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攝影是如何體現做“減法”藝術的?

柳侍墨


攝影是如何體現做“減法”藝術的?

攝影是做減法的藝術,因為是在拍攝的場景中,選擇局部的某些元素,進行拍攝,需要做的事是“舍”。繪畫是加法的藝術,因為繪畫是在一張白紙上,進行添加,需要做的是“加”。

那攝影的減法,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有哪些技巧可以使用呢?

攝影自學班,總結了4句口訣,希望幫助到您:

變換角度去雜物。線條顏色更突出。

減掉旁雜遮臉布。背景單一有好圖。

下面通過具體的照片,來為大家解說一下,這4句減法攝影口訣的含義:

1、變換角度去雜物。

在拍攝當中,有的時候環境複雜,就會導致畫面元素過多,而顯得很亂,這種情況我們可試著改變一些不常見的角度,也許就能拍到不一樣的畫面了,比如:


(1)街上建築、行人,樹木,其他雜物很多,讓整張照片看起來很亂,但是,如果採用仰拍的角度,會拍攝到相對簡約乾淨的畫面。


(2)變換角度不只可以垂直仰拍,還可以從一些高處建築向下俯拍,或者拍一些小景色,小靜物時,垂直俯拍。

(3)希望這裡大家根據例圖,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原理就是,通過改變拍攝角度,減少畫面中元素,做到精簡照片。

2、線條顏色更突出。

(1)減法還可以減少畫面中的顏色,有的時候,可以換方向取景,或者當整張畫面顯示顏色比較統一時,等待其他特殊顏色出現。



(2)如上一張照片,等白色背景下穿紅衣服的人。和下張照片中,灰色牆面下穿橙色衣服的人。

(3)這裡再為大家介紹一個,後期做減法的技巧:讓全景變成黑白,保留局部彩色。


(4)用手機修圖軟件Snapseed,打開要調整的照片。

(5)選擇調整圖片,手指上下滑動,選擇飽和度,把飽和度調整到最低,讓整張照片變成黑白。



(6)再利用蒙版,修出主體人物的色彩:點擊右上角彎曲的箭頭,查看修改內容,右側出現調整圖片,點擊它中間的畫筆,進入到蒙版。



(7)在蒙版界面,點擊左下角的反選,再把中間調整圖片的數值為0,對主體人物進行塗抹,讓主體人物的色彩顯示出來,如果塗抹錯了,再把數值調整上100,把塗抹的地方塗回來。



(8)通過以上減法,減掉畫面中不需要的色彩,讓主體人物更加突出,照片更有凝聚力。


3、減掉旁雜遮臉布。

(1)還有一種方法,當,照片中元素過多,可以利用裁剪,把不需要的元素剪掉。

(2)但在拍攝之前,我們要把設備上照片分辨率,調整到偏大一些。因為把照片剪小之後,相當於把照片的局部進行了放大,如果想讓放大後的照片清晰,就需要在拍攝之前有相對高的分辨率。


(3)還是用手機修圖軟件,Snapseed,打開照片之後,點擊工具中的剪裁。

(4)把畫面中不需要的人物裁剪掉,只保留手,這樣可以讓主體人物更加突出一些,沒有其他人做干擾。



(5)還有一種情況,當我們拍攝環境並不是太理想的時候,可以縮小取景範圍,也是做減法的思路來精簡畫面,同時也可以讓細節表現得更好。


比如這兩張照片,明顯拍得太全這一張,背景上有很多幹擾,用紗布遮住臉,增加畫面的白色,減少其他顏色干擾,會讓畫面看起來更漂亮一些。

4、背景單一有好圖。

(1)用減法做攝影,還可以應用到,控制背景元素上。當背景顏色單一一些,照片整體看起來也會簡約,不雜亂。


(2)具體拍攝的時候,我們可以人為的改變,比如用白布或者其他簡單顏色背景布,遮出背景。

(3)或者改變拍攝方位,從而改變拍攝主體的背景。

希望我的分享,能幫您正確理解攝影是如何做減法的,拍出漂亮的照片!


喜歡的朋友,請幫我點贊和轉發哦,感謝大家!

歡迎您把攝影作品,在評論中留言分享!

攝影自學班,歡迎您來關注,等你哦!


攝影自學班


攝影怎樣體現做減法

從某種意義上講,攝影的本質就是做減法:力排眾議在眾多的關切中排除干擾項挑出一個主題,慧眼識珠從眾多的參與元素中精準識別主體、陪體使之各安其位,最後通過自己紮實的基本功定格出畫面。就我的理解,要做好主題和主體的減法,更考攝影師在攝影之外的功力,與“功夫在詩外”同理,是個不容易駕馭的大題目。借這個提問,我想還是避難就易,從技法上分享個人的實踐心得。

一是虛化“減法”。通過大光圈、長焦距、攝影距離等手段實現較淺的景深,虛化前後景,使畫面更乾淨,更有利於清晰的主體的呈現,這在人像攝影——特別是人像特寫中用得比較普遍。

