴海的岛屿划分问题产生了非常大的矛盾,险些爆发两国之间的战争。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强盛的时期,土耳其完全占领希腊本土,爱琴海所有岛屿都是土耳其的。希腊人不甘被土耳其人奴役,抗争了几百年,直到公元1821年,希腊爆发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大起义。1832年,希腊脱离奥斯曼土耳其的控制后成立了王国。希腊王国的出现,让土耳其失去了对爱琴海西海岸的控制。

十九世纪(1801年至1900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落态势明显。二十世纪初的1913年,土耳其输掉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等国在沙俄的支持下获得了胜利。战败国就必须割让领土,各方在11月3日签订了《伦敦条约》。该条约要求土耳其把爱琴海最大的岛屿克里特岛割让给希腊,莱斯沃斯、萨莫色雷斯等岛屿的归属,则由英、法、德、意、俄等大国裁决。实际上,这些岛屿只是经过列强“出口转内销”,然后还是成为了希腊的地盘,只有格克切岛等不多的岛屿划给土耳其。希腊得到这些岛屿当然也是有条件的,就是希腊不能在这里修建不利于土耳其的军事建筑。即使有很多条条框框,希腊也要得到这些岛屿,先把岛拿到手再说。
1923年7月,恢复元气的土耳其通过努力让列强废除了严重损害土耳其利益的《色佛尔条约》,改签《洛桑条约》。土耳其为此也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爱琴海距离土耳其海岸3公里范围之外的岛屿,全部属于希腊。土耳其是被迫接受这一条款的,心中的窝火可想而知。对土耳其不利的还有很多,比如1947年,意大利等二战战败国把其在爱琴海海域占领的一些岛屿割让给希腊。这事本与土耳其没什么关系,那是意大利控制的岛屿,但这些岛屿位于爱琴海的东海岸,就在土耳其的大门口。

为了能获得更多的爱琴海岛屿,土耳其认为有必要与希腊重新谈判,以确定这些岛屿的归属。希腊怎么可能把吃进嘴里的再吐出来,别说岛屿了,就是领海范围,希腊也不想作出让步。希腊在1995年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意味着希腊的领海可以扩大至12海里。这么一来,爱琴海真的要变成希腊湖了,这是土耳其万难接受的,为此不惜一战。俄罗斯也反对希腊的领海扩大至12海里,这样对俄罗斯军舰进出爱琴海非常不利。希腊也不想把土耳其和俄罗斯逼到绝路上,没有实施12海里制,却声称希腊有权利将领海由现在的6海里扩大至12海里。

图-希腊人
总之,希腊与土耳其的爱琴海岛屿之争,现在来看是个死结,很难有好的解决办法,除非战争。

地图帝


这恩怨不是一般性大了。

我们知道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自认为自己是希腊文明的延续。东罗马帝国延续千年,怎么就灭亡了呢?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攻破了永恒之城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然而把希腊半岛一并纳入统治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希腊和土耳其就已经是深仇大恨了。想象一下,女真人南下攻破了开封,这宋金之间是什么关系?

奥斯曼帝国期间,希腊半岛保持着一定的自主性,也尊重当地的东正教传统。不过,在这期间,克里特等地也汇聚了大量穆斯林和犹太人。但色雷斯、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是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和直辖地。

所以1822年,希腊起义独立以后,其实只是让希腊半岛南部脱离奥斯曼土耳其。新的问题就来了:重新独立的希腊,领土范围应该多大。是应该参照古典时代的希腊城邦?还是拜占庭帝国的大部疆域?如果是前者,那么马其顿、保加利亚和希腊都没什么关系了……如果是后者,那新的希腊还要收复君士坦丁堡、小亚细亚的大部领土?那就没土耳其什么事了……

有分歧,怎么办呢?那就打一打。1897年打了一次,1919年又打了一次。每次希腊都雄心壮志,想要收复故土,可惜军事实力有限,战场上每每以惨败告终。但好在英美等列强本来就支持希腊,俄国更有遏止、削弱土耳其的野心,因此在外交上,希腊每每能够伸展自己的诉求。于是,希腊先是收复了克里特、马其顿,甚至还一度进军土耳其本土,虽然被迫撤军,但是爱琴海上美丽的岛屿都收入囊中。

