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肺癌術後複查都做哪些檢查?

牛眼小切口


肺腺癌的發病率已超過肺鱗癌,在全球範圍內都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肺腺癌大約佔肺原發腫瘤的40%,較容易發生於女性及不抽菸者。

手術後的肺腺癌病人出院後醫生都會交待一定要定期複查。那麼需要查哪些內容呢?

1.常規的抽血檢查:包括血常規,生化全套,腫瘤標誌物等。查血常規的目地是觀察骨髓造血情況,看看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是否符合術後輔助治療的條件。生化全套裡包含肝腎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血電解質測定,檢測手術對這些指標有沒有影響,看看肝腎功能是否異常,能否進行後續的化療或者放療。腫瘤標誌物檢測可以與術前指標對比,腫瘤標誌物如果高於正常考慮可能存在癌細胞殘留。

2.胸腹部CT:肺腺癌不同於鱗癌,容易出現血行轉移,淋巴道轉移相對較少,常見轉移部位包括胸膜轉移引起胸水的出現,肝臟轉移,腎及腎上腺轉移,所以需要常規做胸腹部CT增強掃描。

3.頭顱磁共振:肺腺癌易通過血液循環轉移至腦部,雖然根治術後的患者半年內出現腦轉移的比較少見,但有極少數人可能比較不幸,所以頭顱磁共振是術後常規檢查。

4.骨掃描:肺腺癌另一個好轉移部位就是骨,胸腰椎、肋骨、股骨比較多見。骨掃描是通過放射性同位素在病變部位放射性濃聚來顯像,骨顯像對於轉移性骨腫瘤的診斷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在腫瘤轉移的早期就伴有局部骨組織代謝異常,因此骨顯像發現惡性腫瘤骨轉移灶可較X線攝片早3-6個月。

5.心電圖及心臟超聲檢查:一般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心肺功能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但部分化療藥物對心臟有比較明顯的毒性,所以心臟方面的檢查也是需要做的。

6.基因檢測:目前隨著靶向藥物的廣泛使用,肺腺癌患者術後常規要進行基因檢測,常見的8個檢測基因為EGFR, KRAS, HER2, ALK, ROS1, MET, HER2, RET。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一次性檢出所有基因。術後病人最好選擇手術標本進行基因檢測,雖然抽血查循環腫瘤細胞也可以檢測這些基因,但術後病人體內循環腫瘤細胞可能微乎其微,很難保證結果的可靠性。


胡洋


一般來講,術後第 一年,每三個月複查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複查一次;以後每年複查一次,持續終生。術後第 一年並不是每次複查都查胸部CT,主要是複查與手術相關的項目。但有一點要強調:術後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胸部CT複查,有助於發現肺部微小病灶轉移。一旦查到有問題,就要及時治療。尤其是III期非小細胞 肺癌 術後病人,更要進行定期複查。

複查時需要做哪些檢查

1.胸片或胸部CT:若有異常,再作胸部CT,目的是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肺內復發、轉移、縱隔淋巴結轉移或者胸膜的侵犯。

2.腫瘤標誌物測定:CEA:癌胚抗原 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CYFRA21-1:細胞角蛋白19片段SCC: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

3.腹部B超:重點檢查肝、胰、脾、腎,腎上腺、後腹膜,若有轉移可能,再作腹部增強CT。

4.骨掃描:如有骨痛,特別是進行性加劇或伴有壓痛的,則有骨轉移可能,可先作骨掃描,以瞭解全身骨情況,再選擇重要部位進行CT或磁共振檢查,以求進一步證實。

5.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根據病情需要採用,可在直視下觀察局部氣管情況。

6.頭部CT:若有持續性頭痛、嘔吐或雙側肌力不等,考慮顱內轉移可能的,需要進行頭部增強CT檢查。


男科專家張廣清


肺癌能手術切除的患者大多是非小細胞肺癌,病情一般還不是太晚。術後複查是肺癌整體治療的重要部分,不是簡單地走過程,檢查的目的是監測有沒有復發、轉移,以便於早發現、早治療。

除了檢查還要同主診醫生交流、溝通一些疑惑、注意事項。術後治療有些病人在原來手術科室進行,有些轉到腫瘤內科治療,還有些病人轉回當地醫院治療,不論怎麼安排的,複查到醫院後首先找到主診醫生,他是最清楚病情的,最好不要讓其他醫生開幾個檢查就完事了。


主診醫生會詢問一些情況,比如咳嗽、痰、胸悶、疼痛、體重、食慾等等。如果沒有什麼症狀,就常規檢查,術後前兩年每6個月1次,胸部CT、腹部CT或超聲。腦部CT或磁共振、骨核素掃描不常規做,如有頭痛、頭暈,腰痛等可能骨引起疼痛時才考慮做,實際工作中也多建議病人1年1次頭部、骨的檢查。血液檢查主要是血常規、腫瘤標誌物和肝腎功,如有明顯變化是要進一步影像學檢查的。全身PET-CT檢查一般不建議用作常規復查,主要原因是太貴。

