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皋蘭縣什川鎮設施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見聞

萬畝梨園聚寶盆

日前,記者走進皋蘭縣什川鎮看到,黃河兩岸梨花盛開 ,正 是 “喜看什川香雪雲,梨園恰似聚寶盆”。設施高效農業已成為什川鎮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黨的富民政策給素有古梨園之稱的什川人民帶來了新變化。

“近年來,什川農業逐步實現了以林果業為主,向瓜、果、菜和旅遊觀光為主的產業結構轉變。河西設施農業基地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自行調整種植品種,形成了‘上瓜下菜’為主的種植模式,部分農戶每年種植6茬葉類菜,經濟效益顯著,戶均收入6萬元以上,河西片區農業生產收入佔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皋蘭縣什川鎮黨委書記顏維祥如是說。

隨著什川旅遊業的發展,一些科技致富帶頭人著眼實際,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創新農業發展方式,增強了農業發展的活力。綠旺科技服務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50畝,新建“雙杆四膜”高架大棚70座,著力發展特色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休閒農業,爭當什川休閒旅遊觀光農業的“排頭兵”。以“家庭菜園”為依託發展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採用“生物滅蟲”方式真正實現了農產品無公害的目標,吸引來什川觀光的遊客參與採摘,體驗農趣,為什川農業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不斷優化的產業結構,使得什川農業正逐步走向規模化、設施化、專業化、高效化、生態化、品牌化,都市休閒觀光農業日漸成為來什川旅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近年來,皋蘭縣什川鎮按照“服務城市、發展農村、富裕農民”的原則和“抓龍頭、育產業、帶基地、創組織、建隊伍、拓市場、增效益”的要求,以及“一河兩翼”產業佈局,河東大力發展優質林果,河西發展設施農業。目前,全鎮設施農業面積達10985畝,其中高架大棚10335畝,日光溫室650畝,經濟推廣“雙杆四膜”種植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形成了以種植高原夏菜、富硒白蘭瓜為主的設施瓜菜產業鏈。設施農業基地規模逐年擴大,已成為蘭州近郊重要的瓜菜產區和什川鎮萬畝設施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區重要的組成部分。

皋蘭百璐通瓜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永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2013年通過社員大會集體商議,決定在什川鎮長坡村建設農產品生產、儲藏、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基地。目前已建成700噸冷庫1座,500平方米現代化無塵車間1座及50平方米“鄉村”實驗室,150平方米辦公室5間,100平方米包裝車間,80平方米農資庫房。通過儲藏基地項目投產後已解決30多農戶就業,帶動什川特色水果種植戶800多戶。”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蘭州軟兒梨的市場認知度不斷提高,合作社與順風快遞簽定合作協議,使產品一天內可到達全國省會城市,銷售渠道更加暢通,果品銷售點覆蓋全國各大城市。 2016年合作社銷售軟兒梨36萬斤,同時,利用銷售平臺銷售白鳳桃、西瓜、甜瓜、葡萄等地方特色產品12萬斤。2017年銷售軟兒梨60萬斤,白鳳桃、西甜瓜、葡萄等其它特色產品23萬斤。果品經濟效益的增加,極大調動了社員的種植積極性。

皋蘭綠旺科技服務專業合作社社長魏公軍告訴記者:“綠旺科技服務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8月,已發展會員156戶,參與合作社經營耕地530畝,已流轉耕地150畝,2016年投資新建新型鋼骨架大棚70座,用於設施農業試驗示範與展示以及城市居民鄉村旅遊農事體驗活動。”從2016年起,該專業合作社註冊成立了“蘭州邁綠達農產品有限公司”,開啟了農產品“電商配送”銷售模式。

魏周信是什川鎮的農業技術員,他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家有3畝地,原來每畝收入2萬元,自從掌握了茄子種植技術後,每畝菜地收入4萬元。說著,他興致勃勃地說出菜農的順口溜:“想要蓋房子,就要種茄子。”下泥灣村全村700多戶農戶,以茄子為主要產業。

皋蘭縣什川鎮黨委書記顏維祥對記者說:“我們堅持走‘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生態化、高效化’發展之路。‘農超對接’‘電商配送’‘農事體驗’‘農業觀光’‘示範基地’等無不體現出現代農業發展的理念。”(記者 馮建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