還有一個手段比較容易被忽視,就是快門速度。利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實現運動物體的虛化突出不動的主體,這是拍攝海景人像常用的手段。夕陽下,使用小光圈或ND鏡,獲得3-5秒左右的慢快門就可以使海浪霧化。今年在潿洲島,通過幾次嘗試,我們把站在礁石的人像上拍出了站在山頭雲海的感覺。同樣的原理,在人流較快的街道街拍人像時,使用1/15左右的慢快門就可使無關的行人虛化,減少對我們真正想拍的人的干擾。

二是喑化“減法”。一般是藉助逆光、側逆光,通過對處於光照範圍的主體測光以之為基準曝光,使背景因曝光不足而形成從畫面中被抽除、減除的效果,主體得以突顯出來。

這種方法,也看個人的拍攝習慣,我喜歡用評價測光,然後通過個人經驗判斷減少曝光補償獲得暗背景效果。

三是淡化“減法”。攝影還經常利用霧氣、水汽、霧霾等大自然氣象,使雜亂的環境、無關的元素形成從畫面中消失的效果,以乾淨的環境使主體得到更有效的關注。

三是殘缺化“減法”。通過鏡頭的取捨,將無關主題的畫面元素進行分割、截取,使這些元素在形式上殘缺不全,喪失跟“主角”搶鏡的能力,但卻又恰到好處地為主體創造出框架,交待環境,提供畫面情節的線索,烘托場景的氛圍,豐富照片的內容。能做出這麼高水準的“減法”,離大師的作品就不遠了。比如陳復禮大師的作品漁家樂,背景被截取的一排船頭,和江水一起構成了主體——搖槳的祖孫兩人的框架、背景。

學攝影前期,我就常犯生怕畫面元素不全的毛病,總是要把所有元素拍全,結果造成多主體反而弱化了主題表達。

初學攝影也容易走極端,要特別提醒的是,做減法絕不是對無關元素“一刀切”,而是“切”得剛剛好,達到“多一份嫌多,少一分嫌少”。想想阮義忠大師在人與土地的開篇有一幅少年放飛鴿子的作品,如果畫面少了右側逐漸虛化的延伸過來的橋和橋上騎車而來的村民,也沒有左側那個只有大半個背景的同伴,畫面肯定要普通很多,甚至算不上成功的人文攝影作品。

做“減法”的目的是要簡潔畫面,突出主體,強化主題。一個高水平的攝影師可以做到手段千變萬化,大師們的作品則多是得心應手而且多種手段混合使用。還拿陳復禮大師的作品來學習,在香港仔漁港作品中,前景是截取的大船頭,背景是截取的半邊樓房,雖然都是龐然大物,但因其殘缺不全而化為線條、造型後,就成了中間小漁船上好的環境框架,並與小小的漁船形成大小、明暗、虛實、動靜、遠近多重關係。


發哥自留天地


攝影是如何體現做“減法”藝術的?

都說攝影是一種減法藝術,就是減去的是與主體無關的內容,讓畫面更加簡潔,突出拍攝主體。具體怎麼體現,從哪幾個方面來體現?從這6方面來解答:


一:從曝光上來體現

一般正常的拍攝都是寧欠勿過,或者是正常曝光。但是為了體現“減法”,可以讓曝光再過個兩三擋或者欠個五六檔。

二:從構圖上來體現

首先找到純色單一的環境,在利用留白式構圖,框架式構圖,對角線構圖等。當然是越簡單,主題越明確。


三:從色彩上來體現

從顏色的取捨,單一的顏色更能體現攝影“減法”。

四:從相機本身的功能來體現

可以利用相機的長焦,大光圈,產生很小的景深,使得主題更加明確。

五:利用幾何圖形來體現

找尋可見的幾何圖形來實現攝影的“減法”。

六:利用相機的風格模式來體現

利用相機本身的黑白風格模式來實現。通過黑白處理,可以減少畫面中喧賓奪主的色彩對畫面簡潔的影響,減弱其對主體的干擾

總之,在拍攝過程中多換角度來拍攝,多思考。畫面的簡潔還是來源於生活。

我是攝影師趙宗明,歡迎關注,一起探討、學習攝影!


攝影師趙宗明


攝影總是強調去做減法,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一張照片只能表達一個主題,多了就亂。我們正常拍照無非就是取景、構圖、按快門,再後期處理一下。

那怎麼去做減法,該從哪幾個方面去考慮呢

取景簡單,背景不能太雜:

1.按快門前看下你的取景框除了主體外,還有什麼東西在裡內,會不會特別搶眼

如下圖,一看讓你眼花繚亂,畫中的元素太多我不知道該看哪個,哪個都沒什麼好看,這樣的照片值得去拍嗎?要表達 什麼呢

拍攝時一定自己覺得很點意思的畫面再去摁快門,

減少按快門的次數就增加你對主體審美的次數,這是提升拍照技術的一個方法。

2.當背景很複雜時方法有以下幾種

  • 以天空為背景:

如下圖,天空簡單遼闊,很適合拍情緒片

  • 以水面為背景:

如下圖,青藍色的水面,清爽撲面,冷靜、愜意

  • 虛化背景:

環境的因素找不到合適的天空或乾淨的地面,背景虛化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另一個是用長焦段或靠近被攝主體目的是為了縮小取景範圍,突出主體。

如下圖,前景和背景都是綠色,通過拉長焦段虛化背景,小愛心變得非常突出,

主色不能太多

顏色太多會讓人情緒波動大,尤其是紅綠藍這三個顏色最好不要同時出現,對比太強烈了,扎眼!

