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焦点|为了20万留学金,我要不要和资助人上床

互联网第一留学公开课——留学爆米花

焦点|为了20万留学金,我要不要和资助人上床

命运所有的馈赠,其实都暗中标好了价码。

焦点|为了20万留学金,我要不要和资助人上床

知乎上有一个女孩,匿名提了一个问题。短短几百字的问题描述却像一颗石子,投向了平静的湖面:

我是中国华东某985高校金融专业大二女生。 大学毕业以后想去美国读一个金融硕士,然后回国就业。 但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够支持我留学。 现在有一位强力商业人士说只要我能每周陪他两个晚上,他就每个晚上给我3000元钱,如果我表现好他还愿意给我更多,为了让我安心他可以在第一个晚上先给我20万元算半年的钱这样。

这样两年半以后去美国的学费生活费机票应该都有了,同时他还愿意安排我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实习三个月在申请以前帮我的申请增光。

我现在很矛盾,因为金融硕士不可能有奖学金,换句话说没有钱就不可能留学。而根据我的调查学长学姐们有美国名校留学经历的无论是开始的公司还是起薪,职位都要胜过没有美国名校留学经历的一截子。 我该怎么办?

翻翻下面的回答,几乎都觉得这个女孩实在太糊涂。有说三观不正的;有说不能相信中年男人的;还有人给女孩算起了经济账。

这其中有位叫高盛仁的答友,在美国留了五年学,金融的本科加排名前30的学校的金融硕士毕业,现在在纽约一家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如果说女孩真的很困惑想要找人咨询,那这位答友可以说是很对路子,非常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了。他就结合自身经验,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给女孩结结实实算了一笔经济账。

如果说把整个事件看成一个高投入、高风险、低成功率的项目,那么女孩即使完全按照预期,拿到了在美国读硕士期间的全部学费(预计50万左右的人民币),她付出的是自己的独立人格。

这个买卖:不划算!

这位答友现身说法:

“来美国读金融硕士,50万真的是起步价,有知名度,能被业界认可,普通人有希望申请得到的学校(非常春藤或哥大这样喜欢招收中国人的常春藤),基本都在纽约,这就意味着,你每年要承担7-9万美元左右的学费(无奖学金的情况下,我当年读书时候的价格),每个月1500美元左右的房租(合租,新泽西,或者曼哈顿旧房子),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花费,到了美国之后你会发现,50万,真的只够勉强支撑一年。”

1

可能有人会说,拿到50万之后,即便算是勉强支撑,女孩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啊。

我们试想,在那个环境之下,你身边的同学里不乏有钱人家的孩子,几十万的学费对他们来说真的不值一提。如果说豪车和曼哈顿高级公寓这样的配置不算极其平常,但有很多同学来到美国留学就读金融专业,他们的父辈早早就为他们打下了良好的生存基础。顶级金融单位的实习、甚至最好的工作机会早就写进了他们未来的履历。

这位985女孩在历经了精打细算、辛苦的留学,要决定开始事业追求之际,她身边的那些人早已在人生和事业上开挂,一骑绝尘。

一个尝试过走捷径的人,真的能够承受这么巨大的心理落差吗?谁又能够保证她不会再次选择“出卖独立人格”的手段来达成目的?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只是在最需要奋斗的时期一直想着用这种手段搭最快的车,很容易就会滑向“失无所失”的境地。

焦点|为了20万留学金,我要不要和资助人上床

接着来算账,美国金融硕士的含金量有那么高,值得女孩这样的投入吗?答案真的未必。

在中国,一个优秀的学生最典型的发展路线是:本科 - 硕士 - 就业。还有的选择念到博士,高学历似乎就意味着将来在就业市场上有着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

在传统的观念里,书最好就是趁着一口气全部读下来,接下来就可以安心地发展事业了。加上大量的海归,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也就一再提高,很多工作明明没有不需要有那么高的学历要求,但现在的起招标准也变成了非硕士不用……

