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離異中不帶孩子的那一方,如何避免和孩子成為陌生人?

用戶82844171898


即便離了婚,孩子的撫養權歸了另一方,但自己依然是孩子的爸爸或是媽媽。

非常理解題主的擔心,因為不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就會擔心自己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位,甚至和孩子成為陌生人。

但其實和孩子的情感連接,關鍵並不在於天天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當你們在一起的時候,這種情感連接的質量。

當然,這裡也有一個前提,就是雖然離婚了,但是你們也能好聚好散。雖然不再是夫妻了,但仍然是孩子的爸爸和媽媽。對於孩子的成長,你們負有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所以,如果離異的夫妻雙方都能夠以理性的態度來看待這件事,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也會更注意為對方創造一些與孩子相處的條件。

讓孩子知道,雖然爸爸媽媽離婚了,但這並不是孩子造成的,父母的愛依然不會因此而發生改變。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壹父母


因為媽寶男,因為老太婆對我不滿。因為孃家不能給我帶孩子。因為他家想要一個又能照顧家庭又能工作掙錢的,而我的工作掙不到錢還要經常加班。兒子兩歲半,離婚了,他家獨子獨孫,兒子判他們家,我每月給撫養費1200元。但兒子我只能探視一天不能過夜,估計也是老太婆說過夜兒子她就不好帶了。他家是想要那1200元扶養費,才給我探視。多次溝通,多看看兒子,週末帶好,週一送幼兒園,都無法正常溝通。找爺爺奶奶,還說我不應該找他談這個事,他們只是代為照顧,應該找他兒子溝通。要是他兒子能他媽正常溝通,我他媽還找你們!找他兒子談,還說好馬不吃回頭草!無法正常人溝通!氣得血都要噴出來。


51430139


導語:近年來,隨著離婚率的不斷攀升,孩子的撫養問題也成為關注的焦點,作為離異中不帶孩子的那一方,很少能與孩子見上一面,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避免和孩子成為陌生人呢?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

1、不一定經常提供金錢和經濟方面的支持,但是在心理需要支持的時候,希望有一定的陪伴。

2、日常生活中少唸叨對方的缺點,對方再不好也是父親或者母親,何況曾經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

3、不要給孩子灌輸對方的過錯,並以此來左右孩子的思想,離異是父母的事,與孩子無關,孩子並沒有錯。

4、針對孩子年齡較大時的離異, 父母更應該尊重和理解孩子,孩子本身己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同時也有自己擔憂的地方,就不要再給孩子增加壓力了。

5、針對孩子年齡較小時的離異,父母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不要因為離異就讓孩子好像沒有父親或者母親一樣,孩子長大後會自卑的。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

1、父母要處理好關係。只有父母雙方的關係處理好了,任何一方跟孩子的關係才能處理好,離婚後,不如把前妻或前夫看作育兒的搭檔,不應該讓兩人之間的分歧影響到共同為孩子付出的決定。

2、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剛離婚那幾年對孩子來說是最艱難的時期,孩子難免會表現出一系列的消極情緒,在孩子努力適應的過程中,父母雙方都應該給孩子多一些耐心,通過感同身受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幫助孩子解決情緒上的問題。

3、增加溝通交流的機會。再深厚的感情,如果長時間缺乏溝通交流,彼此之間也會心生芥蒂。如果不能隨時和孩子見面,可以時常給孩子打電話或微信,還可以多認識孩子身邊的朋友和老師,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融入孩子的社交圈,這也有利於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4、多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喜歡一切新鮮的事物,如果能帶他去遊樂場,給他買喜歡的玩具,帶他看喜歡的電影等等,你們的關係肯定會更進一步。不過,做這些事情的前提是要和對方商量好。

5、和孩子相處儘量保持自然。父母離婚後,孩子和久未見面的一方父母單獨相處時,最好能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比如寫作業、上興趣班、做家務等等,不要把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當成隆重的聚會。

重點提示:雖然父母離異了,但孩子和自己親生父母的關係不能切斷,無論是缺少父愛還是母愛,都將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父母千萬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怨恨而耽誤了孩子的一生,希望離異家庭的孩子都能夠和父母保持親密的關係,而不是成為陌生人。

今日話題:你們認為離異不帶孩子的一方會和孩子成為陌生人嗎?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避免嗎?

