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跑馬拉松有什麼技巧嗎?

體育快遞員


馬拉松42.195公里的距離,對於常人來說還是可望不可及的,根據我這麼多年跑馬拉松的經驗,說一下普通人挑戰馬拉松的一些注意事項。

1.不要穿新跑鞋參賽,新鞋沒有和腳部磨合好,容易引起不適,一定要穿平時跑出來的舊跑鞋。

2.身體易磨損部位,如腋窩、大腿根、乳頭等塗抹凡士林,防止磨傷。

3.高溫天氣帶上空頂帽,吸汗、遮陽,陰雨天氣準備好一次性雨衣,保溫、防溼。

4.起跑切忌不可猛衝,跑自己的節奏,配速穩定,留三分力氣給最後的10公里。

5.每個補給站要勤補,少補,不可吃喝太多,引起腸胃不適。

6.帶上4支能量膠、2粒鹽丸,鳴槍前吃一支能量膠,10KM、20KM、30KM處各吃一支能量膠,30KM吃兩粒鹽丸。持續供給身體所需的能量。

7.終點不要衝刺,此時心肺負擔極大,衝刺容易引起猝死,切記!

8.完賽後不要立即躺下或坐下休息,慢跑或慢走放鬆,冷敷腿部,緩解疲勞。

以上是我這些年跑馬拉松的一點感悟,希望能幫到跑友,挑戰馬拉松的前提是要有平時科學合理的訓練和跑量的積累,不可盲目參加。


愛跑步


作為一個六年多的馬拉松愛好者,僅全馬就跑過三十多個了,最好全馬成績3:13,我個人的觀點是跑步是有秘訣的,但是這個秘訣並不是什麼保密的,只要你堅持去訓練,水到渠成是沒有問題的,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跑馬“秘訣”:



一、要堅持系統的科學訓練。訓練正確的跑姿,堅持有氧跑跑量為基礎,兼顧力量訓練和間歇跑訓練,每週一次間歇組合,一月至少有一次26公里以上的長距離,長短快慢兼顧,每月基本跑量在300公里左右,因為你安全地跑步最長距離大約是你經常跑長距離的兩倍。

二、循序漸進,注重小肌肉群力量訓練。從準備到賽前的一個月,每週增加跑量在10%左右,一點點積累,每月進行一次馬拉松專項身體素質訓練,重點是通過小步跑和小跳步帶動全身力量,尤其是腳踝等小肌肉群的訓練,使馬拉松比賽更安全、輕鬆、高效。



三、賽前有計劃進行訓練調整。馬拉松是個耐力項目,平時訓練很辛苦,人的身體是有記憶的,到賽前一個月左右,跑量和強度達到巔峰,然後開始減量降速的調整,讓身體在恢復中得到補償,到比賽時基本上可以達到較好的競技狀態。



這是我自己的體會,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給我點一個贊,如果你有高見,歡迎賜教評論。


跑步兵團


我個人認為,跑馬拉松的技巧應該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一、賽前要有明確的目標

根據賽前訓練,客觀判斷自己的能力和身體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比賽目標。

1.PB目標:各方面條件具備(天氣和身體等)的情況下,可爭取PB,取得最好成績。

2.完賽目標:正常發揮,安全完賽。

3.安全目標:如遇極端天氣,高溫,身體出現明顯不適症狀,心率長時間過高,甚至超過200次每分鐘,心慌,頭暈,視力模糊,抽搐等,必須果斷終止比賽,立即向賽會志願者求助,尋求治療,確保生命安全。

二、做好充分的賽前準備

運動服要合身,跑鞋要充分磨合,要大一號,並繫好鞋帶,關鍵部位凡士林塗抹,運動手錶手環佩戴,以便監測心率和配速等,賽前兩小時左右要進食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賽前還要排便,準備乾衣服,賽後保暖用。

