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被稱作“東方猶太人”,潮汕商幫緣何如此強大?

早在清朝,潮汕商人便與晉商、徽商並列為三大商幫。在當代更是出現了以李嘉誠、林百欣、馬化騰、謝國民、陳弼臣等為代表的商界巨頭。

曾有媒體統計,在2000年潮商最鼎盛的時期,香港股市40%的市值為潮汕人所有。此外,2015年有34位潮汕人登陸福布斯全球華人富豪榜,其中最富有的11人坐擁6000億元財富。

說到這,不禁好奇,到底是什麼薰陶出了潮汕一代代傑出商業人才?潮商身上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生意經呢?

1.潮商的起源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相繼崛起過十大商幫,而潮商便是其中之一。

潮商,又稱“潮汕族群商人”,發源自中國南方沿海的廣東省潮州府(今潮汕地區),也被譽為紅頭船商幫,是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業群落。

著名學者黃贊發說,“要研究潮商,一定要從海洋文化著眼。”

據資料記載,大約在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私人海外貿易興起後,潮汕沿海居民開始大規模地投入海上商業冒險活動。到明中後期,大批潮汕人乘坐紅頭船飄洋過海去過番。

此外,在明朝嚴厲的海禁管制下,潮汕曾經出現過強大的海商集團,與官府抗衡。而在正德年間,潮汕的海上貿易已經相當發達。這亦盜亦商的團體,成為了早期的海外潮籍商幫。

到了近代,晉商、徽商等因固守傳統而日漸式微,潮商卻依然傲立潮頭,長盛不衰。這其中與潮汕的地理環境密不可分。

由於潮汕平原三面背山,東南臨海,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陸路的遷移十分困難。

為拓展版圖,一些人決定離鄉背井,遠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打天下。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悠久的商貿經濟活動,造就了潮商勇於冒險、性格剛烈、吃苦耐勞的特性。

基於此特性,使得潮商在改革開放之後得以迅速發展。並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生意經。

被稱作“東方猶太人”,潮汕商幫緣何如此強大?

2.“老實終久在”——誠信為本

潮汕人認為“天地補忠厚”,誠信是傳統潮汕商人最大的特點。建於清初的蘇州潮州會館碑記中這樣寫道:“公平處事,則大小咸宜;忠信相孚,則物我各德”。

被譽為“印尼房地產大王”的曾國奎,曾多次登上印尼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五十名。

其所經營的穆利亞集團更是印尼實力強大的綜合性集團,商業經營涉及多個行業領域,包括酒店、房地產和建築玻璃的製造投資等,在印尼及世界多個國家久負盛名。

身為出色的企業家和受人敬仰的潮商領袖,曾國奎曾言:“在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化工、木材、房地產、建築、煤礦、飼料、食品、棕櫚油、物流等行業的領導者都不乏潮商的身影;還有海洋漁業,雖沒有出現特大企業,但超過七成的從業者都是潮人。”

在多數人的認知中,印尼地區的發展潛力極具“誘惑性”,但不可否認的是,許多不穩定的經濟因子潛伏其中。從在異國他鄉創業打拼,到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企業家及潮商領袖,定少不了前瞻視野、穩打穩紮及誠實守信的特質做派。

當被問及經商處事的信條時,曾國奎認為有三條:“第一是我誠信,做事憑良心,從來不騙人;第二是我勤勞;第三是我專業,我只做跟建築相關的產業,只在這個領域裡把它做到最好。”

有言道“人無誠而不言,人無信而不立。”誠信不只是做人之根本,更是企業發展之道。

3.“銅錢出苦坑”——勤勞刻苦

“汗多目汁少”、“白飯好食田著做”、“三日早起當個工”......在潮汕地區,“勤勞刻苦”像是被時間留在身上的沉澱物。

現今的香港商人很多都是潮州人,李嘉誠則是頗具代表性的一個。

作為潮商的代表,李嘉誠在談及自己成功因素時言道:“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的時候,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因為我勤勞,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在多種因素中,勤勞被安排在了“顯眼”位置。

古人云:"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奮”可以說是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在踐行的真理。

將手錶調快10分鐘,是李嘉誠多年以來養成的一種習慣,每天提前10分鐘,則意味著每天比別人多10分鐘抓住機遇的機會。而這一習慣的養成,和他在茶樓打工的經歷不無聯繫。

年少時期的李嘉誠,曾在茶樓當學徒,為了能讓自己走在別人前面,李嘉誠的鬧鐘總是調快10分鐘,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使他將“搶先”視為經商的頭號要訣。

後來,李嘉誠進軍塑膠業,從勤雜工人做起,主動向行業的專家詢問有關塑膠花的知識,親自學習先進技術。

正是這種勤奮,讓李嘉誠最終成為了一代“花王”,也為他今後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至今日,勤奮雖說不再是創業營商的唯一因素,但仍是有其非常重要的價值。

被稱作“東方猶太人”,潮汕商幫緣何如此強大?

4.“算盤扣到無子”——精明

在農業上精耕細作、在手工業上精雕細琢、在商業上精打細算……“精明”逐漸成為潮汕人身上最鮮明的標籤之一。尤其傳統潮商,以精明強幹和經商天賦聞名天下,贏來了“東方猶太人”的美譽。

有人說,解讀互聯網的中國簡史,繞不過馬化騰。在首富輩出的潮商群像中,馬化騰實屬不容小覷的一匹“黑馬”。

作為新銳潮商的代表,馬化騰從事的是傳統潮商很少涉足的互聯網行業,但在他身上,卻不乏傳統潮商的“精明”特質。

1998年,27歲的馬化騰與大學同學張志東一起創辦騰訊。創業的方向是“將尋呼與網絡聯繫起來”。然好景不長,尋呼行業(尋呼業務是指從基站到移動或固定接收器的單向通信業務)便呈現出令人望而卻步的下滑趨勢。

為公司生存問題四處奔波的馬化騰,不敢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機會。適逢當時的中國電信,欲購買一個類似ICQ的中文即時通信工具,並公開向全社會招標。

馬化騰在和夥伴們商議後決心拿出技術方案一試,並給它起名為OICQ。雖說競標失敗,但馬化騰仍力排眾議,決意把OICQ“做出來,養起來”。1999年2月10日,OICQ亮相,不到一年,用戶就突破了100萬,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QQ。

除了超前的商業嗅覺,在公司治理上,馬化騰的“精明”也是有目共睹。如自願把所佔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低於其他股東的總和,以免形成“壟斷、獨裁的局面”。

同時,堅持拿出主要的資金,佔大股,並與合夥人各展所長、各管一攤。如此設計,使創始團隊在維持張力的同時保持和諧。

馬化騰這與生俱來的“精明”,亦為他成為互聯網霸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古至今,潮汕人以敢拼敢闖、勤勞聰明、團結務實、誠實精明聞名於世,做事方面有“種田如繡花”之美譽,這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