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為了百姓安居樂業,他成為最早效忠清王朝的漢人

1678年6月4日,一隊清兵行走在廣西的山間,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奉康熙皇帝的命令征討三藩之亂。當時三藩之亂正熾,他們這次征討可謂兇險之至。然而帶隊的將領卻一身正氣,毫無懼色。此人便是生前被百姓立有生祠,有愛民知府之稱的傅弘烈。

為了百姓安居樂業,他成為最早效忠清王朝的漢人

康熙皇帝

百姓自願為他建生祠

傅弘烈是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人,他的父親是明朝官員,因此他很小的時候,耳濡目染,練達世務,敏於政事。清軍平定兩廣之後,廣招天下人才。傅弘烈不做前朝遺民,積極出來任事,被選為慶陽知府。

慶陽府位於甘肅省最東部,明末清初,迭經戰亂,十室九空。而當時的清廷卻不體諒民間疾苦,稅收一點也沒有減少。時至康熙三年,慶陽府人口數量仍很稀少,經濟凋弊,尤其是寧州、安化、合水三州縣,老百姓無衣無食,啼飢號寒,賣兒鬻女,更是常事。

傅弘烈初到任時,每每外出巡視,饑民攔路行乞,悲苦呻吟之聲,不絕於耳。他命令所屬官員以多餘衣食賑濟饑民,讓流亡在外的人回家,給以妥善安置。

他以身作則,拿出自己的積蓄來為百姓代交欠徵賦稅,並勸募當地的殷實人家,拿出財物來救濟眾人。然而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這些舉措不足以解決當時慶陽府遇到的困境。而當時朝廷有明文規定,地方知府不得跨過巡撫奏報,這也讓傅弘烈很是為難。

傅弘烈看到嗷嗷待哺的饑民越來越多,他心中難平,冒死起草《請免慶屬錢糧第一疏》,向康熙皇帝陳述慶陽民情,請求減免錢糧。他在奏疏中說:“寧州土地貧瘠,多年發生自然災害,老百姓耕作無望,四處流亡。雖然蕎麥種植還有一定收穫,但卻無法變賣,即使勉強以低價銷售,也遠遠無法交清賦稅。在這種困苦情況下,不要說一般老百姓,就是貢生、生員之中,竟然也有人賣兒鬻女。寧州人民所遭受的痛苦,簡直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傅弘烈不但在奏疏中向皇帝據實描述了寧州老百姓的生活慘狀,還把合水、安化三州縣人民無以聊生的狀況一併彙報。傅弘烈為民請命,其氣概震動整個朝廷。康熙皇帝看了奏本很是感動,降旨赦免了慶陽府所屬州縣以前之賦稅。

為了百姓安居樂業,他成為最早效忠清王朝的漢人

康熙平定三藩之亂

後來,傅弘烈又先後四次越例上疏,反映賦役繁重,黎民困苦的實情,建議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以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康熙帝體會到了他為國為民的忠心,對他進行嘉獎,批准減去慶陽府額定賦稅銀16000多兩。

傅弘烈在慶陽任上多年,深得當地官民愛戴。百姓為了感激這位愛民如子的知府,為他建立生祠,並塑像拜祀。

平三藩之亂

傅弘烈在慶陽為官數年,政績卓著。朝廷看中他的才幹將他調到廣西任巡撫。

他繼續發揚親民的作風,採用剿撫並用的方式,解決了困擾廣西多年的土匪問題。此外他處理當地民族矛盾也很有一套,各族人民在他的協調下,和睦相處,安居樂業。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他積極經營廣西時,發現吳三桂等人招兵買馬,欲行不軌之事。傅弘烈深知兵禍的危害,因此密奏朝廷。然而朝廷不明白當時的情勢,反以“誣告不實”之罪,將傅弘烈革職論斬。好在不久之後,遇到大赦,傅弘烈撿了一條命,前往廣西梧州充軍。

不久之後,吳三桂等人果然起兵造反,廣西將軍孫延齡、提督馬雄等紛紛起兵響應。傅弘烈也算是地方名流,還被朝廷革職,因此成為吳三桂的招攬對象。

傅弘烈表面上歸順吳三桂,暗地裡召集廣西當地的土司,並潛入了當時的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招募死士五千人,起兵平叛。這可惹火了吳三桂,他命人將傅弘烈一家百餘口人,盡數殺害。

朝廷感念傅弘烈的忠誠,重新啟用他為廣西巡撫,並允許他可以招兵買馬,便宜行事。傅弘烈率領的軍隊,成為當時平叛的主要力量。

為了百姓安居樂業,他成為最早效忠清王朝的漢人

清朝的八旗軍南征北戰

但是當時吳三桂的氣焰熊熏天,傅弘烈有意說服廣西叛將馬承廕歸順朝廷。馬承廕雖表面上答應,暗地裡卻勾結吳三桂,將傅弘烈擒拿,送到貴陽吳三桂孫子吳世璠處。

吳世璠仍想勸降傅弘烈,然而他大義凜然,斥責道:“你祖上未造反時,我就料定他必是叛逆,現在你還敢勸降,這不是侮辱我的耳朵嗎!”

吳世璠還想說什麼,但被他罵得狗血噴頭。

最終,傅弘烈被殘忍殺害,暴屍野外。直至清軍收復廣西后,才為其收屍。後任廣西巡撫念其一片忠心,建雙忠祠於桂林,以示崇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