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知道這是什麼鳥嗎?

iCosta


題主提供的照片中的鳥為:蠟嘴雀

蠟嘴雀,屬於文鳥,許多愛鳥人士喜歡最為觀賞鳥。

蠟嘴雀分佈於全國各地,很常見的一種小型鳥類,算尾羽,體長20釐米左右,嘴為蠟黃色,雄鳥頭部和尾部羽毛為黑色,翅膀末端有白斑,尾巴羽毛分叉。雌鳥翅膀為黑色,其他部分多為灰色,尾巴末端為黑色。

人工飼養可以選擇穀類,葵花籽,麻子等作為飼料。偶爾給點昆蟲和水果。必須有水盆,供鳥沐浴。

一般情況下,每年5月下旬開始築巢,一般在樹枝上築巢,由細樹枝、枯草、羽毛等構成。

以上介紹均屬於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指出!


凝眸sun


這是一隻雀鷹。雀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如再遇到受傷的猛禽請聯繫當地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或林業局。這隻看著狀態很差,急需救助。

雀鷹(學名:Accipiter nisus,英文名:Eurasian Sparrowhawk)屬鷹科鷹屬的小型猛禽。體型較小,比鴿子略大,尾長,遍佈橫紋,喜歡在樹林穿梭,捕食小鳥,因此得名。

圖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雀鷹在歐亞大陸廣泛分佈,是比較常見的猛禽。總體灰褐色,尾羽、翅下、下體遍佈花紋,雄性多紅色色調,但只有雌性2/3大小。雀鷹常在林區上空盤旋,尋覓林間的小鳥,靠出其不意捕捉獵物。它們飛行有力而靈巧,能巧妙地在樹叢之間穿梭飛翔。

繁殖期,雀鷹在山區樹上築巢,主要取食各種小型鳥類,也會捕捉昆蟲或鼠類。每巢3-4只幼鳥,孵卵期及育雛早期雌鳥在巢裡看護,雄鳥負責覓食,繁殖後期雌鳥也加入捕獵。雀鷹為晚成鳥,約一個月出飛。雀鷹在我國主要繁殖於東北或西北山山區,青海藏南滇北也有另一個亞種繁殖。冬季雀鷹越冬於我國多地,中部、東部及南部。

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喪失,雀鷹數量大大下降。雀鷹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嚴禁捕捉販賣或個人飼養利用。然而由於大規模的非法盜獵和貿易,讓包括雀鷹在內的多種猛禽遭受更嚴重的打擊。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一環,雀鷹的數量穩定對生態環境的平衡有著重要影響,應當予以重視。


林業傑o00o


這是紅嘴藍鵲,一種體態美麗,性情兇悍的鴉科鳥類。

下圖為紅嘴藍鵲↓ 來源:orientalbirdimages

作為鴉科鳥類,紅嘴藍鵲(Urocissa erythroryncha)和我們常說的烏鴉是親戚,但它們的體色十分漂亮,不僅身上的羽毛有白、藍、黑等多種色彩,喙和腳爪還是鮮豔的紅色,長長的尾羽上有黑白相間的色斑。紅嘴藍鵲的叫聲與喜鵲的叫聲有幾分相似,是吵鬧的“喳喳”聲。有觀點認為,紅嘴藍鵲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說的“青鳥”,是帶給人幸福和喜悅的鳥類。在古今的水墨畫中,紅嘴藍鵲也是常被當做對象的鳥類。

紅嘴藍鵲在中國比較常見,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2000年它已被列入林業部的“ 三有”保護動物名錄,受到法律保護。這種鳥的性情比較強悍,是雜食的鳥類,不僅吃各種昆蟲、植物果實,也吃蛇和其他能夠捉到的鳥類,有時它們還會衝入其他鳥類的巢裡吃掉雛鳥和鳥蛋。紅嘴藍鵲對農林害蟲的控制作用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下圖為紅嘴藍鵲↓ 來源:orientalbirdimages

