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這個世界級難題將在大連被解決!地鐵5號線跨海工程來了

在梭魚灣海灣上

一條60米長的棧橋深入海中

4艘作業船在海面遊弋

數十米長的鑽頭深入海底

探測地下溶洞

將水泥漿注入洞中

這個世界級難題將在大連被解決!地鐵5號線跨海工程來了

這是地鐵5號線跨海盾構的施工現場

跨海、大盾構、岩溶多發

……

被譽為世界級難題的

大連地鐵5號線跨海工程

已開始海上作業

計劃於8月底啟動盾構施工

地鐵5號線跨海工程啟動海上作業

大連地鐵5號線的建設牽動著市民的心,那麼地鐵5號線建設情況如何,跟隨小編一起到梭魚灣南站,探訪地鐵5號線建設進展吧~

在現場,幾艘工程船在海面上游弋,其中一艘船停靠在棧橋旁,船上的鑽孔機轟鳴著,數十米長的鑽機深入海底。這是記者採訪地鐵建設首次看到的施工情況。

“目前正在施工的是海上岩溶注漿處理工作。”地鐵5號線4標段盾構區間總工王建介紹說,這不但是大連地鐵建設中首次採用海上作業,同時在全國地鐵施工中尚屬首次,而這主要是為了解決跨海段盾構施工難題的重要工作之一。

王建介紹說,地鐵5號線跨海段是岩溶多發區域,其中有約1.3公里的海底地下均為溶洞,對於後期的盾構施工帶來非常大的風險,如果不進行填充,盾構機下地後可能會在溶洞處發生傾斜、栽頭等情況。

海上作業共安排了4艘船,其中兩艘為岩溶專項勘測船。“船上都帶著CT儀,就像是給人做CT一樣,我們要給地層做CT。”另外兩艘船則根據勘測結果,在溶洞位置上進行針對性注漿。“他們做的主要是海上岩溶注漿處理,注入水泥漿,對溶洞進行填充。”王建說,簡單地打個比方,溶洞對於盾構施工來說,就相當於開車時前面有個深坑,如果不小心車子就會栽倒,注漿處理就是提前將深坑填埋。

海底最大溶洞相當於10層樓大小

目前正在處理的就是跨海段最大的溶洞,高達26米,長約30米,相當於10層樓大小。“這個溶洞是今年4月份開始處理的,預計要1個月時間才能處理結束。”王建說。“首先是密排打孔,僅這一處溶洞就有70多個孔,一個鑽孔近50米深,然後不斷地向地層注入水泥漿。”在船上,一位施工人員介紹說,由於鑽孔深度較大,打孔需要1天時間,而單孔注入水泥漿則需要約兩天時間。

王建介紹說,目前,跨海盾構區間的陸域段溶洞已經處理完畢,計劃今年完成海域段處理工作。“目前的注漿工作主要是為了滿足盾構始發。”王建說,在盾構施工開始後,海底溶洞預處理的工作將同步進行,同時,為了保證施工安全,在盾構機設計上也有許多創新,比如安裝了360度的超前鑽探,在掘進時可對前方地層進行鑽孔探測。

除了海上作業外,在現場還看到一個特殊裝置:場地靠近海岸的地方建有一處泥水分離站。“這個泥水分離系統佔地6000平方米。”王建介紹說,這套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將盾構掘進排出的泥漿和泥渣篩分出來,通過初篩和三級旋流,最終排出的是清水,保證綠色環保。

“黃金線路”將解決世界級難題

“這條線路堪稱‘黃金線路’。”中國中鐵大連地鐵5號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符昭星表示,地鐵5號線將大連南北串聯起來,同時沿途連接了多個景區、居民區、交通樞紐等。“而最受人關注的是地鐵5號線將解決一道世界級難題。”符昭星說,在不久前組織的專家會議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勘測設計大師等多位專家將該段施工定性為“國內空白,國際難題”。

這個世界級難題便是火車站站——梭魚灣南站區間跨海盾構施工,該線路全長3310米,其中下穿鑽石灣海域段2310米,北岸陸域段180米,南岸陸域段820米。

全線施工共有5大難點

首先是在城市中穿海,其中僅盾構施工就要下穿疏港鐵路、港口碼頭、側穿民用加油站、下穿香爐礁航道等區域,周邊環境複雜且存在敏感區,對施工影響較大。

其次是在硬巖環境長距離穿越,跨海大盾構穿越地層複雜,包括粘土、中強風化灰巖、板岩等,灰巖段掘進岩石強度高,最高達到110Mpa。同時,長距離掘進中,盾構易產生刀具磨耗及異常損壞,刀具管理難度大、帶壓進倉作業風險高。

第三大難題是熔岩多發。跨海大盾構穿越岩溶發育區,其中,陸域段180米,海域段1350米,岩溶見洞率高,平均見洞率49.5%,共統計了172個溶洞,相當於1000立方米開挖量中有800立方米是空的。複雜的地質條件,造成盾構機突陷,姿態難以控制,盾構掘進困難,對盾構掘進及後期運營產生極大風險。

第四個難點是水土壓力高。跨海大盾構穿越地層透水性強,與海水相連,水頭壓力最大近5bar,加上4米左右的漲落潮影響,盾構高水壓掘進中會出現掌子面不穩,以及因水壓過高而造成的盾尾漏漿、漏水。

第5個難點是大盾構,據悉目前大連地鐵5號線所採用的盾構機屬於國內首創,直徑達到12.2米,同時要解決姿態控制、帶壓換刀等多個問題,許多技術為國內首創。

此外,跨海段施工還存在工序交叉作業繁多等難題。

這個世界級難題將在大連被解決!地鐵5號線跨海工程來了

△海下40多米的岩石

梭魚灣南站本月底將全面封頂

梭魚灣南站承擔著跨海大盾構的始發任務,同時也是全線第一個施工的軌排井,是大連地鐵五號線的控制性關鍵工程。車站全長150米,深32米,寬24米,是大連地鐵五號線第10座車站,為地下三層側式站臺結構。“目前,車站已完成了圍護結構和土石方開挖的全部施工,主體結構已經完成75%,到月底主體結構將封頂,將成為全線第一個封頂的車站。”大連地鐵5號線4標段項目經理薛永鋒介紹說,在盾構始發前,為配合盾構,車站的盾構井位置將於5月中旬完成,其他配套施工空間將於6月底完成。

此外,梭魚灣南站離海域比較近,車站端頭與海水僅188米,與海水連通,地下水的水位距離地面僅1.9米,為了止水,車站的維護結構採用了咬合樁。“我們在兩個單樁中間加了一根止水樁,採用混凝土澆築,相當於一道混凝土牆。”薛永鋒說。

梭魚灣南站施工還面臨著堅硬的岩層。“車站地下15米是海灘的沉積泥岩和沙土,15米以下是1米的強風化灰巖,剩下的14米都是中風化的灰巖,強度達到90多兆帕,對轉孔樁施工和開挖施工都造成很大影響。”薛永鋒表示,僅岩石地段開挖就用了4個月時間。

跨海盾構預計8月底正式掘進

符昭星介紹說,2018年是盾構始發之年,有13臺盾構要全面進場,7臺盾構要始發,4個車站要封頂,2個單線區間要貫通。目前,一切準備工作從車站施工推進為盾構提供始發場地和條件,包括盾構製造和盾構進場有序推進。“第一臺盾構於3月28日正常始發推進,為全線提供寶貴經驗。”符昭星表示,備受市民關注的跨海段盾構施工預計將於今年8月底、9月初正式掘進,目前盾構機已經在大連長興島進行組裝,預計6月底將進入梭魚灣南站場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