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大家都喜歡吃烤得焦香四溢、吃來又酥又嫩的烤鰻魚吧?淋上濃郁的醬汁,配著一條鰻魚,就能送下一大碗米飯~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烤鰻魚稱得上是最有代表性的日本美食之一,在國內不少日料店都能品嚐到。甚至,近年來愈來愈多獨沽此一味的店家,店內會裝有一口專門養殖活鰻魚的水箱,現點現殺現烤,確保顧客能品嚐到最鮮活的鰻魚美味。

作為一名有追求的吃貨,吃烤鰻魚怎能不知其所以然?今天就來聊聊關於鰻魚的故事吧~


什麼時候吃鰻魚最好?

在日本,烤鰻魚被認為是代表性的夏季美食。尤其在“土用丑日”,即立秋前的18天裡農曆逢“醜”的日子,更是日本人全民吃鰻魚的節日。

按理說,炎夏時節食慾消減,只愛吃些清淡的食物,日本人又怎會想起在這時吃濃郁的烤鰻魚呢?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原來,恰恰是因為人們不愛在夏天吃鰻魚,每到這時鰻魚店的生意就很慘淡。為了提振生意,江戶時代一位鰻魚店老闆拜託發明家平賀源內想轍。

源內想起一句古老諺語:“在丑日吃U開頭的食物,對身體特別好”。之所以有此一說,既是因為“丑日(U-Shi)”同醃酸梅、烏冬麵、瓜類等夏季食物,同樣以U開頭的緣故。

日語中鰻魚唸作Unagi,恰好合了古諺,源內便張冠李戴了過來。居然收到奇效,從此吃鰻魚就成了土用丑日與夏天的保留節目。

但其實,不少老饕都認為秋冬季的鰻魚囤積了足夠的脂肪,吃來最肥美,人們習慣在夏季吃鰻魚只是民俗傳統使然罷了。按“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的說法,每年9月至10月之間捕獲的鰻魚最鮮美。


什麼是蒲燒鰻?

“蒲燒”是指把魚對半剖開後,串在籤子上燒烤,同時塗刷、浸泡醬汁以更好入味的做法。如果是不刷醬汁的燒烤,則稱

“白燒”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儘管理論上蒲燒並不限定魚的品種,但其實這種做法從一開始,便是幾乎專屬於鰻魚的調理方法,至多也就是運用在星鰻、狼牙鱔、泥鰍等形似鰻魚的魚類罷了。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最初的蒲燒鰻,只是把鰻魚切段後插在籤子上燒烤而已,因形似菖蒲而名“蒲燒”。隨著技術發展,逐漸改良為如今的模樣,雖已不似菖蒲,蒲燒之名卻沿用下來。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蒲燒是一門相當困難的技術,日本鰻魚業界有俗語云“殺鰻三年,串鰻八年,烤鰻一生”,意指烤鰻魚是要窮盡一生來鑽研的技術。

金本兼次郎認為,烤鰻魚的難點在於要對每條鰻魚的身體條件進行判斷,燒烤過程中也需根據木炭堆疊的差異、鰻魚油脂釋出狀況的不同而不斷微調。


關東與關西的烤鰻魚有何區別?

在日本,蒲燒鰻主要分為兩個流派: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派,與以京都為中心的關西派

關東與關西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兩點:屠宰技術與燒烤技術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剖鰻魚時,關西會從腹部下刀,由於腹部油脂豐富,下刀困難,對技術有很高要求。關東則從背部下刀,傳說是因為江戶城內武士眾多,忌諱“剖腹”;也有觀點認為,只是因為這樣更易操作。

烤鰻魚時,關西一氣呵成,直接把鰻魚烤熟即可,吃來香脆可口。關東則會先白烤,後清蒸,刷醬後再烤一次,吃來松化綿軟。之所以有這一區別,是因為江戶前的鰻魚比之關西鰻魚要肥美得多,如用傳統技法會過於肥膩,故而加多一道蒸制過程,以去除多餘油脂。


鰻丼與鰻重有何區別?

專業鰻魚店裡,鰻魚飯通常會分為“鰻丼”與“鰻重”兩個規格。詢問店員,得到的解釋竟只是“容器不同”而已,顯得毫無必要。

事實上,雖說是一樣的鰻魚、一樣的米飯,但這兩種規格,卻存在顯著區別。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鰻丼”即鰻魚大碗蓋飯,弧形的蓋碗方便食客大口扒飯,可以隨意添加醬汁下飯。據說鰻丼是最早出現的丼飯品種,有鮮明的平民屬性。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鰻重”用的是做工精緻的漆盒,方形構造要求食客必須用筷子細細挾取米飯,做派更優雅。同時,“重”有層層疊疊之意,通常鰻重的鰻魚數量會更多,盡顯奢華。

總體來說,鰻丼更平民,鰻重更高端

——既然如此,當然吃高端的鰻重啦,對不對?