如下圖,色彩扎眼,小熊穿得跟村姑一樣

再來看一張色彩簡單的小熊

如下圖,照片中只有橙色和黃綠色,簡單的顏色都能使煩躁的心理變得安靜下來

記住一點,紅綠藍不要同時出現在畫面中,基本照片也不會太雜的。

後期簡單化

後期是很多時候必須要有的,在你不能左右環境的情況下,來了總不能因為背景亂、光線不好、顏色太雜而不拍了吧,後期都可以搞定,只是會麻煩點

如下圖,我覺得左邊那兩個人是多餘的,把它擦掉就行了

如下圖,擦掉了,老爺子就更突出了

如上圖小熊把它換成黑拍色,是不是會稍微好點了

攝影是一門減法的藝術,好簡單的一句話,難就難在它太簡單了。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就從取景,構圖,明暗和色彩這幾方面去看,看他們是怎麼運用的。時間久了會有一點感覺的。


志勵好攝


用最少的料做出最美的盛宴。從古至今一直是一些崇尚者的最求。說減法是一種生活態度其實不為過。正所謂“三點兩點,至情至真”。從徽宗的瘦金體到白石老人的山水無一不透露著減法密碼的誘人之處。

攝影,一種美的表現,一種生活的再現。光線與景物的重組用鏡頭的語言表達出來。那些看似固定又非固定的元素如何去把控?多一點累贅,少一點寡淡,這似乎又是對藝術表現力的考驗。愛好攝影的我們常說,捕捉美的其實不是粗重的鏡頭而是鏡頭背後那顆對美充滿接受力的心。

胡言亂語一大通,其實我也達不到這種境界,不過我喜歡!

附上習作,共勉!











彌生俊的視界


垂主題去繁瑣,這就是減法。





新安隨遇而安


攝影既是一門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視覺藝術,又是一門做“減法”的藝術。不僅僅表現在畫面形式的表現上,還表現在表現的內容上。

如何體現出攝影是做“減法”藝術?

攝影中的“減法”,不是隨心所欲的減,也不是無止盡的減,而是需要適當的減,減得有道理。那麼,攝影中的“減法”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體現在拍攝主題內容上

在拍攝之前,拍攝者都要對主題進行周密的規劃,在確定主題的時候,要規劃出幾個或者多個內容,進行選擇,減掉不明確的、不具代表性的、不能實現的表現主題。同時,在一個主題的表現內容上,以最突出的內容點來作為表現重點,減去沒有意義的內容。

2、體現在元素的選擇上

在拍攝取景的時候,根據拍攝主題,對畫面元素的選取,一定要做“減法”,將不必要的元素減掉,做到重點突出主體,減少視覺干擾,從而提高畫面的視覺衝擊力。

3、體現在光影的運用上

大家都知道,攝影創作中,光影的運用非常關鍵,在用光的時候要做“減法”,減掉不必要的光源,在表現出拍攝主體的“三大面和五大調”的同時,還有做到簡潔,光源多了還會導致影的混亂,使得畫面雜亂,主體不突出。

4、體現在色彩的搭配上

色彩的運用在攝影中極其重要,色彩複雜會導致畫面視覺感受混亂,給觀者視覺增加疲憊感。因此,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對色彩做減法,做到色彩簡單,色調統一,畫面和諧。

5、體現在曝光方式上

常說的“白加黑減”,就是在拍攝白色或黑色對象的時候,要對曝光補償做適當的增減,讓拍攝得到準確的曝光。還有一句話就是“寧可欠曝,不要過曝”,就是在拍攝的時候,寧願讓照片曝光暗一點,給後期留有一定的調整空間。但不能過曝,過曝了就失去了細節,也無法通過後期挽回。

綜上所述,說攝影是做“減法”的藝術,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是拍攝經驗的總結,也是攝影藝術的進步。從以上5點內容說明,做“減法”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根有據的做“減法”。


腦攝狼圖世界,愛好攝影,且擅長後期處理,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腦攝狼圖事界




金葵花舞蹈


攝影是記錄,就是你要選擇記錄什麼,不記錄什麼。

而繪畫是在一張白紙上繪畫,是選擇畫什麼不畫什麼,是加法。

攝影呢,那裡是一棵樹,你拍出來就是一棵樹,你能選擇的只是拍樹冠還是樹幹。所以是減法。









全網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