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世界盃“魔咒”真存在?

如同成長的煩惱,A股市場經常會面對各種所謂“魔咒”的影響。如 4.19“魔咒”、交割日“魔咒”等。而隨著本週四世界盃的來臨,也將迎來又一“魔咒”考驗。

世界盃真的是股市“毒藥”?

據Wind數據顯示,1994年-2014年六屆世界盃期間,滬指四次下跌,深指有五次下跌,創業板(2009年開通)兩次均下跌。

從漲跌次數來看:滬指在1994年、1998年、2010年和2014年世界盃期間出現下挫,2002年和2006年世界盃期間上漲。深指僅2002年上漲,其餘均下跌。滬、深指數跌幅最大均出現在1994年世界盃期間,分別下跌30.15%、29.64%。

申萬宏源西安科技路營業部投資總監屈放表示,股市中存在奧運會、世界盃等所謂大賽“魔咒”的利空說法,多被認為是比賽期間投資者的關注度被分散,交易活躍度下降,股指隨之下挫,反過來或多或少也對心理預期產生影響。

當然,世界盃“魔咒”也有失效的時候。2002年世界盃期間,滬深指數雙雙大漲超過10%。

也有觀點認為,本屆世界盃比賽多在零點之前,減輕了熬夜觀戰的投資者對於次日股市交易的干擾;同時海外資金的加速佈局、機構投資者比例提升、央行連續實施定向降準和擴大MLF擔保品範圍,也使得A股市場的“抵抗力”得到增強。

另據安信證券統計,最近兩屆世界盃結束後一個月,A股各股指均實現上漲。

不少主辦國也難逃“魔咒”影響

不光是A股,港股、美股和歐洲股市等在世界盃期間的表現也是跌多漲少。據安信證券統計,從歷屆世界盃當月全球主要股指的漲跌次數看,下跌概率為62%。從美國道指、標普500、法國CAC40、英國富時100、德國DAX、巴西聖保羅IBOVESPA指數、韓國綜指等近六屆世界盃表現看,美股和日股的“抗咒”能力相對較強,容易被“魔咒”困擾的主要是英國和德國股市。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美國、法國、韓日、德國、巴西分別是1994年、1998年、2002年、2006年和2014年世界盃主辦國,但不少主辦國股市並未迎來好運。有說法是“操盤手和投資人精力被分散”,甚至有傳“金融大鱷在世界盃舉辦期間也轉而研究足球了。”

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時,就有“好事”券商分析,當該日為本國球隊參賽時,無論比賽在工作日或者午夜進行,那麼第二日該國股市下跌概率和下跌幅度都相對明顯。另外,熱度較高的比賽當日,股市成交量明顯走低;熱度高的比賽次日,股市成交量明顯反彈。

世界盃並不是近期唯一關注點

儘管外界對“魔咒”會否靈驗各執一詞,但是世界盃前後經常會出現結構性行情。

屈放提醒,有關啤酒、休閒零食等消費題材此前已被大量炒作,再加上近期消息面還存在美聯儲加息、CDR迴歸等熱點,世界盃並非唯一的熱點主題。建議投資者近期可多關注低估值藍籌板塊,而對於前期被炒作的消費板塊則需要警惕補跌的可能。另外,可關注黃金板塊可能出現的異動。

華泰證券西安文藝路營業部理財服務總監周志偉認為,世界盃對於市場尤其是A股的影響有限,難以改變中期走勢。建議近期投資者除了可關注CDR迴歸等熱點,還可以留意年中資金面變化對於市場的影響。 華商報記者 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