——非也!鰻重固然華麗,但對很多日本人來說,“江戶之味”是庶民之味,追求的正是“大口扒飯”的快感,所以鰻丼的擁躉亦不在少數。我的建議是:根據定位,因地制宜


日本有哪些久負盛名的鰻魚店?

東京 | 野田巖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與“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天麩羅之神”早乙女哲哉齊名。由他主理的“野田巖”有160餘年歷史,金本兼次郎是第五代傳人。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雖然這是家底蘊深厚的老鋪,金本兼次郎的思維卻極其開放,做出不少被認為離經叛道的舉動。例如,引入葡萄酒來搭配烤鰻魚,甚至還把分店開到了巴黎。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野田巖”的蒲燒鰻突出關東式的特點,採用先蒸後烤的工序,將多餘脂肪盡數排除,吃來香而不膩,風格清爽高雅,竟同時具有蓬鬆綿軟與緊實有彈性的口感。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白燒鰻較蒲燒更顯清雅乾爽、原汁原味,蘸薄鹽或山葵食用,有種吃刺身的感覺。

東京 | 伊豆榮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伊豆榮”建於江戶時代中期,受到多位日本文化名人的推崇。這家老店在上野公園周邊開有三家分店,最適合來此遊玩的遊客,而且他家從環境到食物都顏值很高,正是吸睛利器!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伊豆榮”定位為“鰻割烹”,意即不僅會做蒲燒鰻,還會做正統的“日式割烹”。鰻魚烤得好自不必提,其它料理也有不錯的水準,還能承接會席。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例如這道錦盒,頗有日本新年便當的趕腳,絢爛奪目。吃蒲燒鰻之餘,同時品嚐到各種代表性的日式年菜,是在其它鰻魚店所無法感受的獨特體驗。

東京 | 龜屋·一睡亭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上野公園外、不忍池畔的“龜屋|一睡亭”也是有60餘年歷史的老鋪了,不過比聲名在外的“伊豆榮”低調得多。兩家店總體定位差不多,“伊豆榮”勝在顏值與格調,而“龜屋”在料理的細節處更用心。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龜屋”的蒲燒鰻以“肥美”為主打,確實肥而不膩。此外,“旬菜(時令菜)”也是這裡的特色之一,無怪會吸引更多務實的本地食客。

東京 | 前川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位於淺草駒形橋的“前川”是東京最老牌的鰻魚店之一,深受池波正太郎等文人墨客的喜愛。在江戶時代的一份關於蒲燒鰻的推薦名錄中,便已能找到他家的名字。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作為歷史悠久的名店,“前川”的出品洗盡鉛華,恪守傳統的關東式鰻魚之道。或許沒有太多花哨之處,但技藝相當紮實,是典型的江戶前蒲燒鰻。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白燒做法同樣是經典路線,質感蓬鬆柔軟,相當教科書的關東式風格。可蘸少許山葵,消解油膩。

大阪 | 本家柴藤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柴藤”是大阪最老牌的鰻魚老鋪,創立於享保年間,有280餘年歷史,傳承至今已是第十五代。據說創業之初,柴藤家的始祖曾向大阪城的將軍進貢魚貨,家族底蘊極其深厚。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柴藤”製作典型的關西式蒲燒鰻,僅經過一次燒烤,口感更乾脆松爽。此外,又獨創“間蒸法”,即將兩層蒲燒鰻與兩層米飯間隔擺放蒸制,加強鰻魚與米飯的結合度。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招牌的“柴藤流”鰻魚飯,則借鑑了名古屋式的“茶漬”做法。吃完一半鰻魚飯後,倒入熱騰騰的茶湯,做成茶泡飯,頓時讓美味更上一層樓!

京都 | 松乃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松乃”位於京都最繁華的祗園地區,是一家有60年曆史的家庭式老鋪。店面雖不大,但豐富的經驗令他家的出品有極高水準,甚至比不少聲名顯赫的人氣店更加出色。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松乃”雖位於京都這關西的腹地,做的卻是先蒸後烤的關東式鰻魚飯,口感軟糯蓬鬆,油而不膩,毫無土腥味。

從東京吃到大阪京都,一篇文章細數日本的鰻魚文化

他家獨創將鰻魚飯與嫩炒蛋結合起來的吃法。雖然看似很混搭,但其實鰻魚與雞蛋是經典搭配,鰻魚玉子燒就是成功示範。將米飯、鰻魚汁與炒蛋一起送入口中,是天堂般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