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寧德時代發跡的兩個合作者:一家日本公司與吉利的15億開荒單

TDK給了寧德時代初期發展的資金支持,吉利貢獻給寧德時代在寶馬之前的動力電池訂單,如今市值逼近800億的寧德時代上市,外界對於這家剛剛成功的企業也許該瞭解的更多一些。

寧德時代發跡的兩個合作者:一家日本公司與吉利的15億開荒單

寧德時代

6月11日,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截至收盤這家動力電池的獨角獸企業每股報價36.2元,上漲43.99%,總市值逼近800億,成為年內主板上市企業中的翹楚。

從早期發佈會招股說明,到不久前成功過會,再到如今成功登陸主板,輿論在感嘆寧德時代驚人上市速度的同時,也對寧德時代的一路走來充滿了好奇。趕上政策的風口、拿下寶馬的大單,這些外界曾經茶餘飯後的“談資”已經無法滿足輿論對於寧德時代在先期階段發展細節的好奇。那麼,誰是寧德時代的貴人,寧德時代和一家日本公司TDK有什麼聯繫?

寧德時代發跡的兩個合作者:一家日本公司與吉利的15億開荒單

寧德時代

瞭解寧德時代早期的成長曆程的人都很清楚,這家“龐然大物”的長成一直有來自政治與資本的“厚愛”,直觀的講,政治的支持方必然是政府,而資本方則正是與寧德時代有著一衣帶水日本公司“TDK”。有傳言稱,如今TDK依舊作為寧德時代的實際控制人,那麼TDK是誰?

2018年3月,在東京的一場動力電池的行業峰會上,多了一位中方的演講者,會上他慷慨激昂的講到:“中國的純電動汽車電池,通過技術創新已經能夠具備與內燃機相同的競爭力”。而這位引起日本動力電池行業一陣騷亂的人正是寧德時代研究院總監——梁成都,而他日本之行的邀約者正是“日本TDK株式會社”。

這家全球知名的電子工業集團,近年來主營3C產品的電子元件,雖然沒有主營動力電池業務,但卻作為整個上游產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年初,在寧德時代公開招股時,國家發改委就曾明確提問了TDK與寧德時代的關聯性,此舉不單單是對於上市公司外資股比盤查的例行公事,更間接證實了TDK與寧德時代一衣帶水的發展關係。

提及寧德時代與TDK,時間還要追述到4年前。2014年4月,曾毓群創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的大股東正是TDK。此前,寧德時代市場總監楊琪在一次公開媒體活動上,對外透露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寧德時代15%的股份,這部分股份在後期遭到清算,但對於具體清算方式,楊琪選擇了沉默。

據瞭解,這部分股份的清算來自於2015年10月,ATL將所持寧德時代15%的股權轉讓給了寧波聯創,股權轉讓完成後,新能源科技就已經不再直接或間接持有寧德時代的股權。

直到2016年,寧德時代與這家有著TDK資本的公司仍共用一個辦公樓,同用一個廠區。不過此時,兩家公司的紐帶就只剩下有著共同創始人背景的曾毓群了。

此前,就在寧德時代的公開募股報告中還透露了,TDK目前仍直接或間接持有寧德時代隔膜供應商上海月泉的內部分股。而寧德時代目前還在向TDK銷售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系統、鋰電池材料以及提供諮詢等服務。

當國家發審委對該情況對寧德時代做直接問詢寧德時代回應公司實際控制人與ATL、TDK之間的關聯關係時,寧德時代直截了當的否認了TDK是實際控制者,並表示目前已經不存在股權代持等利益相關問題。

而據內部人士透露,寧德時代的早期發展階段,一直得到TDK來自技術與資本的大力支持,並通過TDK的自有渠道消化了大量的寧德時代早期生產的動力電池,以保證寧德時代早期資金流轉的穩定,並直接幫助寧德時代度過了初創時期的困境。

此外與外界瘋傳的信息有所偏差的是,輿論普遍認定寶馬讓寧德市賺了第一桶金,成為寧德時代成功打開傳統汽車企業供應體系的開端,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據汽車預言家瞭解,在與寶馬集團合作前,寧德時代就已經與吉利汽車簽署了有關動力電池的相關合作。2014年,在前一年全年銷售額僅有5億元的背景下,正是與吉利敲定了一筆15億元的合作,才讓寧德時代2015年業績成倍增長,也換來了先期的發展機會。

有了TDK的資金、吉利的先遣訂單,寧德時代早期的一路走來的路程就顯得愈發清晰。其實不單單有外資企業的力挺,來自國內資本以及國有資本的力挺,也為寧德時代起到了很大幫助。此前,我國汽車工業資深專家陳光祖在評價寧德時代的發展前景中,曾明確提到過:“鑑於早期我國新能源汽車不得為外國資本獨資,而寧德時代在一開始成立時就已經有國有資本的進入。

據瞭解,2016年1月15日第二次增資時,國資招銀叄號、廣發信德等以定增方式持股寧德時代。截至2016年9月,第三次增資完成,招銀叄號以2405.24萬股持股寧德時代4.38%,成為排名第五的大股東。直接或間接持股寧德時代的還有招銀動力、明睿7號、國投創新等企業。

資金狀況與上、下游體系的穩定讓寧德時代發展四平八穩,而最終的推理正是業內所知曉的“行業政策”推力。2016年3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則(修訂版)》的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與《汽車動力蓄電池規範條件》捆定後,強制要求了多數進入推薦目錄的車型,須同時配套符合前述文件要求的動力電池方能獲得相應補貼。無形中就把外資電池企業排除在外,助推了國內企業的發展,致使得寧德時代的春天就此開始。

根據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寧德時代營業收入為199.97億元,同比增長34.40%,動力電池系統銷售11.84GWh,在全球同行中排名第一。而2015~2017年,寧德時代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9.31億、30.22億、39.72億元,2016年、2017年同比漲幅分別為224.60%、31.44%,連續保持較高增質量的速度。

眼下寧德時代的順利上市,創始人曾毓群的獨具慧眼與自身能力早已毋庸置疑,但不可忽視的“政府助推”因素的確為寧德時代的第二階段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如行業專家宋清輝說,政府超過10億的3年補貼,可能幫助這些企業理順了他們在上市過程中大量內外部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