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故事: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這麼一段話,很受觸動:

每個人的生活不同,不要把你的那套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狄更斯說,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朋友工作的地方離公司不遠,不需要起很早,但是每天要趕早高峰,經常會在電梯裡遇到一位大姐。

用她的話說,每次進電梯都會感覺到自己接受了一遍來自對方從上到下的目光洗禮。

昨天,剛好又遇到了那位大姐,一起乘電梯的還有大姐的同事,一直聽到背後兩人竊竊私語,還沒走出電梯她又聽到了類似這樣的話:

“你看她化那麼濃的妝,對皮膚不好。”

“看到她戴的那個耳環了沒有,我家閨女也有一個。”

“看她穿的是什麼,露這麼多,給誰看啊……”

可想而知,她一整天的心情是怎麼樣的,簡直就像一個一觸就爆的火藥桶。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對身邊的一切開始過分的好奇,對一個陌生的人都會評頭論足,指手畫腳,還自以為一副為別人好的姿態,殊不知這樣的多管閒事最令人厭煩。


古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意思就是聲討那些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別人事的人。

然而反過來講,這是一種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別人來評價和幫忙。

不隨意評價別人,是一種修養。

對說話的事負責,也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表現。

故事: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不要過分的對一個人好,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記得大學時,有這樣一個室友,性格溫和,樂於助人,身邊很多人都稱他為“好好先生”。

今天不想出門,打個飯找他;飯卡沒錢了,借他的卡刷一下;教室打掃衛生忙著離開,就叫他來幫忙……他每次也總是找不來理由拒絕,也不懂得拒絕。

直到有一次,室友偷懶隨口說了一聲叫他幫忙答到,然後就繼續睡覺,結果第二天就被老師批評了一通,回到宿舍就看到,他指著“好好先生”的鼻子罵他:“枉我拿你當朋友了,這點忙都幫不了。”

可是事實是,兩個人的課不一樣,隔了好幾棟教學樓。之後的“好好先生”就徹底像變了一個人,懂得了說不。

為了維護所謂的朋友圈,一心滿足別人的需求,犧牲和委屈了自己,還浪費了時間,自己還過得不快樂,無謂的社交不是在幫別人忙,其實在消耗自己的生命。


就像蔡康永在採訪中提到的:

“我不認為過於溫暖是一個跟別人維持良好關係的好立場。如果被溫暖兩個字給綁住,就更吃力。”

我想,過分地對一個人好,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心裡負擔,這也算是多管閒事的一種吧。

真正的朋友,懂得給彼此空間,也不會事事都拿朋友說事。

故事: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狄更斯說,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不多管閒事,當然不是等於拒絕所有人善意的幫助,而是在別人力所不及的情況下伸出援助之手,但任何形式的幫助與關心,都要有原則,有底線。

比如,你走在路上發現一個人的鞋帶開了,你不可能直接衝上前去幫那個人把鞋帶繫好;如果那個人是孕婦不方便,那你的行為就值得拍手稱讚。

有人總結過這樣的一句很經典的話:成年人最好的禮貌就是不多管閒事。

的確,你不知道他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和心情,可能在他看來理所應當的,別人看來就很不恰當,你的一句提醒和動作可能在他看來就是尷尬和多此一舉,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生活,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丈量別人的價值取向,是我們都需要去學習的。

成熟,是能讓自己與他人,都保持舒適的狀態。

不多管閒事,不干涉他人生命,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也是最好的禮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