大家好,我是泉媽育兒心得,專注親子關係,對親子心理、教育、溝通、閱讀等有獨到的見解,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幫助,歡迎關注、留言、點贊、轉發、收藏!


泉媽育兒心得


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許多家長最關心的是怕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帶孩子的一方怕孩子因為離異怕孩子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而造成自卑心理。不帶孩子的一方又怕因為不能每天陪著孩子而變得陌生起來。怎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度過這一難過的時期呢?

首先,很多離婚的父母都會向孩子抱怨對方的不好,甚至挑唆孩子對對方的態度。其實,這樣做不僅在為難孩子,更重要的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讓孩子以為自己的爸爸或媽媽不愛自己了而感到自卑,從而在同學朋友面前抬不起頭來,久而久之就染上來不自信的心裡。 這時,帶孩子的一方應該鼓勵孩子主動聯繫自己的爸爸或媽媽,告訴他們,你的爸爸或媽媽還說愛你的,只是搬到了另外一個地方住而已,你可以去看他,與他一起玩耍。對於自己離婚的事情要跟孩子講清楚,告訴他們這樣做其實也是對他們好,否則,成天生活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都會給大人或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所以要讓孩子懂得真 善 美的具體意義。

不帶孩子的一方,應該經常去看望孩子,如果孩子還小,可帶點兒孩子喜歡的零食,玩具。大一點兒的孩子可以與孩子聊聊天,談談心。空閒時陪他們去動物園玩耍,要讓孩子知道,雖然不在一起住,但你還是愛他們的。有些愛不一定要說出口,要讓能夠讓孩子體會的到。對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要精心,孩子需要的時你的關懷與愛護,不要感覺對不起孩子只是一味地給孩子錢花,否則將會給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

如果你有情感困惑,遇到麻煩,財運不佳,事業不順,夫,關係不合情感不佳等問題微信搜索(SAE588)專業情感諮詢指導、情商思維、經營感情、兩性解惑,解決你的困難,解惑轉運,好運不斷。不再為情所困。


用戶82844171898


離婚後不帶孩子的那一方,我想他的心情也不是好受的。每天他看到別的孩子出現他在面前的時候。我想他的心,特別是初始時期,心情一陣陣絞痛。也會一陣陣自責。不過沒辦法,誰也不想分離。可是也不能為了孩子毀了自己一輩子的青春。我覺得兩口子初始離婚的時候。不帶孩子的那一方,一定會被兒子或者女兒誤解。以至於父子父女關係一度緊張。不過這也沒辦法,這是父母兩人之間情感的問題。如果夫妻恩愛,如果相敬如賓,誰又會去離婚了。離婚只能說明家庭的矛盾日積月累,越存越大,最後導致兩人無法在一起。不在一起了,千萬不要忽略對孩子的關愛。要多關心一下孩子,每年都要在節假日的時候去看看孩子。定期的給孩子買一些禮物。隨時要和孩子呆上一陣子,千萬不要讓兩人的感情越走越遠,等到孩子長大的時候再也不會和父親母親親了。還有就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只要他打來電話的時候,你都要耐心的去聽它提出的要求,只要不過分能解決的都儘量的去滿足他,因為孩子在父母們離婚以後,他有很強的自卑心,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沒人管他了,沒人要他了,這樣孩子會很不利於成長的。



伊春美食美客


非常理解題主的心情,這是每一個成為父親或者母親的人都不想因為離婚,和孩子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畢竟血濃於水,離婚終歸是大人之間的契約,與孩子無關,如果實在無法繼續生活在一起,離婚對孩子是短暫的傷害,長遠來看,還是值得的。

1.首先,你需要了解離婚後孩子的心態是如何的。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內心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你和孩子本身建立的情感紐帶也不一樣,所以首先要評估自己和孩子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只要孩子不存在怨恨你的情緒,那麼一切都好辦。

2.其次,你需要給自己增強一下自信心。

你要相信,孩子終究會明白,真正的愛不在於一朝一夕,分開不代表你不再愛他,只是愛的方式變了。

以前你和愛人之間感情生活不好,孩子肯定也多少能感受得到那種微妙的情緒,現在分開,你覺得愧疚,每一次的再見面,你都會給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相比每天都是爭吵的環境,分開的愛,是更理智的。

