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俄羅斯是如何成為G8成員國的?為何後來又退出了?

大東北的小豆包


G8成員國最開始是G6,既美國、法國、前聯邦德國、日本、英國與意大利,並沒有後來的加拿大與俄羅斯。



八國集團成立的起因是在1975年的7月初,當時的法國總統“德斯坦”邀請德國、美國、日本、英國和意大利領導人到巴黎郊區的“朗布依埃”城堡開會討論當時受石油危機影響的世界經濟問題。

而當時與會的領導人一致決定,這一會議以後將每年定期舉行,並於第二年邀請北美的加拿大加入,從此從G6變成了G7。

而俄羅斯的加入,則要追溯到後來的前蘇聯解體後的90年代初,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急於融入西方社會,所以從那時起在每年舉行的G7會議中旁聽,最開始時,俄羅斯領導人僅作為應邀嘉賓,在G7峰會後與各國領導人舉行會晤。


後來在1994年起,俄羅斯正式參加G7峰會的政治問題討論,1997年時正值美國作為東道主舉行G7峰會,當時的美國克林頓總統邀請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以正式與會者的身份參加會議,並在峰會結束後一同以“八國首腦會議”的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至此俄羅斯成為G8的準正式成員國,後來在1998年的英國伯明翰峰會時,俄羅斯正式加入G7,成為八國集團的一員。

而八國集團儘管表面上看是幾個世界經濟強國組成的小團體,但實際看的還是各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在這一點上,俄羅斯的加入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後來,隨著俄羅斯與西方的分歧加大,尤其是在吞併克里米亞的問題上,西方開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2014年3月24日,八國集團成員,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和日本,在荷蘭海牙召開特別會議,決定不參加原定於當年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並暫停俄羅斯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地位,隨後俄羅斯退出八國集團。

其實從俄羅斯在八國集團的加入與退出就可以看出來,所謂的世界經濟八國集團,其實就是一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政治組織,施行的討論的,也是以西方經濟為主導的經濟問題,今年特朗普因為對歐盟、日本與加拿大鋼鋁關稅問題,而在七國集團峰會上,與其它國家鬧得很不愉快,最後連傳統的全家福都沒有照就跑路了。



也間接證明在七國集團內部,即使沒有俄羅斯的存在,在涉及自身關鍵利益問題的時候,也是有分歧和爭執的,所謂的“抱團取暖”遠沒有各自為政更好。


武備趣科普


以法國《費加羅報》的話來說:G7是價值觀的組合,如今的俄羅斯已經不合適。當初俄羅斯加入八國集團正是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處於崩潰邊緣,與西方七大工業國相比,經濟差距巨大。俄羅斯能夠加入八國集團,主要還是因為意識形態,而不是因為經濟的原因。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領土遼闊而且資源豐富,但是俄羅斯的經濟並不算髮達,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水平尚且不能與韓國相比,總量與澳大利亞、巴西等國也不相上下,與其龐大的表面完全不符合。當初蘇聯解體,俄羅斯的經濟脆弱,即便是與G7中實力最弱的加拿大,也相去甚遠。美國等邀請俄羅斯加入,主要還是出於拉攏的原因。


隨著俄羅斯的經濟不斷強大,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分歧卻也越來越大。2014年克里米亞問題的爆發,徹底撕開了這一裂痕,美國總統等人紛紛宣佈,終止俄羅斯G8成員的資格,然而俄羅斯卻毫不在意。

如今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敘利亞、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等問題上與西方齟齬不斷,而歐盟內部卻開始後悔讓俄羅斯退出G8,但俄羅斯也不再準備回頭了。


澹奕


G8是八國集團(Group of Eight)的英文縮寫,是由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羅斯八個工業大國組成的國際組織,其前身則是西方七國集團。

1975年時任法國總統的德斯坦為解決石油危機邀請聯邦德國、美國、日本、英國和意大利領導人在巴黎郊區的朗布依埃城堡開會。這本來只是六個主要資本主義工業國的一次非正式會晤,然而會後各國領導人一致決定今後每年舉行一屆峰會以探討國際政治經濟問題。1976年各國按約召開會議時又邀請了加拿大出席,由此形成了七國集團。七國集團在成立的早期階段主要探討的是經濟問題,而與會七國基本上也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因此被譽為富國俱樂部。

1991年蘇聯解體後本就處於衰退狀態的俄羅斯經濟在休克療法的打擊下幾乎徹底休克,然而與此同時俄羅斯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豐富的資源和重工業體系,在國際政治軍事事務上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時期七國集團的議題正逐步由以經濟問題為主過渡到政治經濟議題並重的局面,在這樣的形勢下誰也無法忽視俄羅斯這個仍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於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七國漸漸萌發邀請俄羅斯加入的念頭——當然這時經歷了一個過程的。

