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前阵子,呼朋引类去了趟云南西双版纳玩,住在版纳州府景洪一家小宾馆。这家招牌自称为客栈的所谓民宿,实质上是包租了人家一栋新建楼开的,完全就一副城市宾馆派头,至少装修和服务不比南宁一些三星级宾馆差,但价钱要便宜一半(顺便说一句,在云南几天,我们住的地方都叫客栈,但装修服务都不比广西的宾馆差,而且便宜,因为是淡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二十多间客房,居然还提供自助早餐。第二天早上到餐厅一看,有米线、稀饭、包子、油条、蛋糕、红薯、芋头和小咸菜,居然还提供了一剖为二的煮鸡蛋。鸡蛋拿完了,有人会再煮几个拿过来,也算尽心供应了。

到了云南尤其是南部,早餐吃米线的话,恐怕没人反对。就像到了广西,大部分人的早餐,就是一碗米粉打发,基本上可以视为天经地义。我们住的这家店,米线只提供一种,现烫。灶台上烧着一锅滚热的水,把旁边竹筐里装着的米线,拽一团塞进一个镂满孔洞的金属筒中,放到水里烫一二十秒钟,提起沥干水倒入碗。旁边有个托盘,盛着配料和菜。菜只有鸡丁或瘦肉丁炒的酱,炒萝卜干,炒酸菜末,算是两荤两素。配料倒是妙不可言,除了油盐酱醋,还有辣椒酱、腌鲜辣椒、腐乳、葱花之类,整个加起来是一副咸辣鲜味,起码极合我胃口。烫好米粉,自行加菜和配料,直接拌匀了吃也可,不想吃干的,旁边还炖着一锅浓郁的鸡汤,加好料后再倒勺汤进去,就变成汤米线了。

这副流程,和广西吃米粉完全一个样。广西宾馆饭店里供应的自助早餐,所提供的米粉,除了炒粉,也是这样是烧一锅水熬一锅汤摆几个小菜和调料,恭候着客人随时选用汤粉,可以自己烫,也可以让师傅帮烫好。唯一的区别,就是广西所有宾馆早点提供的汤粉,形式整齐漂亮,吃起来感觉像渣。而我们在景洪这家民宿吃的,看起来倒有点像镇街排档,但味道让人叫好。

我弄好米线,四处张望找座位的当儿,猛听到同来的一位大姐正在高声打电话,告诉对方过桥米线味道有多美味,追问人家是否后悔不一起来。我赶紧找了个她看不见的角落坐下,主要是担心她要拉我作证,这过桥米线味道有多好。这米线味道好我也很赞同,问题在于这不是过桥米线。我这个人撒谎又不太在行,年轻时骗骗小女孩还可以,到这年纪骗女人都骗不动。而且,听她口气真的不知道过桥米线是什么,还在一板一眼跟人家说她眼前这碗过桥米线调了多少香辣的东西——一路上我尽跟她普及云南米线的常识,估计她根本就没听进去,说不好米线这个概念还是从我这里得来,追究起来我还要承担素质教育效果的责任。

说到这里,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云南米线很出名,云南的过桥米线很出名,但云南的米线大多数是不过桥的。这算是常识,但若非亲见亲尝,可能会有人缺乏常识。其实逻辑也很简单,就像山西面条很出名,山西刀削面也很出名,但不是山西的面条都叫刀削面。有次集中改个稿子,时间很紧,我提议中午就近到旁边山西面馆吃点算了,有个南宁仔马上附和:“吃刀削面?好吃呀!”

米线,是以稻米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如同麦子加工成的面条一样。大米打粉或磨浆,熟制后压榨成粗细不等的圆形粉条状,或切割成长薄窄的片状(如同面条里的宽面),吃时再加菜和配料稍作加工即可。这东西,全国但凡有的地方,都叫它米粉,唯独云南,却叫作米线。1990年代中期,我曾得过一个美差,陪着两位阿姨,首次到了云南玩。那时候一般宾馆很少带早点,每天早上接待我们的老乡都来带我们出去吃早点,每天的早点都是米线。阿姨嘀咕,这不明明是米粉吗,怎么又成了米线了?我一本正经地告诉她们,话不能这样说,人家昆明人去了桂林吃米粉,也觉得奇怪,这不明明是米线吗,怎么又说是米粉了?

