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焦點|為了20萬留學金,我要不要和資助人上床

互聯網第一留學公開課——留學爆米花

焦點|為了20萬留學金,我要不要和資助人上床

命運所有的饋贈,其實都暗中標好了價碼。

焦點|為了20萬留學金,我要不要和資助人上床

知乎上有一個女孩,匿名提了一個問題。短短几百字的問題描述卻像一顆石子,投向了平靜的湖面:

我是中國華東某985高校金融專業大二女生。 大學畢業以後想去美國讀一個金融碩士,然後回國就業。 但是家庭經濟條件不夠支持我留學。 現在有一位強力商業人士說只要我能每週陪他兩個晚上,他就每個晚上給我3000元錢,如果我表現好他還願意給我更多,為了讓我安心他可以在第一個晚上先給我20萬元算半年的錢這樣。

這樣兩年半以後去美國的學費生活費機票應該都有了,同時他還願意安排我在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實習三個月在申請以前幫我的申請增光。

我現在很矛盾,因為金融碩士不可能有獎學金,換句話說沒有錢就不可能留學。而根據我的調查學長學姐們有美國名校留學經歷的無論是開始的公司還是起薪,職位都要勝過沒有美國名校留學經歷的一截子。 我該怎麼辦?

翻翻下面的回答,幾乎都覺得這個女孩實在太糊塗。有說三觀不正的;有說不能相信中年男人的;還有人給女孩算起了經濟賬。

這其中有位叫高盛仁的答友,在美國留了五年學,金融的本科加排名前30的學校的金融碩士畢業,現在在紐約一家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如果說女孩真的很困惑想要找人諮詢,那這位答友可以說是很對路子,非常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了。他就結合自身經驗,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給女孩結結實實算了一筆經濟賬。

如果說把整個事件看成一個高投入、高風險、低成功率的項目,那麼女孩即使完全按照預期,拿到了在美國讀碩士期間的全部學費(預計50萬左右的人民幣),她付出的是自己的獨立人格。

這個買賣:不划算!

這位答友現身說法:

“來美國讀金融碩士,50萬真的是起步價,有知名度,能被業界認可,普通人有希望申請得到的學校(非常春藤或哥大這樣喜歡招收中國人的常春藤),基本都在紐約,這就意味著,你每年要承擔7-9萬美元左右的學費(無獎學金的情況下,我當年讀書時候的價格),每個月1500美元左右的房租(合租,新澤西,或者曼哈頓舊房子),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花費,到了美國之後你會發現,50萬,真的只夠勉強支撐一年。”

1

可能有人會說,拿到50萬之後,即便算是勉強支撐,女孩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啊。

我們試想,在那個環境之下,你身邊的同學裡不乏有錢人家的孩子,幾十萬的學費對他們來說真的不值一提。如果說豪車和曼哈頓高級公寓這樣的配置不算極其平常,但有很多同學來到美國留學就讀金融專業,他們的父輩早早就為他們打下了良好的生存基礎。頂級金融單位的實習、甚至最好的工作機會早就寫進了他們未來的履歷。

這位985女孩在歷經了精打細算、辛苦的留學,要決定開始事業追求之際,她身邊的那些人早已在人生和事業上開掛,一騎絕塵。

一個嘗試過走捷徑的人,真的能夠承受這麼巨大的心理落差嗎?誰又能夠保證她不會再次選擇“出賣獨立人格”的手段來達成目的?

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道路的權利。只是在最需要奮鬥的時期一直想著用這種手段搭最快的車,很容易就會滑向“失無所失”的境地。

焦點|為了20萬留學金,我要不要和資助人上床

接著來算賬,美國金融碩士的含金量有那麼高,值得女孩這樣的投入嗎?答案真的未必。

在中國,一個優秀的學生最典型的發展路線是:本科 - 碩士 - 就業。還有的選擇唸到博士,高學歷似乎就意味著將來在就業市場上有著更為廣闊的選擇餘地。

在傳統的觀念裡,書最好就是趁著一口氣全部讀下來,接下來就可以安心地發展事業了。加上大量的海歸,用人單位的招聘門檻也就一再提高,很多工作明明沒有不需要有那麼高的學歷要求,但現在的起招標準也變成了非碩士不用……

