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克羅地亞終於“進決” 英格蘭死於應變乏術

這是俄羅斯世界盃半決賽克羅地亞對英格蘭的戰術覆盤。

這場比賽,克羅地亞就該贏。

法國和克羅地亞的晉級軌跡說明,不管戰術和人員如何變化,中場的整體實力絕對是世界盃的硬道理。

還有就是,進攻贏下比賽,防守贏得冠軍。兩個無法辯駁的條件決定了世界盃的容錯率就是這麼低。而“得中場者得天下”一直是世界盃參賽隊能夠走到決賽的大前提,這三者並不矛盾。

算上三個加時,進入決賽前克羅地亞已經踢了足足7場比賽。半決賽之前他們比英格蘭多踢了一個小時。比賽進程是非常現實的,很多人的體能儲備確實不如英格蘭的小年輕,朝氣蓬勃的三獅軍團在下半場開場只要加一克砝碼,就有可能壓垮蘇巴西奇。

就是這一克砝碼,成了英格蘭全隊上下的天花板。

臨場調整和應變能力。

克羅地亞終於“進決” 英格蘭死於應變乏術

對陣克羅地亞之前,沒有遭遇過惡戰的英格蘭一路平坦,就只有哥倫比亞給予過象徵性的抵抗,瑞典全隊上下卯足了勁,也很難把機會變成進球。這支年輕的隊伍當中,真正擁有進入決賽能力的,是被暴捶過千百遍的菜鳥門將皮克福德。

幾年前他還在達靈頓(第五級聯賽)、艾爾付萊頓(第五級聯賽)、伯頓(英乙)、卡里斯爾聯(英甲)、布拉德福德(英甲)、普雷斯頓(英冠)打拼。

對面的克羅地亞大齡中年,幾乎各個都受過戰火塗炭,好吧退一步來說,就算沒有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路。苦難最大者非銀角大王莫屬。

克羅地亞終於“進決” 英格蘭死於應變乏術

所以,從1998到2018,兩支克羅地亞隊,都擁有進入決賽的大心臟,賈爾尼、博班、普羅心內斯基、蘇克等人輸給了本土奪冠的法國隊,對第一次代表克羅地亞參加世界盃的他們來說,不冤。

對莫德里奇而言,進入決賽是對世界第一中場合理的回饋,他有資格也有實力要求更多。球場上最苦最難的經歷,絕對不可能比6歲就跟隨家人在扎達爾的難民營中生活更可怕。沒有什麼能比槍炮、死亡、飢餓更能磨練人的意志,至於比賽當中的困局,真心是小菜一碟。

我禁不住又要安利貝吉塔在那美剋星對戰柯依的時候,那句霸氣十足的臺詞。

“我在地球經歷了生死考驗,而你在弗利薩身邊終日毫無作為,如何能與我相比!”

而且他們早早就來廣西南寧青秀山燒過香了。

克羅地亞終於“進決” 英格蘭死於應變乏術

很不幸,克羅地亞早在上半場12分鐘就出現了體能瓶頸,這不是最可怕的——戰術失當,莫德里奇竟然不是第一球權擁有者,反而最要命!他直到38分鐘才第一次在穩步推進的局面下得到絕對的控球權,也就是說,前30分鐘克羅地亞人都在打沒有節奏的爛仗!

布羅佐維奇出任單後腰,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在他身前出任中前衛,支援前場,想通過快速的邊路推進,加上回傳反跑,打三後衛的空檔,這是達利奇本屆世界盃賽第一次出現不可饒恕的重大戰術部署錯誤。

未免太小看馬甲主帥索斯蓋特的3-5-2了。

我已經數不清莫德里奇在中圈一帶看著隊友分邊,攤了多少次手,抱怨了多少次,但球就是不傳給他。整場比賽身高174cm的莫德里奇有至少三次奮勇爭頂頭球,這簡直是發瘋!

克羅地亞終於“進決” 英格蘭死於應變乏術

整個上半場,雷比奇、佩裡西奇和曼朱基奇三人過分靠前,進攻寬度拉得太大,彼此不能兼顧;

拉基蒂奇和莫德里奇在兩個肋部上前接應,和布羅佐維奇距離太遠,又陷入了對方中場的強硬防守包圍,一旦丟球中場就被打透;

不上前接應,只能看著前場三人在低效的盤帶當中丟球,或者和助攻的邊後衛配合失誤丟球;

不上前接應,中場和前場就嚴重脫節,丟球之後鋒線三人來不及回防,本方立刻陷入折返跑的惡性循環;

沒有中場控球優勢,自己多變的節奏和空位傳切打不出來,面對對手強有力的身體和三十米區域的頂防,邊路單打獨鬥完全是資源浪費。而只要被斷球,英格蘭人就有兩種簡單直接的選擇:

衝擊失去防守第一線的中場,或者越過中場直接衝擊後防線。

克羅地亞終於“進決” 英格蘭死於應變乏術

這種情況第一分鐘就已經出現了。浸淫英超多年的莫德里奇不可能不知道力量型打法的強大侵徹性,第3分鐘他的高速回追還犯了大錯,對阿里背後犯規,以至於特里皮爾的任意球得手,為英格蘭帶來了超過65分鐘的領先時間。