3.創造更好的條件去愛孩子。

這個世界,你只要真心對一個好,無論如何是會感受得到的,所謂日久見人心。所以,為了避免成為陌生人,你更要創造條件去相處,去愛他,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陪伴,都需要你用心站在孩子需要的角度去感受,去考慮。

當然,這一切也都需要另一半的配合,只有你們配合好,孩子內心的傷痛才會在最短時間內痊癒,並且他們才會相信,雖然分開了,但你們的愛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守護在他的身邊,這就是他的福分。


超級爸爸


孩子是非常單純的,跟孩子的感情並不是說付出多少金錢就能夠讓孩子與自己親密的。對孩子最重要的是陪伴,是貼近他們的心靈,去陪伴他們成長。

家以和為貴,即使是離婚之後,也應當讓孩子與雙方都處於一種比較和諧的相處狀態。向孩子抱怨對方的不好或者是挑唆孩子對對方的態度。其實,這樣做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的。無論孩子聽信了哪一方的話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了都會讓孩子的性格成長出現缺陷。

正確的方式是雙方溝通,不要阻止不與孩子一同生活一方和孩子見面。如果孩子已經比較大了,比如說開始上幼兒園中班,他已經能夠明白很多事情了,也能夠參加一些活動。此時,不與孩子一同生活一方主動的跟孩子多聯繫,一同參加一些文娛活動,讓孩子明白即使是離婚了,爸爸媽媽對於自己的情感是沒有變的。如果孩子還很年幼,則可以以多買玩具零食陪他玩為主。

而且,離婚後萬不可為了讓孩子跟自己親近,給孩子太多的金錢。這樣只有可能會讓孩子的金錢觀扭曲,對成長有百弊而無一利。


劉輝律師




安靜147358152


在父母離異這件大事面前,不同年齡的孩子的反應是不同的,甚至男孩女孩的反應強烈程度也大有差別。所以你必須先要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才有可能去對症處理———

●2歲以內的孩子:

要求生活程序的穩定,如果過去主要照顧他的人換了,他會有種被拋棄的感覺。表現出來的是哭鬧增多、飲食習慣改變、睡眠易驚醒,離不開唯一的單親。這時需要用雙倍的愛去撫平幼小心靈的創傷。

●3歲到5歲的孩子:

要求來自父母的持續的照顧。隨著他們記憶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能力也在強化,他會把自己跟父母親情看得很重。任何一方消失改變都會令其不安、誠惶誠恐甚至已經改掉的壞習慣又重現,像吮大拇指、尿床等。這時你千萬不要用教訓的態度去管教,那樣會加重他的失落感。這時孩子最需要的是不間斷的語言交流,你千萬不能因為情緒低落、苦悶而冷落了孩子,讓他失去寶貴的語言速進期。

●6歲到8歲的孩子:

在這個年齡段,他們可能要求和父母雙方有同樣時間的接觸,保持相等的距離。失掉任何一方的愛,對他都是劣性刺激,會使他變得自卑、憂傷、孤獨,在學校不願交友、易怒、富於攻擊性、學習成績下降。你不要忘記,這可是塑造孩子人格和性格的最佳時期,你不要把大人情感的波瀾塑進孩子的心靈,把可塑性極強的孩子捏造成脾氣古怪、不合群、不友善、焦慮多疑的孤僻者。

●9歲到12歲:

這時的孩子試圖發現是誰對誰錯,對一方更親近,對另一方疏遠。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應該用善意和適當的事例,糾正孩子對任何一方的偏見。因為孩子失去任何一方,都會使他們的感情發育失去平衡,以至給他們未來感情生活罩上陰影。

●12歲到15歲:

這個年齡組的孩子已有獨立意識,有自己決定生活方式的要求。他可能會拒絕自己歸屬某一方的監護,對於固定住在一個地方或輪流交換住處的決定會有自己的意見。如果和大人的決定不一致,先不要勉強,要給他足夠的轉變時間。強扭的瓜不僅不甜,反而會使他們情緒低沉、學習成績下降,可能會促成他嘗試酒精、毒品或性行為來作為發洩。這時最需要父母雙方的耐心,任何一方都不能有惡意的挑唆。