而在美國,這樣的中國式傳統思想就顯得有點不入流了。就拿商科情況來說,在美國,最典型的商科發展路線是:本科畢業,工作2-5年,讀一個MBA,之後轉行或者升遷。所以可以發現美國幾乎所有的商學院都有MBA項目,但是開設有金融碩士項目(Master in Finance)的牛校商學院卻為數不多,就是因為很少有美國人本科畢業就接著讀碩士。

由此,這個985女孩能夠申請到的,很可能是一所因為科學、理工、醫學等其他學科強大,而綜合排名靠前的,聽起來十分光鮮亮麗的,但是其實在金融業界並沒什麼認知度的學校。

更為傷感的是,美國的投行或者說最好的業內工作機會往往都只從專業角度認可的那幾所特定的院校靶向招人。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赤裸的現實難題:本科一畢業就來美國讀金融碩士的,在就業求職的時候被夾在中間,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2

說到這裡,可能又有人會問,如果我願意“自降身價”,那招收本科生的公司是不是也會因為更青睞我的金融碩士文憑而優先招收我呢?

有資深的業內人士就表明“Overqualify”真的未必就是一件好事,至少在美國是這樣的。原因有二:

第一,很多公司的入職工資是有標準的,如果你是碩士學歷,付你的工資就要比本科生多。如果這個職位不需要碩士學位就可以幹,公司何必多花那個錢?

第二,錢還是小事,更多公司怕讓碩士畢業生做本科的工作,你會很快覺得沒有挑戰,覺得大材小用,就想換工作。對於公司而言,如何能夠減少這種這種無謂的流動呢?只能從最開始就招收跟每個職位相匹配的學歷人員。

我們再深入一些來看,金融碩士(MSF/MFin)和金融工程碩士(MFE/MMF/MQF/MCF),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後者裡的很多並不在商學院,可能在數學學院、或者統計學院,它們對數學和編程等技能有一定要求;而前者相對不要求有強大的數理背景,金融碩士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全面的金融理念,教會學生針對資本市場運作以及企業財務進行研究和分析。

這些因素就決定了MSF課程更適合在金融、財務領域有一定經驗的人來繼續深造。換句話說,如果你本科畢業就去美國讀金融碩士,那麼在實用性上其實是比較弱的。

當在技能層面要求降低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用人單位極其看重你的“出身和血統”。

這裡指的可不單單是畢業院校的頭銜閃亮那麼簡單。用那位資深答友的話說:

“如果您沒能夠直接進入藤校,或者NYU Stern這樣的target school, 那麼除非你個人特別優秀,否則找工作的路真的會非常非常崎嶇。不要說front office的工作,如果你在非target school畢業,手上沒有一兩個金光閃閃的實習,或者有左右逢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機靈, 那麼,一份Compliance, Reporting,或者Operation這種脫離了市場的後臺工作,也許都要幾經周折才能拿到。”

這樣的描述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十分寫實了。

3

說到這裡,可能還有人會問,那如果我從金融本科去讀金融工程碩士是不是前途會光明許多?

應該說金融工程碩士因為技術要求更高一些,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所以在職業競爭力上的確是更有優勢。但是如果你從來沒有任何數理背景或者編程經驗,真的申請進入了這樣的專業就讀,恐怕要花費很多很多心力去應對課程和作業。

在外語授課環境裡,用短短的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時間就要精通編程語言、建立模型計算難度還是很大的,而且效果未必好。畢竟它講求實際操作,在職場上是需要真刀真槍運用的,所以一定要三思而行。

一個年輕漂亮的985學校畢業的女孩,在大二期間就開始為自己的將來謀劃,相信她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是有所思考的。只要她在大學期間繼續踏實地為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和努力,應該說畢業後還是有很大可能進入國內優秀的金融單位工作。有不少年輕人就是通過本科後先工作,自己賺錢奮鬥,在幾年後完成了自己留學繼續金融領域深造的理想。可能不那麼寬裕,但至少有尊嚴,也更知道自己想要從留學經歷裡得到些什麼。

焦點|為了20萬留學金,我要不要和資助人上床

正如很多人感慨的那樣,命運所有的饋贈,其實都暗中標好了價碼。用身體和尊嚴去換回來的50萬,真的只是一張小小的門票。如果連入場券都拿得那麼難,女孩,這場遊戲,你真的玩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