三、賽前充分熱身和拉伸

四、前幾公里要控制配速不要太快,讓身體逐漸跑開,

五、保持勻速,不要忽快忽慢,避免過多地消耗體力。

六、要隨時注意補水,不要渴了才喝,那樣你就缺水了。

七、隨身準備能量膠、鹽丸,以備不時之需,因為如果跑慢了或者賽會組織管理不善,可能在你需要時賽會準備的補品已經被抓沒了,所以自己一定要備點。

八、跑馬中間要注意規避和別人碰撞,包括,繫鞋帶或相互超越時。

九、臨近終點時要注意安全,儘量不要衝刺,不要跌倒。

十、到終點後,不要馬上停下來,要通過慢跑和走過渡一下再慢慢停下來。

十一、穿上乾衣服,注意保暖。


北京譚爺


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跑馬拉松有什麼技巧嗎?

我們先了解一下馬拉松:馬拉松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全程距離26英里385碼,摺合為42.195公里(也有說法為42.193公里)。

如果是半程馬拉松,需要作如下備戰準備:週一——週二跑10-12公里 ,速度在5分30秒-5分40秒;週三——週四,跑8-10公里,速度在5分10秒-5分20秒;週五一週日 ,1小時快跑,加15-18公里的有氧慢跑。

半馬比賽一般訓練比賽不需要跑過22公里,長距離訓練12-18公里,一週安排一到兩次,相對全馬,半馬速度要相對快一點,方法因人而異;

半馬觀馬時間一般為3小時,一般兩小時左右可以完成,平時訓練時間一個半小時即可。比賽時,1-5公里需要充分熱身,快速進入比賽狀態,5-15公里維持一個比賽配速,要把體能按預期分配好,16公里——終點,隨時注意身體變化,不要跑得太快,太累,健康第一,平緩結束比賽。

如果是全程馬拉松,需要作如下備戰準備:前三天要減量,如果有身體的不適,疼痛,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而不是一定要參加比賽,賽前24個小時,不可以暴飲暴食,不要飲酒,不要吃辛辣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2008年馬拉松有個外國運動員因為比賽前吃壞了肚子,比賽時造成了比較尷尬的場面。

賽前1-2小時吃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適當的蛋白,比賽過程中,因為大量出汙使水份流失,這時,如果單純補充水分,容易造成水中毒。此時應補充電解質飲料,來補充機體的能量消耗。業餘馬拉松運動員可在比賽前2小時適當吃一些糖,一般按每千克體重1克左右為宜。比賽中及比賽後可以飲用鹽開水,按1:15的比例添加鹽。

賽前半小時做合適的熱身為比賽作準備,如果碰到雨天,最好準備一件一次性的雨衣或者重量較輕的雨衣,鞋子防水防滑很重要。

跑步時腳尖著地的方式適合快跑衝刺,腳跟著地的方式適合慢跑;跑步時要放鬆肩部,自然前後擺動雙臂;慢跑時自然抬起膝蓋,短跑和上坡時把膝蓋抬高,跑步時可以縮小邁動的距離,加快邁動的頻率,同時保持速度,小步快跑,呼吸時要保證每次都是深呼吸,不要刻意去保持呼吸頻率,使用口鼻同時呼吸,保持供氧量。

我知道的跑步技巧就這麼多,希望能幫助到你。


TT和寶貝一起成長


明確一點,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跑馬之前一定要堆積有效的跑量以及跑一定量的長距離,就不說我自己感受,我其他回答裡面因為跑量堆積不夠沒有拉練一定長距離就去跑全馬,最後大部分人結果是30公里之後跑不動,腿抽筋,腿受傷等。