这样一来,矛盾就更坚锐了。

希腊历次战败,割地赔款,屈辱与仇恨,贯穿着现代希腊与土耳其的关系。更糟的是,象征着拜占庭辉煌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依然在土耳其手中。土耳其这边虽然,虽然屡次击败希腊,只因为英法俄等国干预,国土反而日益狭窄。甚至首都门口的色雷斯也被一分为二,西色雷斯割让给了保加利亚。而爱琴海上的岛屿,几乎全部在希腊手中。

这些政治军事上恩恩怨怨,又因为宗教、文化等因素愈演愈烈。这里就不展开了。


在野武將


希腊和土耳其的历史纠葛究竟是什么?要说起这两个国家历史上的恩怨,那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然是希腊的灭国之恨,其次希腊几百年的亡国奴经历,然后是希腊独立之后四次希土战争,以及双方都不满意的希土人口互换,以及现在仍然无法解决的塞浦路斯争端,这些恩怨详情请看下文分解吧。


希腊的灭国之恨与亡国时期

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历史恩怨,当然首先要追溯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灭亡东罗马帝国的历史转折。但是说到这个历史事件,可能许多朋友会觉得那不是希腊,但其实东罗马帝国在公元6世纪重新攻占意大利地区的企图被日耳曼人挫败之后,本质上就成了希腊人的国家,它的官方语言一直是希腊语,后期的统治区域也基本完全局限于希腊人的聚居地。而且现代希腊,其实是完全是以复兴古希腊为名重建的东罗马帝国,其统治区域和东罗马帝国末期也非常接近,所以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其实是也有过灭国之恨的。

灭亡前夜最后的东罗马帝国(紫色区域)

而即使在希腊主体被土耳其征服之后,它的一些边缘地区和岛屿仍然在威尼斯等国的支持下与奥斯曼作战,最长的曾经达到300多年。比如希腊南部的马尼半岛一直到19世纪都没有被奥斯曼完全征服。而希腊主体虽然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但其民间反对奥斯曼的情绪始终仍然非常激烈,在奥斯曼与威尼斯和俄罗斯之间发生战争时,希腊民间许多人曾经多次站在奥斯曼的敌人一边,助其与土耳其军队作战。期间希腊人还曾经多次发动起义,比如公元1600年到1611年之间由迪奥尼修斯在威尼斯共和国支持下领导的几次起义,前后断断续续持续了11年才平息。

希腊独立与四次希土战争

公元1814年,几名共济会的希腊籍成员斯库法斯、汉索斯和特斯卡洛夫建立了一个旨在复兴罗马帝国的团体友谊社,之后不久这个团体迅速转变成为复兴希腊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团体,并得到了流亡在欧美各国的希腊籍富商的支持。公元1821年,在友谊社的策划之下,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多瑙河公国和伊斯坦布尔(原君士坦丁堡)三地几乎同时发动了起义。

希腊独立战争

虽然这些起义到公元1826年基本被奥斯曼联合埃及平息,但在公元1827年,英法俄三国发布声明,要求奥斯曼给予希腊独立地位,并派出联合舰队在当年10月20日的诺瓦里诺海战中摧毁了奥斯曼海军,使战场形势逆转。一年之后,奥斯曼和俄罗斯再次爆发直接战争,法国借机派兵进入希腊,希腊各地起义再起,最终到公元1832年,奥斯曼无力再战,被迫承认了希腊独立。

但这时希腊的独立只是局限于其欧洲大陆本土地区,周边许多希腊人聚居的岛屿都还在奥斯曼的控制之下。公元1897年,希腊为了夺取当时仍然归属奥斯曼的希腊文明发源地克里特岛,与奥斯曼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希土战争,但结果是希腊大败,不但没能收回克里特岛,反而还失去了部分其它领土。

描绘第一次希土战争的画作

但希腊人自然也不甘心失败。15年后,希腊人趁奥斯曼国内土耳其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其境内包括希腊人在内的基督教徒不满情绪同步高涨之机,联合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其它国家再次与奥斯曼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果这次战争以巴尔干联军获胜而告终,希腊终于如愿收回了克里特岛。