广西是食用米粉十分广泛的省区,做米粉的方法千奇百怪,但初来的外地游客,就只会按图索骥,开口就找找桂林米粉、螺蛳粉、老友粉。以类似的分类,云南米线做法的花样之多,不亚于广西米粉种类之多。但不明就里的外地人到了云南想吃米线,开口可能便是过桥米线。就像螺蛳粉、老友粉是米粉而米粉并不仅仅只有这两种一样,过桥米线是米线并不意味着米线就是过桥米粉。把树林当成森林的事情,连很多大哲学家都经常干。

一言以概之,过桥米线只是米线的一种烹饪形式而已,源于滇南红河州州府蒙自市这个中国米线之乡,但在省城昆明作为云南著名美食现身,当然身价更高。所谓过桥,虽然流传一个小娘子提米线过桥到湖中岛上给苦读秀才相公的传说,我认为不是这个意思。知道江浙一带“过桥”的面条吃法的人应该很容易理解,就是配的菜另外盛装,吃时再搛。不过,米线过桥和面条过桥有点儿不同,面条过桥的菜,大排也好,鳝丝也好,都是已制好的;而供米线过桥的菜,都是生料或半成品。

对外省游客来说,到了昆明,没吃到过桥米线,也该听说过。如果是亲友接待,多半会安排你见识一下。如果跟团而来,不知道现在的团餐里是否安排有过桥米线,如果没安排有,导游在行程中也会推荐。以前我入过团,印象中是安排过的。一套过桥米线,正儿八经地做的话,价格早已超百元,几年前我朋友专门请我吃过。这很正常,就像桂林米粉,至今价钱也就二两四块钱左右,但有些专为游客服务的米粉店,价格可以开到十几块几十块。昆明路不好走,我来一趟也不容易,这么隆重地请了我一顿过桥米线。我觉得委屈,百把两百块钱一顿,就把我打发了?当然,这个价格主要面向广大外地游客而言。

大家都知道,云南是旅游大省,导游很多。有个别导游,工作积极主动性高,喜欢推荐游客购物,要么玉石,要么中药材,要么菌子之类的山珍。反正云南物产富饶,应该买些回去的东西多的是。至于价格,大可放心,商家会告诉你的。其热情往往让人们消受不了而嗔怪,那么热情主动地服务,真是让人周身不自在。但如果哪位导游推荐品尝一下过桥米线,虽然一套过桥米线一两百块钱,比寻常人家日用米线十块八块的不知翻几个跟斗,但估计不会受人嗔怪。反过来,要是团餐里没安排有一顿过桥米线,而不向游客推荐可以自行品尝,我想这旅游社也不必在昆明混了。如此之说,既是说明过桥米线在云南美食中的尊荣地位,也说明过桥米线虽然鼎鼎大名,但老百姓日常家居并不是庆典般地那么隆重地吃米线的。不过桥的话,米线的价格非常亲自,煮、烫、拌、炒,各种手艺弄出一碗,街上大多的店也就十块钱左右,当然加料要另加钱。之所以强调“一碗”,是指这一碗像北方吃碗面或两广吃碗米粉一样,简单明了的平民快食。米线是按套来计的,动辄一二十个碗碟,从成本来计,用料地道、手艺正宗的话,收个百把块钱确实不算贵。而且,过桥米线的做法大同小异,天下都知道只有一种,这种做法就叫“过桥”;而不叫“过桥”的米线,其做法就千姿百态,什么花样都有,随君选用。

原本意义是的过桥米线,是一整套上来的,计有一大碗滚烫鸡汤,包括油辣子、味精、胡椒、盐佐料在内的佐料,有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以及焯至半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在内的主料,豌豆尖、韭菜、香菜末、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豆腐皮等为主的辅料,以及一份略烫过的米线。这是经典配置,现在内容扩大多了。包括火腿片、鸡鸭的翅腿、猪肝猪腰子什么的花样增加了不少,主要看套餐的价钱定内容,价钱越贵当然东西越多。而且,这些东西不是一古脑儿装一起上来,而是一样装一小碟,几撮葱花也要占个碟子,所以要用大托盘端上来,架屋叠床般一样样摆好。只要料足够多,收个一二百块钱真是良心价。米线倒是可以随意添加,加多少都不加钱。

一大碗滚烫的鸡汤既是主料也是工具,汤面上裹着一层厚厚的油,但一点儿热气都不冒,油面下的汤水能较长时间保持高温。据说有不明道里的人见汤就喝,那不出人命也要将舌头烫成一道菜。两广人喜欢吃猪牛舌头,但“舌”字音如“折本”的“折”,讲究口彩的两广人避讳,往往将猪牛舌头反过来称为“猪利”“牛利”。如果正宗过桥米线这盆汤上来,马上迫不及待就喝,马上可以当堂炮制一味“人利”出来。顺便说一句,云南的鸡肉质普遍比较好,就算炖了汤以来,肉味仍然鲜美耐嚼。讲究的过桥米线,要选用著名的武定鸡,尤其是骟过的“壮鸡”,肉质特别肥美鲜嫩。除了过桥米线,其他品种如小锅米线等,所配鸡肉均口感、味道极佳。

云南鸡好,但在过桥米线中扮演的角色,除了被吃,还要充当工具。这鸡汤是米线得以过桥的主要媒介,没这好鸡汤过不成桥,这鸡汤实际上起到了一种火锅汤的烫菜作用。按老板娘现场指导,先往汤里下鹌鹑蛋,接着下生的里脊片、鸡脯片、鱼片等,再下已焯过的猪腰、肚头片儿等其他料,加姜葱香菜之类辅料,俟热汤将一应主辅料烫熟烫出味道,便可以小心地美美吃肉喝汤了。感觉吃喝得差不多了,再把米线下到汤里烫一下,此时吃的才是真正的过桥米线。这种吃法,主辅料合一,特别滋嫩、鲜香,清爽适口,富于营养,实有一种半自助式的饮食方式,极大地调动了食客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摆弄起来,实在大有小孩儿过家家的乐趣。比起江浙的过桥面来,能赏玩的花样首先增色不少。