術後超過兩年時間,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以後就1年1次胸部CT、腹部CT或超聲,血液檢查可半年1次,也可同影像檢查一起做。若術後已經5年,還有症狀、也沒有異常發現,那就太好了,與治癒就很接近了,不過仍建議1年1次複查,大意不得,小心為妙。

肺癌術後易出現局部復發轉移,比如咳嗽、聲音嘶啞等,發生症狀即需複查,建議做增強胸部CT最好。肝臟、腦、骨、腎上腺是肺癌遠處轉移最常發生的四大部位,如有肝區疼痛、頭痛、頭暈、疼痛就要行相應檢查以排除。

全身狀況有變化時也要多考慮是不是和腫瘤有關,如體重降低了,一般需要全面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問題。

所有的檢查都有了結果,一定要讓主診醫生看看,有不少人自己看報告,只想好的可能,誤事的情況也不少。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632


劉永毅醫生


肺癌術後複查,是觀察術後肺癌的病情變化,需要根據手術前後的病人情況做複查。主要複查以下幾個方面:

一、肺癌血清腫瘤標誌物

肺癌血清標誌物包括CA199、CA242、CEA、NSE、CYFRA211、TPA等,血清標誌物是反映肺癌全身病情變化的綜合指標,能較好地早期反映肺癌手術前後的變化,提示肺癌的手術效果及早期復發情況。

二、影像學複查監測

肺癌術後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CT/MRI、PET/CT、同位素顯像及超聲等,主要是發現肺癌血清標誌物不升高患者的早期復發,檢查部位根據情況,選擇肺、肝、腦、骨等常見肺癌轉移復發部位,間隔時間根據每次檢查結果確定,一般來講前期比較密集,後期病情穩定,延長檢查間隔時間。如果需要多部位檢查,可以考慮PET/CT檢查,因為PET/CT可以檢查全身任何部位,總費用可能低於多部位加起來的總費用,檢查部位更全面,更準確,更敏感。

健醫保堂,分享交流健康醫療保險知識,共創健康美好生活,歡迎關注!


上醫論健


肺癌術後複查,主要是篩查有沒有復發及轉移灶!主要是通過影像學檢查篩查有無轉移。

影像學檢查都有哪些?

  1. 肺部增強CT:一般術後第3個月第一次複查,除外復發,轉移灶;以後沒6個月複查一次胸部平掃CT,每次複查都要和前片對比,看有無新發的結節!

  2. 頭顱、上腹部增強CT或增強MR:頭顱建議MR增強檢查,一些小的轉移灶也可以清晰顯示出來,每6個月複查一次。

  3. 類PET:全身篩查骨質有沒有問題,有問題可以重點部位做DR查下。

  4. B超: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篩查作用,但是B超侷限性大,並且和醫師檢查手法相關,差距較大,所以建議最好別用B超代替CT、MRI。

肺癌術後的病人,一定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情,戒菸、限酒,注意飲食,適量運動,及時按醫囑複查,對疾病也很有幫助!


郝瑞朝大夫


肺癌有指徵進行手術治療的,一般認為是疾病尚處於有希望進行根治性治療的階段,手術的目的就是根治性治療,而術後的複查主要針對的就是肺癌的復發!

按照2018年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中的指導,肺癌術後複查的主要檢查手段應該是醫學影像學檢查,這裡的醫學影像學檢查主要是指胸部CT,因為,胸部CT是對肺部病灶的檢出非常敏感的檢查方法,而傳統的胸部X光容易漏診,核磁共振檢查無法對肺組織進行清晰成像。

除了胸部CT以外,腫瘤標誌物也可以成為輔助篩查肺癌復發的手段。應用於肺癌的幾種常見的腫瘤標誌物包括:

  • 癌胚抗原:CEA;

  •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

  • 細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

  • 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

  •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

肺癌術後複查的一個關鍵是時間點,目前主張是在手術後的2年內每季度複查一次,手術後的2~5年中每半年複查一次,手術後5年以上就每年複查一次。

在肺癌手術後,患者應該依照上述的時間點開展複查,至少需要做肺部CT平掃進行影像學評估,除此以外,可以考慮輔以腫瘤標誌物的監測以及一些其他常規身體檢查項目。


家有好醫


肺腺癌術後需複查以下檢查:1.血常規。通過血常規檢查可以發現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有無降低。



2.肝功、腎功、血脂、電解質。可瞭解有無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缺乏、血糖、血脂情況。



3.腫瘤標記物。如CEA、CA125、CA153等,可以判斷腫瘤有無進展。



4.胸部CT。胸部CT可以動態瞭解肺癌術後有無進展 ,治療效果如何。


kxfdt呼吸科柯大夫


一般來說:術後3個月: 胸部CT平掃,腹部彩超(肝膽脾臟胰脾雙腎以及腎上腺);術後半年: 胸部平掃CT,腹部彩超(肝膽脾臟胰脾雙腎以及腎上腺),頭顱CT或者透露磁共振,骨掃描(ECT),血液腫瘤標誌物;術後9個月: 複查項目可參考術後3個月;而術後1年 複查項目同術後6個月。術後1年,可每半年查一次,項目參考術後半年那些項目。