1914年一战爆发之后,奥斯曼军队的战场上节节败退,希腊则再一次看到了恢复东罗马故土的希望。1917年,希腊在英法的支持下加入一战,其直接目的就是从奥斯曼手中夺回旧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和爱琴海畔的希腊古城伊斯密尔。在1918年一战结束,奥斯曼帝国崩溃时,希腊收回故土的愿望曾经非常接近达成。

《色佛尔条约》瓜分土耳其的计划

1919年,希腊军队占领了伊斯密尔。1920年,奥斯曼政府甚至都已经在瓜分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上签字,同意将伊斯密尔周边地区割让给希腊,同时同意将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周边地区交给国际托管,而国际托管最后的结果一定会是回归希腊。但在此时,现代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率领一批土耳其青年军官发动了针对奥斯曼旧政权以及希腊和英法等国的战争,史称土耳其独立战争。结果1922年9月9日,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军队攻占了伊斯密尔,希腊认识到重夺伊斯坦布尔和伊斯密尔已没有希望,因此在1923年在瑞士洛桑与土耳其签署《洛桑条约》放弃了收回伊斯坦布尔等领土的努力。而这一结局后来被希腊称为“小亚细亚灾难”,因为它意味着希腊再收回旧都已无希望。而双方军队在战争期间针对对方平民都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种族屠杀罪行,等于双方旧仇之上又添了新怨。

希土人口互换

在《洛桑条约》签署前后,其实希土双方却都还有一系列问题未解,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各自在对方领土上都还有大量同胞生活。在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地区,生活着大约150万希腊人,而在希腊境内,也同样生活着50万土耳其人。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除了君士坦丁堡和另外两个小岛上的希腊人和西色雷斯地区的土耳其人之外,其余希腊人和土耳其人都要分别被驱逐回其母国,而在此期间双方也发生了许多摩擦和冲突,两国将近2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也进一步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敌意。

希土人口互换安排

塞浦路斯危机

在1923年之后,希土之间的关系本来经历了一段接近30年的平静期。1952年,希土两国还在冷战的环境中一同作为美国小弟加入了北约,本来似乎双方可以慢慢实现和解了。但不久之后,另一个希土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出现了,也就是塞浦路斯问题。

塞浦路斯本来也是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东罗马被奥斯曼灭亡之后,塞浦路斯曾经抵抗了一百多年,到公元1571年才被奥斯曼征服。而在公元1878年,英国在俄土战争期间借机获取了塞浦路斯的统治权,将它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但当地的居民仍然基本是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其中希腊人大约占到了82%。

1950年代,英帝国解体之后,塞浦路斯当地希腊人开始要求回归希腊,甚至发动了针对英国殖民当局的低强度游击战。1960年,各方达成妥协,英国允许塞浦路斯独立,而希土两国军队则将驻守在岛上保护各自民族的居民。但在此之后,当地希土两族很快就冲突不断。1964年,塞浦路斯希腊族又开始推动和希腊统一的运动,遭到土耳其的强烈反对,而当时仍然生活在土耳其境内的希腊人群体也受到波及,许多人被迫逃出土耳其。


塞浦路斯分裂现状,北边是土耳其族区域,南边是希腊族区域

1974年,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推翻了原来的民选政府,企图强行将塞浦路斯并入希腊,之后希土两族爆发流血冲突,土耳其派大军入侵塞浦路斯,在塞浦路斯北部建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自此塞浦路斯问题又成了希土两国之间无解的矛盾之源。


所以总体来说,希土两国因为曾经有过吞并与灭国之恨,所以本身民族情绪就非常对立。而希腊独立之后双方的几次战争和人口互换又增加了两国民众之间的敌意,最后塞浦路斯问题直到现在仍是两国之间的死结,所以两国之间的纠葛也还真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了。


桃花石杂谈


土耳其和希腊都是北约成员国,不过土耳其举行军事演习的“假想敌”竟然常常会是希腊;土耳其常常向希腊“秀肌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地中海底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以色列人于2009年第一个在东地中海地区勘探发现了油气资源以后,地中海沿岸国家纷纷加快了勘探速度和资金的投入;

据西方媒体报道,各国勘探人员近年来在地中海海域的19个盆地中找到了约44.7亿吨当量的油气可采储量,待发现油气近122.8亿吨;

