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蘇東坡十首婉約詞,一樣獨步天下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在這首悼亡詞中,讀不到一句令人感覺“矯情”之語,詞語的運用簡練凝重。每一個音節的連接都有冷澀凝絕之感,猶如聲聲咽泣,壓抑沉重的氣氛就在這“幽咽泉流”中彌散開來,讓人艱與呼吸,又難以逃避。

蘇東坡十首婉約詞,一樣獨步天下

2、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上闋描寫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於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鬱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

下闋寫人,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裡,“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鬱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3、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此時蘇軾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4、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代: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此詞是和作。詠物擬人,纏綿多態。詞中刻畫了一個思婦的形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隨風萬里,尋郎去處,是寫楊花,亦是寫思婦,可說是遺貌而得其神。而楊花飛盡化作“離人淚”,更生動地寫出她候人不歸所產生的幽怨。能以楊花喻人,在對楊花的描寫過程中,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比章質夫的閨怨詞要高一層。

5、江神子·恨別

宋代:蘇軾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摧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為問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

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此詞作於蘇軾由徐州調至湖州途中。詞中化用李商隱《無題》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句意,將積鬱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發了作者對徐州風物人情無限留戀之情,並在離愁別緒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6、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7、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宋代:蘇軾

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

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8、臨江仙·送王緘

宋代:蘇軾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將清淚灑江陽。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

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此詞將送別的惆悵、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鄉思的愁悶交織在一起,表達了詞人極度傷感悲苦的心緒。詞的上片寫悲苦的由來、發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狀,下片寫送別的情懷及內心的自我排遣。

9、阮郎歸·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10、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蘇東坡十首婉約詞,一樣獨步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