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珠鄉的“月亮”九州“圓”

珠鄉的“月亮”九州“圓”

2017年,合浦大月餅以獨特的區域性及良好的聲譽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稱號。

據瞭解,合浦大月餅年產量2萬噸,佔廣西市場的80%,佔全國上市大月餅銷售量的40%(以廣式月餅計算)以上,成為整個大月餅行業的先行者和領航者之一。目前為止,合浦有公館黃記、黃記玥亮、張記等14家龍頭企業,獲證企業100多家,具有傳統特色的加工作坊二三十家。

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一千多年前,合浦人就有做月餅的習慣,蘇東坡曾稱“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而在清末民國初期,合浦大月餅在月餅行業中逐漸興起,公元1833年修訂的《廉州府志》中記載“八月望夜賞月亦食大月餅”,這是關於“合浦大月餅”的早期記載。

合浦廉州鎮的馮老先生告訴記者,“大月餅”的方言是“大餅”,小時候家裡並不是很富裕,經常盼著中秋節到來,那時家裡無論怎麼樣都會做一份五仁叉燒的大月餅,老一輩在出海時也會帶上大月餅解決日常的食物需要,同時大月餅也有“大團圓”的寓意。

品質“內外”兼修

合浦大月餅表面棕黃泛紅油潤、色澤均勻,品名花紋精美有序、清晰明瞭、顏色深淺有度、富有層次感,圓邊呈淺乳黃色,底部棕黃不焦,餅皮中水果的芳香與餡料中伍仁的烤香、叉燒的肉香相互交錯,香氣十分濃郁;這得益於合浦大月餅個頭大,餡料足,果仁、叉燒等量多而集中,香氣能更加的集聚和保留,大大的增加消費者的食慾。同時口感鬆軟、香甜易嚼、營養豐富、搭配合理,受到食客的稱讚。

手藝薪火相傳

合浦縣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做月餅的習俗,清朝後期逐漸開始流行大月餅的製作,當地人已經逐漸把對合浦大月餅高品質的追求與節慶文化相結合,在當地形成了非常濃厚的月餅製作良性的競爭氛圍,這促使合浦人不斷改革創新。同時注重人才的培養,月餅生產製作的每一個環節均需要大量熟練而又懂靈活掌控火候的月餅製作工人。其中更有部分的月餅生產製作關鍵工藝點火候的掌控更是通過父子之間口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