有专家估计,这个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有望成为继波斯湾和墨西哥湾之后,成为全球第三个重要都能源产区。

话说到这里,不得不再加入一个国家的名字——塞浦路斯。

1974年,希腊右翼军政府在塞浦路斯发动政变,土耳其随即出兵塞浦路斯,占领了该岛三分之一。从此,这个面积不足1万平方公里的小岛被分隔为两部分:

南部是得到国际承认的塞浦路斯共和国;北部是土耳其侵占的领土并且由土耳其扶持、土耳其自己承认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北塞”);

而前面提到过的地中海巨量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就涵盖了塞浦路斯的这一片海域。所以, 土耳其酒认为,塞浦路斯共和国无权在“北塞”享有权利的区域将海底资源“独吞”;

而塞浦路斯呢?当然坚决反对。2019年2月埃克森美孚公司和卡塔尔石油公司宣布在塞浦路斯北部海域发现巨量油气储备之后,土耳其又受到了强烈刺激;

5月初,土耳其政府宣布将于9月开始在塞浦路斯海域寻找石油天然气。可想而知,此举会有什么反应:欧盟和美国一致强烈反对;

几乎与此同时,2018年对11月,以色列、塞浦路斯、希腊和意大利共同宣布将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提上日程,预期2025年建成;

而按照原来的计划,这条油气管道应该是从以色列出发,然后途经黎巴嫩和土耳其最后到达欧洲;可是现在突然改道绕开了土耳其去了希腊!

塞浦路斯、希腊、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国因此组成了地中海区域能源组织——东地中海天然气论坛;

在土耳其眼皮子底下的这个论坛,被土耳其看做是“政治联盟”,意图在地中海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方面将其边缘化。

这还了得!于是,土耳其在过去几年频频举行针对希腊和塞浦路斯的军事演习,阻止与塞浦路斯官方签署了合作合同的外国公司(美孚)在这一海域的勘探工作;

现在只有土耳其一个国家在此进行勘探,任何其它国家无权进入这个海域。

而按照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的说法:“没有土耳其,在地中海地区什么事也办不成”。土耳其才是地中海最大的玩家。


闲看秋风999


希腊和土耳其结怨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纪:尽管此时古希腊早已被罗马征服,但在罗马帝国分裂后延续下来的东部拜占庭帝国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希腊化国家。尽管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一直以罗马作为自己的正式国号,但由于相比罗马帝国时代失去了对西地中海领土的控制后拜占庭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希腊化的国家: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中心正位于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事实上拜占庭城正是古希腊人最先创建的,而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则被确定为改良后的希腊语,宗教信仰为希腊正教(东正教)。因此当时的希腊人可谓是拜占庭帝国的核心族群。从公元11世纪开始高度希腊化的拜占庭帝国不断遭受塞尔柱突厥人的进攻,希腊人开始同突厥系民族交恶。不过尽管土耳其属于突厥系民族,但在严格意义上塞尔柱突厥人和今天的土耳其到底有多少亲缘关系目前还属于有争议之事,然而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矛盾不断日积月累着。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23岁的君主穆罕默德二世率领下攻克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拥有千年国运的拜占庭帝国就此灭亡,从此希腊人就开始处于土耳其人的统治之下。希腊人自然不甘心接受和自己的语言、宗教完全不同的土耳其人的统治,但在奥斯曼帝国全盛时期他们是无力反抗的。进入19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西欧列强和沙皇俄国的打击下彻底沦为“西亚病夫”,这令希腊人看到了争取民族独立的希望,于是旨在争取希腊独立的秘密组织“友谊社”在乌克兰的敖德萨成立了。1821年3月25日希腊爆发反土耳其的独立战争,希腊独立革命的火焰迅速蔓延到全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镇压希腊独立运动的过程中攻占了希俄斯岛并在岛上制造了大屠杀事件——在这次屠杀事件中大约45000名希腊岛民被绞死 、被宰割、被断食断水或被拷打至死,另有 50000希腊人被卖为奴隶、23000人被放逐。大屠杀不仅无助于平息希腊人的独立意识,反而更进一步刺激了希腊人坚定了独立信念。1929年希腊人在英、法、俄三国的帮助下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了独立的希腊第一共和国。在1832年的伦敦会议上英、法、俄三国指派年仅十七岁的奥托王子成为希腊的第一位君主,希腊希腊第一共和国转型成为希腊王国。