自然狀況下,紅嘴藍鵲主要棲息在樹林中,它們一般結成小群活動。這種鳥的飛行軌跡很有特點,通常是一起一伏的波浪式前行。近年來隨著城市的擴張,紅嘴藍鵲在城市公園中也變得比較常見。它們在春季到夏季進行繁殖,繁殖期在樹上築巢,親鳥有較強的護巢行為。當有動物接近它的巢區,親鳥都會來回鳴叫、飛舞,想將不速之客驅逐走。有報道稱,紅嘴藍鵲在護巢過程中甚至會攻擊人類。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和野生動物保持一定的距離,特別是繁殖季節,還是遠離它們為好。


夕霧


這是一種紅鸛(紅鸛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火烈鳥),叫做美洲紅鸛,也叫做加勒比海紅鸛,學名叫做Phoenicopterus ruber。

(↑美洲紅鸛)

火烈鳥大家都很熟悉,不過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是,火烈鳥是紅鸛目紅鸛科下六中鳥兒的統稱,包括了分佈在非洲和西亞的兩種:大紅鸛(Phoenicopterus roseus)、小紅鸛(Phoeniconaias minor),以及分佈在美洲的四種:美洲紅鸛(Phoenicopterus ruber)、智利紅鸛(Phoenicopterus chilensis)、安第斯紅鸛(Phoenicoparrus andinus)和秘魯紅鸛(Phoenicoparrus jamesi),其中其他五種火烈鳥的全身的羽色多是呈粉紅色,只有美洲紅鸛的全身呈硃紅色,異常耀眼。

(↑六種火烈鳥對比,1.美洲紅鸛,2.智利紅鸛。3.大紅鸛,4.小紅鸛,5,安第斯紅鸛,6.筆秘魯紅鸛)

美洲紅鸛主要分佈在美洲的科隆群島、哥倫比亞海岸、委內瑞拉及附加的島嶼繁殖,在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巴哈馬的加勒比海北部也能看到。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它的分佈範圍已經跨越了南北美洲,事實上,它是四種分佈在美洲的火烈鳥裡,唯一一種分佈範圍達到北美洲的種類。由於外形美麗異常,美洲紅鸛和其他幾種火烈鳥也被世界各地引進飼養,在許多動物園和公園裡,現在也很容易看到它們的身影。

(↑美洲紅鸛)

美洲紅鸛一般在棲息在淺灘、沼澤和鹽湖等生境中,覓食的時候,整個腦袋頂朝下,它那向下彎曲的嘴深入水中,便成為一個絕好的濾食器,將水中的藻類浮游生物等全部過濾進嘴裡。

(↑進食中的美洲紅鸛)

這些食物不僅餵飽了美洲紅鸛,也賦予了它鮮亮的羽色。沒錯,包括美洲紅鸛在內的幾種火烈鳥,它們羽毛和身體上的紅色,都是因為作為食物的浮游生物中富含的蝦青素保留在體內而得。幼鳥就沒有這麼鮮亮的紅色了,它們在發育中才會逐漸變紅。

(↑美洲紅鸛成鳥和幼鳥)

(↑美洲紅鸛(成鳥和還未徹底變紅的亞成體))

火烈鳥們都喜歡集群覓食、遷徙,它們聚集在一起,匯成一大片紅色的海洋,異常壯觀。目前,美洲紅鸛分佈較廣,數量穩定,在IUCN紅色名利裡被評為無危,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人類活動侵佔其溼地生境,也會對其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成群的美洲紅鸛)


窺見生靈之美


這是一群太平鳥~

太平鳥(Bombycilla garrulus)是雀形目太平鳥科太平鳥屬的鳥類,無論從外形還是習性上來說都是一種非常可愛的鳥類。它們有光潔的羽毛、飄逸的發冠、帥氣的黑眼罩,在傳統上就是非常受人喜歡的鳥類。曾經它們被作為籠養鳥飼養,但如今它們已經被列入“三有動物”保護名錄,不能私人買賣和飼養。它們主要分佈在中國的北方越冬,在冬天時的華北和東北,都有機會見到成群的太平鳥。它們是鳥類中的吃貨,在《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就描述過它們的習性:“多喜食薔薇果及其他漿果……常飽食至不能飛行。”

“常飽食至不能飛行!”

