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山上野生大黑菌能吃嗎?怎麼做好吃?

止132249716


能吃,大黑菌我們這裡也叫牛肝菌,味道鮮美,鮮香嫩滑,營養豐富,有牛肝的香味故而得名。

大黑菌菌帽外表漆黑,菌帽下面的部分及菌柄部位呈橙黃色,只要人的手接觸到黃色的部分,菌就會變青色。


山上的野生菌手一碰到就能變青的,不單是大黑菌,象紅見手,黃見手,黃牛肝,銅綠菌等菌都能變青,而所有的這類菌我們這裡統稱為雜菌。

這類菌具有傷變後呈靛藍色顯色反應特徵,少部分不能食用的菌也會如此反應,但以地方可以食用的菌種為準。


而牛肝菌只是統稱,大黑菌只是其中一種。有的大黑菌長得肥碩的一朵就有好幾斤,可以炒一大盤子,

以掰開菌帽不生蟲,肥厚的為上品,市場價四十到四十五一市斤。今年雨水雖多,但山上雜菌出得少,

倒菌賣的販子從普洱收上來的,三十到三十五一市斤就可以買到,但味道卻沒有我們本地的菌香醇。

大黑菌我們農村人一般都是鮮炒,把菌洗淨切成片,生大蒜拍碎,青紅椒切成丁,然後一半香油一半豬油的混合炒。



炒菌的時間要長,油水也要夠,不然沒有炒熟的話會中毒。還有另一種吃法,就是可以把切成片的大黑菌炸幹,熟時再撒點幹椒面也非常的下飯。

除此之外,還可以煮火鍋,還可曬乾菌。還可以蒸乾水份冷藏在冰箱裡,啥時候想吃了就取出一包解凍,配上佐料炒吃。


你家鄉的山上是否也可以撿到大黑菌呢?能撿到大黑菌可是要憑運氣的哦!除了上述的幾種吃法,你還有哪種吃法,不妨寫來分享一下吧


泥糖小丫


時下,正是野生菌子上市季節,生在菌鄉,吃在菌鄉,打記事開始,花腰妹就和菌子結下了不解之緣。上山拾菌,回家洗菌,做各種菌子菜品,對於我來說可是小菜一碟!要說我最愛吃的菌子,其中就有大黑菌!


大黑菌,也叫黑牛肝菌,我們戲稱為“黑牛屎菌”。因肉質肥厚、極似牛肝而得名,在我們雲南各地均有分佈。牛肝菌有好幾種,根據顏色不同和個體差異可分為白牛肝菌、黃牛肝菌、紅牛肝菌和黑牛肝菌。


黑牛肝又分為大黑菌和小黑菌,是所有牛肝菌種最好吃的,其味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還含有腺膘呤、膽鹼和腐胺等生物鹼。用我們當地人的話說就是,菌子上市,如果沒好好吃頓大黑菌,那麼就不算是菌子!


大黑菌不僅是美食,還是一劑中藥,具有消食和中,祛風寒,舒筋絡之功效。同時它具有清熱解煩、養血和中、追風散寒、舒筋和血、補虛提神等功效,是中成藥“舒筋丸”的原料之一。中醫認為對貧血、體虛、頭暈、耳鳴有功效。


在我們當地,大黑菌的吃法有很多種,可炒、煮、炸、紅燒或曬乾等。我最喜歡的吃法是放幹辣椒炒,首先把菌子洗乾淨切片,鍋裡放入菜油和豬油混合,放入幹辣椒(也可用新鮮辣椒)、花椒粒、大蒜片炒出香味後放入切好的菌子,一定要充分炒熟後加入食鹽即可,可最大限度保持大黑菌的香味和菌子的鮮甜。


走在村寨裡,如果那家炒大黑菌,那麼全村都聞得道大黑菌那獨特的菌香,很是饞人!


還有一種吃法是煮吃,把大黑菌洗乾淨切成大塊,加入本地土雞和排骨熬煮,除了食鹽不再加任何作料,湯汁鮮美,菌肉嫩滑,最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文圖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