希腊的独立对同样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1878年3月3日保加利亚独立,同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然而此时土耳其仍控制着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大片领土和属地:阿尔巴尼亚还没有取得独立;马其顿、色雷斯的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等族裔还受到土耳其的政治迫害、经济压榨和文化排挤。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签订反土同盟条约。5月希腊和保加利亚订立盟约,黑山也在8月参加,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巴尔干国家的反土同盟。1912年10月8日黑山率先向土耳其宣战,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三国相继在17、18日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军队撤出巴尔干。土耳其拒绝了这一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三国随即对土耳其正式开战。在战争过程中希腊海军封锁了土耳其海军的达达尼尔海峡出口,实施了夺取爱琴海诸岛屿的战役。战争结束后希腊取得了原属土耳其的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以及爱琴海上原属土耳其的所有岛屿,就连像迈伊斯蒂岛这种距欧洲陆地有500多千米之遥、而离亚洲只有10千米左右的岛屿也成为了希腊领土,这样一来希腊等于直接将土耳其封锁在了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进出爱琴海从此需要看希腊的脸色。至此土耳其的欧洲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小块。

一战中土耳其和希腊分别于1914年10月29日和1916年11年27日各自加入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作战。在一战中希腊的参战目标是获得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等地,英法则承诺将希腊族为主体的塞浦路斯归还希腊。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式向协约国集团投降,次年2月8日协约国军队正式进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开始对该城实行军事占领。城中的希腊族居民打出希腊国旗,要求将伊斯坦布尔这个充满伊斯兰风格的名字改回拜占庭帝国时代的君士坦丁堡,把圣索菲亚清真寺恢复成为希腊正教的教堂。5月15日希腊军队在当地希腊族裔居民的支持下进入了爱琴海东岸的奥斯曼土耳其第三大城市士麦拿(今土耳其共和国伊兹密尔)。希腊正式将构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横跨爱琴海两岸的新拜占庭帝国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意味着土耳其不仅将失去所有欧洲领土,甚至也将失去爱琴海东岸一部分小亚细亚领土。然而在向小亚细亚腹地推进过程中的希腊人在1921年的萨卡里亚战役中被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国民军击败,“新拜占庭帝国”的伟大理想就此化为泡影。

1960年8月16日塞浦路斯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塞浦路斯是一个以希腊族裔为主体的国家,而土耳其后裔则是该国的第二大族裔,双方经协商成立了联合政府:希族人任总统,土族人任副总统。然而在1963年两族爆发了武装冲突。1967年土族宣布另立“行政当局”。1974年7月希腊军人集团出兵帮助塞浦路斯的希腊族,土耳其随即也出兵塞浦路斯支持当地的土族。在战争过程中土耳其占领了塞浦路斯北部37%的领土并将土族居民全部北移。与此同时在战争中约有18万希族人南迁,由此引发了难民问题及失踪人员问题。此后塞浦路斯共和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状态。1975年2月土族宣布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选举登克塔什为“总统”。1983年11月15日“塞浦路斯土族邦”正式升级成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这遭到了希族人为主体的塞浦路斯中央政府的抵制,以致于迄今为止除土耳其外再无任何国家承认“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但就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希腊和塞浦路斯中央政府在土耳其加入欧盟一事上始终持反对立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历史上恩怨极多,一战前希腊就联合保加利亚等国狠狠地打击过土耳其,之后两国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又发生严重内战,为此土耳其还闹出过一次大笑话。

1974年7月,塞浦路斯发生了政变,引得土耳其与希腊先后出兵干涉,7月20日拂晓,土军抢先在塞浦路斯北部登陆,宣称要“保护”当地土族人的安全,希腊也随即决定出兵。于是双方擦枪走火,暴发了一场规模不大不小的冲突!