三獅軍團既年輕、又有銳氣,體格健壯兼有速度,克羅地亞一旦沒有了中場優勢,只能滿場陪跑,前45分鐘雙方形成比賽體能的相持。

同時,英格蘭隱藏的危機逐漸浮出水面。作為一支走得太順的球隊,面對半決賽鏖戰的複雜場面可能可以相持,也可能不可以,關鍵在於心態和應變能否支撐比賽能力,因勢利導地執行技戰術。英格蘭恰恰就在這一點“斷片”。索斯蓋特看到了達利奇下半場的糾錯,但他沒有選擇主動應變,場上弟子也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下半場長達10分鐘的緩衝,讓格子軍中場黃金三角重回正軌,“大英帝星”們逐漸陷入被動。

克羅地亞終於“進決” 英格蘭死於應變乏術

達利奇中場休息的調整非常及時,雷比奇和佩裡西奇的換位只是前奏,拉基蒂奇、莫德里奇雙雙回撤,兩人和布羅佐維奇的靈活換位,才是真正妙到毫巔的戰術變化。三名世界級中場的臨場應變開始漸漸顯示出威力:

1.莫德里奇拉回到中路,和拉基蒂奇銜接,格子軍後場從右路開始有了防守厚度,確保球權不會輕易丟失。

2.拉基蒂奇、莫德里奇、布羅佐維奇互相拱衛,加上雷比奇、曼朱基奇、佩裡西奇深度後退,收縮防守寬度,加強協防,傳球的選擇多了,守轉攻的效率就出來了,英格蘭整體推進上的跑位劣勢也開始顯現。

3.反擊的時候,曼朱基奇要麼和佩裡西奇換位,要麼和雷比奇換位,不再固定於中鋒位置,三個人打出了史詩一般的交叉換位和穿插,不同的人選以不同的方式衝擊整個英格蘭的後防線,直接把英格蘭兩條防線壓扁。

4.要點3是大基礎,因為對手兩條防線被壓扁,克羅地亞在禁區外圍有了多個持球搶點,獲得了茫茫多的二次進攻和跑位接應的機會,全隊掌控節奏,應變能力開始全面爆發,把局面徹底抓在了自己手裡。

5.英格蘭陷入被動之後,索斯蓋特開始犯錯。第一個調整是換上拉什福德加強進攻,試圖再次提速打反擊,而不是提升中場逼搶的力度,以人數優勢限制克羅地亞人的傳跑推進,這是戰術細節微調方面的大惡手!

克羅地亞終於“進決” 英格蘭死於應變乏術

因為反擊需要中場壓上,兩條防線的銜接自然就不那麼緊密,面對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站穩三十米區域的長傳調動,英格蘭前衛線顧得了防守站位,就顧不了轉換防守方向之後,有效上前逼搶持球隊員,眼睜睜看著福薩里科從容接球傳中,佩裡西奇甩開特里皮爾左腳天勾扳平比分。

這樣的過程是達利奇和莫德里奇等人希望看到的,何況索斯蓋特的第一個換人沒有取得意料之中的效果,更讓達利奇獲得了足夠的一手信息,他堅持常規比賽時間內不換任何一人,就是要靠著中場優勢一點一點磨掉對手的體能,把全面反撲留到加時賽,在點球大戰之前徹底結束戰鬥。

另一個場面依據,就是80分鐘以後,對手的三條線開始脫節。面對克羅地亞五人同時上前的高位逼搶,英格蘭前衛已經跑不出合理接球位置,無法給隊友足夠的支持,只能靠皮克福德一次次向前起高球。

達利奇在換人調整方面留有足夠多的戰術目的,是國際足聯換人規則修改以來最好的運用教科書。

3號斯特里尼奇體能加傷勢無法堅持,94分鐘被22號皮瓦里奇換下, 邊路防守得到生力軍鞏固。

18號雷比奇101分鐘被9號克拉馬里奇換下,是為了讓曼朱基奇身後的進攻點有足夠的體能持續牽扯英格蘭前衛線。這才是達利奇妙筆生花的一手,留著隨時可能倒下的曼朱基奇,是吃準了馬奎爾和斯通斯盯人會託大。

克羅地亞終於“進決” 英格蘭死於應變乏術

17號曼朱基奇兩次抽筋,115分鐘被喬爾盧卡換下,提升後防硬度,不給強弩之末的英格蘭人一點機會。

至於19號巴德利在118分鐘換下抽筋邊緣的莫德里奇,則是讓他享受全場歡呼的方式了。就在第117分鐘,特里皮爾受傷無法堅持,用完了換人名額的索斯蓋特無計可施,10人應戰的英格蘭人已經全線潰敗。

莫德里奇依然維持了攻防兩端的穩定輸出,當然,相比四分之一淘汰賽有了明顯下降,戰術和資源分配嚴重出錯,導致他的體能和控制力到了極限。101分鐘自己丟球自己剷搶,足以讓拼命程度不足的對手羞愧。

真正的英雄是拼到老本都不剩的曼朱基奇,85分鐘以後他就一瘸一拐地在跑位,加時賽106分鐘還和皮克福德有一次劇烈的衝撞。眼看著這位32歲的尤文“老中鋒”似乎再也無從表現,結果就一次橫跑、一次搶點斜射,切斷了英格蘭人的喉管。

無論作為戰術支點還是終結者,曼朱基奇的超額表現對得起達利奇的用人不疑。

實話實說,目前的克羅地亞紙面實力和體能儲備,真心搞不動法國,何況德尚還是20年前冠軍隊的隊長;但我還是支持克羅地亞奪冠。俄羅斯世界盃已經格局大變,為什麼不能出現新王?莫德里奇的表現,完全配得上大力神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