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慎終追遠,讓清明節更“清明”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向市民發出平安清明文明祭掃倡議書,市清明節群眾祭掃服務工作臨時指揮部發布“五個嚴禁”:即嚴禁使用明火,嚴禁墓地吸菸,嚴禁點燃香燭,嚴禁焚燒紙錢,嚴禁燃放鞭炮。同時,禁止在道路、廣場、公共綠地、居民小區、公園等露天場所焚燒冥紙、冥幣等祭祀用品。

倡導文明生態、綠色出行、移風易俗,號召市民文明綠色安全祭掃。

慎終追遠,讓清明節更“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祭祀先人寄託哀思,“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以一定的儀式表達緬懷感恩,也是人之常情。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人還在沿襲傳統中的陋習,講究所謂的“厚祭”。有的不惜金錢購買一些價格不菲的紙糊“手機”、“別墅”等奢侈品焚燒祭祖;有的購買或自建豪華墓穴,擺流水席、唱大戲、做“法事”,不僅汙染環境,還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使得原本嚴肅的祭祀行為庸俗化。

生養重於死葬,以“厚葬厚祭”來體現孝心,完全是是對傳統孝文化的誤讀。清明節起源於晉文公與介子推的傳說,古人在這一天禁菸火、用寒食來表達對於逝者的懷念。“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就是古人過清明的寫照。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禁火寒食春遊踏青的習俗則日漸衰落,清明節只保留了為先人燒紙錢祭奠的項目,成為一個“烏煙瘴氣“燒紙上墳的節日。因此,倡導文明祭祀,綠色祭祀,不僅是適應時代的發展,更是對歷史文化的還原和繼承。

慎終追遠,讓清明節更“清明”

時代在變化,社會生活也在變化,祭掃觀念、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摒棄陋習,倡導綠色文明的祭掃新風,順應綠色環保、簡樸節儉的要求,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安全祭掃。

北方春季天乾物燥,每年清明節都是火災等安全事故的高發期,尤其是近期北京多大風天,如果在野外動火,極易引發火災。根據我國《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因放火致人重傷、死亡或者是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見,如果由於焚燒紙錢引發火災後果有多麼嚴重,同時說明,倡導文明祭祀是多麼的重要。

因此,有必要在全社會營造文明平安祭掃的氛圍,通過各種形式宣揚文明祭祀的重要性、曝光不文明祭掃活動的危害,同時加強管理,對任何可能引發火災的隱患都要排查到位、不留死角,防患於未然。

讓我們響應倡議,用更加文明、安全、更具時代特徵的方式去慎終追遠,為逝去的親人寫一首詩、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或植一棵樹以寄託哀思,緬懷先人,過一個簡約、綠色、文明、安全的清明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