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菲捨爾航空部件:科技引領啟動航天發展“加速度”

川航的高空玻璃破碎、緊急迫降事件,反映了我國的航空產業現狀。而全世界的航空產業舞臺上,中國的航天企業該如何掌握核心科技,從陪跑、跟跑到並跑?

菲舍爾航空部件:科技引領啟動航天發展“加速度”

成長:4年24倍的增長

在菲舍爾航空部件(鎮江)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的生產著民用飛機上的內飾零部件和複合材料結構部件。

在他們身後,由複合機、分切機等組成的自動化生產設備正源源不斷地輸出薄如紙板的高性能複合材料。作為公司的生產負責人,工藝主管何國亮在向我們介紹一款公司在國內具有領先技術的拳頭產品。

菲舍爾航空部件:科技引領啟動航天發展“加速度”

據瞭解,航空製造企業具有投資大,回報週期長的特點,然而,菲舍爾從成立伊始,就以一種加速度姿態在快速奔跑。從2014年到2017年,短短4年時間,菲舍爾的銷售額增長了近24倍。

原因:科技啟動“加速度”

航空工業具有很強的技術牽引性,所以,菲舍爾快速成長的背後是其堅持不懈的創新驅動。

菲舍爾航空部件:科技引領啟動航天發展“加速度”

2018年1月,菲舍爾憑藉其過硬的“航空碳纖維複合材料翼肋構件精密成型技術”獲得了市經信委頒發的“單打冠軍”企業稱號。

菲舍爾航空部件:科技引領啟動航天發展“加速度”

這一成型技術目前是國內唯一、全球領先。它已用於A380的襟翼肋的製造。傳統工藝,經常導致零件表面凹凸不平,後期需要打磨修整,而非理論型面導致的裝配間隙需要材料填充,會引起飛機增重;而新技術能夠精密成型,既節省了成本,也有效地控制了飛機的重量。

三個創新,國內唯一

除了航空碳纖維複合材料翼肋構件精密成型技術,菲舍爾還有內飾熱壓成型技術等,共3項核心技術。這3項技術全部是國內唯一,全球領先的技術。”

當前,菲舍爾還迎來了技術輸出時代。今年,菲舍爾將其中的一項核心技術轉讓給高鐵生產配套企業,該技術被用於復興號的頂板生產。

菲舍爾航空部件:科技引領啟動航天發展“加速度”

未來:市場定位更明確

研發能力的提升,已經讓菲舍爾窺到了未來的市場的門徑。過去菲舍爾更多地依賴於轉包的工作包,位於產業鏈的製造生產端。而有了研發設計能力之後,菲舍爾可以向產業鏈的上游發力,參與研發和測試,從型號定型入手,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而不是被動被飛機制造商來挑選。

菲舍爾航空部件:科技引領啟動航天發展“加速度”

長期以來,我國複合材料領域缺乏相關領域設計和檢測能力,即便像菲舍爾這類製造企業也只能在波音等客戶提供的目錄中選擇原材料供應商。不過,有了設計和檢測能力之後,菲舍爾就可以參與產品原材料選型,更易實現複合材料國產化,從而把我國航空航天產業鏈條延伸更長,真正把產業做大做強,跑出中國航空產業的加速度。


記者: 錢磊 謝小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