这下应该说明白了,过桥米线只是米线烹饪方式的一种。云南有名的米线做法还有大锅米线、小锅米线、砂锅米线,以及按配用食材称谓的鳝鱼米线、豆花米线、三鲜米线、肠旺米线等,其花样之多,恐怕一般云南人也数不完。

外人总以为过桥米线是昆明本地特产,其实起源于起源于蒙自一带,盛名于昆明而已。蒙自是中国过桥米线之乡,红河州州府。从西双版纳回来,我们要在中途投宿打尖,可选的有建水、蒙自和个旧。我提议在蒙自停下,开展一次米线启蒙教育,得到响应。

我本人对米粉、米线之类的食物向来非常热爱,在家时每天早上一碗,出差吃宾馆的自助早餐,也是烫碗粉加个蛋,到了北方以面条暂时代替。进了云南,能逮着机会我都尽量吃米线。撇开概念上的纠缠和烹饪上的些小差别,在我眼里,米粉就是米线,毫无疑问。无论从原材料、制法、食用办法各个方面审察,仍然可以得出这个结果。比如常用的酸浆米线,是取大米发酵后磨浆挤制而成,跟广西流行的生榨米粉的工艺就一个样,著名的桂林米粉就是这样制作的。而把大米磨粉后用机器挤压糊化成型的“干浆米线”,晒干后和广西所有的米粉干都一样,食用时要再泡、煮涨发。至于吃法,无非焯、煮、拌、炒,差别主要体现在所配的菜的内容和做法上。所以,我一进了云南,逮着机会就纵情痛吃米线,怎么做我都觉得好吃。吃饭时点一桌子菜,别人打饭,我上了一碗米线。总而言之,云南也不是年年来得的。

到了蒙自当晚,已快十点。把东西放好后,赶紧出来找东西吃。宾馆服务员告诉我们拐弯就很多夜宵摊店,去到一看,尽是烧烤,于是拦路问人,哪里有米线。一个中年男挎着个少年女,看着不像父女,但很热情,指点说前面巷子里面有一家羊肉米线店很出名,并带我们走到巷口,早打烊了。我们只好辞别,再问,突然知道烧烤摊店都有米线,于是就地选了一家。第二天起个大早,直接简明扼要地问服务员,附近有什么好一点的米线店。还是回答,拐个弯有家陈氏是有名的老店。我们在头天晚上吃的地方找着了,果真名不虚传,坐满了人。我们一伙人,要三个两个地零星寻找座位坐下,各自为战。

到陈氏吃米线的本地人也不少,多是点普通米线,几块钱,十来块钱,居家过日子的价钱。但包括本地人在内,吃过桥米线的更多,价钱也远比昆明便宜,从三十块起,有五十,封顶八十。我情知自己肚量,点了份三十的,反正花样早见过。有一哥们点份五十的,比我多了四个小碟肉菜。其中一道硬菜,我的是鸡翅膀,他的换成了个大鸭腿。但他全吃完了,我只吃了不到一半。不过,当然还是吃得喜气洋洋。扶着肚子出门,赶去看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旧居,车上顺手往群里发了几张图。没多久,一哥们回了个评论,“蒙自的羊肉米线好”。细问位置,知道就是我们昨晚找到但打烊了的那家,一下子涌出了一种欲哭无泪的悲痛感情。

但事已难挽,看完联大老分校,我们就要赶路了。于是,中午在还属云南的一个服务区打尖时,我自作主张给每人点了一份米线。只有一样花样,碎肉,量也不大,但味道真的还算可以,可以算是我在高速公路上吃得比较满意的一餐。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蒙自陈氏卤肉过桥园的生意火爆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一碗滚烫鸡汤是过桥米线的根本要素,我这份加了菊花,菊花也可以吃,谓之菊花过桥米线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姜葱蒜韭这些配料是提调鲜味的重要辅助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待烫之货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米线要吃多少加多少,不用加钱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纵然比昆明便宜多了,也不要每一顿都要吃过桥的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景洪客栈早餐上的自助米线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客栈小,弄得像个乡街排档,但味道十足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在景洪的一个晚上,我独自半夜溜出去,来了份杂酱米线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离开建水的午餐,点了一桌菜,我加点了一份牛肉米线,上了大碗汤和一碗米线,有过桥的意味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到蒙自的深夜,我在烧烤店里吃了碗大锅煮的田鸡米线

云南米线大多不过桥,到了蒙自还该把桥过

离开云南前的最后一餐,服务区里打尖,我强行给每人上了一碗碎肉米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