從1991年起俄羅斯領導人開始作為應邀嘉賓在每年舉行的G7會議中旁聽,這時G7的主要議題仍是相對側重於經濟層面的,而此時的俄羅斯經濟幾乎處於崩潰邊緣,根本無法和西方七國相提並論。由於這一時期的俄羅斯迫切希望融入到國際市場體系以緩解嚴重的國內經濟困境,因此對被邀請與會已然心滿意足,並沒奢望成為正式成員。1994年起俄羅斯正式參加G7峰會的政治問題討論,隨著G7的議題逐漸向政治領域擴張俄羅斯的地位開始日漸凸顯。1997年時正值美國作為東道主舉行G7峰會,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邀請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以正式與會者的身份參加會議並在峰會結束後一同以“八國首腦會議”的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1998年俄羅斯以正式成員的身份參與英國伯明翰峰會,七國集團正式演變成為八國集團。

嚴格意義上八國集團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G8沒有固定的辦事處,也沒設秘書長等職務,不具備法人資格,也不能採取任何強制性的措施,僅僅只是八個成員國之間一直鬆散的合作論壇形式。但由於八個成員國均是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響力的國家,因此仍對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有著巨大影響。然而隨著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的蓬勃發展就日益突顯出八國集團的侷限性了:2003年6月舉行的第29次八國首腦會議上東道國法國邀請了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領導人作為非正式成員列席會議;2005年7月7日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五個發展中國家的元首出席在蘇格蘭鷹谷舉行的峰會,由此形成了G8+5模式。然而隨著新興國家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模式也漸漸暴露出不足,建立一種涵蓋傳統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國際對話機制已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新興國家在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的作用進一步突顯,於是在2009年9月原八國集團成員以及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以及歐盟12個經濟體共同召開了匹茲堡峰會,G20(二十國集團)從此被確定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

隨著G20的誕生已使G8的國際地位相對下降——G20是一種同時涵蓋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機制,成員國由偏重於經濟發達國家發展為兼具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的國家。G20成員國的國土面積佔全球的60%,人口占全球的67%,經濟總量佔全球的份額比例為85%。對俄羅斯這個政治軍事實力超強,但經濟實力相對不足的大國而言:自己在G8這個相對側重於經濟領域的組織中永遠是給別人墊底的,而在G20這個同時吸納了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兼具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的體系中自己則處於相對有利的狀態,這使俄羅斯在二者之間更偏重於G20。尤其是在G8中西方國家一直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而對俄羅斯頗多詬病和打壓,這更加劇了俄羅斯同西方七國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終於在克里米亞問題後爆發了出來:2014年3月24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和日本在荷蘭海牙召開特別會議,會後七國一致決定不參加原定於當年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並暫停俄羅斯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地位,隨後俄羅斯則針鋒相對地宣佈退出八國集團。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俄羅斯都不想玩了,你們還玩個G8。

八國集團,是指由八大工業國美、英、法、德、日、加,意、俄組成的聯盟,簡稱G8。看這些國家就知道這個組織不一般,都是GDP排名靠前的工業大國,所以G8又被稱為“富國俱樂部”。


G8的前身是G7,即除俄羅斯外的七國集團,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時候,受石油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影響,當時法國總統把德、美等國的領導人聚起來開了個會,會議取得了不小的出成效,於是這些國家領導人決定每年開一次這樣的會議,即G7峰會,於是七國集團便形成了。

至於俄羅斯的加入還是很讓人意外,俄羅斯是非西方國家,與西方意識形態不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西方國家共同的敵人,但考慮到俄羅斯雖然受到蘇聯解體的影響,但仍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於是在1998年的伯明翰峰會上,俄羅斯正式加入七國集團,G7變成了G8。


雖然沒有固定的辦事處,也沒有設秘書長等職務,但G8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八大國由於在世界上巨大的影響力,在經濟領域具有強大的協調能力,對某些國際機構的運轉也有一定作用。

在烏克蘭危機的時候,俄羅斯收復了克里米亞,為了“懲罰”俄羅斯,美國認為應該將俄羅斯“踢”出八國集團,於是又變成了G7,俄羅斯也認栽。不過在最近舉行的G7峰會上,加拿大德國等國的領導人呼籲俄羅斯回到G8中來,但俄羅斯不屑一顧,俄羅斯在G20玩得那麼嗨,誰去鳥你G7


青年視紀


那叫逐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