7月21日,土军方面截获一份电报,发现希腊海军计划派出舰队护送运输船只运送部队前往塞浦路斯。其实,这只是一个假情报,实际没有派出任何舰只,也没有海运计划,只是想掩护运输机的空运行动。

土军没有认真检查,直接认定为可靠情报,决心采取行动阻止希腊增援舰队,土耳其海军打算出动3艘驱逐舰实施海上拦截,土空军也集结了大量战机,准备进行空中打击。

土军海军与空军的协同,在理论上,足以构成起密不可透的封锁线,可惜土军自身内部没有进行认真的协调,海军与空军都是各忙各的,既没有了解另一方的行动,也没有检查自已的计划。

7月22日,土空军侦察机报告“敌情”:在塞浦路斯外海发现了一支希腊舰队,土耳其空军马上出动一支由F100和F104战机组成的攻击机群,土空军机群到预定海域后,确实发现了一支舰队,随即发起攻击,可惜攻击的实际为由3艘驱逐舰组成的土海军舰队。

由于没有协调好,空军不知道海军已派出舰队到达这一海域进行巡逻,同时,土希两国海军的主力舰都是美制基林级驱逐舰,从高空进行观察的话,可以判定其舰型,却无法判定其国籍。

土海军舰队发现已方战机之后,试图进行无线电联系,结果回应却是攻击,最终土空军取得了一个无人能及战绩:仅损失1架战机就击沉击伤3艘军舰,实际击沉1艘,击伤2艘。据称土海军一共被炸死232人,占土军入侵塞浦路斯期间总损失的四分之一。

当然了,土海军也不是吃素的,也马上反击,最终击落了一架F104战机,也有其他说法,认为土空军损失2架战机,于是成了疑问:土耳其空军是否自损2架战机?

战斗结束后,土耳其海军也成了贺电党,给空军发了一份贺电,先祝贺土耳其空军取得辉煌战绩,再强调被攻击的3艘驱逐舰为土耳其海军所有,这让土耳其空军非常尴尬,战果不小却不愿谈及了。

原本只要双方好好协调一下,也许就可以避免惨剧的发生,只能说:土耳其军队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参考资料:《土耳其与希腊争夺塞浦路斯》


战争史


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纠葛由来已久。11世纪时,塞尔柱突厥人进攻希腊所属的拜占庭帝国,希腊人和突厥人开始交恶。14-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冲突达到高潮。1453年,拜占庭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拜占庭帝国灭亡。希腊大部分领土被突厥人统治。

希腊人具有悠久的古代文明,而突厥人是落后的游牧民族。因此,突厥人统治时期被希腊人视作黑暗时代。希腊人的反抗也从未停止。在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人、俄罗斯人作战时,希腊人总是暗中支持突厥人的对手。

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希腊人的独立诉求得到英国、法国、俄国的支持。1827年,希腊人在在纳瓦里诺(Navarino)海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1830年,土耳其接受英法俄签署的《伦敦议定书》,承认希腊独立。

(1830年,首任奥斯曼驻希腊大使赴任)

彼时,众多希腊语地区如塞浦路斯等仍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而希腊人的理想是恢复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因此,在后来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土战争、历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希腊都站在奥斯曼帝国的对立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希腊参战目标是获得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等地。英法则承诺将希腊族为主体的塞浦路斯归还希腊。1918年奥斯曼帝国崩溃,希腊军队占领了伊兹密尔等地,但是很快被土耳其共和国军队驱逐出去。

1930年,希腊和土耳其签署协议,希腊放弃对土耳其的领土诉求。1934年,希腊和土耳其与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签署《巴尔干协定》,承诺相互提供援助,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1941年,希腊遭遇灾荒,土耳其是第一个提供援助的国家。

二战结束后,希腊和土耳其均成为美国盟国。1952年,两国同时加入北约。1954年,希腊、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签署新的《巴尔干协议》,相互支持共同防御苏联。但是好景不长,从20世纪50年代起,希土关系就因为塞浦路斯问题显著恶化。

当时,塞浦路斯的希腊人强烈要求和希腊合并,这引发塞浦路斯土耳其族的不满。两国针对对方族裔的攻击开始出现,双边关系恶化。最终,希腊停止了和土耳其的所有合作,《巴尔干协定》也名存实亡。1960年,英国允许塞浦路斯独立,希腊和土耳其均在岛上驻军,保护各自族裔居民。同年,塞浦路斯共和国成立,希土两族组成联合政府。但是1963年,两族发生武装冲突,联合政府崩溃。1974年,土族的北塞浦路斯宣布独立建国,由此造成塞浦路斯的南北分立局面。时至今日,塞浦路斯问题一直是希腊和土耳其关系的“痛点”。


