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143.5萬中小學生今隔空上課!今晚有家長回家發現作業已完成

今天(2日),上海143.5萬中小學生迎來首次全市網課。其中,14.4萬滯留在外地的上海籍學生,也進入上海空中課堂,隔空上課。

上週,市教委已安排了兩次全市範圍的試播課。結合市裡的“託底方案”,各學校也配合上線校本教學內容,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調試課程設備、熟悉使用方法,迎接本週的課程。

記者今天走進中小學生家庭,看看雙職工、全職媽媽、二胎之家的線上學習第一天怎樣度過。

雙職工晚上回家,孩子作業已做好

今天早上7點15分,嘉定盧一實小四年級的馬翊萱按時起床洗漱吃早餐,而此時,父母已經在去上班的路上了。

馬翊萱的父母是雙職工,和外公外婆住在在同一棟樓,一大早,老人們就從17樓坐電梯下來,照顧孩子的三餐。線上教學的第一天,外婆給小翊萱準備了粥、牛奶、雞蛋等等,搭配好營養。

今天上午,70歲的外公拍了幾張孩子升旗和做操的照片傳給正在上班的翊萱媽媽,之後家裡和工作單位裡的人便繼續各忙各的,互不打擾。有了老人的後勤配合,對孩子自己在家上網課,馬翊萱的媽媽很確信地說:“這個真不用擔心”。

她的自信和安心來自於這段時間對孩子獨立學習的觀察,也來自學校老師們提前做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無論是以前學校上課還是現在的空中課堂,每天我到家,就能看到她完成的作業,整整齊齊等我檢查。”復工一段時間,她觀察到,即便在家學習,孩子的功課基本都能獨立完成。

“學校已經多次和孩子們互動,和每個孩子都進行了設備調試,確保每個孩子在上課前能都獨立操作系統。”前期學校引導的多次調試,加上剛剛過去的週末提前把設備安置到位,夫妻倆跟孩子講好安全使用事項,週一按時上班。

专稿 | 143.5万中小学生今隔空上课!今晚有家长回家发现作业已完成

馬翊萱媽媽說,學校老師提前對孩子們進行了心理輔導,引導孩子積極認真面對學習,跟孩子們說要有任何的疑問可以隨時找老師。“老師就在你們的身邊”,這給孩子增加了信心和安全感。

“培養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很重要,家長引導到位,該放手的地方嘗試放手。”

专稿 | 143.5万中小学生今隔空上课!今晚有家长回家发现作业已完成

■父母上班,馬翊萱獨立完成功課

晚上7點多,馬翊萱媽媽下班回到家問了孩子上網課感覺如何。孩子說:“老師上的課很生動有趣,講的也很清晰,就是時間太短,剛聽入迷課程就結束了。”孩子說,在家獨立操作學校的互動軟件,參與討論也沒有問題。媽媽再翻了一下作業,差不多都完成了。

父母同樣是雙職工家庭的小楊,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上外附中)讀六年級。看著他長大的叔叔阿姨喜歡誇這是身邊的小“學霸”,曾代表學校參加全國英語辯論賽,靠自己實力考上上外附中。

不過小楊媽媽和多數家長一樣,也會開玩笑說,讓孩子拿著手機就像讓悟空守著蟠桃園。

儘管夫妻倆都復工了,但公司比較人性化,家中有未成年的孩子員工,可以申請遠程辦公,每週去公司時間在50%,因此夫妻倆可以“輪值”管娃。

小楊媽媽覺得,家長的努力只是一方面,孩子願意去學更重要,她和先生並不打算從旁監督孩子上網課,而是關上門,減少“干預”,給孩子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自主學習。

专稿 | 143.5万中小学生今隔空上课!今晚有家长回家发现作业已完成

為了支持線上教學,家裡專門給小楊配了一部手機,同時備好電腦、iPad和可投屏電視機。提早下載了幾個輔助軟件,“釘釘”開班會用,“曉黑板” 來互動、上傳作業,“classin”用於上校內網課,以及同樣用於上網課的“zoom” 軟件。

小楊和班裡的同學都提前註冊了自己的微信號,用於註冊相關學習軟件、上課互動。孩子的生活作息已經恢復到以往開學的節奏,以備隨時迎接復學。

全職媽媽:幫忙管好手機,自己多留意信息

虹口區涼城第四小學讀四年級的劉琦琦,上週收到學校寄來的書,網絡電視在試播課上也很順利。琦琦的媽媽全職在家,還有一個在幼兒園的妹妹。

琦琦媽媽說,自己一直沒有給兩個孩子睡懶覺的習慣,對大女兒一直按照上學的節奏、按時喊孩子起床。

昨天(3月1日),學校發來了第一週的時間安排,琦琦媽媽跟著學校做了最近一次演練。

調試下來,媽媽給劉琦琦講了幾個工具的使用方法——電視看直播課、電腦上“曉黑板”討論,手機拍作業上傳到曉黑板。

“今天的課程下來,感覺是需要留意手機的,要不然去忙家務的時候,可能會錯過老師的通知和討論區的內容。”

考慮孩子年紀小,自控力有限,家長要控制孩子玩手機,因此除了上課時需要,其餘時間手機要在琦琦媽媽手上,所以老師發來的通知,自己會先看再讓孩子看。

像她這樣在互動時間內錯過回放的家長,還有一些,但是琦琦媽跟記者說,家長們都比較理解。

“疫情結束還不一定敢送孩子上學呢,個人覺得要靠自覺,這疫情期間的狀況都要大家配合,老師也不容易,都想正常開學。”

