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最美林業故事」一腔赤誠山林作證

迎著春風,記者一行驅車顛簸十幾公里來到大山腳下,終於握住了作家筆中描繪的這雙大手:毛糙、粗大、有力。

作為伊春市承包育林第一人,烏馬河區烏馬河經營所退休職工張英善對樹木有著別樣的情感。他的感人事蹟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姜孟之所知曉,專門撰寫了《一雙手》一文,此文被選入中學、小學課本,並被譯為英、法文介紹到國外。

「最美林业故事」一腔赤诚山林作证

記者見到張英善時,他還在忙碌著。在他承包的一片紅松林中,張英善深情地凝望著這些參天大樹,一棵棵地撫摸著,感慨萬分:“這片林子是我1985年栽種的,吃的苦、受的累沒有白費,看到它們,就像看見自己撫育長大的孩子,親切又滿足。”他是大山的兒子,更有顆熱愛大山的赤子之心。在青山綠水間,張英善講述著他的育林故事。

1975年,張英善正式成為烏馬河經營所的一名林業工人。那個年代,職工群眾造林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張英善看著心疼,又心有不甘:“栽不活樹,算什麼林業工人?我一定要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青山。”

1981年,實行經營性承包造林,即個人承包地塊造林,3年後視成活情況給付工資並回收林地。張英善摩拳擦掌——終於可以大幹一場了。

「最美林业故事」一腔赤诚山林作证

張英善簽下了4公頃林地承包合同,成為伊春市承包育林第一人。4公頃林地需栽植1.5萬棵樹苗,按照當時的進度,每人一天栽400棵,4公頃林地得幹40天,春季造林的最佳時間只有20天。有人說張英善好大喜功,有人說他是為了掙錢,張英善不去計較,他要用事實說話。

還沒到造林季節,他就開始上山刨穴,進行試造。到了4月份造林時節,他和妻子天亮前起床,揹著上百斤重的樹苗走七八里的山路到深山中栽樹,一干就是一整天。1.5萬棵樹苗,他們只用15天就栽完了,造林合格率100%。

之後的3年,張英善又分別承包了幾十公頃造林地。為保質保量地完成造林任務,他和家人常常披星戴月,忍飢挨餓是常事。張英善說:“栽樹是手活。栽一棵苗,手得往土裡插三四次。”一天栽1000多棵樹,10天、20天,一年、兩年……他的手糙得像松樹皮,幹起活來鑽心地疼。長年累月地幹,腰也受不了,他就站著挖坑,跪著栽樹。

「最美林业故事」一腔赤诚山林作证

“沒日沒夜地幹,不就是為了名和利嗎?”面對質疑聲,張英善的話語有些激動:“那個年代,我栽活一棵樹,公家只給我一釐錢,我們兩口子一天干14個小時,也就掙3塊多錢。這哪是為錢呀,為的就是讓更多的樹苗活起來,那是林業工人的本分。”1984年,張英善響應國家號召,開辦了烏馬河林業局第一個家庭經營性林場。他承包了300公頃造林地,每年造林30公頃,10年造完。靠著一股子韌勁,到1994年末,300公頃造林地經上級驗收全部合格,一次性歸公。到2006年,張英善經營承包林地的面積已達310公頃,成活率達97%以上。眼下,張英善栽下的近百萬棵樹,平均胸徑已達12釐米,一行行、一片片、一茬茬蔚為壯觀。有人曾粗略算過,這些樹可為國家創造收益2000多萬元。2006年,伊春市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在烏馬河經營所拉開序幕,張英善承包了10公頃林地。當年,他在這片林地內栽下10000棵松樹。2007年,他又栽下松樹4000棵。如今,這些樹木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省級勞動模範、育林功臣、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些榮譽張英善都沒放在心上。張英善動情地說:“小樹苗一點點長大、一片片成林,我是看著舒心、幹著有勁。我對樹木、森林有一種別樣情懷,種樹,對我而言,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愛好、一種責任。”

記者 王瑋 馬雲霄 馬少忠

「最美林业故事」一腔赤诚山林作证「最美林业故事」一腔赤诚山林作证
「最美林业故事」一腔赤诚山林作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