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說“人窮別說話,位卑別勸人”,如何理解這種說法?

簡單的知足


對於農村老話“人窮別說話,位卑別勸人”的意思就是說,當一個人窮困的時候,就不要在人前多說話;當一個人輩分比較低的時候,就不要去勸別人。

其實這句話就是講的農村的人情世故,即便是到了現在,這句話所說的道理還是非常現實的!下面就簡單聊下,僅供參考:

“人窮別說話”的理解

其實不管是在哪裡,當一個人沒錢比較窮困時,你說的話往往別人是不會相信的,也是聽不進去的。

老話常說“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席,杯杯先勸有錢人”。其實這句話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了。意思就是說,有錢人說的話才有人信服,而貧窮人說的話別人都不會相信。不信你到宴席上去看看,人人都會向有錢有身份的人敬酒!所以說,當一個人比較窮困時,還是儘量少說話,以免自討苦吃。

“位卑不勸人”的理解

這句話對於農村來說非常合適!一般輩分高的人說話就會有權威。尤其是當兩個鄰居吵架時,往往村裡輩分大的人出面調解時,雙方都會給其面子的!

而如果對於晚會的話,兩邊兒的人可能就會不以為然,就會認為輩分低的人沒有資格插手!有時候過年時,即便兩個人的歲數一樣大,因為輩分不同,一般在重要場合,還是要相當敬重的。該怎麼稱呼就怎麼稱呼。並不會因為年齡上相同而就算了。這可能是農村熟人社會小圈子特點吧!

以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共同探討。


龍百曉生


人貧窮別說話,位卑別勸人!這句話看似簡單,卻包含了多少人情冷暖,冷言冷語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但反之也能說明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這不是光是農村,在城市裡更能體現出來!

如果一個比你還要貧窮的人,或是你的下屬,來指點你的,不管他說的對於錯,你會什麼感受?大多數人是不以為然的,也不會仔細認真的聽,為什麼呢?因為你比他優秀,某些部分優秀。就使你在他面前有優越感,導致你的屏蔽他的話。還有有些人惡語相加,"你個窮鬼知道啥?你算老幾啊來說我"其實人家可能是對的,或者善意的。但你的地位,你的經濟實力,你的優越感,不斷地告訴你自己,不能接受一個比我地位,收入都不如我的人,來評價我,指點我。

同樣我們遇到比自己,實力地位都強的。自己就會有點自卑感。"人微言輕,人窮志短!都能對應這話。同樣一句話,富人說出來就是名言,窮人說就是吹牛!笑貧不笑娼,這社會很現實!

不過也有例外。我們村裡就有一位六十歲左右的人叫老趙吧,我們村裡大事小事都要問他,夫妻吵架,鄰里矛盾都找他評理。而且他家裡很貧窮!因為老趙性格要強,從小就不安現狀,那時沒有去打工的,他竟然一個人在外面生活了十來年。也沒賺到錢,就回家結婚種地了,一直很貧窮。但他能說回道,見識廣,說話能讓人信服。所以村裡的有錢人也都尊敬他,沒人敢反駁他說的話。



再生資源回收


農村說“人窮別說話,位卑別勸人”,如何理解這種說法?



這句話說的很現實,當尤其在當今社會經濟浪潮當中,窮人說話的確是沒有力度的,當然地位低下的人更不能去勸人,因為勸人也不信。

人窮別說話,位卑別勸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窮了儘量少說話,地位低了不要去勸別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是存在這種現象,而且還是時有發生。他們會以高貴的姿態反駁,比如說你自己窮的都吃不上飯,反而還來說話,沒有人去相信,有本事你做給我看;比如說你一個小小的職員,有什麼權利來勸我,我是怎麼混上來的等等。



在農村,還有一句話是“人微言輕,人窮志短”,這也反映了人的地位越低,說話越沒有分量,人窮了目標就小,志向就短。其實一句話都是反映了人不要太窮,窮了沒人看得起,人的地位不要太低,要積極爭取,否則也是被人看不起,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

富人說話有力度,說出來都是名言,比如馬雲說用錢能解決的事都不是事,至今流行於社會,被好多人所崇拜。對於窮人來說,說話就是,被認為瘋言瘋語,說出來都是廢話,沒人願意去聽,即便是善言善語,即便是真理,也都被認為是胡言亂語。

在當今一些所謂的知足常樂者常或者一些大話說,人人是平等的,人人是公平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人都存在都有它的價值。就像古代說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這些大道理誰都懂,但現實環境下出現了很大的差池。所以人要努力向上,努力拼搏,多賺錢,多向上攀爬,才能提高自己的說話權利。



舉例說明這句話的現實意義。比如說一個叫花子連自己都照顧不好自己,天天在大街上要飯吃,穿得衣衫襤褸,如果要去是對有錢人說話,直接回應:就是你一個窮要飯的,有什麼權利可以說話,你算老幾啊,有本事別要飯,像我一樣開著轎車住著樓房。

總之,農村常說的一些老話,都是經過切身經驗總結出來的,經得起歲月的洗禮,一直流傳至今,警示後人切莫做像前人一樣犯的錯。比如說這句話就是祖祖輩輩的窮人親身體驗的人間冷暖,世態炎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