第一天的課程下來,基本上大女兒坐在小桌前聽課,二女兒就會跟在旁邊一起聽,語文課一起跟著老師念古詩,課間操妹妹跟在姐姐身後一起跳,有時候妹妹想去看看姐姐的筆記。

除了做家務、給孩子準備飯菜,全職媽媽就坐在兩個孩子幾米之外,全程陪伴並監督他們學習。

二娃之家:大的做榜樣,小的跟著學

幫孩子在寒假期間養成的作息規律、保持好獨立自律的學習習慣,是家長們的共識,在二娃家庭裡兩個孩子也會互相影響。

“平時他們的作業也不會全程監督,孩子們也已經習慣了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完成。”仇女士家裡一大一小,分別在初中和小學階段。

今天早上,在上海市曹楊試驗小學五年級妹妹仇芊妤,和在上海市梅隴中學七年級哥哥劉皓麟,迎來升旗儀式和各自的課程。

哥哥劉皓麟基本自己完成了準備工作,包括軟件下載和老師的對接,都不太需要家長幫忙,對於年齡稍小的女兒仇芊妤,仇女士讓她跟著哥哥一起學著完成。一人一間屋子,一人一套學習設備,互不打擾。

专稿 | 143.5万中小学生今隔空上课!今晚有家长回家发现作业已完成

仇女士說,兒子屬於跟隨老師要求比較乖的孩子,佈置的作業不敢偷懶,所以平時他的作業基本不操心,女兒看到哥哥這樣,覺得按時完成作業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仇女士沒有全程監督,只在孩子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協助他們處理。她做的準備就是把他們場所安排妥當,課表打印出來貼在各自的課桌前,幫孩子準備好電視、電腦和iPad,書籍歸類好,課表給他們講清楚。

专稿 | 143.5万中小学生今隔空上课!今晚有家长回家发现作业已完成

不全程監督,兩個孩子自己弄得清楚如何操作嗎?

小芊妤的學校之前就將網絡教學運用在日常中,所以對於iPad的操作也比較熟練,哥哥進入初中六年級開始,班裡已經普及“曉黑板”了,這是他們重要的通知工具。

“我覺得沒必要如臨大敵,只是特殊時期嘗試了一種新的模式上課,經過一段時間也一定會優化的。”

在兩個孩子前期調試的過程中,兩位班主任和家長耐心溝通,下載軟件方法也製作了詳細的文字介紹。

“第一次有一些家長沒有及時上線,包括我,老師會打來電話來來通知,在直播課堂跟其他孩子等待未進入的孩子。”仇女士感慨,老師很寬容,更多的是提供幫助。女兒學校的公眾號發佈了教程,一目瞭然。

為孩子的健康安全著想,提供教育“託底方案”

1000多名滬上優秀教師錄課,5天5講在線教學能力培訓,提前兩次試播課,多平臺的觀課互動渠道,各校提前調試……一個月,與時間賽跑,為小學至高中12個年級的孩子提供的過渡時期的“託底方案”,與孩子們見面了。

市教委主任陸靖表示,教育中學生的健康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基於此,在疫情不允許學生返校學習的情況下,制定了各學段在線教育指導意見,不同年級的教學方案,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規律。

“市級的課程既滿足了孩子學科知識的需求,也關注到綜合能力的培養。”嘉定盧一實小英語教導楊潔瑩介紹,學校採用的課表和市教委公佈的課程是一致的。此外,學校由專職的心裡老師錄製視頻,每週按年級推送一節心理課,幫助學生正確面對疫情期間產生的各種情緒。

“針對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級我們要求以教師“單向操作”為主,中高年級適當加強師生互動,但要控制好互動的頻率。音體美等副課則以‘曉討論’的形式開展互動,教師通過微視頻或者語音等形式,結合單元教學內容,發佈適合一週或更長時間的長作業,學生完成後在討論群中交流互動。”

专稿 | 143.5万中小学生今隔空上课!今晚有家长回家发现作业已完成

■徐彙區第一中心小學三年紀的陳治宏小朋友,正在跟隨視頻做操

在採訪當中,來自不同學校和年級段的家長們告訴記者,學校會盡可能關照到每個孩子,統一組織“兩操”,都不強制要求家長和孩子打卡。

四年級的劉琦琦體操做得有板有眼,動作有力。她從寒假期間就開始給自己制定時間表,裡面穿插了跳繩、武術、鍛鍊的安排,每天活動身體的時間有一兩個小時。儘管偶爾會出現變化,但基本可以完成。

“天氣好會讓他去小區曬一下太陽。每天都要有固定的運動時間,如果不能完成自己既定的計劃,會增加一定的運動量作為小小‘懲罰’。”嘉定盧一實小李金毅媽媽說,線上學習之餘,每天教孩子做一點家務,安排時間幫助父母分擔家裡瑣事,也是一種情商的培養。

除了上外附中的統一課程,小楊報的所有課外補習課程機構也一樣利用軟件開展了網課,一整天下來,不免有點眼暈。

“疫情中網課教學也是臨時過渡的辦法,雖然有一些擔憂,但這是我們積極配合防疫應當做的,儘量增加一些室內活動。”小楊媽媽告訴記者,孩子和同學們每天會一起刷微信步數,做平板支撐打卡。

盧一實小的中學高級教師童敏建議家長,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辦法總比困難多,不妨靜下心來,找到問題所在,有針對地解決。孩子們要跟隨學校的安排做好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每節網課結束後要向室外遠眺,學習時儘量離屏幕遠,坐姿做到“一拳一寸一尺”。

“在線教育是一個全新嘗試,這種‘全新’既是在技術上,也是在交流形式上,更是在多達150多萬師生的體驗上,因此,優化在所難免。”第一次嘗試如此大規模的在線教育,沒有既往成熟的方案,也沒有之前成功的經驗,陸靖說,“我們只有不斷在實踐中摸索,讓我們持續優化、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