堆積有效跑量,練習到位之後,開啟我們的馬拉松之旅,以下幾個要點僅供參參考。

1.跑前跑後注意拉伸,讓身體刺激到一個運動應激狀態或者從這樣的狀態中緩和過來。

2.馬拉松賽道持久力最重要,跑得快不如跑得九,前面大部分跑快的人十之八九最後都會被後面慢吞吞的人吊打。

3.口碑好的馬拉松賽事吃的喝的多,但是賽道上記得自己是跑步的,貪吃不易前行,吃撐不易跑步,喝的遵循量少次多的原則。

4.鹽丸這東西平常跑量堆積到位基本可以不用,害怕抽筋的全程不要超過三顆,能量膠用起來效果不夠,我一般兩根。

5.服裝選擇賽事方或者自己經常穿起來跑步的衣服,褲子用平常穿起來跑步的,鞋子一樣,不要貿然使用新裝備,心裡感受是舒服,不過跑完可能磨檔傷腳。

6.賽道上一個人跑起來無聊可以找個伴,前半程大部分情況下,大家都會遵循天下跑友是一家的原則開啟聊天之路,後半程狀態不佳的時候各自安好,除了兔子能夠陪你。

7.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想跑得快一點,可以跟跑一個配速比你快幾秒鐘的人,方式就是邊跑邊留意跑在你前面速度穩定的朋友。

8.攝影師在我看來總在右邊,有興趣多留一點紀念在右邊遇到攝影師就稍微擺POSE,但是別擋道。

9.狀態不好的時候放慢速度,慢中求穩,安全最重要。

10.跑完不要馬上停下,容易眩暈冒星星,簡單活動活動領物拉伸吃東西。

11.如果可以,首馬之後跑個冷水澡,對於男性朋友而言,做完這個隔天你的肌肉痠痛感絕對能最佳緩解。

以上就是個人感受,希望有所幫助。



真叫靜靜


大家好,為了分析馬拉松的技巧。

我們先了解一下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

人體的三大功能系統是磷酸原系統、糖酵解系統、有氧氧化系統。關係如圖所示。

一般情況下人體處於氧氣充足的環境,消耗糖,脂肪,氨基酸而產生動能供應,我們稱為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是相對於有氧運動而言的,氧氣供應不足新陳代謝加速,通過消耗糖、蛋白質、脂肪來為人體提供動能,稱之為無氧運動。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馬拉松的幾個小技巧。

一:在馬拉松跑步開始的時候,人體處於無氧運動的狀態。一定不要劇烈運動,否則會腿部發酸影響比賽。

二:在馬拉松跑步的過程要慢慢的調節身體各部分的狀態,勻速前行使身體處於有氧狀態。

三:要保持頸椎的一個正確姿勢,不要低頭,雙眼要向前方觀看,雙肩要放鬆自然。

四:身體不要前傾,要挺直放鬆,胳膊要彎曲大約90度,雙手要自然放鬆,拳頭也要放鬆。

五:跑步過程跨步不要太大,雙腳要輕快,要小步慢慢跑。因為時間長距離長體能消耗會很大,勻速放鬆保持體能才能達到終點。

綜上所述,馬拉松跑步的技巧不能盲目追求一時的速度,要科學的考量全程的距離,以及採用各種技巧使身體處於一種科學合理的運動狀態,從而達到衝刺終點贏得好成績的目的。

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生命在於運動,努力加油!





創哥學中國象棋


可能存在一些“秘訣”吧,但憑我的經驗,不管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跑者們最好不要從“秘訣”的視角和立場面對跑馬拉松,這個有點像有些時事觀察者從“陰謀論”的角度看待和討論美國對華政策似的,容易喪失理性思維、充分證據、經驗主義,終究弊大於利。

就跑步而言,最重要的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按照自己的節奏和狀態,一步一步積累經驗,尋找適合自己的訓練和跑法。尤其就跑馬拉松當天而言,特別需要的兩種能力是適應能力和保持平常心的能力。