除了太平鳥之外,太平鳥屬還有兩種鳥類,分別是小太平鳥(Bombycilla garrulus)和雪松太平鳥(Bombycilla cedrorum)。想區分它們也非常簡單:太平鳥的尾尖是黃色的,小太平鳥的尾尖是紅色的;而雪松太平鳥只分布在美洲,在中國見不到,而且它們翅膀上的顏色比起大小太平鳥來說更為單調。

太平鳥和小太平鳥的尾羽對比。

黃色尾尖的是(大)太平鳥~

紅色尾尖的是小太平鳥~

顏色單調的是美洲分佈的雪松太平鳥~

小太平鳥的習性和太平鳥非常相近,它們有時也會混群在一起。所以下次見到一群太平鳥的時候,可以仔細看看它們的尾尖,看看能不能找出兩種太平鳥來~

來認認大小太平鳥~

本文圖片除最後一張為朋友拍攝外,其他均來自於網絡。


卓慕


池鷺

池鷺(學名:Ardeola bacchus)系典型涉禽類,體長約47釐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繁殖羽:頭及頸深栗色,胸紫醬色。冬季:站立時具褐色縱紋,飛行時體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黃色(冬季);腿及腳綠灰色。通常無聲,爭吵時發出低沉的呱呱叫聲。棲息於稻田、池塘、沼澤、喜單隻或3-5只結小群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覓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魚類、蛙、昆蟲為主,幼雛與成鳥的食物成分相類似。繁殖期營巢於樹上或竹林間,巢呈淺圓盤狀,由樹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樹枝及菝葜藤等組成,巢內無其他鋪墊物。5月上、中旬產卵,每窩產卵3-6枚。分佈於孟加拉國至中國及東南亞。越冬至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島。


夏天的風148792532


謝謝!我也發幾張照片,來認識一下幾隻啥鳥。第一,二是火烈鳥,三,四是紅䴉鳥,五是黑嘴白䴉鳥六是黑䴉鳥。








Imjeff890


這是紅隼?確定是紅隼?這是大杜鵑鳥好嗎?隼的嘴比杜鵑鳥的嘴彎曲程度要大,這明明就是大杜鵑鳥也叫布穀鳥。

(紅隼)

大杜鵑鳥是益鳥,給植物的益處是很明顯的,它喜歡吃森林害蟲,特別是那些可使整片森林光禿的各種毛蟲。


(大杜鵑)

大杜鵑鳥是以寄養的方式養育後代的,就是把卵產在其他鳥的鳥窩裡,讓其他鳥幫助期孵化和養育,並且幼鳥還把“主人家”的後代推出巢外(這有點不厚道啊)。

(大杜鵑)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指正。我是一斤小饅頭!期待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斤小饅頭


我們地方叫它斑鳩,它是斑鳩中體型較小的一種,又叫珍珠斑,野鴿子。



那些年農村裡很多,而它有經常來偷吃田裡的穀子,包穀,蠶豆。特別是辛苦種下的包穀蠶豆種子,前腳種後腳就被它們吃了。在農村它們是害鳥。可斑鳩的警惕性很高,遠遠看見人來它們就飛走了,拿它們直接沒有辦法。只能守在田裡不讓它們來偷吃,或者多做幾個假人,嚇唬它們。



這些年隨著農藥的濫用環境的破壞,以及人類的捕殺,民間自古就有天上斑鳩,地裡泥鰍。一鳩盛九雞的說法。斑鳩越來越少了,很難見到它們的蹤影。斑鳩也被納入了三有動物的範疇,獵捕它們都是犯法的哦!


伙食團團長


斑鳩,我們這邊叫奇秋,也有的地方叫也鴿子,比家鴿略小。

屬於鴿子一類吧,其營養價值很高,俗語說,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意思就是天上的斑鳩和地上的泥鰍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味道鮮美。

斑鳩已經屬於國家保護動物,嚴禁捕殺,不過這種鳥類在農村確不受歡迎,基本上什麼都吃,尤其是玉米晾曬或者是水果收穫時,我們這邊種植葡萄的比較多,為了防止斑鳩等鳥類的啄食,年年都需要拉網覆蓋。


家裡如果有樹的話,到了晚上如果有斑鳩挺的話,天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掃大樹下面的糞便,本人是深受其害(家裡有一顆大棗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