在婚姻失敗後,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起足夠的心理承受力,緩解父母婚姻失敗對孩子造成的情感衝擊和心理壓力,這是最大程度減輕離異對孩子造成影響的關鍵。針對這個問題,離異家長可參考以下幾點:

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任何時候,離異家長都不能對孩子的問題聽之任之,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家長首先要認真瞭解家庭婚變給孩子心理造成了哪些衝擊,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孩子心理的關注,主動和孩子交流,及時瞭解孩子的心態。有時孩子可能會對父母表現出抗拒和躲避,其實那也是孩子在向父母表達他們內心的一種方式。必要時,可以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力爭將離異對孩子心理和性格的影響降到最小程度。

給孩子解釋父母離異的原因。許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對自己離異的原因諱莫如深,這樣容易使孩子猜忌父母是否已經不愛他。其實,應該用輕鬆的語氣、簡明的話語向孩子解釋爸爸媽媽離異的原因,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離異與他無關,即使爸爸媽媽不在一起生活了,他還照樣是父母最愛的寶貝。這樣的解釋對於孩子的心理,將會是莫大的緩解和安慰。

在經濟責任和親情維繫方面給孩子較為寬鬆的空間。離異家庭有一大通病,那就是常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不是,甚至擴大範圍否定一類人,比如說“男人/女人都不是好東西”等,並且在孩子的撫養費上斤斤計較。許多因家庭破裂而走向犯罪道路孩子的事實都表明,家長的這種情緒很容易導致孩子心理和性格走向極端化。所以,離異後襬正心態,在孩子的養育上繼續盡職盡責,比如經常來看望孩子,帶孩子一起玩等,是父母雙方都必須做到的。

有原則地增加對孩子的關愛。據研究表明,面對父母離異,孩子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心理創傷。在這個時期,父母的任何舉動都會被孩子放大,會被視為不再愛他的表現。既要彌補缺少父愛或母愛的缺憾,又不能抱著“補償”心理無原則地溺愛。所以,父母需要有原則地增加對孩子的關愛,多抽出點時間陪陪孩子,認真聆聽和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樹立積極樂觀的榜樣。

具體來說:

1、經常電話和書信溝通,重要的節日,比如六一節和生日,過年,都準備禮物,給予他們物質上的支持,添加給予一定精神上的寄託,表達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2、有空的話,帶帶孩子出去購物、旅行、學習,休閒和娛樂,讓他們感覺到父母的親情。

3、在任何相處的一方,都不要表露對對方的討厭和反感,不要傳遞負面情緒和負面評價,負面能量,不要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4、疏導孩子的心理,心理輔導,告誡不要自卑,抬頭做人,做好思想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接受父母離異這個事實。無法接受現實,就難以在挫折中獲得成長。當你覺得自己無法走出父母離異的陰影時,要善於尋求幫助,而直面現實是心理調節的很重要一步。

5、培養廣泛興趣,走出父母離異的陰影。父母離異,確實給孩子帶來深切的痛。但只有通過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將注意力轉移到各種興趣中,讓時間沖淡父母離異帶來的悲傷與痛苦。


阿旺學堂


我也碰到了這個問題。她婚內出軌,被我發現了,她反過來還逼我離婚,協議離婚,她自願淨身出戶,我撫養大兒子,她撫養小兒子,互不用給撫養費。四口之家一分為二。可是,離婚後,她覺得不平衡了,什麼也沒得到把婚離了,40的老阿嫂還要獨自帶大不到兩歲的小兒子,她覺得她虧大了。所以,她從此對大兒子不聞不問,大兒子生日電話都不打一個。我通過保姆的微信讓兩兄弟視頻,她發現了要保姆拉黑我的微信。我如果要去看小兒子,她認為我一分錢的撫養費都沒出,沒資格看望,她不是把小兒子藏起來就是朝我咆哮發癲!她要硬生生的讓兩個兒子一個失去母愛,一個失去父愛!把怨恨撒到兩個本已可憐的兒子身上!我該怎麼辦?她是一個小縣城的公務員,我是不是可以跟她單位領導反映我有孩子的探視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