布莱克怀特


问任何一个希腊人,怎么看土耳其人,得到的答案都是,哦!那群魔鬼!至于两国的关系,只能说那叫一个水深火热,目前依然还在塞浦路斯岛上剑拔弩张。

众所周知,希腊是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出来的,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漫长殖民历史中,希腊的人种和土耳其人种已经相互掺杂,能够区分彼此的只有文字语言和宗教。希腊是东正教国家,而土耳其是伊斯兰教国家,希腊在独立后通过数次战争和国际条约,用国内的伊斯兰教徒从土耳其换回了大量东正教徒。并且在领土和领海上,也与土耳其互有龃龉。


跟着牧歌看希腊


希腊的崛起感动了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根基,导致这个古老帝国迅速瓦解了!而且独立之后的希腊又是列强干涉划分奥斯曼的急先锋,所以土耳其人将其视为灭亡奥斯曼的元凶。

希腊作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保留了原有的物质文化,但是随着伊斯兰国家奥斯曼的崛起就不一样了,奥斯曼统治希腊300年对后者进行了等各方面的“改造”,因此希腊人的反抗从未停止,直到1821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友谊社组织大规模民族起义希腊终于独立。



(红色部分是刚独立的希腊)

建国以后的希腊不断开疆拓土每一次都是对土耳其的伤害,并最终动摇了奥斯曼在整个巴尔干的统治,随着1912年巴尔干联盟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胜利,奥斯曼正式退出巴尔干半岛仅保留了东色雷斯及埃迪尔内地区,而独立不到100年的希腊就是这场终结奥斯曼帝国“巴尔干王者”之战的始作俑者,也是最大受益者,两国恩怨到了抹不去的地步。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就是将奥斯曼土耳其赶出巴尔干的联合战争,保加利亚出兵35万、塞尔维亚出兵22万,希腊虽然只有11万军队但是它得到的西方援助最多也最有钱,还有一支包括3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在内的强大海军,是这次联盟的主要成员。

1919年《洛桑条约》签订以后希腊又成了积极瓜分土耳其的国家,协约国将小亚细亚半岛西部大片地区划给希腊,将半岛东部大片地区划给亚美尼亚,一场剿灭凯末尔共和国军的战争爆发,希腊和亚美尼亚就是主角。


由于凯末尔手下都是陆军他们只能打退进犯到陆地上的希腊联军,无力夺取被希腊占据的爱琴海诸多岛屿,而同样位于陆地上的亚美尼亚被凯末尔给予了悲惨的结局!这方面的事情写出来会被和谐,大家看看亚美尼亚狭小的国土就明白了。

希土两国在现实中的恩怨主要就是领土问题,又因为文化差异在北约内部的待遇差别极大,土耳其也因为欧洲对希腊的偏袒怀恨在心。

希腊控制了爱琴海绝大部分的岛屿,堵死了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出海口,很多爱琴海岛屿还存在希土主权争端,同时两国又在塞浦路斯岛的归属上挣得不可开交,这是今天两国不和的主要原因。塞浦路斯对于土耳其至关重要,如果它并入希腊自己南边的出海口又被堵死了。

而东地中海的油气资源对两国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因此谁都不愿意退让。塞浦路斯南部是希腊人聚集区面积约37%,北部是土耳其人聚集区面积约63%,1974年两部分组建联合共和国的努力失败后土耳其实际控制北部,再加上英国在塞浦路斯岛的两个军事基地,这个面积不到1万平方公里的小岛挤着三方势力,它的归属问题是希土的主要矛盾。



两国明里暗里的对抗数不胜数,矛盾就在这种有意的对抗中不断积累!很多人以为土耳其是黑海和爱琴海航路的控制者,实际上希腊也控制着这条航路,当年土耳其不允许瓦良格号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还索要10亿美元的担保费,并提出必须为瓦良格号租借大马力拖船的无理要求,最终担保和拖船都是希腊帮助我们提供的,可见希土两国都不想让彼此舒服的复杂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