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你也被“百度”坑過嗎

你也被“百度”坑過嗎

你也被“百度”坑過嗎

除了高管離職,股票大跌,還被曝出競價排名、提供虛假信息的“壞毛病”又犯了。

你也被“百度”坑過嗎

以下是媒體報道中的兩則案例:

手機百度“德邦物流”,打開“ 官網 ”下單,直到穿著“德邦物流”工服的快遞員上門取貨,才發現對方要價昂貴,服務極不正規,

原來是一家山寨物流公司的山寨快遞員

你也被“百度”坑過嗎

有網友稱,手機端搜到的“德邦物流”為李鬼

搜索南京公立三級專科醫院“皮研所”,顯示結果靠前的均標註“皮研所”名稱,但點開一看,卻是其他民營醫院的頁面

你也被“百度”坑過嗎

有網友以病種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排名靠前的醫院均為廣告

當然,媒體報道中也聲明,上述現象未必是百度一家搜索引擎所獨有的問題。但市場地位越高,責任越大。百度作為行業老大,自該承擔起更大責任;做錯事,要承受外界批評的主要“火力”,沒毛病。

說實話,對於百度的批評一直存在。可到現在,這種批評愈發讓人感到疲憊和無力。因為已經說得太多,它所犯的錯誤,也大多就那些事兒。所以有媒體在標題中說,“百度高仿醫院捲土重來”,遭遇網友怒懟:什麼叫捲土重來?壓根就沒消失過好嗎?

以近幾年為例,從百度血友病吧事件到魏則西事件,輿論炮轟了,相關部門也出臺了規範文件,百度也聲稱整改了。

但現實中,似乎一切如故。

作為行業頂級巨頭BAT的一員,百度財大氣粗,也極力展示夢想充盈的樣子。只是,那邊忙著開發無人駕駛等前沿技術,這邊卻長期深陷於醫療廣告亂象、虛假信息等劣質土壤中不可自拔,分裂與反差可見一斑。

你也被“百度”坑過嗎

不管怎麼說,百度作為一家搜索引擎,如果在“搜索”這一基本功能上出了問題,怕是再高大上的技術突破都無法彌補的。

那麼,百度的問題到底在哪?它為何不懼怕輿論洶洶?

在魏則西事件中,人們批評它提供了“錯誤路標”。然而事實上,百度提供的“錯誤路標”,何止是在醫療廣告領域。從醫療到日常的消費查詢,再到信息的開放獲取,百度所存在的問題,大致可以這樣概括:你所百度的,很可能不是你真正想要的,而是拿了錢的百度和花了錢的商家,希望你要的,以及不想讓你要(知道)的。

像德邦這樣的物流企業,因為百度審核不嚴導致被山寨公司冒充,已經開始自己打假。比如,僅去年一年,德邦就處理了2000多條關於假冒物流的用戶投訴,併成立了一個總監級的打假團隊,專門負責跟進投訴,處理打假事宜。

但一個人、一個社會,若長期生活在“錯誤路標”之中,它意味著什麼?又該如何防備?

現代網絡社會,搜索引擎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它幾乎就是多數人最重要的一個信息獲取入口。如果這樣的企業缺乏責任意識,沒有現代價值觀的指引,而是縱容虛假信息、誤導信息橫生蔓延,那整個社會的信息質量和能見度乃至與之相伴的社會智識的發育,都將蒙受直接影響。

魏則西事件以生命的代價,讓人看到了一個人被錯誤信息誤導,將有可能會付出怎樣的代價。但其實,在一個遍佈虛假信息的搜索世界裡,消費被騙,乃至被謀財害命,這可能還不是最嚴重的。

“假裝在生活”,這個調侃在當下很火。而若一家壟斷了社會信息入口的搜索引擎,

允許以價格來定義人們的信息獲取準確度,對虛假信息保持較高的容忍度,或不具備維持信息真實性的能力乃至有意屏蔽一些信息,它就真的會讓很多人甚至一個社會在整體上遠離真實,活在虛妄和“假裝”之中,這才是最可怕的,也是百度最不堪的劣績。

你也被“百度”坑過嗎

到底是什麼讓一家“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靠這種拿不上臺面的方式生存做大,並率犯不改?是企業太自負,還是社會的包容空間(包括監管)太大?這背後的緣由或許複雜,但歸結為一點,或可粗暴概括為——

“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這種任性,一方面當然是源自百度目前事實上的壟斷地位,另一方面,恐怕還是因為,於一個有著強力加持的市場中,它獲得了某種超然的地位,處於某種事實上的被“保護”狀態。在這個角度言之,百度的問題,也許就遠不只是一家公司的價值觀出了問題;百度稱不上偉大企業的背後,或有一個不那麼好的價值觀。這是解剖百度病理,不能也不應該繞過的真相。

加繆先生說,瞭解一個城市,要看那裡的市民是如何相愛,又是如何死的。套用這句話,要了解一個公司,就要看它的自我糾錯能力,看它是如何賺錢,如何生存的。同樣,在現代社會,要了解一個社會,首先得看這個社會的信息運轉狀況,看那裡的人們是如何獲取信息,又能夠獲取怎樣的信息。

最近有消息稱,曾把“不作惡”(Don't be evil)作為公司座右銘的谷歌,在2015年的重組中,已把這個準則在官方層面上拿掉了,代之以新說法——“做正確的事”。

“做正確的事”與“不作惡”之間到底有著何種區別,這裡見仁見智,解讀和辨析的空間非常大。但對百度來說,“做正確的事”,可選擇性很大,而“不作惡”則是避無所避。所以,谷歌丟掉的準則,百度最應該拾起來。

• end •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任 然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