而在美国,这样的中国式传统思想就显得有点不入流了。就拿商科情况来说,在美国,最典型的商科发展路线是:本科毕业,工作2-5年,读一个MBA,之后转行或者升迁。所以可以发现美国几乎所有的商学院都有MBA项目,但是开设有金融硕士项目(Master in Finance)的牛校商学院却为数不多,就是因为很少有美国人本科毕业就接着读硕士。

由此,这个985女孩能够申请到的,很可能是一所因为科学、理工、医学等其他学科强大,而综合排名靠前的,听起来十分光鲜亮丽的,但是其实在金融业界并没什么认知度的学校。

更为伤感的是,美国的投行或者说最好的业内工作机会往往都只从专业角度认可的那几所特定的院校靶向招人。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赤裸的现实难题:本科一毕业就来美国读金融硕士的,在就业求职的时候被夹在中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2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会问,如果我愿意“自降身价”,那招收本科生的公司是不是也会因为更青睐我的金融硕士文凭而优先招收我呢?

有资深的业内人士就表明“Overqualify”真的未必就是一件好事,至少在美国是这样的。原因有二:

第一,很多公司的入职工资是有标准的,如果你是硕士学历,付你的工资就要比本科生多。如果这个职位不需要硕士学位就可以干,公司何必多花那个钱?

第二,钱还是小事,更多公司怕让硕士毕业生做本科的工作,你会很快觉得没有挑战,觉得大材小用,就想换工作。对于公司而言,如何能够减少这种这种无谓的流动呢?只能从最开始就招收跟每个职位相匹配的学历人员。

我们再深入一些来看,金融硕士(MSF/MFin)和金融工程硕士(MFE/MMF/MQF/MCF),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后者里的很多并不在商学院,可能在数学学院、或者统计学院,它们对数学和编程等技能有一定要求;而前者相对不要求有强大的数理背景,金融硕士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金融理念,教会学生针对资本市场运作以及企业财务进行研究和分析。

这些因素就决定了MSF课程更适合在金融、财务领域有一定经验的人来继续深造。换句话说,如果你本科毕业就去美国读金融硕士,那么在实用性上其实是比较弱的。

当在技能层面要求降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用人单位极其看重你的“出身和血统”。

这里指的可不单单是毕业院校的头衔闪亮那么简单。用那位资深答友的话说:

“如果您没能够直接进入藤校,或者NYU Stern这样的target school, 那么除非你个人特别优秀,否则找工作的路真的会非常非常崎岖。不要说front office的工作,如果你在非target school毕业,手上没有一两个金光闪闪的实习,或者有左右逢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机灵, 那么,一份Compliance, Reporting,或者Operation这种脱离了市场的后台工作,也许都要几经周折才能拿到。”

这样的描述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十分写实了。

3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人会问,那如果我从金融本科去读金融工程硕士是不是前途会光明许多?

应该说金融工程硕士因为技术要求更高一些,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所以在职业竞争力上的确是更有优势。但是如果你从来没有任何数理背景或者编程经验,真的申请进入了这样的专业就读,恐怕要花费很多很多心力去应对课程和作业。

在外语授课环境里,用短短的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时间就要精通编程语言、建立模型计算难度还是很大的,而且效果未必好。毕竟它讲求实际操作,在职场上是需要真刀真枪运用的,所以一定要三思而行。

一个年轻漂亮的985学校毕业的女孩,在大二期间就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谋划,相信她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是有所思考的。只要她在大学期间继续踏实地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努力,应该说毕业后还是有很大可能进入国内优秀的金融单位工作。有不少年轻人就是通过本科后先工作,自己赚钱奋斗,在几年后完成了自己留学继续金融领域深造的理想。可能不那么宽裕,但至少有尊严,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从留学经历里得到些什么。

焦点|为了20万留学金,我要不要和资助人上床

正如很多人感慨的那样,命运所有的馈赠,其实都暗中标好了价码。用身体和尊严去换回来的50万,真的只是一张小小的门票。如果连入场券都拿得那么难,女孩,这场游戏,你真的玩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