為什麼要做這些檢查呢?肺癌術後複發率偏高,規範術後隨訪可及時發現潛在轉移灶,並能第一時間剷除掉。肺癌容易發生肝轉移,骨轉移,淋巴結轉移,而胸部CT: 可以瞭解肺部情況,包括肺部新發結節,新發積液,肺門及縱隔淋巴結情況。2、彩超檢查可發現有無肝轉移,腎上腺轉移等;血腫瘤標誌物也是檢測病情變化的一種工具,跟肺癌相關側有CEA,SCC,NSE、CYFRA21-1等,骨頭是肺癌容易轉移部位,骨掃描可排除有無骨轉移。


腫瘤何大夫


對於肺癌患者而言,一般所採取的治療手段就是手術,術後很多患者按照肺癌診療規範和醫生的囑託進行規律的複查,但在手術後兩年內,應該多久複查一次卻拿不準。雖然明確的指出手術後兩年內,應該三至六個月複查一次,對於有選擇恐懼症的患者,卻很難抉擇,到底是三個月查一次還是六個月查一次?查的太密了,怕複查片子的射線對身體有不利的影響,查的間隔太久,又擔心會耽誤病情的診治,肺癌患者放療後多長時間複查呢?

肺癌放療後多長時間複查

術後一個月時進行第一次複查,一般會做一個胸部增強CT,瞭解胸腔內肺膨脹的情況,有無積液等,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為了留取基線資料,便於此後的複查對比。肺癌術後第一次複查,往往會有腫瘤標誌物CA125的明顯升高,那是因為術後的胸腔積液引起的,CA125大部分是由胸膜表面的間皮細胞分泌的,和腫瘤本身無關,所以出現了升高不必焦慮,隨著術後胸水的吸收,慢慢會降至正常的,一般術後4個月,也就是術後第二次複查的時候,胸水會完全吸收。

肺癌術後兩年之內每三個月複查,2年以上5年以內,每半年複查一次,5年以上每年複查一次,肺癌術後複查是肺癌整體治療領域必須的一個步驟,手術後兩年內,之所以提到要三至六個月複查一次,相對於術後二至五年及以上的複查頻率要高,是因為當一個肺葉生長了腫瘤,其他部位肺葉仍然遭受致癌因素的影響,有可能生出第二原發瘤或者出現複查和轉移的。理論上,兩年之內,身體發生這種情況的幾率要高於之後的幾年的,術後複查可以較早的檢測出早期的再發病灶,經過積極治療,會取得很好的療效。每次的複查項目為:胸部平掃CT,腹部和頸部的B超,血化驗腫瘤標誌物。在此基礎上,每年做一次腦增強核磁,全身骨掃描一般不用做,出現了明顯的骨痛,才會推薦及時複查。在其他檢測手段無法明確病情的情況下,可以選擇PET-CT,可以看到小的復發病灶,如果患者準備做PET-CT,那麼其他CT可以不做。

術後需要做輔助治療的病人,一般在術後4周以後開始,所以就是等第一次複查後開始,治療期間的複查遵照醫生的醫囑,等所有治療結束後一個月複查,再以後就遵照每三個月複查的原則了。

肺癌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得到了手術切除和多學科綜合治療後獲得臨床的治癒或者疾病的緩解,但作為一種大多數專家認為的全身性疾病,患者應該進行定期有規律的複查。通過對“肺癌放療後多長時間複查”的講解,想必大家一有了瞭解,總而言之,肺癌治療後的複查包含一系列的內容,不是隨便拍攝個胸片就可以的,應該到專業的治療肺癌的科室和醫生處進行復查。


美中嘉和小衛士


在患者進行肺癌手術之後,一般是需要進行定期的複查的,而且相對來說複查的頻率是比較高的,因為在進行了肺癌手術之後進行復查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有效地預防肺部癌細胞的再次復發,並且能夠對手術之後身體的恢復狀態進行有效的評估。

複查的項目主要包括血常規檢查,胸部ct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支氣管鏡檢查,骨骼掃描,頭顱ct等等。

血常規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瞭解患者術後的恢復情況,比如瞭解一下是否存在明顯的貧血,或者是有沒有明顯的炎症感染等等情況,然後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處理。

胸部ct檢查的主要目的是觀察一下肺部的恢復情況,因為既然是進行肺癌手術,一般是需要將一些肺葉進行切除的,一般需要觀察一下手術的創口恢復情況,並且看一看肺部其他有沒有明顯的問題。

腫瘤標誌物的檢查主要是看一看體內的腫瘤標誌物還有沒有異常的升高,也就是能夠適當的判斷一下體內是否仍然存在腫瘤細胞。

骨骼掃描主要是檢查一下癌細胞有沒有出現骨骼擴散,如果出現擴散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的通過化學治療或者是放射性治療的方法來進行癌細胞控制。

如果對於存在一定的頭痛的患者,還需要進行顱腦ct的檢查,瞭解一下頭部有沒有明顯的一些癌細胞轉移,然後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