一個跑者,大概可以掌握自己的狀態,可以做到比賽當天把自己的狀態搞到最佳,但沒有人能影響的是當天的天氣,包括氣溫有多高、溼度有多高、風速有多少、有沒有下雨、有沒有大太陽等等。那麼,跑者們需要根據當天的天氣情況及時地做好裝備等準備,迅速地做出判斷今天怎麼跑,比如,如果一個跑者不太適應高氣溫、高溼度,今天就是這樣的天氣,那麼做一個判斷:前半程稍微減速,逐步加速;或者,一個人覺得今天狀態不錯,天氣也不錯,那做一個判斷:今天挑戰一下最高紀錄,哪怕賭博一點。

這一切都不是來自於什麼秘訣,更多是依靠自己以往的經驗做出的判斷和適應的跑道。它要求你一步一步地、慢慢地積累、適應、判斷,而沒什麼快速通道和快捷方式。

當然,你在馬拉松比賽當天也可以有一些小技巧和小秘訣,比如比賽開始1小時前吃什麼可以提升狀態;30-35公里期間稍微減速,來應對最後7.195公里;比賽前一天吃某某,這樣能提升狀態等。不過,這些還是我在上面提出的,屬於經驗主義的範疇。


加藤嘉一


實事求是講,本人未曾跑過馬拉松,但上中學時,經常跑5000米以及中學生越野賽,5000米當初中學教練是這樣教的,開槍後頭兩圈勻速跟跑,第三四圈跟住第一集團,無論腿多麼酸脹麻無知覺也要跟住,過了酸脹勁,開始機械性跑,仍要勻速跟第一集團,第八九圈時開始加速扣圈,第十二圈後剩約400米徹底加速衝刺。呼吸節奏是一氣三喘,步伐是車輪飽,腳跟著地最省力。

越野跑也類似,掌握住距離時間,跟住隊伍,勻速,勻呼吸,不可隨意加速減速,以免懈勁了。

雖沒跑過馬拉松,想必戰術技巧是一樣的。

本人愛踢足球,長年參加各類業餘賽事,身邊球友有很多參加馬拉松賽跑的,多次勸我參賽,一概拒絕,因為懶,覺得長跑枯燥乏味,踢足球不單是為了鍛鍊,而是熱愛,一種情懷,好了,扯的遠了。

歡迎交流批評指正。


素漸秋


馬拉松賽事已經家喻戶曉了,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馬拉松賽跑。馬拉松比賽對選手的體能、肌肉耐力、肺活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如果運動員這些條件達不到,很可能你無法完成全程比賽。對於目前熱遍全球的馬拉松比賽,很多人只能 “重在參與”了。

跑馬拉松除了科學的訓練、以及奔跑中合理的配速、營養補充之外,並沒有太多秘訣。

最重要的秘訣是,針對性的訓練。一方面,合理完整的訓練能將運動員的身體功能和器官耐受能力提高到馬拉松運動員的水平,保證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協調。

另一方面,訓練可以為馬拉松比賽做更好的鋪墊,比如運動裝備的選擇和磨合、正確運動習慣的養成、學會合理的運動飲食以及發現身體跑步時易出現危險因素等。

對於多數人而言,在比賽進行一次體檢,做一個科學的訓練計劃,還有就是抱著一顆堅韌的心,只要你能站在馬拉松賽的起點, 那麼你便能跑過馬拉松賽的終點。

如果你想在馬拉松的賽場跑的更輕鬆,更長久, 維持理想的體重和體脂比例;平時有科學的訓練和營養支持是大部分人跑馬拉松的秘訣。


上海運動營養


運用錄像觀察、數理統計、邏輯分析等方法,對第15屆世錦賽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競技特徵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女子馬拉松決賽前六名及中國運動員賽跑中,運動員速度變化形式有"全程相對勻速""、前慢後快""、前快後慢"三種類型;優秀運動員各段的速度與總成績的相關性分佈不均勻,30km~40km的速度與運動員的總成績相關性最大;奪得獎牌的運動員首先以較快的速度進入第一集團,25km以後速度變化明顯,形成鮮明對比,三位中國優秀運動的相對速度與迪巴巴之間還存在差距,後半程速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日常訓練中應加強速度和耐力訓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58c000c0dc4bccd125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