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哲學筆記:智者運動與蘇格拉底

哲學筆記:智者運動與蘇格拉底

筆記由北京大學哲學系趙敦華教授整理。鳴謝。

哲學筆記:智者運動與蘇格拉底

智者運動與蘇格拉底

一、智者運動

(一)智者和智者運動

1、智者

(1)“智者”原義:有智慧的人。

(2)“智者”在此所指:即“職業教師”,專門指那些以傳授智慧為職業、並在公眾事業中有所成就的人。而“智慧”主要指演說和辯論的技巧

2、智者運動:由智者的思想及影響所形成的反傳統潮流,既有啟蒙的意義,同時也對文明具有很大的

破壞性

(二)智者運動的原因

1、為適應人們對社會時尚的追求。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人們的追求目標

2、為適應希臘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高超的論辯和演說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競爭中成功的條件。

(三)智者在社會政治批判上的兩種學說

1、“自然說”:

該學說在討論人事問題時,認為應按照人自己的本性來決定自己的命運,不應受外在法律和習俗的約束。

在智者看來,法律和習俗等不是人與生俱來的東西,至於對人的本性

(即“自然”)是什麼,存在不同的看法。

比如有“弱肉強食說”(斯拉西馬庫)、“天生平等說”(希庇阿斯)等。

2、“約定說”:

“約定”指非自然的社會屬性,該說強調人和動物社會和自然物的區分,主張用社會力量約束和改善人的本性。

對於人需要什麼樣的社會,智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提出是民主制度的,有的提出是法制的,有的提出是德治的。

3、“自然說”和“約定說”是智者對人共同生活的性質的不同看法,但是,它們都是在對傳統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世襲觀念的批判中形成的。

4、智者批判精神的原則:懷疑主義虛無主義相對主義。“我想是真的,就是真的;我相信是正確的,就是正確的。”

(四)智者中的有代表性的哲學觀點

1、普羅泰戈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1)命題的本義:應把它放在智者運動的背景中來理解。它是表達一種感覺主義認識論的命題,用

柏拉圖對它的理解來講,意思指“事物就是對我顯現的那個樣子”(叔本華:世界是我的表象)。

(2)命題被後人賦予的各種含義:成為表達人本主義人道主義主觀主義唯我主義個人主義等的命題。

2、高爾吉亞的三個命題.

(1)無物存在。

(2)如果有物存在,人也無法認識它。

(3)即便可以認識它,也無法把它告訴別人。

這是極端誇大認識的相對性,從而否定認識的絕對性,直至

否定認識否定認識對象本身的觀點。

(五)智者運動的意義

1、智者運動的消極影響:對文明的極大破壞性,對哲學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哲學自掘墳墓”。

2、智者運動的積極意義:是創新的必要環節。

它激發了人們的思想,要求哲學、宗教、習俗、道德以及建立在他們之上的制度來辨明自己的合理性。

(1)智者否認認識的可能性,那就使人有必要說明能夠認識的道理,迫使哲學尋求認識的標準。

(2)智者抨擊傳統道德,迫使道德反對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來保衛自己,找出是非的合理原則。

(3)智者抨擊傳統的宗教信仰,迫使思想家認為有必要提出更圓滿和更純粹的神的觀念。

(4)智者批評國家和國家的法,必然引起有關國家的哲學理論的發展,必須把這種理論建立在比較可靠的基礎上,必須追溯到根本的原理。

哲學筆記:智者運動與蘇格拉底

二、蘇格拉底

“思想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觀念和理想統治西方文明達兩千年之久,而且繼續影響今天的思想。”

蘇格拉底的德性。

(一)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的命題

1、命題提出與智者運動的關係。

2、命題的含義。

3、命題的意義。

(1)重新激發對真理的追求。

(2)第一個把哲學從天上拉回人間。

(二)蘇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識”的命題

1、命題的含義。

認為人的德性是指過好生活或作善事的藝術,是一切技藝中最高尚的技藝,而這種技藝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和做到的,所以說德性就是知識。

2、命題的意義。

具有知行合一、真善一體的教育意義。

(三)蘇格拉底方法

1、認為獲得知識要有正當的方法。

2、蘇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無知”。

3、蘇格拉底方法———“助產術

(1)概念定義方法之一:歸納法

(2)概念定義方法之二:演繹法

(3)形式對話和問答

方法一實例:蘇格拉底讓

歐提德穆斯學習到“正直”的含義。

方法二實例:蘇格拉底給“好公民”尋找定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