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藏外佛經:三 寶 經

藏外佛經:三 寶 經

中國傳統村落-呂家村

一 緣起

依註解說,佛陀說此經,是在毗舍離城說的。那時候,該城人民遭遇饑荒和鼠疫流行,受到無邊的痛苦,有很多的惡神都來聞食那死屍的氣味。人民在絕望中,忽然想起請佛到這受驚恐的城裡來,佛陀那時正住在王舍城,由二位離車韋的士紳,同一大群百姓,馬上到王舍城去。

佛陀接受了他們的請求,就由諸比丘眾圍繞,開始向毗舍城出發,當佛陀剛渡過恆河踏上婆仗的國土的時候,那裡就來了一大陣的雷雨,雨下在城郊,將全城都洗滌得乾乾淨淨。

毗舍城離恆河邊大約有十里路的光景,在下半天佛陀對阿難陀宣說了三寶經,並且告訴大家在這城牆三面唸誦此經。

阿難陀在夜裡三時內,依教奉行了,並且把佛陀自己缽中的水向四處灑放,城中一切惡神都離去了。

後來佛陀在公共講堂內,對集合的民眾宣說此經,後來七天之內繼續又唸誦了此經,佛陀才離開毗舍離城,這就是佛陀宣說三寶經的因緣。

二 三寶經正文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祗,唯願諸神祗,一切得安樂,願汝等諦聽,此處所念誦。

故諸神祗眾,應當善諦聽,人民日與夜,獻送諸供養,應慈愛彼等,精進施佑護。

於此世他世,無論何種寶,或於諸天上,難與如來等,實爾佛身中,具足如此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釋迦牟尼尊,已證得離貪,無執愛無滅,以有三摩地,別無有他法,可與此比倫,實爾達摩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佛陀所讚歎,此清淨禪定,謂此定無間,可得殊勝果,實爾達摩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彼八補伽羅,正直人所贊,是所應供養,施彼得大果,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喬達摩教中,遠離貪慾者,生起堅固意,證得所應證,悟入不滅境,享受涅槃樂,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如城門大柱,堅牢埋地下,不為四風動,諸見聖諦人,我說亦如是,彼是最善人,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瞭解聖諦人,證深般若者(佛陀),最善所教授,人若解聖諦,雖行人放逸,不受第八生,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具足正見者,遠離三種法,謂身見懷疑,及信戒禁取,解脫四惡趣,不作六逆罪,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由諸身口意,彼所作諸業,皆無有覆藏,所謂見道者,作此(罪)不可能,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猶如初夏時,叢林花枝盛,佛陀所宣說,指引涅槃路,為諸無上樂,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佈施最善者,出生最善者,宜說最善法,於諸佛陀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過去者已滅,新者尚未生,心厭離未來,智者斷種子,息滅貪慾心,猶如此燈滅,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祗,我等應敬禮,圓滿達摩尊,人天所供養,唯願得安樂。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祗,我等應敬禮,圓滿僧伽尊,唯願得安樂。

(譯者法舫法師{1904-1951年},俗家姓王,河北省井陘縣臺頭村人,他是“太虛大師座下第一弟子”,他精通梵文、巴利文、英文、日文、藏文、中文6種語言,三度主編《海潮音》雜誌,兩度出國傳教,任首次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中國籍常務理事。見《藏外佛經》第三冊,《法舫文集·第一卷》。編輯程淑萍,井陘縣統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